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智

▲ 全國勞動模范、中華技能大獎、高級技師周勇(中)組織新職工學習設備應用操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定義工匠精神的內涵在于“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視察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并勉勵中國中車“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自主創新,繼續領先領跑,永遠掌握主動權,帶動裝備制造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局面”。
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中車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深入貫徹《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全面落實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要求,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之路,開發研制的以“復興號”動車組為代表的系列化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在這張亮麗名片塑造過程中,中國中車也培育了一支懷揣強國夢想、勇擔大國重器的中國高鐵工人團隊,為建成“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車”匯聚工匠力量。
中國中車擁有141年的創業歷史,不僅產生了我國最早的產業工人隊伍,成為早期工人運動的策源地,更積淀了厚重的紅色基因。為推動紅色文化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中國中車深入實施“新時代高鐵先鋒工程”,在技術工人隊伍中強化和創新黨建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構筑“敬業、精業、創新”的匠心底蘊。
2016年4月12日,在國資委宣傳局主辦的國企精神研討會上,以“產業報國、勇于創新、為中國夢提速”為內涵的中國高鐵工人精神,作為新時期國企精神的代表正式發布。為大力宣傳中國高鐵工人精神,中國中車黨政工團聯合下發了《關于學習和弘揚中國高鐵工人精神的決定》,引導職工強觀念、育操守、練內功、見行動。組織“道德講堂”走進車間、沉入班組,通過開展主題故事會、征文、圖片展、討論宣講、文化之旅等活動,講好“工匠精神”“中國高鐵工人精神”,引導職工爭當新時代工匠,堅守好“把標準刻進骨子里,把規矩化到血液中”“把工作做到極致,把事業做成信仰”的制造理念。
中國中車規定每五年評選的中車勞動模范中技術工人不低于50%,每三年評選的中車勞動獎章中技術工人不低于55%;將“高鐵工匠”納入與中車勞動模范同一層級管理,每四年面向技術工人評選一次,每人獎勵2萬元;每年對所屬企業黨建考核中,選擇“高鐵工匠”作評委成為一項常規性安排。通過對工匠榮譽激勵的強化,“學工匠、育工匠、做工匠、當工匠評委”在生產一線職工中成為新風尚。在中國中車產生的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中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高鐵工匠”占比分別為50%、67%和60%。中國中車和所屬企業在黨代會、職代會、工代會、團代會中保證了各級工匠合理占比,多名優秀工匠代表成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中國中車勇于擔當國家戰略使命,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和職工成長發展道路,鼓勵廣大職工持續練就過硬本領,提升創新創造實踐能力、理論總結能力和系統集成能力。
為激勵技術工人在提升專業技能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中國中車著力建設“5+5+3”職業生涯三個通道。第一個通道是,規范執行國家確定的5個職業技能成長通道,即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第二個通道是,設立了具有中車自身特色的職業層級晉級通道,依次為:子企業技能專家、中車技能專家、中車資深專家、中車首席專家、中華技能大獎,各層人員的薪酬水平與同層科技、管理人員保持一致。第三個通道是,拓寬了技術工人在工程技術領域的職業發展通道,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高級講師”為目標,打造“三師型”的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
為充分激發技術工人創新動能,中國中車一是制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指導意見》《金藍領和勞模創新工作室指導意見》《練兵比武活動指導意見》《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指導意見》《勞動競賽指導意見》等十余項制度,引導子企業將技術工人創新工作納入集體合同,在基層形成重視創新、鼓勵創新、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二是抓好群眾性創新活動選題、立項、攻關、評審、應用五個關鍵環節,形成良性運轉機制。堅持“創新不是研發人員的專利,技術工人也大有可為”理念,積極推薦生產一線職工創新項目參加省市科技項目立項、評審,每年均有一批項目獲得全國、省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三是健全技術工人創新成果申報評審機制,設立并持續優化“技能人才創新成果評審序列”,形成了生產一線職工創新成果參加集團科技進步獎申報評審的標準流程,為中車技能人才接續創新培育了良好氛圍。四是組織技能人才專利申報培訓,2019—2021年中國中車技術工人申報國家專利867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534項,其中發明專利84項。
多年來,中國中車黨政工組織在打造高鐵工人隊伍過程中聯合發力、同步發力、持續發力,取得了豐碩成果。截止2021年末,中國中車高技能人才在技術工人中占比達到60.69%,遠遠超過國內平均水平,并且呈現了非常好的發展結構。這支隊伍中,有高級技師0.43萬人,占比4.97%;技師1.05萬人,占比12.14%;高級工3.77萬人,占比43.58%;中級工及以下3.4萬人,占比39.31%;具有兩個以上工種技能等級的多能工0.98萬人,占比11.33%。有中國中車首席技能專家67人,中車資深技能專家283人,中車技能專家785人,所屬企業技能專家4 140人。
中車始終堅持“高端育高才”“先進領先進”“工匠育工匠”培養模式,致力打造大國匠造品牌“領頭雁”,全方位多角度搭平臺、促交流,讓創新才智充分涌流,不斷挖潛高鐵工人的師、匠雙重技能。
中國中車聚焦持續深化產教融合,為技術工人搭建豐富的學習提升平臺。一是借助“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臺”,開辦“高鐵工匠講堂”,由17名“高鐵工匠”開設19門課程,吸引13萬人收看、100余萬人次訪問。中國中車工會每年投入專項經費100萬元,配合人力資源中心共同建設“高鐵工匠學院”。二是對集團及以上勞模和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每個集中投入支持經費10萬元。歷經8年升級建設,從上到下搭建起工匠大師領銜攻堅的網格化梯隊,將問題攻關的末梢延伸至高鐵制造最前端。三是在行業層面牽頭成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教融合聯盟,打造先進實訓基地群。在集團層面成立高鐵工匠學院,組織高級講師開展全級次培訓。企業層面不同工種創新工作室的聯合,著重解決生產中的急難問題,各創新工作室與技術部門的協同著重解決產品設計到生產制造鏈接問題,與博士后工作站的共建著重使操作師保證知識儲備和及時更新。
目前,中國中車已建立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11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34個,省市級勞模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200余個。面向未來,中國中車在“十四五人力資源規劃”中,確定了新增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15個左右,新建成中車金藍領和勞模大師工作室50個以上,新培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技能專家、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40名以上的目標。在這個群體中,著力培育更多的副高級及以上的工程師,促進技術工人團隊理論素養和系統集成能力提升。中國中車工會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全部在職省部級以上技能大師輪訓一遍,加強不同工種、企業高技能人才交流促進。
中國中車把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作為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作為制造強國的重要力量源泉,用文化鑄匠魂立匠德,用品格守初心擔使命,打造強國復興有我的高鐵工人隊伍。
為進一步塑造技術工人精益求精、創新創造、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中國中車廣泛開展“學標準、講規范,我為中國高鐵代言”“萬萬千”(十萬個堅固件無松動,萬個接線點無差錯,千米焊縫無缺陷)、“一口清、一手精、實名制”等活動,引導技術工人始終專注品格、品質、品牌,以“至拙”的干勁,打造“至巧”的產品。以“一槍定義速度”的李萬君、“毫厘之間見匠心”的寧允展、“電焊花木蘭”易冉、“床前孝子爐邊鐵漢”毛正石等為代表的大國工匠,體現了中國中車產業工人的制造品牌和職業追求,他們共同用工匠精神詮釋了“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的中車使命,彰顯了中國高鐵工人的強大力量。近幾年來,中國中車累計培養“大國工匠年度人物”2名(全國共30名)、“大國工匠”7名(全國共87名)、“中華技能大獎”9名(全國共290名)和133名全國技術能手、80名省部級工匠人才、116名高鐵工匠、180名市級工匠。
競技場是技能工人綻放風采的舞臺。中國中車通過搭建競技舞臺,鼓勵技術工人精益求精,在競技中彰顯工匠精神。一是建立健全勞動和技能競賽體系。一是運用“團隊+項目+人才”模式,明確要求所屬制造類企業的培訓經費,60%以上須用于技術工人技能提升。優化分類培養評價機制,技術型人才突出解決關鍵難題能力、知識型人才突出理論指導實踐能力、復合型人才突出多技能多工種能力。二是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設立技能、操作師、技能專家、關鍵崗位、技能競賽、崗位資質等津貼,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獎勵10萬元、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獎勵2萬元。三是錨定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在集團、子企業、車間三級,形成“國家大賽常奪冠、企業比賽年年有,車間競賽不斷線”高技能人才培訓提升體系。

▲全國技術能手、高級技師張合禮對焊縫質量進行檢查
從普通鐵路到高速鐵路,從“和諧號”創造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到“復興號”樹立世界高鐵運營速度新標桿,如今,已有近4 000列動車組奔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習近平總書記點贊,“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就是高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中國中車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賀信精神,著力筑匠心、提匠能、強匠造,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以傳承和鉆研、專注和堅守,在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實踐中,勇當強國復興偉業的“先鋒隊”“火車頭”,持續擦亮國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