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安徽師范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履行社會責任已上升至企業發展戰略層面,政策指引和大眾廣泛關注促使更多管理者積極投身于社會責任事業,幫助改善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互動關系,為企業積攢資本、市場、環境和制度等資源。企業擁有長期競爭優勢、獲取高額利潤的根本動力在于持續創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種特殊的內部資源重新配置活動,其能否促進企業創新活動成為學術界和利益相關者關注的重點。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與好壞程度受到媒體的重點關注和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社會責任的影響力。基于此,本文在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及作用機制的基礎上,引入媒體關注作為調節變量,重點檢驗媒體關注對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的影響,并將樣本按產權性質、行業類別和資源稟賦程度來檢驗媒體的調節作用。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不僅要對股東承擔經濟責任,也包括對政府、供應商、顧客、環境等多維度社會關系的維護,以滿足各方利益需求。前期關于社會責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業績效方面,例如葛霄雯等[1]、生艷梅等[2]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長期內可以改善財務績效。但企業持久的競爭力并不能完整地從財務績效中體現出來,資源基礎理論(RBV)表明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擁有有價值、稀缺和不可完全模仿的資源[3]。企業創新活動則是一個尋找、獲取及深層次整合資源的過程,在進行技術、產品或者公司治理模式創新后企業建立起自身獨特且強有力的競爭壁壘。企業創造商業價值的關鍵途徑之一是開展創新活動,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為創新活動獲取多樣化支持。首先,利益相關者通常擁有補充企業內部資源的新知識或非冗余信息。例如,客戶可以提供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偏好和潛在需求的看法[4],政府組織擁有關于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高級信息[5]。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展示良好的形象和信譽度,使其能夠與利益相關者建立更廣泛深入的關系網絡,促進外部資源與內部信息的共享、交流和融合[6],推動企業創新活動。其次,企業核心研發技術人員也是持久創新的重要保障。企業社會責任倡議向社會傳達公司的價值主張,它把公司描繪成社會的貢獻者,而不是一個僅關心利潤最大化的實體。良好的口碑和可依賴性吸引、激勵和留住更為專業、有創造力的細分人才,激發了知識型員工的組織認同感,通過提高創新意識和潛能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7]。最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緩解融資約束。創新研發需要持續性資金投入且風險大,外部環境對風險的可承受性和失敗的容忍度決定了企業為創新項目進行融資的難易程度[8]。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能夠與各利益相關方建立依存關系,無論是融資成本還是規模,都降低了約束與限制。融資成本方面,Goss等[9]研究發現履行社會責任幫助企業以較低的利率獲得長期銀行貸款;曹亞勇等[10]從融資效率角度出發,認為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減少企業資本約束,融資效率明顯提升,相應的融資成本也會減小。融資規模方面,Roca等[11]認為融資規模有賴于投資者對企業經營項目是否存在信心。聲譽機制下企業披露社會責任表現,可增加其經營商譽,降低內外部信息非對稱程度,投資者對企業產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融資渠道和規模[12]。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為企業創新活動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和較低的融資成本,提升企業持續創新能力?;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1: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促進企業創新活動。
在“大智移云”時代,信息化浪潮不斷演進,新聞媒體具有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服務社會等多元功能。媒體對企業存在外部治理作用進而影響企業創新,這種治理作用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媒體有效發揮監督效應。企業高管的財產及人力資源相對集中于某單一企業的特點使其選擇規避風險而刻意避免了對創新活動的投資[13]。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堅持創新才能保證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媒體監督給決策者帶來巨大壓力促使其積極采取創新戰略。羅進輝[14]指出媒體監督能約束高管的投機行為,選擇發展凈現值為正的長期創新項目。同時,創新不足或過度創新導致資源濫用也會引起媒體報道,影響高管在股東及整個社會中的形象。媒體為中小投資者提供及時充分的信息,減少其對創新活動的監管成本[15],也促使管理者合理合規使用創新資源[16],提高創新效率及產出。第二,媒體營造創新環境。創新成果產出的漫長性和不確定性很難反映出高管的短期績效,信息不對稱使創新項目的價值和高管的努力程度被嚴重低估,造成更多的敵意收購和短期業績壓力進而抑制企業創新意愿[17]。劉萌等[18]指出媒體作為信息傳遞中介有效披露企業創新活動的相關信息和真實價值,糾正企業被低估的價值且堅定了中小股東投資信心,良好的創新氛圍激勵管理者創新行為。Tetlock[19]、仲秋雁等[20]驗證了媒體關注對企業融資約束的負向作用,媒體及時收集、整理并充分地向投資者、債權人等傳遞公司經營信息,提高了企業信息透明度,為創新活動提供寬容的融資環境。
媒體報道與履行社會責任同樣能夠減輕信息不對稱情況,那么這兩者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究竟是互補效應還是替代效應呢?由信息傳遞理論可知,企業旨在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向大眾傳遞積極信號以緩解創新活動的內外部約束因素。然而,公眾認為部分企業通過光鮮的CSR報告來裝飾企業[21],企業出于利己主義可能會夸大社會責任付出程度以掩蓋企業負面消息。但與企業無關聯性的媒體會仔細甄別并獨立客觀地傳播信息,促使企業合法合規地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在媒體高度關注下履行實質性的社會責任而不敢有作秀行為,社會公眾對社會責任所傳遞信息的期望值和信任度隨之提高[22]。此時,媒體關注發揮監督與約束作用,提高企業原本通過社會責任所形成的社會聲譽,利益相關者也會更加依賴企業在媒體幫助下塑造的良好形象。由此積攢的社會認可度是企業進行持續創新的優勢,利用媒體公信力發揮的信任機制向現有和潛在的合作伙伴發出可靠信號,吸引更大范圍的投融資,獲取更多創新資源[23]。所以企業在媒體的關注下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并通過實施技術、產品等創新提高競爭力。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2:媒體關注能夠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
本文采用2010-2018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剔除了金融、保險業、ST和*ST公司和缺失、異常的數據??紤]到企業創新研發到申請專利存在一定時滯性,對解釋變量及所有控制變量進行滯后一期處理。為消除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對主要連續變量進行1%和99%水平上的縮尾處理。企業社會責任數據來源于和訊網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媒體關注數據來源于CNRDS數據庫,其他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使用Stata16.0進行數據處理。
(1)因變量:企業創新?,F有文獻通常用創新投入(研發支出)和創新產出(專利申請或授權數)作為企業創新的代理變量。因為政府部門或專利機構存在人為干擾授權的可能性,導致專利授權面臨很多不確定性[24],故以專利的申請數量作為企業創新的測度指標,統計公司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數據。
(2)自變量:企業社會責任。和訊網上市公司責任報告專業評測體系從股東責任、員工責任、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權益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5項考察,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進行全面評價。本文使用該報告中社會責任總評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
(3)調節變量:媒體關注。本文用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中報刊財經新聞對上市公司的報道總數來衡量媒體關注度。
(4)控制變量。借鑒歐錦文等[25]、陳守明等[26]已有文獻,選取以下控制變量:企業年齡(Age)、資產負債率(Lev)、總資產凈利潤率(Roa)、股權集中度(Top10)、資本密集度(Ci)、現金流(Cf)、兩職合一(Dual)、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托賓Q值(TobinQ)、獨立董事比例(Indep)、行業(Indu)、年度(Year)(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根據上述假設建立以下模型,考察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的關系,以及媒體關注是否起到了調節作用。
Innoi,t=α0+α1Csri,t-1+φcontrolsi,t-1+Indu+Year+εi,t
(1)
Innoi,t=β0+β1Csri,t-1+β2Mediai,t-1+β3Csri,t-1*Mediai,t-1+φcontrolsi,t-1+Indu+Year+εi,t
(2)
表2顯示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整體看,企業創新介于0~9.65之間,標準差為1.42,說明不同企業創新水平有明顯差異,這也符合我國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部分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樣本企業的社會責任平均值為0.269,標準差為0.166,企業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態度有較大差異,且有少數企業社會責任評分為負值,說明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有待加強。媒體關注最大值為7.152,最小值為0.693,平均數為3.476,整體差異較大,表明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報道有所偏好。
表3中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創新在1%的水平上呈正相關(0.096),同時,媒體關注度與企業創新在1%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0.325),可初步證實假設1,為研究假設提供基礎支持。此外,變量間最大的相關系數值為0.445,各變量的VIF值均小于2,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可以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表2 描述性統計
(1)主效應檢驗。表4列(1)報告了模型1的回歸結果。變量Csr和Inno回歸系數為1.254,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創新有正向影響,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得越好,越能促進創新活動。因此,驗證了假設H1。另外,第二列回歸結果表明變量Media與Inno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隨著媒體關注度的增加,企業更積極進行創新活動。由此可見,媒體起到了監督約束作用,也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
(2)調節效應檢驗。為進一步檢驗媒體關注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活動已有關系的影響,本文在模型(1)中引入社會責任履行(Csr)與媒體關注(Media)的交乘項,用Csr*Media表示,回歸結果如表4列(3)所示。變量Csr*Media與Inno的回歸系數為0.353,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媒體關注增強了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即隨著媒體關注與曝光度增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創新活動的促進作用越強。這說明企業在媒體關注下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了原本積累的聲譽,向社會公眾釋放出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獲得更多投資者青睞,為增加創新投資、提高創新質量奠定基礎。
表3 相關性分析
表4 企業社會責任、媒體關注與企業創新
媒體關注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創新活動關系的調節作用不能一概而論。本文將按照產權性質、行業類別和資源類型劃分樣本,以此探討不同性質的企業中媒體關注的調節作用。
(1)產權性質。由表5可知,媒體關注對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關系的調節作用在國有企業子樣本中不顯著,而在非國有企業的子樣本中Csr*Media系數為0.737,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是因為國有企業嵌入了國家形象,政府會對其提供媒體干預援助,使得媒體對其報道偏官方,不能挖掘更多相關信息[27]。另外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被認為是“應有之義”,所以在媒體關注下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善意行為也很難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相比較而言,作為重要的信息中介,媒體報道改變了非國有企業社會關注度與知名度較低的現狀。所以借助公眾媒體對非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傳播能有效緩解內外部信息不對稱,且更易獲得利益相關者的贊賞和認可,為創新活動積攢資源。
(2)行業類型。將樣本劃分為“高技術企業與一般企業”后發現,高技術企業子樣本中交互項Csr*Media對企業創新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即媒體關注對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關系的調節作用在高技術企業中更顯著。一般性企業作為盈利實體的生存宗旨不是實質性的研發創新,獲取簡單資源即可滿足發展;而高技術企業以核心技術研發創造為發展導向,社會責任投資有助于企業尋求新發展途徑并獲取人力、技術、資金等支持。另外借助媒體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可與各利益相關方建立穩定的戰略聯系,在高技術企業中媒體關注與履行社會責任對創新能力和質量發揮了1+1>2的協同作用。
(3)資源類型。參照賀小剛等[28]的做法,本文采用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和費用收入比三者的均值來衡量資源的充足程度,以此將全樣本劃分為“資源充足型企業和資源匱乏型企業”。由表5可知,在資源匱乏型企業子樣本中Csr*Media系數為0.382,在5%的水平上顯著,但在資源冗余型企業中不顯著。因為內部資源豐富的企業對生產經營充滿信心,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來緩解融資約束的意愿較小,利益相關者對社會責任等信息的捕捉興趣度降低。外部投資者基于資金安全的考量而對公司社會責任信息尤為重視,因此媒體在面對較低的信息搜尋成本和公眾強烈的信息需求時,增加了對資源匱乏型企業的關注程度。所以在資源匱乏型企業中,媒體關注更能夠強化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
表5 媒體關注調節作用異質性分析
(1)發揮信息中介作用。為了檢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否通過發揮信息中介機制傳播相關信息以促進企業創新活動,本文加入變量:分析師關注度AnaA。分析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中介,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行業經驗使其對公司的理解更為深入客觀。在表6的PanelA中發現,變量AnaA與變量Inno的回歸結果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且交互項Csr*AnaA與Inno的回歸結果也顯著為正,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增強了分析師關注對企業創新的正向作用。企業較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發揮了信息中介作用,向資本市場傳遞了正能量信息以吸引更多分析師追蹤跟進,在分析師重點、持續關注下,企業合理高效地配置創新資金。在涉及創新活動等容易產生代理問題的事項上,投資者也更相信分析師的專業眼光。
(2)緩解融資約束機制。外部融資是企業持續創新投入的重要渠道,然而創新活動的風險性及信息不對稱使投資者無法正確評估創新項目的實際價值,企業往往很難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因此本文探究企業是否可以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來緩解融資約束從而促進創新。結果如表6的PanelB所示,企業融資水平SA與創新活動Inno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企業外部融資約束越大,越不利于企業創新。而交互項Csr*SA與Inno回歸結果顯著為正,說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削弱了融資約束對企業創新活動的負向影響。即社會責任履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信息環境,通過緩解融資約束推動創新。
本文研究了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第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促進創新;第二,媒體關注作為重要外部治理機制發揮了有效監督作用并改善了創新環境,增強了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紤]到企業產權、所處行業以及資源類型的差異性對企業社會責任意愿產生了影響,進一步研究發現,媒體關注的調節作用在非國有企業、高技術企業以及資源匱乏型企業中更加顯著。第三,通過機制檢驗發現,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要是通過發揮信息中介作用以及緩解融資約束這兩條路徑推動創新研發活動。
表6 履行社會責任影響企業創新的機制路徑
本研究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創新關系的文獻,對激勵企業創新、提高創新質量有一定啟示。首先,企業應充分重視和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把承擔社會責任納入戰略發展中,同時充分利用媒體向社會公正傳遞自己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緩解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降低融資約束,以積極正面形象謀求創新發展新途徑。其次,媒體應客觀真實地對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信息進行報道,讓投資者獲取可靠消息進而了解企業真實價值。最后,政府應完善相關法規政策,監督和規范媒體行為,充分發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媒體關注對企業創新發展1+1>2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