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郭慧玲 曾柳苑 梁卓智 何玉紅 楊雪
胸腰椎損傷屬于一種臨床普遍疾病,其主要表現為發病率高、并發癥多,且趨于年輕化,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安全[1]。目前來看,胸腰椎的治療為保守和手術治療,若前者無效,則需行手術治療。而便秘是胸腰椎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為了防止便秘發生,通常會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干預,但都存在局限性[2]。吳茱萸復方熱熨法屬于一種高效、方便、安全的干預方法,吳茱萸性味苦、辛、熱,歸于脾、肝、胃、腎經,具有散寒、鎮痛、助陽止瀉及溫中止嘔之效,臨床常用來治療胃寒、惡心嘔吐、虛寒、腹瀉等癥狀,應用吳茱萸熱熨腹部不僅具有溫中理氣、刺激胃腸蠕動之效,同時還能緩解胸腰椎術后便秘,促進康復,改善預后[3-5]。目前,關于臨床上應用吳茱萸復方熱熨法解決便秘問題效果理想,不過標準的對照研究尚未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吳茱萸復方熱熨法對胸腰椎內固定術后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為便秘患者尋求一種廉、效、簡、便的干預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行胸腰椎內固定術后便秘的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42例;年齡35~68歲,平均58.26±3.57歲;腰椎間盤突出癥20例,胸椎骨折15例,腰椎滑脫8例,腰椎骨折22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44例;年齡36~70歲,平均58.92±3.85歲;腰椎間盤突出癥17例,胸椎骨折15例,腰椎滑脫9例,腰椎骨折24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已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條件:①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腰椎內固定術,且麻醉方式均為椎管內麻醉;②無凝血功能障礙;③意識清醒,無交流障礙;④對本研究使用藥物無過敏反應。排除條件:①伴有心腦血管、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嚴重;②精神異常;③伴有結腸、直腸病變史;④腸易激綜合征,且皮膚不合適中藥熨者[6-7]。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其內容如下:①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正確引導患者活動及功能鍛煉。②告知患者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對于預防便秘發生至關重要,指導患者定時排便。針對臥床者提供護理墊或者紙尿片,模擬排便動作;針對可如廁者,定時提醒排便,給予充分的排便時間,并保護其隱私。③飲食護理,告知患者術后應以清淡、健脾和胃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8-9],多食粗纖維豐富的食物,比如粗糧、新鮮水果、蔬菜等,且少食多餐,每天飲水1000~1500 ml。④密切觀察患者便秘臨床癥狀,3 d無排大便者給予灌腸生理鹽水,直到大便排空,避免其他藥物影響結果。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吳茱萸復方熱熨法,具體內容如下:將含有250 g吳茱萸、250g粗鹽的藥袋放入微波爐用高火加熱3 min,直到表面溫度50~70℃,用治療巾包裹好。患者取平臥位,將熱熨包放在操作者前臂內側試溫后,再放在患者熱熨部位試溫,詢問患者溫度的適宜情況,再將藥包放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回旋運轉。術后當天開始連續熱敷7 d,每日2次,每次20 min[10-11]。
(1)便秘發生率:自入院當日起持續記錄7 d患者的大便情況,糞便性狀以布里斯托大便分型作為評分參考標準,Ⅰ型:顆顆硬球(很難通過);Ⅱ型:呈香腸狀,且表面凹凸;Ⅲ型:呈香腸狀,且表面有裂痕;Ⅳ型:像香腸或者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V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Ⅵ型:粗邊蓬松塊,糊狀大便;Ⅶ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Ⅰ型和Ⅱ型表明有便秘;Ⅲ型和Ⅳ型是理想便形,尤其Ⅳ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V型至Ⅶ型則代表可能有腹瀉[12]。術后3 d內無自行排便或雖有大便但形狀干結,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為Ⅰ型和Ⅱ型,伴排便困難者為便秘;術后2 d內順利排便,且無干澀、 難解之感,1 周內排便如常,每1~2 d 1次為正常,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為Ⅲ型和Ⅳ型,即無便秘。
(2) 腸胃功能相關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腸鳴音出現時間。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方差不齊時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干預期間便秘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便秘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時間及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腸鳴音出現時間比較(h)
胸腰椎內固定術屬于一種極其常見的脊柱骨折固定方式,而胸腰椎術后便秘發生率較高[13]。胸腰椎骨折作為骨科常見損傷,臨床上常以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隨著此術式的廣泛應用,逐漸發現便秘成為其最常見的并發癥。這主要是由于術后患者的胃排空與結腸蠕動延緩,長期臥床、代謝降低等諸多因素而致,便秘發生機制較為繁雜。便秘除了會引起患者腹痛腹脹,還會導致患者頭痛、食欲不振、頭暈等臨床癥狀,同時抑制患者的康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干預,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4]。有研究顯示,胸腰椎術后便秘發生率高達60%以上,而排便困難會增加患者術后切口疼痛程度,延長患者住院天數,大大增加了經濟壓力,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15]。目前關于便秘的干預方法,國內外指南均推薦常以吳茱萸復方熱熨法干預為主,能夠有效緩解便秘發生,加速患者康復,且并發癥少,是預防便秘發生的基礎方法。
吳茱萸復方熱熨法是一種高效、便捷、低成本措施,茱萸常被用于臨床中,且為外用,取其溫熱之性,其方劑主要包括吳茱萸、蘇子、王不留行籽、決明子、萊菔子、桂枝、肉豆蔻、川芎,其中吳茱萸能夠止嘔降逆、驅寒鎮痛、止瀉助陽;決明子能夠通便、清肝明目;川芎能夠祛風止痛、活血行氣;蘇子能夠止咳平喘、降氣消痰、潤通便;萊菔子能夠降氣化痰、消食除脹;王不留行籽能夠活血通絡;桂枝能夠通血脈、補元陽、暖脾胃;肉豆蔻能夠溫中澀腸、行氣消食,以上主要配伍應用具有活血止痛、溫中理氣之效[16-17]。盡管常規護理指導術后早期活動取得一定效果,但便秘發生率較高。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吳茱萸具有擴張血管、促進子宮收縮、抗菌、降血壓、抗病毒、強心脈、抗潰瘍等多重功效[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期間內便秘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腰椎內固定術中,損傷出血,氣血并流,導致術后氣血兩虛。腰椎內固定術后便秘的特點也是氣血不足。《難經·八經》日:“氣者,人之根本也”,氣是人體基本物質的組成成分,也是促進和調節臟腑功能活動的力量。氣虛會減弱促進作用,導致腸蠕動減弱、傳導失職而產生便秘[19]。根據中醫理論,臍位于“神闕穴”,與督脈、沖脈相連。它通過經絡連接心肺,通過中經絡連接脾胃,通過下經絡連接肝腎。臍與命門相對,與腎臟有內在聯系。臍是任脈和杜沖脈的交匯處,是十二經脈的樞紐,氣連接五臟和六腑,諸經百脈[20-21]。中藥敷臍可以健脾、強腎和胃通腸,甚至可以調節全身的器官功能[22]。《理瀹駢文》中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 所異者,法耳”、“膏中之藥必得氣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而吳茱萸熱熨腹部,通過吳茱萸的藥物作用和對腹部穴位、經絡的刺激,調節臟腑功能,疏通經絡,溫暖氣血,調整腸道傳導的氣機。在藥物和熱量的聯合作用下,腹部可以擴張血管,加速血液流動,促進胃腸蠕動,調節胃腸功能,從而緩解胃腸脹氣,軟化大便[23]。林麗君等[24]研究也證實吳茱萸熱熨法有利于降低胸腰椎骨折術后便秘的發生,對復原患者的腸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和腸鳴音出現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吳茱萸可以溫經理氣、辛溫走竄,具有溫中止瀉、祛寒止痛,通過熱熨法給藥,可穿過皮膚將藥效直達患處,起效快,促進胃腸蠕動,從而促使腸胃功能快速康復[25]。將其貼敷神闕穴,具有中藥和穴位按摩的雙重功效,能夠溫通經脈,解痙止痛,加強了對腸胃蠕動的刺激和促進作用[26]。本研究也證明吳茱萸熱熨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調節患者胃腸功能,加速蠕動,促進局部血液循壞,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吳茱萸復方熱熨法與常規護理結合對胸腰椎內固定術后便秘患者進行干預,能降低患者便秘發生概率,加速腸胃功能康復,并且還具有操作便捷、費用低等優勢優點,并發癥少,改善預后,然而本研究受樣本量限制,結果有待擴大化的中心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