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娜·太來提
薩爾薩依礦區是特克斯縣的重要礦區之一,其位置是在特克斯縣北西向40km 處,從大地構造位置來看,薩爾薩依礦區處于裂谷帶,即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帶,同時也是新疆重要的金屬成礦帶,其蘊藏各類豐富的礦產資源,具體包括金、銅、鉬、鉛鋅等,對我國新疆地區礦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礦產作為重要資源之一,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針對豐富的礦產資源,必須做到科學、合理的利用,才有利于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其數量是有限的,而且其儲存量會隨著開發量逐漸增多而不斷減少,為此在礦產開發過程中,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正確的找礦方法,提高對礦產資源的利用率,這對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帶地質略圖,地區上的出露巖石地層一般是石炭系。從大部分出露的巖石地層可以看出,其巖石地層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下石炭統阿克沙克組、二是中石炭統伊什基里克組、三是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上述三部分的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在這一帶分布的最為廣泛。對于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還可以兩部分,一部分為下亞組,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火山碎屑巖、中度巖層以及酸性熔巖;另一部分是上亞組,該部分是金、銅主要分布層位,其主要是中基性火山碎屑巖。
該區巖漿巖活動相當發育,入侵與噴發的次數較多,且存在著較明確的旋回性結構,由基性至酸性巖都有發生。巖漿巖帶主要呈東西方向,具體分布是沿著伊什基里克基底斷層進行分析。
相關工作人員對伊什基里克山區域的1:10 萬地下水系沉積物進行測定,并對其測定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結論,即伊什基里克山區域存在諸多微量元素,包括Au、Ag、As、Sb、Cu、Pb 等,且微量元素之間具有強烈的關聯性,與此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巖體控礦的功能突出,且特別多輸出露在斷層二側和巖塊的中心附近。相關工作者還可以從伊什基里克山區域的異常場的展布特點對成礦元素進行分析,且按照從東向西的順序,東部為東邊庫勒地帶,中間部位蘇阿蘇地帶,西部為大紅那海地帶,其中東部主要的微量元素以Au、Mo為主,中間部位主要微量的元素以Ag、Cu、Mo 為主,西部主要微量元素以Au 為主。與地殼克拉克值對比,本區既有比較豐富的微量元素,也有比較少的微量元素,如Sb、Bi、Sn、Ba 等就比較豐富,如汞柱、Au、Ni 等就比較少。
通過實踐調查發現,下石炭系統的大哈拉軍山組內酸性火山巖分布了許多礦點,主要分布在其組內酸性火山巖中,位于主斷裂帶,且呈東西向分布,該區域的構造控巖控礦功能受次級的北西向斷裂制約影響較為顯著。對于近東西深斷裂系統,一方面為控巖結構提供主要渠道,另一方面為礦液運移的提供主要渠道;對于北西向結構系統,一方面為礦液集中、富集提供主要場地,另一方面為礦液沉積提供主要場地。
通過對礦區的巖性地層進行測定,并且經過分析發現,該區域是下石炭統的大哈拉軍山組下子群,分布的最多的應該是碎屑巖層。從整體上來分析地層的方向,發現該地層為西南東傾,與此同時測定傾角,大約在60°~70°范圍之內。
通過對礦井結構內部的調查,可以發現礦井中的巖片理以及裂隙比較多。與此同時巖層在力受擠壓作用或者受牽拉作用下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前者會發生剪節理、后者會產生的張節理。
經過對該礦區內的調查發現,侵入巖主要包括許多的巖石脈,如見輝長巖脈、二長花崗石脈等等。
通過實踐發現了礦化蝕變的現象,主要發現兩種情況,一是石邊二條銅石化帶,經過測量分析,其長度為20m 左右,寬度在4m ~8m 之間;二是三條蝕變帶,從中可以發現帶有很強烈的巖化,包括碳酸鹽化、綠泥巖化等。從凝灰巖縫隙或者狹長花崗石中可以看到有孔雀石分布。
從觀測結果顯示,可以獲得異常區視極化率、視電阻率,前者的數值處在0.6%~1.1%之間,對平均值的計算,結果為0.91%;后者的數值處在200Ωm ~1000Ωm,對平均值的計算,結果為578Ωm。查看工作區電性,可以看出該區域表現為低阻中極化。
對于不同的地質礦區,其成孔地質前期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在經過對各不相同前提條件有所進行的對比之后,人們就可以看出:假如二個礦床都同屬一個礦系,那么二個礦床中就會具有著相同的控礦原因及其成礦前提條件,而以此為基礎,即可利用對已有礦物質化標記與預報區域中出現的相似性點為突破口,并將二者的結論加以對比,從而達到找礦的目的。一般情況下,人們想要發現性質相近礦藏,主要采用的是對比方法,即對礦床出產地質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對比。在找礦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未知礦藏,人們在面臨這種情況,可遵循“存同求異”的原則,需要對礦床成礦進行全面調查,包括其成礦特點、環境要求等,然后對礦床類型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
影響人們找礦預測的因素還比較多,需要找礦人員需要注意的是對成礦主體影響和各項要求利益的影響搞清楚。對此找礦人員還需采取綜述評價理論預測方法:首先通過對共生礦物類型和伴生有效元素的分析預測,根據礦物類型之間的共生關系,從所存在的各類礦藏中預測相對應的礦化產物;與此同時還應采用綜合方法預報:該方法一方面要對所測點的地質物化進行綜合分析,另一方面要對測量工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其主要目的使得礦物的預報性能和資源之間保存一致。
在礦產預測過程中,還可以采用GIS 技術,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可以將GIS 技術運用在數據采集、空間分析、分析決策以及可視化表達中,具體實施如下:首先收集以及整理各類地質找礦數據,基于收集的找礦數據,科學、合理的構建空間數據庫,其次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行標志提取,基于此,進行綜合預測評價模型的構建,最后確定模型中的有效變量,通過預算,對遠景區進行優化,科學、合理的評估資源。利用GIS 技術進行資源預測,還應明確評價數據,具體主要包括礦化地質信息、勘察信息以及組合信息,其中礦化地質信息如礦體深埋、變質巖、脈巖等;勘察信息如剝削深度、物化遙等;組合信息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勘察信息的綜合,另一部分是礦化地質信息。具體是通過對GIS 技術科學、合理的利用,一方面實現空間分析,另一方面實現信息提取,基于地質、礦產等信息數據,構成中間性空間數據,最后進行空間數據的分析和提取,從而建立成礦遠景以及空間數據庫。現階段,有許多的GIS 系統都應用在了礦產預測中,目前國外的部分軟件在我國已經應用的比較廣泛,如美國ARCINFO、ARCGIS 等,與此同時我國也自主研發了此方面的軟件,如SpsceMAN、SuperMap 等等,并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獲得了良好應用效果。
在地質找礦過程中,應采用適宜的找礦方法,即大比例找礦技術,該技術主要能夠對與礦井的生產有關的基本信息成果做出必要的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找礦效果,并給相應的科研人員帶來了更為準確的基本信息成果。
通過礦物普查模型的建立來促進物探工作更好的開展,進而獲取更佳的礦物普查靶區。控礦與成礦模型在找礦過程中運用的比較廣泛,主要是通過對各種數據及其特征物的評估來確定結論。但有某些較深層的礦物、隱伏斷裂礦物等又要求人們根據各種具體情況,加以廣泛的考察研究,來獲取比較可信的數據信息。
地球物理探測主要是通過測試巖層中的磁力、流速等物理性質在天然條件下之間的差別或人工誘發下之間的差別,以此來分析以及判斷巖層構造以及物理學狀態分布規律。其從獲得的結果可以應用在資源勘察以及環境保護行業中。因此對于礦區找礦也不例外,可以通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開展礦區工作。在地球物理物探工作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即數據收集、信息處理和地質解釋,三個部分相互前提,不可分割。而基于巖土物理性質參數的差異,物探工作還可以分為多種,具體包括地磁法勘探、水電法勘探、震害探測、地球物理測量,以及輻射性探測工作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在對地質情況進行推斷時,主要是通過對正常場和異常場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例如人工激發的地球物理場,主要是對其彈性波進行分析研究,包括其速度等。
地球物理探測能夠在找礦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能夠對成礦系統的發育完整程度以及深度進行分析研究。在探測成礦系統發育的完整程度時,有助于工作人員在找礦過程中做到由淺入深、舉一反三。這主要是因為通過探測成礦系統發育完整程度,既能夠更加全面認識區域成礦系統,又能夠更加全面認識礦床系統“組合”,這為深部找礦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探測成礦系統發育深度時,有助于工作人員在找礦工作中能夠更好的把握礦床的空間分布規律,能夠為工作人員提供重要指導作用。通過探測以及相關資料,可以了解相關成礦系統的發育深度,例如對于淺變質礦等,主要在中下地殼中發育。
4.1.1 區域性物探調查階段
據了解,我國目前已完成了區域性飛行磁測、地方放射性測定,以及區域性重力研究等。區域性飛行磁測資源是指運用飛行磁測方式開展的范圍星球物理學測定,或運用飛行磁測資源開展的大規模星球物理學編圖。目前我國的區域性飛行磁測資源在中西部地區以預壓圖居多,規模性約為(1:100 萬)~(1:200 萬);在以東地帶則以編圖居多,編圖所依托的資源以1:5萬規模性居多。
4.1.2 面積性綜合物探普查階段
為了更好的進行找礦工作,進入面積性綜合物探普查階段,對于找礦區域可以適當進行擴大,實施大規模的普查找礦,這樣有利于突破原有的找礦區域上,與此同時還有利于找到更多礦床種類。在該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僅要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還需要科學、合理的結合地質化學勘探方法。針對找礦區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通過資源信息分析以及篩選明確重點找礦點以及重點礦產普查靶區,并進行普查掃面管理,使得找礦目標更加的明確,為下步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進入物探異常查證階段,還需要針對大面積綜合物探普查結果出現的異常,采取科學、合理的物探方法,進行相應的查證。在這一階段,為了更好的進行查證,可以適當的擴大比例尺,縮小查證范圍,使得查證更具目的性,更加全面,從而收集更多有力的證據,以便獲取較為詳實確切的找礦依據,從而達到找礦目的。
為了防止因在地理依據缺失或技術任務錯誤的狀況下盲目進行礦床勘探,還需要采用結合礦床勘探要求,選擇合適的物探方式與技術手段,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為礦床勘探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礦床勘探過程中,還應遵循“區域展開、面中求點”的礦產勘探模式,與此同時制定完善的礦床勘探方案,并對勘探方案進行細化,明確礦床勘探的流程,具體包括初始資料的獲得、初步解釋與推斷、研究結果等等,并且將其落實到具體的礦床勘探中,而且其具體的過程都需要相關工作者認真的開展,各個崗位之間協調配合,相互探討,加強信息資料的共享性,通過相互討論得出更加準確的結論。
4.4.1 定性、定量解釋
物探異常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以從定性方面進行解釋,另一方面可以定量方面進行解釋。如果從定量方面解釋物探異常,主要從直觀上來分析,具體包括的內容分布特點、反常形狀、尺寸、位移方向等。如果從定性方面進行定性解釋,則需要經過定性運算,從而得出相關的結論,包括生產狀要素、掩埋深度等。在具體解釋過程中,為了保證結論的準確性,一般情況下,定性解釋與定量解釋要充分結合,二者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不然對于處理地質學問題而言就會是毫無意義的了。
4.4.2 從已知到未知
在物探異常解釋中,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從已知到未知,從已知到未知主要是指物探過程中還應從已知的地質條件出發,對未知的不明特殊礦區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和判斷,具有較強的可信度。需要找礦人員需要注意的是關于“從已知到未知”的判斷不可絕對化。例如一個區域內,可能會有同一礦石種類,但是在礦藏形式可以有多種;又如同一種礦體中,在自然環境上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又如同一個工作區域,礦體的礦石類型會有多種。
4.4.3 從重視強異常到也注意弱異常
檢測物探反常時,人們總是首先重視強反常,這顯然是不對的。盡管人們通過強反常發現了不少礦藏,但卻往往發現在強反常區內找不到礦產,而在弱反常和小反常區內卻發現了礦產,甚至有時候還發現了大礦產。磁法可以找出磁石礦,通過激電找出更多金屬礦。同時直接產生影響物探反常力度高低的因素有很多種,具體包括產狀、物性差別、埋深以及反常源等等,所以在物探異常解釋過程中,不能僅僅依據反常力度高低,也不能僅僅依據適用范圍。對此,可以采取“剩余異常”的方法。該方法具體是指由布格反常減去區域場反常以后部分。該方法可以重視強異常,與此同時也可以注意弱異常。
綜上所述,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作為一個礦產豐富的地層,在成礦方面具有良好的條件。具體表現在其地處天山山區,與此同時其礦產帶包括鐵、銀、金等金屬礦,從成礦帶的大地構造位置來看,巖漿巖活動頻繁,而且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巖漿巖的成分也具有多樣化,這樣不僅為成礦提供了熱液,也提供了流體動力源。除此之外,從物探激電中梯剖面成果來看,該礦區呈低阻中極化,可以找到硫化物沉積礦。
綜上所述,在當前中國礦產行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找礦技術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在相關人員的不斷分析研究下,在找礦技術方面也得到了重大突破,能夠很好解決當前國家在地質找礦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為我國礦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對新疆特克斯薩爾薩依礦區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薩爾薩依礦區找礦方法,并對其相關條件進行分析,具體包括地理背景、成礦條件、地球物理特性等,通過分析發現薩爾薩依礦區具備很好的成礦條件。經過進一步廣泛的地質勘察工作,認為一定能在該地區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