顧月華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必將對我國的教育改革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義務教育課程研制的責任主體是國家,實施的責任主體是地方。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促進義務教育課程的創造性轉化、高質量實施中責任重大。為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該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把方向。義務教育具有法定性、全納性和基礎性,必須體現國家意志。我們要牢牢把握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的方向,結合江蘇實際,嚴格落實國家課程,統籌建設地方課程,加強對校本課程的指導與管理,嚴把政治關。堅持素養導向,深刻理解各門課程的育人價值,加強教學和考試評價中的正確價值觀引導,重視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目標并以此來統領教學改革和考試評價改革,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之中。
第二,抓統籌。課程實施是系統工程,涉及教學、考試評價、教科研、教師發展各個環節;涉及行政部門、學校、家庭不同主體;涉及城市和農村不同區域,必須統籌推進。一是以課程為龍頭,對教學、考試評價、教師培養培訓、課程資源建設等做系統規劃,促進教—學—評—培—研一體化,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體系。二是處理好行政部門與學校的關系。行政部門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健全課程實施考核、獎懲機制,進行必要的兜底管理;要為學校高質量實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留有空間,為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留有余地。三是有重點地抓好農村地區課程改革,促進城鄉共同提升教育質量。要把課程實施與率先構建江蘇高質量義務教育體系、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結合起來,區域整體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第三,做示范。江蘇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在黨和國家的總體布局下,我們要從地方實際出發,創造高質量實施義務教育課程的好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一是要在新課程培訓上做示范,發揮國家和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高起點建設新獨立建制的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重中之重籌備召開好全省教育科研大會,出臺新課程培訓研修規劃。二是要在實踐育人上做示范,促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要在新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上做示范,大力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提升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質量,推動信息化、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教學上的運用,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自我創新、自我迭代機制,實現“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