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盈科水利管理所,甘肅 張掖 734000)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意義重大,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優質的水源,繼而很好地保證農村人畜的飲水安全,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社會效益明顯。
從本質上來講,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公益性項目,且滿足準公共物品的要求,在進行日常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從其本身所具備的屬性出發,按照實際內容完成相應的管理工作,以此確保安全飲水工程能夠順利開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能得到有效保障[1-3]。
通常情況下,有關公有模式的概念內容可以分為2 種:一種是完全公有,另一種則是自來水公司公有。不同的模式下所對應的供水單位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比如說供水單位是地方政府時,便滿足完全公有的模式需要,因而在開展安全飲水工程的應用過程中,便需要供水單位進行工程內容的設計與系統性的劃分,大多情況下都是以政府服務機構為主,從而來完成相應的經營與服務工作,整個過程并不需要有政府服務機構開展成本方面的回收與管理,在供水服務方面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有關安全飲水工程的應用機制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傳統的完全公有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相比之下,自來水公司公有化模式能夠極大程度滿足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需要,通過合理的手段進行相應的主導工作,有關股權所有者以政府為主,不但能夠有效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擾,同時還能對相關企業的經濟建設以及人們的日常發展產生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與共有標準不同,準公有模式是以政府為中心,依照專業的供水單位進行專項的運作與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單位的管控,并遵循法律內容完成施工內容的調整,通過較為完善的管理手段實現對相關權利明細以及責任的劃分,不但能夠有效降低外界風險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我國社會經濟建設也會產生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在此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準共有模式背景下所涉及的管理模式與內容,一般會分為供水協會、村集體以及水利站3 部分。
1.2.1 供水協會的管理模式特點 供水協會是我國城鎮建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供水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進行日常工作的過程中,供水需要嚴格遵循相關原則與制度,從而滿足不同形式的用水需求,將自身的紐帶作用發揮出來。
1.2.2 村集體的管理模式特點 對于集體經濟水平高、管理班子能力強的村,由村集體承擔飲水工程日常維護和運行管理,能夠實現較為有效的管理,但是經常存在“福利水”“大鍋水”的現象。
1.2.3 鄉(鎮)水利站的管理模式特點 管理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能夠更加科學的開展管理工作,進而促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穩定運行。但是鄉(鎮)水利站隸屬于地方政府,還無法實現完全的自主經營。水利站職工是管理人員,其工作成效通常不會對工程經營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導致部分員工缺乏責任心不強,管理方式粗放,對水利站的長期運行造成不良影響。
在具體開展飲水工程項目時,由于農村地區群眾往往學歷較低,對于飲水工程欠缺正確的認識,時常出現認知錯誤的現象,且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由于當地群眾認知不足,對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積極性不高,配合不夠積極,甚至會出現阻撓項目發展的情況。與此同時,由于部分飲水工程實施需要占據村社的部分耕地,使得部分群眾出現強烈的反對意見,阻止項目實施,破壞項目建設,甚至還有部分群眾在工程建成后,表面上愿意接受,私底下用各種方法更改既定的管路實施偷水。加之對項目的具體情況了解不足,對相關管理標準、長效管理機制的認識也還比較膚淺,很難真正將工程規劃與運行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另外,由于未接受過專門的管理培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施工進度慢,凡是涉及收費項目的工程群眾認可度低,為難情緒多。
現階段諸多農村地區的飲水工程項目宣傳力度不足,使得當地群眾無法真正的認可項目,繼而喪失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對于該項飲水工程的支持度更是不足。部分群眾缺少正確的飲水意識,認為飲水不重要,只要水源表面看起來干凈就好,認為山上的自然水源比自來水更適合飲用,甚至認為自己身體好,不會因為飲水而破壞身體健康,這種思想下,很多表明看起來干凈但實質細菌聚集的水源被飲用[4-5]。種種因素聚集在一起極大地阻礙了飲水工程的發展和管理。與此同時,由于大部分用水戶缺乏對水資源管理及相關收費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當得知人飲水費由原來的按人頭收費到現在的計量收費后,用水戶普遍存在排斥心理,這些都對人飲供水工程項目的順利建設產生直接阻礙和不利影響。
不論是哪種項目,其在正式實施之前以及管理期間都需要耗費諸多的資源,且在后續發展中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也不例外。就目前的飲水工程現狀來說,大多數的村級供水工程實際的水費收入很低,而所耗費的管網工程建設、水廠運行、維修管理等成本遠遠高于水費收入,使得該項目工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呈負債運行的狀況,也就是說當前安全飲水工程的覆蓋率按照計量收費用水戶繳納的水費遠不能填補該項工程運行管理的資金缺口[6]。
當地群眾的正確認知對工程的良性發展十分關鍵,因此管理人員必須運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來加大安全飲水工程的宣傳工作,如定期不定期深入村社、鄉(鎮)以宣講政策法規、散發傳單、不安全飲水現場試驗比對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每一位用水戶真正認識到安全飲水與人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這一重要性,讓用水戶更好的了解安全飲水以及節約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工程經濟效益,最終促進安全飲水工程的長遠發展。
為了從根本上保證農村用水安全和提高管理質量,必須制定有效的管理機制,負責管理的人員要吸取不足的經驗教訓,持續提升自身的綜合管理水平。另外,建設單位要杜絕“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事先對工程管理職責進行詳盡的劃分和落實,做到劃分合理,責任到人,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處理。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與當地發展相符的策略,水利部門則必須全程做好規劃工作,并實現各類設備的有效定期維護[7-8],并持續強化工程管理隊伍的建設,定期安排管理人員參與專業知識講座和實踐技能培訓,以滿足當代安全飲水工程管理的實際需求。
為了更好地促進安全飲水工程項目的發展,相關部門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繼而更好地促進工程發展,使得不同的部門優勢能夠按照要求得到充分的發揮,還應關注外界力量的引入,優化已有的集資渠道,借此獲得更多的投資,進一步為項目的后續發展和管理創造堅實的物質保證。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與一些企業進行有效的合作,利用企業的融資來很好的彌補項目管理的資金缺口。此外,還要注重對資金利用率的有效提升,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價值。
實施安全飲水工程的最終目的是給農村地區群眾創造良好的用水條件。在后續的飲水工程管理期間,一定要時刻注意安全檢測,盡最大力量保證用水安全,做到層層把控。首先,提高對水源地的保護,從源頭上保證水質符合安全標準,尤其是對已經開發的地下水資源進行科學的保護,最大限度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還要時刻關注地下水儲藏區周邊50 m 范圍內的污染狀況。其次,成立標準化的水質監測中心,并配備先進的水質監測設備,保證水質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9-10]。再次,進一步完善后臺監控系統,及時監測用水戶用水情況及剩余水量,加大溝通力度,提前將后臺監測情況告知用水戶,以免造成因欠費斷水等情況影響用水戶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飲水安全工程的發展和管理與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緊密相關,針對當前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宣傳力度不夠、資金匱乏等問題,在今后的實踐中應加強對安全飲水的宣傳,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適當增加資金投入量,并落實好水質安全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