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蒙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華大地,繼而席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導致世界體壇遭受了巨大影響,備受世人矚目的東京奧運會也未能幸免。面對巨大壓力,在權衡各方利益之后,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于北京時間3月24日聯合聲明2020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舉行。不久,又于3月30日聯合宣布奧運會延期后舉辦的時間為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1]
毋庸置疑,舉辦國日本和國際奧委會是本次奧運會延期的最大受害者,但體育不分國界,奧運會延期也會給全球體育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賽事重啟工作困難重重,各類大賽舉辦時間難以敲定,運動員訓練備戰打破重來……尤其是我國體壇,將于2021年舉辦的世俱杯、大運會、第十四屆全運會3項大賽,以及將在2022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都將受到巨大影響。奧運會延期的影響已不可避免,但世界體壇仍將繼續前進。隨著各方的關注和重視不斷加強,其相關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毋庸置疑,如何加快尋求理想的應對之策,將奧運會延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是目前世界體壇急需解決的問題?;诖耍狙芯繉|京奧運會延期給世界體壇帶來的沖擊和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科學應對奧運會延期,將損失降至最低,提出對策建議,為世界體壇的順利重啟和繼續前行提供科學參考。
奧運會的舉辦將帶來大量的人群集聚,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期,各國運動員和現場觀眾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因疫情防控需要,奧運會被迫延期一年,這也為賽事主辦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第一,賽事延期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據日本體育經濟學教授宮本勝浩估算,東京奧運會延期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達到約60億美元,主要用于相關場地維護管理費以及各競技團體舉辦資格賽所需的經費等。[2]除此之外,工程項目違約、賽事場館和酒店的支出、人力成本的額外開支、奧運會門票退款等,都會讓東道主接下來的籌辦捉襟見肘。第二,賽事籌辦巨額投入難以回報。根據日本方面的統計,為籌辦奧運會,日本政府僅在體育場館和酒店建設上就已花費了約400億美元。[3]據此,以里約奧運會籌辦支出約110億美元,收入約90億美元為參考,東京奧運會的支出和收入差可能會更大,虧損金額也可能大幅增加。[4]第三,經濟振興計劃付之東流,國內經濟出現大幅衰退。日本經濟長期飽受人口老齡化問題、通貨緊縮的影響,而2011年的大地震和福島核泄漏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經濟的疲軟,國際形象也嚴重受損。日本官方和民間都希望通過東京奧運會扭轉國內經濟頹勢,改善國家形象,振奮民族精神。但根據日本經濟學家的估算,東京奧運會延期有可能導致日本經濟發生1.5%的萎縮情況。[5]不僅如此,據日本政府觀光局預測,依靠“奧運效益”國外旅日游客將由2017年的2870萬人次增至2020年的4000萬人次,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20萬億日元,[6]而為此特制的旅游振興經濟戰略也將停滯不前。
從東京奧委會官網知悉,本屆奧運會的贊助商目前共有63家,贊助費已超過31億美元,此項數據約3倍于北京與倫敦兩屆奧運會贊助商的總和,同時也達到近兩屆世界杯贊助商總和的2倍之多。[7]在日本國內,諸如豐田、松下和普利司通等諸多商業巨頭都是國際奧委會的贊助商。這些巨頭公司的贊助金額異常之高,僅普利司通一家就達30億美元之多。而隨著奧運會延期,這些贊助商投入大量資金后的效益如何,將難以得到保證。與此同時,奧運電視轉播商的巨額經濟投入也將因為賽事延期而收效甚微。為獲得奧運會轉播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投入高達14億美元。但隨著奧運會延期,其先前已經銷售的90%的奧運廣告時段也將變為無效,同時,暫時中止與國際奧委會簽訂的商業合同,致使相關問題的重新談判也陷入了僵局。[8]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安踏體育、凱撒旅游、中體產業等我國國內眾多知名企業也是此次東京奧運會的贊助商或者合作伙伴。[9]為推動企業發展,國內贊助商在很早之前就花費巨額成本打造自身的奧運營銷戰略,而隨著奧運會延期,各方損失已不可避免,巨額投入可能付之東流。
奧運會延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僅是經濟損失,其善后工作的處理也將會變得困難重重。為此,東京奧組委在確定奧運會延期后不久便成立了名為“特別計劃部”的應急部門,專門用以處理涉及體育場館、酒店住宿、商業旅游、票務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奧運會延期事務。[10]此外,還要處理好與贊助商、轉播商、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各國奧委會等相關合作伙伴的關系,使得所有善后問題的處理變得漫長而艱難。
第一,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刨除自身可以預估的經濟損失外,因奧運會延期而造成贊助商、轉播商等合作伙伴的損失尚無法準確計算,這一問題很可能帶來巨大的連帶效應。如取消商業合同、進行經濟索賠等,無疑是主辦方日本和國際奧委會不得不面臨的潛在風險。第二,運營成本繼續飆升。受奧運會延期影響,此前為籌辦奧運會而準備的場館設施、酒店、奧運村以及其他場所的建設計劃和租用協議都被迫擱置,由此而產生的維護、重建等費用將大大超過預期,同時也會衍生出一系列違約問題。第三,剩余奧運參賽資格的分配尚無定論。東京奧運會籌備至今,仍有43%約47000個奧運席位尚未確定。[11]然而全球疫情不斷加劇,各項賽事仍將長期停擺,奧運資格賽何時重啟不得而知;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之間如何協調選拔賽的時間、場地、人力等后備資源,也將面臨考驗;考慮到各國疫情防控情況的差異,如何保證不同國家運動員參賽的公平、公正將是一大問題;另外,運動員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一旦有人感染病毒,責任由誰擔當。這些因素都為奧運參賽資格的分配帶來了不利影響。第四,“取消論”讓賽事重啟蒙下陰影。受全球疫情不斷加劇的影響,有關東京奧運會取消的論斷開始沸沸揚揚。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明年依然無法有效控制,奧運會將直接取消而不會再次延期。[12]東京奧運會一旦取消,其帶來的損失將無法估量。
以東京奧運會為首的2020年各類大型體育賽事紛紛推遲舉辦,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第一,眾多體育賽事“扎堆”2021年。從之前的歐洲杯、美洲杯到后來的東京奧運會,各類大型體育賽事紛紛宣布延期至2021年舉行。加上原本定于2021年舉行的世俱杯、大運會以及各類奧運單項賽事等重要賽事,此外還有每年固定的歐洲五大聯賽、美國NBA聯賽等賽事,使得2021年將成為史無前例的“體育大賽年”。第二,部分體育賽事為奧運會做出犧牲。眾多體育賽事“扎堆”2021年,為騰出“奧運時間”,因舉辦時間產生沖突的相關賽事做出一定犧牲也在所難免。據統計,包括世界田聯、國際泳聯、國際乒聯、國際網聯等在內的多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均表示,將根據奧運會賽期的變動,調整相關比賽的計劃安排。[13]第三,多項國內大賽將受到巨大沖擊。原定于2021年在中國舉辦的世俱杯、大運會以及代表國內最高競技水平的全運會都遭受嚴重影響。另外,將在2022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也將在賽事影響力、贊助商吸引力、媒體關注度、市場開發等方面均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第四,賽事緊湊,國際奧委會將面臨巨大考驗。奧運會延期之后,國際奧委會將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間面臨著接連舉辦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和達喀爾青奧會的巨大挑戰,此外還要處理好與其他國際體育賽事之間的關系,其間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對此,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像拼圖游戲一樣,每一塊都很重要,必須組合在一起。假如抽走其中一塊,拼圖將被摧毀”[14]
作為奧運會的核心主體,運動員受到奧運會延期的直接影響涉及諸多方面,尤其是在奧運備戰和生涯規劃方面,其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第一,奧運備戰計劃被徹底打亂。運動員以四年為一個周期的奧運備戰計劃有著原定的訓練節奏和競技狀態,原本2020年為備戰奧運的“沖刺年”,恰逢奧運會延期,運動員幾乎所有的備戰計劃都被打亂,被迫重回下一個“調整年”。從競技狀態到心理體驗都需要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另外,還有43%的奧運門票沒有產生,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修訂方案的出爐后,還未獲得奧運門票的運動員不得不再次為奧運資格選拔賽進行備戰調整,迎接這一新的挑戰。第二,基本的訓練和比賽安排無法得到保證。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并不斷加劇,很多國家的運動員處在隔離狀態,最基本的日常訓練和競技狀態都無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各國疫情防控的情況差異較大,運動員的訓練和備戰已經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對運動員之后的參賽來說,很難保證絕對的公平。同時,全球體育賽事紛紛延期停賽,使得運動員的參賽實戰機會大為減少。第三,大齡運動員面臨退役風險。原定的奧運選拔賽、資格賽的安排被奧運會延期所打亂,對于處在職業生涯末期的老將們來說,一年之隔,可能就是參賽或退役兩種不同的結局。不可預知的體能、狀態和傷病等因素都將是他們需要面臨的考驗。第四,傷病選手獲得喘息之機,年輕運動員收獲成長空間。對于正受傷病困擾的運動員來說,東京奧運會延期恰巧提供了休養的機會,讓他們有了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康復訓練,調整自身備戰狀態,將競技狀態調整到最佳。而對于備戰奧運的重點年輕運動員來說,正值當打之年的他們有了更為充足的成長空間。利用這段時間提高體能,打磨技術,為自身贏得更多參賽的籌碼。同時,很多老將的狀態下滑和被迫退役也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上位”機會。第五,高強度訓練增加病毒感染概率。今年3月12日以來,以戈貝爾、杜蘭特為首的7名NBA球員一周之內先后被確診,而國際足壇的情況更要嚴重。正如專家所說,運動員之所以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是基于生理學上一個經典的“開窗理論”——劇烈運動后身體免疫力出現短暫低下,增加了人體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15]。更不利的消息是,專家表示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在治愈后肺部功能會出現下降,影響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無論是經濟損失還是運動員健康,每一項都是體育界所無法承受的后果。
奧運會延期是為維護世界安全,保障奧林匹克運動免受新冠肺炎疫情侵擾,也是為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觀眾、游客等一切奧運相關人員的生命健康負責,是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最佳體現。既然奧運會延期的客觀事實已定,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以及賽事各方不必再怨天尤人,而應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挑戰,妥善處理賽事延期后的各類遺留問題。
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損失。一是,合理分擔損失。奧運會延期屬于不可抗力因素所致,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應有特定的某一方或某一利益關聯體獨自承擔。對奧運會延期,巴赫曾公開表示“每個人都需要做出犧牲和妥協”,并承諾國際奧委會將繼續分擔奧運會延期的運行負擔和數億美元的額外費用。[16]二是,尋求保險賠償。眾所周知,國際奧委會對于歷屆奧運會主辦城市都會進行價值不菲的保險投資。據媒體報道,國際奧委會為東京奧運支付了不超過2400萬美元的保險費用,為歷屆之最。[17]據此,雙方可嘗試尋求從保險公司收回部分資金或申請賠償,以彌補奧運會延期帶來的損失。第二,妥善協調相關體育賽事的舉辦事宜。各項體育賽事紛紛延期至2021年舉行,但具體的國際運動時間表仍難以確定。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必須就奧運資格賽和其他國際賽事的舉辦時間、地點以及后備資源等問題的協調分配,聯合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其他賽事舉辦方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確保這些賽事的順利舉辦。第三,合理解決運動員的利益訴求。奧運會延期,運動員的備戰計劃和生涯規劃受到嚴重影響。對此,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以及各國和地區奧委會需要共同應對協商,妥善解決運動員的利益訴求,最大限度地保證運動員良好的競技狀態和身心健康,以及競賽規則的公平、公正。第四,做好賽事基礎設施保障。一是,賽事贊助和轉播權合同。只要奧運會最終舉行,相關贊助、轉播權合同就應該長期有效。并且電視轉播機構與國際奧委會都是長期合作伙伴,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與國際奧委會的合同一直持續到2032年,更應該在奧運會延期這一困境時期提供支持。當然,這也是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需要全力爭取的。二是,賽事硬件設施的供給。首先,根據奧運會延期后的開賽時間,奧組委與體育場館、會議中心和酒店等方重新簽訂賽期合同,需要就今年夏天空置涉及的溢價問題、賽前器械提前入駐和賽后拆建等問題進行談判。其次,針對因奧運會延期所造成的各方損失和賠償問題,利用不可抗力條款為自身節省更多的成本。再次,因奧運村改造成公寓等建筑群后已向公眾出售,東京奧組委需要與業主們就入駐時間延后、違約費用等問題達成一致,保證賽事期間運動員的正常入住。
在經歷過奧運會延期帶來的慌亂之后,賽事各方應靜下心來積極應對挑戰,為賽事的重啟做好充分準備。
第一,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及各國奧委會應保持良好溝通,分析研判并妥善應對延期對各項工作帶來的影響。同時,在保證賽事相關人員生命健康的基礎上,做好包括競賽調整、賽事支持、突發情況等在內的各項工作的應急預案。另外,對于這次因不可抗拒的公共衛生事件而導致的奧運會延期,是否能夠順利重啟或再一次遭遇不可抗拒因素,前景仍不明朗,因此,在制定相關預案時需要在法律方面進行更多的思考,明確賽事各方在相關情況下的法律責任,盡量避免因意外情況發生而帶來的混亂局面和損失。[18]第二,繼續搭建奧林匹克公共平臺。奧運會確定延期顯然不是終點,之后的重啟工作必將是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搭建奧林匹克公共平臺,根據全球防疫走向和各單項賽事特點合理安排相關的重啟工作,及時準確地將信息傳遞出去,打消賽事各方因疫情防控而產生的擔憂和疑惑。同時,要及時吸收和接納各方的有效意見,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各方合理的建議和訴求,以此獲得外界輿論和行動上的有力支持。第三,做好后續奧運選拔賽、資格賽的安排,積極調整備戰計劃。一是比賽安排。要在顧全大局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推動各單項賽事的順利進行,處理好因奧運會延期而發生的賽事聚集、沖突甚至取消等問題,保證奧運資格的合理分配、調整等。二是訓練計劃。各國奧委會要與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以及其他賽事舉辦方保持密切溝通,根據當前至奧運會開幕這一期間的賽事安排和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及時制定合理有效的訓練計劃和參賽計劃。第四,贊助商、賽事轉播方等相關商業組織繼續有條不紊地實施營銷計劃。圍繞著東京奧運會所簽訂的商業合同,本質上是一種既能夠為東京奧運會提供資金支持,又能夠為自身品牌進行更大范圍的宣發,從而實現雙贏的商業行為。因此,只要東京奧運會最終舉行,這些商業合同就存在著實效性,這一商業行為也應該被執行。同時,從贊助商的角度來看,與其使出渾身解數解除合同使雙方均遭受巨大的損失,不如通過雙方協商來共同渡過這一難關,既能及時有效的止損,還能繼續保持長期合作,互惠共贏。
東京奧運會延期,對于各國國家隊的奧運備戰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想要順利參加東京奧運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各國奧運備戰需及時進行動態調整,應時而變,順勢而為。
第一,及時調整備戰計劃和參賽目標,保證運動員競技狀態。對此,要聚焦于“訓練計劃”和“比賽安排”兩個重點,不僅要制定出奧運備戰的訓練計劃,而且要明確這一時期若干比賽的參賽計劃。首先,科學安排國內外重大比賽的參賽計劃和訓練調整,保證運動員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參加明年的奧運會。其次,對奧運會延期后參賽資格的爭取進行高度重視,爭取實現既定的奧運參賽名額和參賽目標。再次,依據運動員不同的身心狀態實施針對性訓練計劃,挖掘重點年輕運動員的潛力,發展后備力量。同時,要高度重視傷病和大齡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保持、傷病康復和競技狀態調整。第二,加強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聯系,盡早了解奧運會參賽配額等信息。為第一時間了解奧運會參賽配額等信息,各國奧運軍團尤其是還未獲得奧運門票的運動隊(員)要加強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聯系,及時調整訓練計劃和參賽安排,爭取達到理想的奧運資格目標。已獲得奧運參賽資格的運動隊(員)需要通過大賽來檢驗訓練成果、保持競技狀態,以賽代練迎接東京奧運會的到來。第三,調整訓練周期和強度,幫助運動員保持良好心態。專家表示,由于目標的缺失,運動員容易從思想松懈,產生急躁和盲目情緒,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自閉、抑郁。[19]為此,要做好兩點工作。一是,把握好奧運備戰下一階段的訓練重點合理調整訓練周期和強度。在實現“科技助力”和“基礎體能”的基礎上,精準控制訓練負荷的劑量投入,科學把控訓練疲勞與機體恢復的關系,大力推廣“訓練—科研—保障”一體化訓練模式。[20]二是,安排專人對運動員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克服消極情緒。通過積極性休息和趣味游戲等活動,豐富運動員的訓練生活,幫助他們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外界變化。[21]第四,統籌協調國內外相關賽事安排,突出備戰重點。面對即將來臨的2021“體育大賽年”,相關專家建議要統籌考慮賽事安排,突出備戰重點。尤其是對于我國奧運備戰來說,既要應對國外舉辦的體育賽事,還要解決好參加國內眾多體育賽事的問題。中國奧運軍團要積極進行研究,從全局考慮的角度盡快確定賽事備戰和訓練安排的相關事宜,著重突破這一過程的重點、難點問題,為順利實現既定的參賽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代奧運會自誕生以來已有124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全球影響力最為廣泛的體育盛事。奧運會一旦未能如期舉行,勢必會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沖擊。因此,東京奧運會做出延期決定必定是經過慎之又慎的思考。表面來看,東京奧運會延期是因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不可抗拒的天災導致,但從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精神,推動奧林匹克運動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應對此次奧運會延期事件進行更為深刻的看待和思考。疫情不得到控制,包括奧運會在內的所有人類活動幾乎都會受到威脅。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保證奧運會的順利重啟是目前繼續著手解決的問題。
首先,世界各國要加深對于新冠肺炎疫情認識。病毒不分國界,“抗疫”需共同擔當。因此,各國要在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基礎上開展國際社會合作,積極主動地互享抗疫經驗。守望相助,構建“人類防疫命運共同體”,[22]為維護地區和國際公共衛生安全貢獻自身力量,共同阻止疫情進一步傳播,以保證奧運會如期舉辦。除此之外,面對這一挑戰,奧運會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奧林匹克專家任海教授表示:“國際奧委會何不借奧運會延期之機,加快奧運改革。從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瘦身的角度出發,提升舉辦的簡易性和機動性。將來再遇到此類事件,利于妥善處理?!保?3]
眾所周知,奧運會發展到今天堆積了很多問題,如規模過于龐大、商業化腐蝕、官員受賄、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等。近年來,為推動奧林匹克運動良性發展,國際奧委會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收效甚微。此次奧運會延期必將使得奧運會、國際單項體育賽事和職業體育賽事進行大范圍的調整,但反向思考,一些原本打算做出改革的賽事恰可以抓住這一時機沉淀下來,梳理問題,總結不足,推行改革。同時,在今后奧運會的申辦和舉辦過程中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通過有效途徑將發生意外時的損失將至最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體育賽事都將長期處于停擺之中,體育賽事、體育產業遭受重創。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之下,也往往蘊藏著機遇。在全球賽事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停擺的同時,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網絡體育比賽、電子競技、線上健身等“線上體育”產業于夾縫中謀得一絲生機。特殊時期,利用網絡技術不受時空限制、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安全距離等優勢,通過空場比賽、線上直播、隔空交流的方式,籃球、足球、斯諾克、圍棋、擊劍、跳水等多項運動紛紛展開線上競賽,這種處于“云端”的虛擬體育產業開展得如火如荼。根據今年2月PP體育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同期線上比賽場均觀賽人數相比去年增長151.4%,且數據呈繼續上漲趨勢。[24]為吸引大眾關注,保持賽事熱度,NBA推出僅限球員參加的NBA2K錦標賽、中國射擊隊通過視頻直播進行網絡對抗賽,以及圍棋甲級網絡聯賽、“王者榮耀”春季賽等賽事轉戰線上,成為關注焦點。在特殊時期,危與機完成了一次轉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助力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體育總局采取了以下有力措施:一是積極開展國家體育消費城市試點工作,釋放更多體育資源。二是鼓勵各地創新支持政策,包括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安排專項幫扶資金等。三是鼓勵企業創新發展,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助力體育產業提質升級。[25]目前,北京、上海、吉林等省市為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產,均已出臺賽事補貼、減免場館租金等多項“硬核”舉措,積極鼓勵開展線上體育賽事、線上健身、線上培訓等活動。借此機遇,線上體育未來能否成為體育產業領域的生力軍和重要支柱,仍需拭目以待。知名體育產業研究學者鮑明曉表示:“疫情讓線上比賽、健身等體育新業態迎來機遇,但如何規范線上賽事活動、提升觀賞性和體驗感,以及在疫情結束后如何留住用戶等問題,都是相關從業者必須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26]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之初,外界有關東京奧運會能否按時舉行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從賄選政治丑聞、體育館設計風波、官方logo剽竊,直至舉辦時間延期……東京奧運會從申辦到籌辦一路可謂是“多災多難”。在此期間,無論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還是作為其官方代表的國際奧委會所透漏出的遲疑、不擔當和不作為,使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早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就開始向商業化、市場化方向轉型。直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爆出賄選丑聞后,奧林匹克運動遭受商業化腐蝕已人盡皆知。羅格上臺后,針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推行了多項改革,如強調運動員的奧運會主體地位、進行奧運瘦身、降低奧運會成本,為中等規模國家和地區提供申辦機會等。但事與愿違,從申辦到籌辦奧運會的成本越來越高,而收益卻逐漸下降,虧損則逐漸增加,能夠或想要主辦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變得寥寥無幾,以致巴黎和洛杉磯兩座城市在毫無競爭的情況下,分別取得2024年和202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
近年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始終無法在高度商業化、市場化和媒體化的發展模式與堅持“綠色”“人文”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之間找到一個更為均衡、健康的發展模式,全球推廣受到巨大的阻力。最終,商業化加劇、管理機構官僚主義盛行、超國際性機構缺乏有效監管,奧林匹克精神遭受漠視,使得興奮劑、意識形態等問題愈發嚴重,甚至奧運會一度淪為利益各方進行政治攻擊的武器。巴赫上臺后,國際奧委會借社交媒體時代東風開始向年輕化、流量化方向改革。沖浪、滑板等年輕項目順利入奧,甚至電競也大有可能,未來奧運版圖的調整將深深烙上年青一代的印記。但無獨有偶,正是社交媒體時代,將國際奧委會在此次奧運會延期中表現出的緩慢、遲疑、內部間的利益斗爭、不為主辦方真正著想等種種問題公之于眾,大大加深了年輕人的厭惡。此外,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影響使得奧運會的功能逐漸變得雞肋,越來越多的年青一代認為沒有必要再舉辦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改革和奧運會延期的陣痛還未褪去,卻已開始被社交媒體和年輕化的流量逐漸反噬。[27]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31屆奧運盛會,走過124年歷史,成為人類規模最為龐大的群體性社會活動。但同時,也距離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復興奧林匹克運動”“創辦現代奧運會”時的初衷漸行漸遠。顧拜旦創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時的初衷有著近似烏托邦式的浪漫主義色彩,作為大教育家,他希望通過體育運動來教育青年,通過友誼、團結和公平的奧林匹克精神來消除歧視,從而實現人的發展、完善和提升。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是教育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運動首先應追隨時代進步,不被時代所拋棄,才有資格獲得全世界的關注,向世界傳遞奧林匹克精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功實現商業運作,不但避免了奧運會即將破產的風險,還讓奧運會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體育盛會。這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而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對于現代奧林匹克的貢獻也被公認足以媲美顧拜旦。羅格上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后,“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核心價值觀成為這個時代最有力的展現,并始終貫穿于奧林匹克的發展歷程之中。1936年柏林奧運會男子跳遠比賽中,德國運動員盧茨朗主動幫助競爭對手美國運動員歐文斯戰勝自己獲得冠軍,而自己屈居第二;2000年悉尼奧運會,主辦方在奧運場館建設中,為保護一種瀕危青蛙不惜額外花費數十萬澳元為其安家^……奧林匹克運動的價值還在于奧運會和舉辦城市的相互成就,因此,奧運會被稱為一座城市的特殊“成人禮”。[28]此次東京奧運會延期,正是考慮到無論遭受多大的損失,也要保障相關賽事人員的生命和健康,宣揚奧林匹克價值觀,“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東京奧運會延期留給人類的記憶,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印記。
在奧運百年歷史長河中,1912年由顧拜旦創作的《體育頌》一直是指引人類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圣經”。無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無與倫比”,還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遺憾延期”,奧林匹克運動的起起伏伏都存在于《體育頌》的字里行間。一年之后浴火重生的東京奧運會,必將帶給全世界新的“奧運認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抗疫成功后的第一屆奧運會,要展示出人類命運共同、人類公共衛生共同、人類體育共同”。[29]
奧林匹克運動在百年發展史上經歷過很多動蕩,因兩次世界大戰而三次取消,蘇美“冷戰”時期發生大規模抵制,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恐怖襲擊以及2002鹽湖城冬奧會的賄選丑聞等。在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奧林匹克運動每一次都能順利渡過難關。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各大體育賽事停擺,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行,奧林匹克運動又將迎來一個至暗時刻。然而,奧運會延期的決定體現了對于人類生命健康的終極關懷,符合奧林匹克精神和價值追求,普遍得到了國際社會各界的擁護和支持,同時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佳體現。[30]當下,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積極展開國際交流,攜手共克艱難。
奧林匹克運動的終極目的是教育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但體育決不能高于人類的生命健康,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奧運會延期。但正是失去了體育,人類才意識道體育的重要性和真正價值。各國都在讓國人重溫那些本國體育史上的經典時刻以振奮民族精神,運動員都在發聲支持國家抗疫,以及積極呼吁民眾勤洗手、少出門、宅家保持鍛煉。我們才意識到體育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個人,擁有無法衡量的分量。奧運可以延期,賽事也可以停滯,但人類勇攀高峰、挑戰自我的精神永不止步,體育帶給人類的希望之火永不熄滅。[31]
二戰之后,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讓奧林匹克運動時隔12年再度回歸人類社會。人類在長期飽受戰爭所帶來的國破家亡痛苦之后,再次依靠和平和友誼歡聚到一起,以創紀錄的5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4062位運動員來到賽場,并首次對比賽進行電視直播,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新起點。體育傳遞給人類社會的不僅是“向前走”的信號,更是“永不止步”精神。
當前,全球“抗疫”形勢已進入馬拉松式的拉鋸戰階段,而毫無疑問,中國一定是最早取得勝利的國家之一。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早受害者,我國在抗疫即將突圍的關鍵階段,仍毫無保留地向全世界發布疫情信息、分享抗疫經驗,積極展開國際合作,一如既往地堅持大國擔當。這與“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不謀而合。正如我們期待明年武漢櫻花開得更加燦爛一樣,延期后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名字保持不變,待明年奧運會重啟之時,奧運圣火之光仍將照亮人類前行之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致運動員的信中寫道:“我們正在這條黑暗之路上一起前進,不知道它會有多長,而這條通道的盡頭將會是奧林匹克圣火的光明。”[32]這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當全世界共渡抗疫難關之后,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會必將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人類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