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峰
(甘肅省高臺縣友聯水管所,甘肅 高臺 734300)
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仍然存在灌溉效率較低這一問題,大量水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存在浪費嚴重的現象,既增加了成本,延長了灌溉周期,也無法有效地保障農作物產量。為了滿足我國農業建設的需要,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灌溉工程的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技術引導,從而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滿足農業生產需要。
水資源對于農業生產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資源,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灌溉用水,有些地區灌溉效率較低,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灌溉用水管理,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出發,綜合考慮當地人文環境以及經濟狀態,使節水灌溉更加科學化,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從而達到預期的應用效果。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耕地資源和水資源存在差異,有些地區耕地面積大,但水資源不足,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需要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不僅能夠節約用水,還能夠實現糧食增產,促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和氣溫對農作物影響大,盡管各地區都有節水工程,但是灌溉用水效率仍然較低,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為有效緩解水資源浪費現象,需要大力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積極推進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技術應用,發展新型農業,增加農業生產效益。另外,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可有效利用并合理調配各地現有水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當前農業在傳統生產技術與思想的雙重影響下,部分農業從業人員難以改變自身慣性思維,無法從實際角度出發綜合考量,所采用的農業生產模式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動,農村地區普遍為老人和幼兒,其理解能力差,難以掌握新型農業知識,發生不接受、不理解甚至是抗拒的情況[1]。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灌溉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
我國部分地區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往往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一是金融機構對于農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大,認為其利潤空間較小,在缺乏政策引導的情況下,農業地區所能夠獲得經濟支持相對較小。二是農村地區的信用評定處于空白狀態,無論是銀行的融資服務還是其他類型的小額貸款都會涉及人員的信用評定,本身借貸渠道單一的農業人員無法通過銀行等機構獲取資金,導致整個灌溉工作難以開展。
灌溉設備老舊是導致農田灌溉效率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僅影響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還會由于設備維護而增加成本支出。以往農業生產中所采用的大水漫灌模式局限性較大,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嚴重制約著農業可持續發展。而通過前沿的節水灌溉技術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農田灌溉效率,還能保障灌溉質量。但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加上資金缺乏,致使后期灌溉設備缺乏專人維護,長此以往,即便灌溉設備破損也無法第一時間維修,影響其作用發揮的同時,還會成為一個新的水資源損耗點[2]。
灌溉用水面積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部分區域由于設計觀念陳舊,設計前并未充分實地調查和分析,極大地影響了農田灌溉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還會出現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現象。農田規劃缺乏科學性和可靠性,節水灌溉技術難以真正的應用到實處,即便引進了節水灌溉技術,但由于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也無法保障節水灌溉的效率和質量。我國地域廣闊,水資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遠地區水資源短缺,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以往的農業建設都以傳統方式為主[3],灌溉面積設計考慮的不夠全面,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偏差,更多的是設計人員依托自身工作經驗進行設計,影響了灌溉用水效率。
日常工作中要及時轉變工作人員的思維認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互聯網以及鄉村廣播等方式,加強工作人員對節水灌溉相關內容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其對后期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水資源優化配置利用,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積極委派專業人員指導農業生產,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增強農業生產人員的節水意識,使其認識到節水灌溉對于自身利益和整體社會利益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選擇符合要求的滴灌技術,通過演示加深人們對該項技術的理解,加快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農戶的節水灌溉意識,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進而滿足農業灌溉的日常需要[4]。在此過程中,對于廣大受教育水平不高的農民而言,可以通過組織講座活動,或是開展試點工作,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農民的認知水平,逐步增強對新型水資源灌溉技術手段的認同感,加快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應用,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最終實現地區良性發展。
在加強農業灌溉用水管理過程中,應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包括人員薪資、設備采購和維護、宣傳推廣等,而且引入節水灌溉技術同樣需要資金支持。因此,除了政府提供財政資金支持以外,也要出臺扶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企業前往農村地區提供資金服務和技術服務。通過實地調查和分析,高效采集和分析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開發多類型的金融借貸產品與服務,農業人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前往金融機構申請信貸服務,緩解資金壓力,引進節水灌溉技術。同時,地方政府應當聯合專業人員加強特色化資源管理技術研發應用,充分收集不同地區的水資源分布情況、降雨情況、風力大小以及土地質量等數據信息,輸入信息化系統中模擬分析,并經由三維立體視圖直觀呈現。基于此種方式,有助于及時發現解決方案中的不足,實現農業灌溉用水精細化管理。與此同時,在后續農業灌溉用水管理中,相關人員要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自然環境進行分析研究,有效控制農業生產中的水資源消耗量,并分析其中潛在的水資源浪費風險因素。通過開展全方位的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水體資源能夠滿足預期標準,再結合實際情況完成農田灌溉資源的分配與規劃,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全方位保障農業人員的經濟效益。
在大型灌區的改造中需要加強對工程結構的分析,對整個地區進行數據采集,結合信息內容優化工作。通過這一措施,不但能夠有效實現對水資源的控制,減少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浪費,同時對節水灌溉內容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針對灌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調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首先,引進先進灌溉技術。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灌溉用水技術操作能力,了解滴灌、噴灌、微灌等不同節水灌溉技術的優勢特點以及適用情況,強化認知,在充足資金支持下因地制宜選用合理的節水灌溉技術,并加大水資源管控力度,正確認識風險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形成完善的思維框架,為后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相關單位要加強對農業灌溉新技術的研發與優化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通過試點的方式驗證先進技術的可行性。另外,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可擴展存儲空間來實現數據信息集成化處理,為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和應用提供堅實的數據保障。
其次,引進先進灌溉設備。為了確保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需要加強對設備引進和維護工作的重視,因地制宜,選擇最佳的灌溉設備;對灌溉設備進行周期性檢查,以便于及時發現和解決設備故障隱患,降低設備維護費用,提升設備使用性能;明確農田灌溉設備的操作需求,并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撐,完成后續的養護工作[5]。
最后,建立提灌站。提灌站能夠有效提高農業地區的灌溉需求。相關部門要先對整個地區水資源分布情況加以分析,明確水源儲量以及分布規律,并找到農田所在的區域,在二者之間完成水資源的儲存工作。通過灌溉站點的建立,能夠有效實現水資源管理工作,避免水資源運輸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對于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要實現合理的方案規劃,不僅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地區特色化的分析,還要充分實地勘察收集相關數據信息,在對信息深層次剖析和處理下調整灌溉方案。在開展后續管理工作時,需加強對農田節水灌溉模式的重視,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完成高效的評估與分析,針對當前技術手段與模式應用效果進行評價,進而提高地區的經濟效益。新時代背景下,為滿足我國農業產業經濟建設各方面需求,相關部門和人員應提高對農田水利管理的重視程度,優化和升級傳統的管理模式,使之達到最優化狀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風險干擾,從而對農業灌溉事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新型灌溉模式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既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又能滿足不同條件下的灌溉需求,還能降低經濟成本。在日常工作中,應依托區域經濟情況和水文條件,積極引用滴灌技術、膜下覆蓋灌溉技術等新型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水資源最優化利用。
農業地區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為了滿足農業產業建設需求,相關部門要針對地區工作開展合理的規劃,對水資源進行精準控制,健全節水灌溉控制體系,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強化效能,優化管理模式,推進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