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琴
(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甘肅 景泰 730400)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節水技術的作用,不僅能提高農用灌溉水的利用率,也提高了農業種植的整體效率。農業灌溉技術是依據水資源、工程、農業、管理等諸多環節與節水技術形成全方位融合的技術體系。將農業灌溉技術充分地運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在提高農用水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還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對促進我國農業持續、高質、穩定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隨著水體污染程度的不斷加劇,節約用水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話題。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水資源需求大國,因此開展農業生產節約用水已迫在眉睫。農業節水技術能有效提高農業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果,在保證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節約了農業用水量[1]。因此,在農業實際生產活動中,要加強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既避免了大量農業不合理用水現象所導致的水資源浪費,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本文以農業節水灌溉為內容,對農業節水技術進行了深入討論。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渠道輸水技術被普遍運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滲漏問題較為嚴重,導致在灌溉的過程中一半的水資源被浪費,而將防滲技術融入傳統的渠道輸水技術中,能有效防治水資源的滲漏問題,進而使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還可以針對地下水位進行有效把控,使其灌溉效率大大提升。在實際運用該技術進行灌溉時需要運用防滲材料進行包裹,通過密封的方式防止水資源滲漏,使輸水量得到保障。
滴灌技術主要被應用在我國部分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其工作的主要原理是運用塑料管道以及滴頭,把水資源直接灌溉到植物的根部,對其實施局部的灌溉。運用該技術對作物進行灌溉,不但可以使土壤的結構受到保護,同時還可以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使水資源利用率達到95%,甚至100%。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前景良好,并且在農業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由于有關部門沒有對其進行大力的推廣,導致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未能得到有效增強,從而使節水灌溉技術無法得到有效的普及,進而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2]。
在普及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中,由于缺少相應的資金支持,導致現階段節水灌溉技術無法大規模地覆蓋到農業生產中。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相關部門對節水灌溉技術不夠重視,從而導致資金的投入量少;二是由于開展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無法帶來較為直觀的經濟效益,大部分資金需要政府投入,而政府投入有限,僅憑政府投入難以滿足需求。
在完善節水建設體系的過程中,由于資金受限、農村基層對水利灌溉設施維護管理不到位、專業人員匱乏等原因,往往會采用較為單一的配套設施。也正是因為設施的不完善,質量存在差異,不但使以后的維修保養工作更加困難,同時也導致設備極其容易出現損壞的情況,嚴重阻礙了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與推廣。
現階段農業生產中一些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導致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雖然少數地區的農業發展已經步入可持續發展的節水灌溉生產模式,但是大多數的地區,尤其是水資源較為充足的地區,農業生產者的節水灌溉意識嚴重缺乏,從而使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受到了極為嚴重地影響。
在實際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普及和宣傳的過程中,相關工作者在制定方案時并沒有針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使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率受到極為嚴重地影響,進而導致節水灌溉技術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價值。
我國水資源極為缺乏,然而水資源又是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但可以使我國的水資源浪費情況得到有效控制,同時還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因此,相關部門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農業實際發展情況、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量以及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并且與各個部門進行合作,使節水灌溉技術被充分地普及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從而使其得到高效發展[3]。
在節水灌溉體系建設過程中,關鍵資金支持主要由集體、農業生產者、政府部門等投入,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相關部門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使節水灌溉體系更加完善,促進我國農業高效發展。
健全農業節水補助資金制度,增加對農業節水工程的投資。農業節水工程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且投資通常依賴集體出資或農民籌資等方式。加上工程的一次性投資比較大,政府所給的補助資金并不多。因此,在節水灌溉工程中,農民自籌資金的占比較高。但是一些地方民眾生活上并不富裕,難以投入更多的資金應用到農業節水工程建設中。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充分地認識到農業節水的重要性,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加強水利建設的投資力度,在政策和資金等多個方面給予支持。
針對正在使用的節水灌溉系統,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養護,從而使其使用壽命得到有效延長,并且在系統發生故障時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搶修,使其可以保持正常地工作狀態,從而使節水灌溉效率得到提升。
在政府部門大量投入資金的同時,還需要增強農業生產者的節水意識,使其更為重視節水問題,最大限度發揮節水灌溉的價值。要提升農業生產者的節水意識,就一定要對農村水利管理人員的水利專業知識進行增強,對其進行專業的知識培訓,帶動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節水工作中,從而使節水灌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4]。
在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過程中,不能盲目地技術引進,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利用當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并結合降雨情況、渠道補給、排水滲漏等多方面的因素,設計科學的開采方式,合理地控制開采強度,并采用有效措施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導致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選擇時,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避免急于求成。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地提高,各種節水灌溉技術都得到了有效應用,整體種類比較多,如渠道防滲、噴灌和滴灌等,并且不同節水方法的作用效果以及適用范圍也不同。因此,需要以不同農田的發展特點為出發點,選擇科學的節水技術。通常情況下,渠道防滲技術會被應用到大面積的灌區,噴灌和滴灌等技術適用在果園等作物種植區。選擇技術時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結合當前的經濟水平以及生產經營體制的具體情況,完善和確定技術應用的方案。此外,在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選擇時,還不能一味追求“高、尖”,要加強對不同技術的綜合分析,避免對農作物帶來影響,保證噴灌和滴灌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在節水灌溉的具體發展中,一定要尊重科學,結合不同地方的特色,保證節水技術發展的穩定性。
新時期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已經成為提高我國農業經濟水平的關鍵,需要將社會效益和農民的收入有效結合,根據具體的調查結果,調整水價,促進農業生產者使用節水灌溉技術的積極性。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引導,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設計合理的節水激勵方案,加強農業生產者對節水灌溉的重視。要以多方面為出發點,權衡利弊,不僅要增產,還適當增加收入,保證節水灌溉發展的穩定性。一旦在節水工程開展過程中出現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入不斷降低的現象,會給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因此,相關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水價進行科學的調整,保證農業生產者的切身利益。為了盡早實現此目標,需要找到農民利益和管理單位發展之間的平衡點。部分管理單位在發展中,認為由于節水工程建設不斷地擴大,整體總耗水量下降,其在發展中的自身利益就會受到損害。需要相關部門科學調整水價,進一步加快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進程。
部分灌區的地面水主要利用區外的引水系統實現供水。灌區地下的潛水層可以作為一個調節水庫,并且其補給量一般包括降雨補給和排水溝滲漏補給等。要保證灌溉的有效性,需對整體的節水灌溉工作進行合理規劃,加強對不同水源的統一調度。同時,按區域均衡法或者是地下水非穩定流方法,實現對相關內容的均衡性分析。在開采和布局條件下,保證開采的強度,結合開采的強度,對區域內的開采布局結構進行優化和確定。
部分學者在對沖積平原或者是河流中下游的特點進行分析時,發現其地下水位比較高,當外引水源可靠性比較低時需要積極發展井灌,用井補渠。如果地下水已經嚴重超采,需要采取措施減少用水,或者是統一控制上游的引水,對當地的蓄水工程進行及時建設,保證節水灌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好中低產田的節水灌溉工作,通過對適當節水灌溉技術的選擇,多角度出發,因地制宜,制定好發展規劃,不可盲目引進,要明確農業主攻方向,適當擴大節水的灌溉面積。在對鹽堿地進行改造時,需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創新和改良,從而進一步提高節水灌溉的效果。
一是結合土壤的相關條件或者是農作物類型,按照因地制宜等相關原則,科學選擇和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工作人員在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時,需要結合種植的實際農作物類型,或者是當地土壤的條件,對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同時,在對大田糧食作物進行節水灌溉時,工作人員要綜合考慮和改進不同灌溉方式,積極發揮節水灌溉技術的作用價值。在此過程中,還要保證整體工作的機械化,通過對膜壟溝灌溉技術的有效應用,保證整體灌溉的效果。最后,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要采取措施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為日后不同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提供條件。
二是更新工作思路,將農民作為主體。現如今要促進不同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一定要尊重農民的意愿,積極發揮農民自身的主體作用,加強水利工程的整體建設,站在優化水資源配置的角度,保證灌溉的環保性。
三是創新技術投入形式。主要是對運作方式進行創新,加強對創新技術運作方式的有效應用,多吸納各方面的資金。在對節水工程進行建設時,還要收集和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建議,進而為農田水利工程的穩定建設和發展提供條件。
我國水資源較為缺乏,但是水資源又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為了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更為穩定,需要將節水灌溉技術充分普及在日常的農業生產工作中,不斷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及各種節水設施,從而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