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燕
(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甘肅 景泰 730400)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要想提高農業發展速度,需積極應用各種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力度,通過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可保障灌溉水利用的合理性,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對大田和管材鋪設等具有一定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技術標準,積極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工作。首先,要對高效節水灌溉系統進行優化。分析土壤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對系統運行效果的影響,結合技術人員對農田的勘察數據,確保高效節水灌溉系統設計的科學性,最大限度地滿足大田灌溉要求。其次,在建設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時,要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施工,確保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質量,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益,為農作物種植提供保障。最后,要做好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維護工作。節水灌溉涉及到比較多的設備和材料,這些設備受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易出現磨損和老化現象[1]。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對灌溉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發現設備存在問題時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維修,避免對后期的節水灌溉工作造成影響。
從現階段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情況來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定問題。加強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應用,需從管徑控制和灌溉量控制等方面出發,掌握輸水管防滲方法,在減少灌溉水用量的同時,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選擇防滲性和防腐蝕性強的管材,最好不使用不銹鋼管材,使用綜合性比較好的金屬管材。為了進一步提高輸水效率,需對輸水管進行適當的加寬處理。建設管道工程時,要提前挖好管槽,合理設計管槽的開挖深度和走向。適當加寬管徑,不僅可減少堵塞問題的發生,還能降低水流壓力,從而延長管材使用壽命。
新時期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但由于管理機制不完善,水利工程建成后工作人員并沒有對其進行管理和養護。此外,水利工程管理和養護需要大量人力資源及資金,管理機制不完善易導致出現質量問題。
水利工程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重點,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同時要進行實地考察。目前,一些節水灌溉工程僅參考以前的數據和資料進行設計,而沒有進行實地分析,嚴重影響了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導致工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強,不能達到預期目標[2]。此外,存在環境條件和地質情況等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現象。
一是統一規劃,分步執行。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供求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高效節水計劃[3],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分步執行。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生產水平配套建設相應的水利工程,優化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方式,全面凸顯其技術優勢。同時,要結合農業經濟發展趨勢和當地群眾的實際收入水平,采取措施實現對種植技術與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指導。
噴灌技術是利用相關設備,通過合理設置參數對農田進行灌溉,需確保參數計算的合理性,使水資源在特定區域內噴射。這種灌溉方式不僅可以實現節約用水,還能確保灌溉的均勻性,因此需加強對該技術的有效應用。
微灌技術主要采用管道輸水,利用灌水器將水資源均勻地輸送到農作物根部。與以前的粗放式灌溉技術相比,微灌技術利用小量水流灌溉作物根部,節水效果非常明顯,且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適用范圍較廣[1]。
雖然目前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得到了穩定發展,渠道防滲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但受傳統灌溉方式的影響,水資源在運輸過程中易出現蒸發和滲漏等問題,若水資源流失率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造成嚴重浪費。修建渠道時需應用防滲材料,預防滲漏損失,降低灌溉水用量。此外,可直接采用管道輸水,降低水資源的蒸發量,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一般情況下,滴灌技術主要用于果樹、林木及蔬菜灌溉,可節約水資源。工作人員在灌溉的過程中,可以對農作物的根部和附近的土壤進行灌溉。應用滴灌技術時可結合作物的生長需求,按需供水,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滴灌的灌水器在低壓條件下可正常運行,能耗更低。但滴灌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投資較高,使用壽命較短。
節水灌溉工程關系著民生,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工作人員要優化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設計工作,確保工程設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工程設計前要充分調查農田水利工程的實施情況,綜合考慮影響工程設計質量的各種因素。對工程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要將工程實際情況和工作經驗有效結合,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4]。
為了提高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的有效性,農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需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積極做好管理工作,在各部門的積極協助下明確工程產權。通過完善管理方案,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及相應的配套資金,解決工程投入使用后發生的質量問題。
新時期要對地下水進行動態監測,建立山洪災害防治預警機制,通過對視頻會商等系統資源的整合,實現農業精準化灌溉。建立信息化監控中心,通過對不同技術的應用,實現對縣級水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在此過程中可選擇若干個水資源管理的終端監控點,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對不同灌區、不同作物和不同灌溉模式進行綜合性監控,保證水肥灌施的適量和精確控制,在實現農業精準化灌溉的同時,更好地優化水資源灌溉方式。此外,要完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機制,重視對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及不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情況,優化工程管理流程,保障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水資源相對貧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為了實現對農田水利灌溉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需加強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5]。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前要進行全面調查,在明確工程地質情況和水資源狀況的基礎上,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配置及分質供水,保障人們的用水安全。一般情況下,地面水的處理方式有2 種,灌溉區域內的地面水可應用阻攔蓄水法進行處理;對灌溉區域外的地面水進行處理時,要積極應用引水系統,強化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效果,在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做好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為后續用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提供保障。此外,在對水資源進行配置時,還要控制用水單位的用水量,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我國的地形比較復雜,大部分農田都處于山地,遠離水源。因此,需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做好高效節水灌溉工作,及時解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問題。節水作為農田水利工程規劃的主要內容之一,要根據當地農業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分析農作物的耕作方式,合理選擇節水灌溉技術。同時,要制定完善的節水標準,積極借鑒國外經驗,不斷完善高效節水灌溉的標準。如不同的農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灌溉技術標準,從而實現對用水量的有效控制和高效節水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現階段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種類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滿足高效節水灌溉的要求,緩解水資源供給矛盾,需加強對先進技術的有效應用,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灌溉系統的優化。技術人員可在農田水利灌溉過程中建立資源調度機制,通過對二次高斯模型的設置或借助智能技術和生物技術等,實現對灌溉系統的優化。此外,應加強對傳感技術的有效應用,監測農田灌溉范圍及灌溉水量,并結合數據信息進一步優化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的節水性能。
為了進一步推動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需加強示范工程建設力度,更好地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等問題。相關工作人員要通過規范節水灌溉技術操作、制定建設方案、完善技術標準等多種方式,強化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效果。重視示范工程選址,為了更好地凸顯新型節水灌溉技術的優勢,主要以灌溉難度比較大的區域為主。同時,要重視示范工程建設,提供專項資金,通過對生態保護等技術的有效應用,實現對周邊環境的優化,不斷規范用水行為。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穩定實施是實現節水灌溉的關鍵,但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整體運行效益較差,管理部門須做好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農田水利設備的價值。主管部門還要聯合鄉和村健全協調管理機制,加大對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建設力度。現階段雖然我國的農業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較少,對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應用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要適當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實現對先進灌溉技術的有效應用。此外,相關部門要基于現有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完善管理機制,促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有效應用。加大對灌溉設備和技術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
我國的淡水資源比較匱乏且分布不均勻,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占比較大,傳統的灌溉方式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推廣應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可實現科學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優化水資源配置,改變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及機械化,減輕農民的負擔。要想提高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需加強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實現節約用水,優化農田灌溉水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