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芳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水務局,甘肅 張家川 741500)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圍、領域十分廣泛。要保證水利工程的質量,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需對各個施工環節嚴加把控,不定時的進行質量和安全檢測,及早發現質量安全問題并解決,對強化水利工程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應制定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把控,確保水利工程建設質量。
水利工程是為了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各種工程。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涵蓋的知識面和領域比較廣泛,建設時占據的面積較大、工程施工時工序繁多且復雜,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水利工程在修建的過程中,水質、流體壓力、地質等因素對于水利工程的施工都存在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施工現場進行評定時,需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做好詳細的項目劃分、周密的施工計劃和施工組織設計。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不同學科的知識,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施工管理,詳細記錄施工工序,并加強對施工人員政治思想、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訓管理;從而保證整個施工過程能夠順利地完成,確保水利工程的質量。
水利工程具有工作條件復雜、工程規模較大、施工技術繁雜、工程量巨大、施工工期長等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施工過程中所需儀器的精確性、設備的便捷性和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而儀器設備的精確度與工程建設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聯,機械設備的先進程度關系到工程的進度和工期,可提高建筑工程的精準度,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保證建設單位對于相關資源的充分利用,確保經濟效益,對水利工程建成后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在施工的過程中,自然因素是占據工程質量因素中最多的一個因素。在進行施工建造的過程中,氣溫、降水、地質災害等對于水利工程的影響較大,而這些因素都不是人為可以操控的。在規劃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工程建設運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研究提出相關的對策和應急預案,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施工過程中,要對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進行嚴格的篩查,對于即將出現的不利天氣做好相關的防護,確保不會造成經濟損失[1]。
水利工程在立項申報、施工管理等各個過程和環節受諸多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的制約,為水利工程的規范化、有序化、科學化和法制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和支持。水利工程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需要遵循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有《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用水需求和對水利工程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施工技術手段的先進與否對施工期也顯得尤為重要,使用先進技術手段和設備的企業將逐漸成為水利工程建設行業中的佼佼者,技術手段落后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降低,并最終被市場淘汰。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技術和質量要求,面對這些問題,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將直接決定工程的質量安全及施工進度。提升施工技術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水利工程的質量好壞,因此要不斷加強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強化思想教育,培養技術人員愛崗敬業、奉獻擔當精神,積極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使其了解和掌握現階段先進的施工技術,保障工程的順利完成。
水利工程的質量管理是由多個模塊組成的完整體系,并且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為了提高工程質量,所有相關工作人員都要對各自施工節點質量管理進行嚴格把關。但是近年來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理念等問題,對于施工過程的模塊管理并不是很到位,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在進場材料的選擇、施工技術手段的先進與否、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工程施工完工后的質量檢測和質量等級評定方面還存在著較多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后期使用[2]。
近年來,由于國家能源的日趨緊張,建設水利工程等綠色能源項目的力度逐年增加。水利工程建設時成本的控制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由于工程工期長,涉及的原材料品種多,市場價格不太穩定,成本控制是企業利益最大化必須考慮的問題。而工程原材料是工程質量保證的基本,是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物質保證的源頭,必須嚴把質量關,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建成的水利工程才能長久受益。
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相關部門在質量達標后會降低對該工程的關注程度,對于水利工程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地解決,相關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處理,養護責任劃分不明確,導致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大幅縮減。同時,部分工程移交項目所在地后,缺少必要的后期養護資金支持,管護單位無力承擔后期管護經費,導致工程無人管、無人養護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也是水利工程使用壽命不高、效益發揮不充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信息技術手段得到了快速發展,各個行業中信息技術都有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參與水利工程的建設,通過大數據庫對比相關的數據信息,利用計算機模擬水利工程的設計模型,將圖紙進行生動的展現,找出其中不可行的地方,對其進行積極地探討和研究,制定出相關的解決策略。此外,對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模式,實時監測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水平,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確保水利工程整體質量。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工程設計規模、招投標文件以及合同文件的約定組建項目管理組織機構,制定嚴格的質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質量管理責任,再根據施工現場環境、氣候等因素編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堅決貫徹執行于每一個施工環節。加強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堅持預防為主,消除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安全隱患,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使水利工程管理人員重視安全管理,盡量將各種安全隱患消除在源頭,加強工程建設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操作手法和模式存在重復性。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同樣的工作,相關施工技術人員要積極地交流和溝通,做好相關的技術交接工作,確保整個水利工程施工中相同環節施工手法和施工技術不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保證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
嚴格的材料購置計劃是保證施工材料科學合理運用的前提,對建筑材料的用量進行有計劃的確定,在確定的過程中應參考建筑的圖紙、設計方案、合同和施工進度等,保證后續施工能夠正常進行。采購的相關部門應根據規定的采購計劃進行全面及時地備料。除此之外,還要做好建筑材料的供應計劃,根據不同施工階段進行合理的計劃,在符合規定的基礎上進行核算。在存放方面,需要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分類處理,通過細致的登記,確定相應材料庫的合理性,對生產商家提供的建筑材料質量、合格證書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材料進行詳細的記錄。研究制定建筑材料項目管理制度,確認項目責任分擔機制,提高項目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對各個建筑材料的領取記錄進行統計,合理領取建筑材料,減少由于不合理領取導致的材料丟失和資源浪費。
對于水利工程質量的檢驗要進行嚴格的把關。相關部門要對水利工程進行一定的檢驗,對其中的各個部分進行檢查,不可忽視任何環節。對于檢查不合格的地方要督促進行及時的整改,對于隱藏的威脅及時檢測,并向有關部門積極上報,制定解決方案[3]。
水利工程從建設到運行需要的管理人員較多,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的質量。首先,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必須加強對施工單位項目管理人員、施工技術人員的資質審查工作,確保相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專業技術操作人員須具備相關資質,并保證所有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水利工程建設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其次,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更新,管理人員對新工藝、新技能等必須掌握,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
為了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工程能夠按照設計壽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應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后管護體系。首先,明確責任主體。遵循“屬地管理、縣區為主、市級指導”的總體思路,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建后管養項目逐級壓實責任,落實到人。其次,加強制度建設。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實際,制定相應的建后養護辦法,細化管護措施,明確工作要求,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建立健全各項管護工作職責、人員的管理、設備的維修、信息的公開與監督檢查等詳細的制度辦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最后,落實管護資金。將建后管護資金納入縣級年度財政預算,優化支出結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運行管理模式,提高群眾和社會的參與度,項目所在地也要確定專人負責管護,逐步實現水利工程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確保各類水利工程“建后有人管,管護有責任,維修有資金,資金有保障”。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對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管理要求非常嚴格。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做好相應材料的記錄和備份以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對水利工程質量的提升來說大有裨益。強化質量文化建設,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行業崇尚質量和人人關心質量的新格局,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