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建
(甘肅省高臺縣三清渠水利管理所,甘肅 高臺 73430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直保持強勢增長的趨勢,但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也越來越大。結合時代背景,我國制定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目標,積極發展農村經濟,致力于縮小城鄉差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硬件,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農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問題,給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合理的解決對策。不管對建設單位還是管理單位來說,都要從觀念上對農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加強認識,滿足農田水利工程發展的需求。
農村是廣大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主要場所,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水資源,我國農業人口數量龐大,因此平均到個人可用于農業生產的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要想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對當前有限的水資源實施科學化管理,運用有限的水資源去灌溉更多的農田,進而有效提升當前農業發展水平,實現農業的大幅度增收。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人們為了更好的優化農作物生長環境,科學利用水資源,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依據我國當前的水資源狀況、氣候條件等諸多環境因素,提高農業發展水平而進行的有益探索。
總體來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主要包含4個方面的內容:其一,農田水利灌溉組織管理,對于實施大規模的農田水利灌溉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管理,其灌溉管理對象通常是農業區域中用于灌溉的水資源;其二,農田水利灌溉的經營管理,就當前實施農業灌溉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進行有效管理,與農業區灌溉用水管理實現彼此的相互協調,以此為基礎提高農業灌溉的有效性;其三,農田水利灌溉的用水管理,根據農田中農作物的種類、具體生長狀況以及農作物生長的實際用水需求等,為農業生產提供所需水資源;其四,農田水利灌溉的工程設施管理,針對農田水利灌溉相關的工程設施實施科學化管理。在開展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根據這4 個方面的內容實施全面的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更好地滿足不同區域農業活動所產生的實際需求,進而有效提高農業生產中灌溉管理的有效性,最終實現農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對農田的產量和農作物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最終會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益,在實際運行中,農村灌溉中存在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和進步,農業經濟水平發展緩慢。在農業水利灌溉管理中,需要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灌溉管理質量[1]。
農田水利工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管理手段過于傳統,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體系,導致管理水平無法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很多老化渠系得不到及時維護,粗放的管理措施無法提高維護效果,導致工程渠系老化的問題日益加重,各種渠系輸水損失越來越多,水資源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灌溉過程中的水資源浪費嚴重。同時,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無法實現對渠系的集中管理,在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的過程中,干渠經過的位置村民都會進行截流或者用其他各種手段來截取干渠中的水資源,導致水量嚴重缺失,村民之間容易出現用水矛盾。
隨著新農村的發展和建設進程的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速度逐漸加快,有很多發展資金投入到農村農業發展中。但是在實際的農村農業發展中,有很多欠款,只能選擇先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進行發展,自然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獲得的資金非常少,不利于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從而導致農田灌溉效果無法達到要求[2]。地方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積極申請政府資金的同時,不斷發動群眾籌款解決,但是這種方法也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無法滿足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缺口和農業發展的需求。
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推動農業經濟和農田質量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村的經濟收益。但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沒有跟上建設發展的腳步,工程竣工后將管理權限移交給管理單位,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程設施規劃設計上,專業的管理人才非常匱乏,導致工程管理的質量無法滿足農業灌溉的實際需求[3]。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因此工程管理的經濟效益無法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實際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和進步。
農村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屬于小型水利工程,這些工程的分布非常分散,在進行管理時要采取合理手段來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益。首先要從觀念上給予重視。由于很多水利工程建筑企業過度重視建設過程,而忽略了后期管理,導致管理效果較差。因此,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將管理和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建設水平是水利工程應用的基礎,管理則是提高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的基本條件,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4]。在工程完工后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對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派遣專業人員進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選擇最佳的績效考核手段,通過有效的管理對策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水平[5]。
水資源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發展與穩定的重要戰略資源。因此,要始終樹立“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一水利灌溉管理理念,提高憂患意識。在開展農村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有憂患意識,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水利灌溉管理理念,有效增強農村農田水利灌溉的科學調度,充分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科學用水,促進農業高效發展。在開展農村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時,要充分依據科學原理,合理的利用水資源對農田進行灌溉。提升農村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責任意識,要在全社會中樹立牢固的農村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責任意識,為廣大農民樹立“科學治水,人人有責”的管理觀念,在農村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水利灌溉管理意識,健全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相適應的農村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保障體系。
積極制定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方案,針對當前使用的以及未來幾年的水利灌溉工程要提前做好設計規劃,大力爭取政府的資金支持,獲得政府的認可,保證水利工程完工以后能穩定、有序、高效的投入使用。積極爭取政府投資的同時,還要拓展資金來源,通過社會籌款等手段,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促進農田水利的發展,促進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
要想最大程度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效益,就需要更加專業、更有素質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離不開企業組織人才培訓。在日常技術培訓中,要注意提高員工的自覺性、工作責任心等,可以經常邀請水利工程管理上的專家和經驗豐富的人才開展研討,為優秀的人才提供更多交流和進修的機會,促進管理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加強人才專業素養的培訓,對專業突出的人員實施重點培育,讓更多的人才在農田灌溉管理中發揮作用[6]。
市場化管理是未來農村水利灌溉管理中的主要方向,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需要設置完善、統一的管理企業,政府要通過市場深化改革來促進水利灌溉的進步,將水管企業作為主體,通過行政體制改革將政事分離,優化人才資源的配置,構建完善的現代化管理制度。
第一,加強對水資源的認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資源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必須嚴格落實水利建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管理對策。第二,要具有水資源的憂患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規律,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施科學的水資源調度[7]。第三,加強責任意識。在全社會要貫徹水利設施是社會發展基礎的認知,宣傳“科學治水,人人有責”的觀念。
在農田灌溉區要為廣大居民樹立牢固的灌溉管理思想,處理好與農民的關系,真正將農村農田灌溉區域中群眾的小事放在心上,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和更加有效的措施為廣大農民辦好事、辦實事,將農村農田灌溉管理工作更好的體現在工作實踐中。在開展農村農田灌溉管理工作時,向農民及時提供農業生產用水,農村農業灌溉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積極弘揚“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行業精神,以高昂的工作熱情認真對待農民的農業生產灌溉要求,一切為農民開展農業生產活動著想。在開展農村農田灌溉管理工作時,要加強灌溉水費管理,樹立“農田灌溉管理服務人”的良好形象。在農村農田灌溉區域中開展管理工作時,要深入到農村農田灌溉作業中,根據實際灌溉情況開展水價、水費和水量等調查工作,對廣大農民實施良好的“三水”教育工作,及時糾正農田灌溉收費過程中的不良行為,樹立良好的“水利人”形象。
通過不斷完善體制,促進我國農田水利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為農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水利灌溉體現了人類創造自然、改造資源的能力,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條件,對維持農業生產經濟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實施水利灌溉管理對促進新農村建設有重要意義。農田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其建設管理對社會經濟發展有直接影響,不管是水利工程建造企業還是管理企業,都要從思想上重視對農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