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志君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森林是重要的生態資源,在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科學的森林撫育可調節森林結構,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此外,森林撫育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可促進生態旅游發展及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
森林作為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發揮著重要的生物承載功能,森林狀況對生物的生活空間會產生很大影響。工業發展過程中大量森林資源被砍伐,導致部分野生動植物消亡,森林生物鏈被破壞。森林撫育為野生動植物生存發展創造了足夠空間,保障了林地動植物的相對穩定。同時,森林撫育過程中對一些瀕危物種進行了人工種植或養殖,并嚴格落實相關保護措施,進而維護了森林生物的多樣性。
林木生長需要光合作用提供養分,林木間會爭奪陽光資源,高大喬木能充分吸收陽光,低矮灌木難以獲得足夠陽光。為保證森林樹種的多樣性,需對高大喬木的枝冠進行修剪,確保陽光能照射到低矮灌木上。對于已經枯死的植物要及時清除,避免枯枝殘葉阻礙林木幼苗生長。做好森林撫育工作,不僅可避免生物資源浪費,還可為林木生長留出充足空間,進而提升森林質量。
森林生態經濟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與森林撫育存在著密切聯系。生態系統中森林物種的多樣性十分明顯,很多棲息于森林中的動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同時,森林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木材原料。此外,森林也具備旅游觀賞價值,可為人類休閑觀光提供綠色場所。近些年森林的養生價值逐步被發掘,森林旅游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但用于旅游開發的森林不能是原始森林,絕大部分是人工種植形成的人造林,人造林從種植到成型,需要長期的人力資源管護才能形成林業特色景觀。
森林撫育必須始終遵循“自我恢復和人工調控相結合”的原則,嚴格遵循林木自然成長規律,避免人為過度干擾的破壞。同時,要適度采取人工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措施,確保森林環境在一定范圍內保持動態平衡,進而維護林業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此外,森林撫育過程中,林業、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要統一林業資源管理目標(不僅表現在林木資源的保有量上,也體現在林木資源的發展質量上),不斷優化森林資源結構,確保林木資源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人類發展創造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
透光伐撫育的目的是保護貼近地表的弱勢植物,并促進弱勢植物生長。透光伐可改善森林內部的通風及光照條件,增強森林資源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幼齡林撫育需采取透光伐的形式。應用透光伐撫育技術時要砍伐森林中影響林木生長的高大樹種或次要樹種,如瀕臨死亡的高大樹種、生長不良的灌木和藤木樹種。森林樹種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趨于飽和時,可將剛萌芽的植株砍伐清除。透光伐撫育一般選擇在夏天,2~3 年進行1 次。經透光伐撫育的森林質量顯著提升,尤其是林木壽命顯著增加。
生長伐森林撫育技術要點包括單株撫育和團狀撫育,目的是促使林木豎向生長,多應用于郁閉度大于0.8、立地條件較好的中齡林。生長伐撫育后,目標樹和輔助樹的林分分布更加均勻。復層林地中下層樹種較多,上層的郁閉度大于0.7,生長伐撫育后樹木胸徑生長量變化明顯,森林中枯死樹木的占比可降至15%[1]。生長伐撫育過程中要保證目標樹的密度,將存在干擾的樹種砍伐清除,為高大樹木留出更大的生長空間。
修枝即人工整枝,修枝對象較為廣泛,包括生長不良的枝條及生長過于茂盛、影響其他樹種光照、通風的枝條。撫育過程中要輕修枝,保留大冠,促使樹木間相互競爭。修枝撫育不宜在雨季進行,因為雨季修枝會導致樹枝感染、潰爛或主干樹枝形成疤痕。修枝過程中要確保枝條切口平整,修枝要定量、不能過多,重點修剪徒長枝、枯死枝、病枝等。幼齡林的修枝高度不超過樹高的1/3,中齡林的修枝高度不超過樹高的1/2。修枝撫育可提高林木的透光效果和通風性,促使森林資源良性發展。
坡度較小、立地條件較好、土層較為深厚、林木用作生產用材的林地采用疏伐撫育。先將林木劃分為有害木、有益木和優良木,然后進行疏伐撫育,及時清除有害木,保留優良木和有益木[2]。疏伐撫育時,每次疏伐的林木數量不能超過森林中所有林木的15%,疏伐后森林郁閉度不能低于0.6。
衛生伐撫育的主要目的是砍伐、清除森林中遭遇自然災害的樹木,促使其他樹木健康生長,適用于暴發過有害生物的森林、發生火災和凍災的森林、有害林木超過森林中樹木總量10%的森林。采用衛生伐撫育時要砍伐清除所有死亡樹木,集中無害化處理病蟲危害樹木。
補植撫育的目的是調整森林密度,提高森林生產能力,適用于郁閉度較低的林分、存在大片空地的林地、人工林郁閉后的第一個齡級及衛生伐后郁閉度小于0.5 的林地[3]。補植時人工用材林選擇生長周期較短、經濟效益較高的樹種,天然用材林選擇生長周期較長、價值較高的樹種,防護林選擇抗風沙性能良好的樹種。
森林中的雜草和灌木會在林分郁閉前后產生負面影響,影響林地內各樹種的正常生長。因此,森林撫育過程中為加快樹木生長速度,割灌除草是一項必要的基礎工序。割灌除草范圍是樹木周圍2 m 之內,清理完成后要擴穴處理樹盤。割除灌木和雜草過程中要遵循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防止水土流失,適當保留天然更新樹種的幼樹[4-5]。
撫育作業設計相對粗糙,設計措施與實際情況結合不夠。由于缺少實地調查,作業設計時偏向于理論,作業設計模式無法滿足實踐需求,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辦法,導致撫育對象不精準,撫育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森林資源管理存在“重取輕予”“粗放經營”的現象,忽視了森林撫育的重要性,存在“種樹不用管、生長靠自然”的思想,在資金投入、政策研究、項目爭取等方面不夠重視。同時,部分林業單位存在僥幸心理,施工時組織不力、管理不夠、作業質量不達標,導致森林撫育工作實效不高。
由于資金有限,森林撫育多采取單一措施,缺少綜合撫育。實踐中主要為除草和補植,透光伐、生長伐、修枝等措施應用較少,個別樹木枯死或病蟲害嚴重時沒有及時衛生伐,森林撫育質量相對較低。
森林撫育存在“成本高、出材少”的情況,加之撫育點多面廣,致使用工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林業管理“只見投入不見產出”,導致撫育工作進展緩慢,撫育成效不明顯。
森林撫育過程中要充分調查研究林區現狀,將森林撫育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從根本上提升森林撫育水平。負責森林撫育的技術人員要深入林區實地勘察,充分了解樹種、郁閉度、生長狀況等,了解森林撫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而參考多方意見制定合理的撫育技術管理措施,促使森林撫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7]。
森林撫育管理中林業部門及相關企業要明確職責,建立健全科學技術體系,明確撫育技術要求,規范實施撫育措施。同時,完善撫育管理體系,嚴格控制和管理森林撫育質量。此外,為了提高森林撫育水平,要加強管理力度,嚴格落實撫育工作中的每一項工作內容和技術標準。
森林撫育屬于勞動密集型作業,僅靠人力難以完成,要加大先進農林裝備的使用,利用小型農林機械設備提升森林撫育效率,可借助旋耕犁、油鋸等現代化機械設備提高除草、修剪、清理等工作的技術水平和效率,提升森林撫育水平。
森林撫育管理過程中要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同時為了確保資金利用的合理性,須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制定資金使用方案,做好資金使用記錄,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價值[8]。
當前存在少數人漠視森林資源保護的現象,在亂砍濫伐的同時忽視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導致森林火災頻發,不僅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了毀滅性影響,還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要提高全社會對森林保護和森林撫育工作的認識。林業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利用“義務植樹節”“全民防災減災節”“濕地保護日”等節日,提高全社會對森林撫育重要性的認識,吸引更多人投身森林撫育工作。
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做好森林撫育工作有利于人類與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因此政府及林業部門要重視森林撫育工作,不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發展水平。與森林撫育相關的林業從業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將每一項森林撫育措施落實到位,不斷提升森林質量,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