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虎
(甘肅省和政縣經營管理站,甘肅 和政 731200)
伊貝母,別名:伊貝、新貝,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著生于鱗莖基盤上,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地上莖單一直立,高約15~30 cm。葉散生,有時對生或輪生,從下向上由狹卵形至寬披針形,先端不卷曲。初春4 月開花,每株1~4 朵,呈淡黃色,輻射對稱,少有梢兩側對稱,單朵頂生或多朵排成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具葉狀苞片;花被片矩圓形、近匙形至近狹卵形,常靠合,內有暗紅色斑點。花長2~3 cm,先端平直,共6片花瓣,雄蕊6 枚,內面近基部有一凹陷的蜜腺窩。花冠為鐘狀俯垂,受精后花梗逐漸向上,花謝結果后直立。花柱3 裂或近不裂;柱頭伸出于雄蕊之外;子房3 室,每室有2 縱列胚珠,中軸胎座。果期在4—5月,蒴果呈長圓形,具6 棱,棱上常有翅,棱翅寬。室背開裂,種子扁平數多,邊緣有狹翅。鱗莖卵形,深埋土中,外有鱗莖皮,由2~3 個鱗片合抱而成,呈白色或淡黃色。伊貝母以干燥鱗莖入藥,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具有止咳化痰、潤肺消癰、清熱散結、咳痰帶血等功效,是治療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病的常用藥。由于其生長適應性強,個體發育快,且產量高和質量好,深受廣大種植戶的喜愛。
和政縣位于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地處黃河上游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地勢由南向北遞降,多為坡地,利于排水。平均海拔2 200 m,位于東經103°5′~103°30′、北緯35°7′~35°32′。屬高寒性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系地形復雜的淺山區,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異較大。主要特點是春寒、夏涼、秋濕、冬長。縣境內年平均氣溫為5.9℃,平均降水量為578.5 mm,平均日照時數2 669.7 h。無霜期最長156 d,最短只有97 d,平均為134 d。全縣地表水年平均總量為3.623 億m3。和政縣南部多屬陰濕地帶,自然條件適應伊貝母引進和生長栽培。因為伊貝母對土壤要求不高,適應于大部分地區栽種。
伊貝母是和政縣稀有中藥材之一,20 個世紀80年代中期,伊貝母在和政縣新營鄉引種成功后,給當地的種植戶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但因為栽培技術的缺失和田間管理的不善,特別是藥材加工技術不過硬,在經營過程中造成損失,導致部分種植戶喪失信心,逐漸減少了種植面積;更因藥材市場交易的不便和信息閉塞,造成藥材滯銷,價格下跌,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推廣。當前我國伊貝母野生資源日益減少,而中藥材市場對伊貝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尤其是我國提倡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新形勢之下,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信賴度更高。和政縣新營鄉曾經是伊貝母種植的主要基地,雖然30 多年來沒有得到大規模的發展,但部分村民已積累有多年的種植經驗,在自家房前屋后長年種植著伊貝母。在和政縣種植伊貝母有著可靠的群眾基礎,也有著一定的種植經驗和栽培技術。因此,在和政縣大規模種植伊貝母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有著長年積累的種植伊貝母經驗,可謂前景廣闊。
伊貝母喜歡在氣候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適于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栽種。在選擇地塊時,盡量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腐殖質含量豐富、向陽且稍有坡度的地塊。選擇好地塊后施足底肥,將腐熟的農家肥15 t/hm2或復合肥300 kg/hm2均勻撒于土表,翻入土中,再耙細土壤,耙耱平整地塊,順著地塊坡度走勢挖好排水溝壟。種植地勢要高出溝壟10~15 cm,溝寬15~20 cm,除平時排水外,還便于在溝內行走除草和田間管理,以免踐踏生長的伊貝母苗。整理好地塊后等待下種。最好在冬季來臨前清除雜草,施足底肥。
伊貝母的繁殖方法分為種子繁殖和塊莖繁殖2 種。
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2 種方法。在播種時間上分為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播種前將種子混合攪拌在濕度適中的細沙中,存放在常溫為8~15 ℃框子中,待伊貝母種子即將出苗時取出進行條播,每行距離為25~30 cm。在平整好的地塊上開挖淺溝約3~4 cm 深,將種子密度適中的均勻撒于溝內,再覆蓋細土填平淺溝。播種量150~225 kg/hm2為宜。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出苗率高、扎根快。秋播是在初秋季節,將采摘曬干后的種子直接進行條播。這種沒有經過催芽處理直接播種的方法缺點是出苗率比較低、扎根較慢。直播用種量為60~75 kg/hm2。播種后均需覆蓋細土2~2.5 cm,畦面覆草保持土壤濕潤。
種子繁殖包括移栽,種子繁殖的伊貝母幼苗在經過2 年的生長后,已經有玉米粒大小。為了使其充分吸收養分,具有更好的生長空間,在初秋天氣涼爽后開始移栽。在經過深耕細作且施足農家肥或復合肥的畦面上,按行距20 cm 左右開溝、溝深為種鱗莖直徑的3~4 倍。溝內按株距4~6 cm 的間隔把小鱗莖芽頭向上整齊擺栽。栽完后覆蓋細土,并將細土輕輕壓平。這種移栽方法也適應于莖塊繁殖。
在商品伊貝母起收、鱗莖加工入藥時,將新鮮鱗莖上較大的1 個鱗片掰下加工成藥,余下帶心芽和根須的小鱗片可以作種,栽種方法跟種子繁殖中的“移栽”方法相同。若遇到鱗莖大小不一,可按大、中、小分為3 級,將大、中號鱗莖按行距10 cm、株距5 cm 栽種于畦內,覆蓋5~6 cm 的土壤后仔細平整地面,以防畦內鱗莖被曬或灌入雨水;將小號鱗莖按行距6 cm、株距3 cm 栽種于畦內,覆蓋3~4 cm的土壤后同樣平整地面,防止小鱗莖被太陽暴曬或雨水浸泡,造成小鱗莖成活率降低,導致出苗不齊。另外,還可以在每年秋天“寒露”前后將摘完種子的地下鱗莖全部挖出,選個頭大的入藥,小的留種。方法是將小鱗莖或大個的帶根須鱗莖掰片,并保護好鱗莖盤和心芽進行繁殖。在經過施肥和平整后的耕地上做好畦,順著地勢坡度開5~9 cm 的淺溝,每個淺溝之間的距離以25~30 cm 為準,然后在溝內以株距15~18 cm 的間隔栽種帶根須的塊莖,栽好后覆蓋4~7 cm 的土壤,再仔細平整栽有莖塊地面。如果土壤濕度較好,15 d 左右即可出苗。播種塊莖約300 kg/hm2左右。和政南部為多降雨地區,一定要進行壟作,在壟的兩側底部開溝,有利于排水,防止鱗莖爛瓣。
種子繁殖的伊貝母第四年開始開花結果,如果不留種子用,應及時摘除花蕾,摘蕾后的伊貝母可以增產10%左右,鱗莖質量也高。
伊貝母著生于鱗莖基盤上,耐嚴寒,能在田間越冬,冬季可粗放管理。在盛夏,和政草木生長迅速,雜草的存在會直接影響伊貝母的生長,尤其在種子萌芽時期,尤為嚴重。因此,要加強夏季伊貝母田間除草工作,確保伊貝母良好生長。第一年的除草工作中,根據田間實際雜草情況,在保護地下伊貝母小種苗的前提下進行除草,避免在拔草過程中帶出伊貝母的種芽,影響出苗。第二年可以適當輕鋤土壤,在清除雜草的同時達到松土的目的。出苗2 年以后的伊貝母扎根較深,若有雜草生長,可盡快拔除。拔除時切忌傷到鱗莖,避免根部的腐爛。雨季要特別注意排灌,以免高溫高濕引起越夏鱗莖腐爛。天旱應及時澆水,最好采用噴淋及溝灌法,以免土壤板結導致伊貝母鱗莖腐爛病的發生。
伊貝母最常見的地下害蟲有蠐螬、金針蟲和地老虎。這些蟲害在7—8 月多發,常常啃食鱗莖或者打洞,危害地下鱗莖的完整生長,同時也使部分幼苗和嫩莖受到破壞,從而影響生產質量。蟲害發生期間除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和經常松土除草外,用25%多菌靈200 倍液澆灌伊貝母根部,可有效防治蟲害,確保產量和出售時鱗莖完整。另外,蟲害高發期用90%敵百蟲1 000 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噴霧,也可有效防治蟲害。
伊貝母種子繁殖3~4 年就可收獲。伊貝母開花早,春季花謝后就可結果,初夏種子成熟。成熟后的骨朵會開裂,如果采摘不及時,種子就會從開裂處落到地下。由于種子顆粒細小,難于從地下撿拾,因此要及時采種,在顏色變成褐色、果實未開裂之前采收為佳。和政南部雷雨天氣較多,時有冰雹發生,所以在種子成熟季節關注天氣預報,搶在冰雹來臨前采收種子。采收后的種子要抓緊曬干,干透后裝在透氣透風的容器中保存,如竹筐、柳框、木箱、布袋子等。嚴禁裝入玻璃罐、塑料袋等不通風的容器,以免被捂和返潮影響發芽率。
伊貝母鱗莖繁殖2~3 年可收獲,在6 月中旬枝葉枯黃后,趕在伊貝母倒苗前起挖,去凈泥土和根須后曬干或烘干即可。將起收的伊貝母鱗莖按大、中、小3 級分類,將晾曬場地打掃干凈,鋪放好竹席或草席,將伊貝母分類放在席子上在陽光下暴曬,并勤于翻動。晚間不收回,晾在通風處,用塑料薄膜遮蓋好,以防被露水使其受潮而延長晾曬時間,降低折干率,且影響產品的色澤質量,造成品相不佳。在晴天連續高溫的情況下,經過7~9 d 暴曬方可干透。暴曬時可利用水泥路面或水泥平臺,因為水泥地面上的溫度比其他地方要高,烈日下干得比較快,會縮短成品日期,也可確保早日成為商品。和政陰雨天氣較多,且伊貝母本身顆粒較大,質地堅實而富含水分,為了使其快速脫水,不影響出售品相和價格,最好燒熱土炕,在土炕上晝夜烘干,一般5~6 d 就可烘干。因為如果土炕24 h 持續高溫,且勤于翻動,脫水速度比太陽曬快1 倍多。若脫水速度加快的話,成品質量會更高。通常情況下,3.5 kg 鮮鱗莖可加工出1 kg 干藥材。伊貝母藥材以堅實而有粉性、淡黃白色、斷面白色、質硬而脆、不帶咸味為佳。
目前,和政縣伊貝母的人工栽培面積在逐漸減少。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人工種植歷史相對較短,由零散的農戶少面積種植,沒有形成規模。二是和政縣缺乏規范的人工栽培技術體系與種植隊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伊貝母質量的提升和種植規模的擴大。三是流通渠道不暢,導致市場混亂,價格不統一,影響了廣大農民種植伊貝母的積極性。因此,種植地區應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通過培訓實現栽培技術和加工技術的統一,提升伊貝母種植規范化和加工商品標準化水平。同時,利用信息化電子商務功能,開展網絡購銷對接,促進伊貝母成品流通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利用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市場建立良好的關系,實現產品的有效流通與應用。提高群眾種植伊貝母的積極性,鼓勵農戶利用自然優勢,逐步擴大種植規模。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信息互通、技術共享、品牌共創、融資擔保等方式發展伊貝母產業,構建市場準入、資金支持、金融保險等體系,加快提升伊貝母的經濟效益,為農戶增加收入。在當前中藥材價格越來越高的大趨勢下,伊貝母的價格也會越來越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會越來越高。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愿望也日益迫切。伊貝母除了作為中藥原料進入中藥材市場外,還被用來作為醫療保健食材,進入普通人家的飯桌,常以食用貝母梨、貝母知母湯、貝母杏仁露、貝母粥等預防和治療多痰咳嗽,達到中醫理念中“未病先治”的目的,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深受人們的喜愛。伊貝母栽培技術及成品加工技術的推廣,不僅給和政縣群眾開辟了增收途徑,而且會促進和政縣中藥材行業的發展,進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和政縣鄉村振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