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
(山東省平度市農業農村局 266300)
為提高仔豬成活率,需要在哺乳期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避免仔豬受涼發生擠壓和死亡,剛出生后應幫助仔豬吸吮足夠的初乳,固定乳頭,提高仔豬斷奶時的均勻度和成活率。同時減少各種應激因素,防止各種應激給仔豬帶來的不良反應。在保育階段需要及時補充飼料,刺激消化系統良好發育,為以后提高飼料轉化率做好準備。
剛生下來的仔豬體溫調節能力差,低溫情況下容易發生擠壓和死亡現象。必須將產房溫度維持在20℃左右,有條件的安裝紅外線燈、保溫箱、電熱板等來給仔豬提供最適宜的溫度,仔豬出生后前3d需要28~30℃的溫度,隨著日齡的增長,可以逐漸降低環境溫度,2~3周齡可以將溫度降低到22~26℃,這樣可以減少低溫帶來的不利影響[1]。
在母豬分娩后設置護仔欄有利于限制母豬活動,避免仔豬受到踩踏致死情況。在仔豬剛生下來1~2h,幫助仔豬盡快吃上初乳,以增強仔豬免疫力和體力。在3日齡內輔助弱仔豬哺乳,并將仔豬固定乳頭哺乳,讓弱小仔豬在前面乳頭哺乳,減少仔豬個體之間的差異,確保所有仔豬均勻生長,提高哺乳期仔豬均勻度。如果母豬泌乳量較少或產仔較多,可以將仔豬寄養出去,讓其他母豬來代替哺乳,達到提高仔豬成活率的目的[2]。
在仔豬出生后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可以按照每頭肌肉注射100~150ml補鐵劑來預防貧血癥的發生。為了刺激仔豬消化道黏膜的充分發育,在仔豬出生后一周可以訓練和誘導仔豬采食粥狀飼料,有利于提高以后的飼料轉化率和斷奶體重。為了減少斷奶時給仔豬帶來的應激反應,可以在剛開始補充飼料時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天飼喂5~6次,讓仔豬消化系統逐漸適應營養物質的變化,避免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
隨著仔豬日齡的增長,需要隨時調整豬群,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在轉群和并群過程中需要保持環境條件的相對穩定,尤其是溫度突然變化會給仔豬帶來很大應激。在斷奶時最好將母豬趕出圈舍,讓仔豬留在原來的圈舍飼養,盡量讓同窩仔豬生活在一起,減少并群帶來的應激。訓練仔豬定時定點飼喂和睡覺,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整個豬群,減少疾病的發生。
保育期仔豬生長速度較快,飼養管理與今后的飼料轉化率和豬群狀況有直接關系,由此可見,保育期是豬只生產過程中最關鍵階段,也是比較難以管理的困難階段。此時需要確保豬群處于健康水平,能很好地生長發育[2]。
在仔豬轉入保育圈舍前需要對整個圈舍進行徹底全面地清理和消毒,選擇2~3種以上的消毒液交替消毒,以便提高消毒效果,徹底殺滅上個批次遺留下來的病原微生物。在仔豬轉入后需要定期清理糞便和沖洗消毒,減少或殺滅生活環境中的病原體,降低仔豬感染發病機會。
最好將同窩仔豬飼養在同一個保育舍內,并根據體重大小進行分群飼養,避免個體強壯仔豬爭搶飼料和飲水,致使個體弱小仔豬體重與標準的差距越來越大,降低仔豬出欄體重和均勻度。同時對仔豬進行調教,讓它們在固定地點排泄糞尿,再到固定地點休息,這樣有利于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糞便對飼料、飲水或環境的污染,降低仔豬感染病原體的概率,為維持仔豬健康水平奠定基礎[3]。
隨著仔豬體重的增長,在保育期維持合理的飼養密度才能提高仔豬體質和抗病能力。建議按照每平方米飼養2~3頭保育仔豬來計算,每個圈舍或欄內飼養20頭仔豬為宜,避免飼養密集或頭數過多,增加飼養難度和降低仔豬體質。同時供給適應的環境溫度,剛斷奶舍溫在28℃左右,以后逐漸降低到22~24℃,相對濕度維持在60%~70%為宜。
仔豬斷奶后每天飼喂5~6次,在斷奶后繼續飼喂仔豬乳豬料,經過1~2周適應后,再逐漸更換為仔豬飼料,建議逐漸過渡5~6d才將飼料更換完畢,這樣可以減少更換飼料帶來的不良反應。同時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在仔豬剛斷奶時需要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鈉鹽等電解質,有利于提高仔豬體質和免疫力,減少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發生。每天認真觀察仔豬活動、采食、飲水等情況,及時發現異常病弱或小僵豬,進行治療或淘汰后有利于防治疾病傳播和蔓延,進而提高養殖效益[4]。
最好采取自繁自養方式,不要從外地引種,沒有自繁自養條件的需要引種時,應嚴把引種質量,從正規種豬場引種,并隔離飼養1個月后才與大群混合飼養。
在養豬場門口和圈舍門口設置消毒池,及時更換消毒液,保障消毒效果。定時清理圈舍糞便,每周定期消毒2次,在消毒過程中一定做到全面、不留任何死角。對種公豬的精液進行監測,減少垂直傳播機會。消殺環境中的老鼠、蚊蠅和昆蟲,防止疾病通過這些媒介傳播。嚴禁在豬場飼養貓、犬等動物,防止它們將病原體攜帶或傳播給健康豬群。
根據當地疾病情況做好免疫接種計劃,對口蹄疫、豬瘟、藍耳病和喘氣病等傳染性疾病實施強化免疫,是防控傳染性疾病的首選措施。選擇優質疫苗、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正確操作,提高免疫應答和抗體水平。在免疫期間不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以免降低免疫接種效果。有條件的養豬場最好根據抗體水平監測來修訂免疫計劃或進行緊急免疫接種[4]。
在外界氣溫降低時,仔豬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損傷而發生呼吸道癥狀,可以使用支原凈來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在環境濕度較高時,仔豬腹部容易受涼發生腹瀉,在飼料中添加強力霉素來防治細菌性腹瀉發生。在仔豬轉群或更換飼料時容易受到應激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益生素來調理腸道菌群平衡,減緩應激因素,提高仔豬體質,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
總之,剛出生的仔豬體質弱小,如果管理不善或防控疾病不當,極易誘發仔豬感染各種疾病,進而引起較高的死亡率,給整個豬群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必須重視各細節的管理工作,從上述幾個方面精細護理仔豬,并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有利于增強仔豬體質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進而提高仔豬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