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外交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為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和不斷勝利是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導下取得的。在全黨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之際,我們更有必要追根溯源和登高望遠,認真學懂、弄通、悟透、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奮發的精神,服務并貢獻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偉大的實踐造就了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同時孕育了偉大的理論,習近平外交思想就是在此國內國際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和不斷發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對外關系不斷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持續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國對外工作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輪番沖擊。特別是美西方堅持冷戰思維和制造對立,導致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關系日益趨向嚴峻,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習近平外交思想始終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國情世情作出了準確判斷。在基本國情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與此同時,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變和不變是相對的,兩者相互為依和辯證統一。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言,中國正處于新起點上的“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未來30年將是我們完成這個歷史宏愿的新發展階段”。就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屬性而言,中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周期性條件正在發生變化,發展中大國的屬性日益突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在基本世情方面,黨的二十大根據國際環境的重大變化深刻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不言而喻,習近平外交思想是樹立在這一歷史十字路口的重要旗幟和關鍵指引。
與此同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一往無前,奏響了當代世界的外交新樂章。首先,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確定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進一步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文件中得到充分體現,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也在積極推進。其次,中國大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逐步構建起以平等、開放、合作為特征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積極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整體合作機制實現全覆蓋。最后,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正能量。例如,中國忠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職責與使命,累計派出5萬多人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已經成為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和維和攤款國。又如,中國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帶頭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以自身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再如,中國堅定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為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關鍵作用。中國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出資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堅定做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行動派。

2022年7月1日,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亞村的中國維和部隊營區,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受勛后通過觀禮臺。(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設計師,洞察國際風云、把握時代脈搏、引領世界潮流,提出一系列原創性外交戰略策略和重大理念倡議,創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為解決全球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推動人類發展與進步凝聚了共識與合力。
習近平外交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以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習近平外交思想以“十個堅持”為核心要義,明確了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歷史使命、總目標和必須堅持的一系列方針原則,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本質要求、內在規律和前進方向。
習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體系科學。為此,我們特別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深刻領悟和堅決落實。
其一,主體思想堅定。習近平外交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外交領域的最新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和知行合一的基本哲學觀,堅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一性,堅持兼收并蓄中外優秀的思想理論。因此,習近平外交思想具有鮮明的目標觀、正義觀、道德觀,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等中國外交的奮斗方向。

2022年11月3日,在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的毛澤東主席中學,中國援納醫療隊醫生為學生講解人體穴位模型。(新華社圖片)
其二,戰略思維縝密。戰略思維是中國共產黨的看家本領,強調頂層設計、戰略互動、戰略定力和戰略調整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思維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以下立體多維和點面結合的戰略布局:一是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二是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三是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四是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五是加強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交流合作,積極推進人大、政協、軍隊、地方、民間等各方面對外交往。

2022年1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兒童合唱團在“和平·友誼·愛”冬奧新春音樂會法國巴黎錄制現場表演。(新華社圖片)
其三,政策原則創新。外交政策是體現主體思想和落實戰略布局的抓手和平臺。習近平外交思想傳承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如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等。同時,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政策原則又蘊含著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霸凌作風,倡導加強國際合作等重要行為準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中國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將在習近平外交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導下,在未來的新征程上不斷砥礪前行和取得勝利。
第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繼續為中國式現代化服務。國家的強大和人民的幸福是中國外交的基礎和歸宿,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當前的中心任務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方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于國家高質量發展這一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認識實踐和理論的相互作用,使正確的意識和理論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作用,使外交與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兩相呼應、同頻共振。
第二,堅持全面學習和完整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個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我們在學習時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整體而不是碎片地加以學習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理論的主體系和總框架,習近平外交思想則是次體系和分領域,兩者相輔相成和對接互動。同時,在有機結合兩者的學習進程中還需要強調三點:一要厘清外交理論的本原。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外交的基礎在國內,外交理論是內政理論的運用、延伸和發展,因此要“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國內政治優先”。二要堅信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國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不能僅僅從理論到理論或邏輯推斷,而要把理論學習的收獲轉化為指導我們在今后打贏更多更難的硬仗和辦成更多更重要的大事。三要強調中國外交理論的內外一致性和兼容性。中國對內為人民謀幸福、對外為人類求進步,內外目的都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因此在學習中要從理論上搞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大目標及當前階段性目標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厚植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
第三,堅持在復雜形勢下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當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和不可知因素急劇上升。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方面舉足輕重,因而更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十分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善于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眾所周知,外交決策和實施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很強,因而更需要處理好當前和未來、局部和全局、中國和世界、經濟和政治、利益和道義等辯證關系,在新形勢下“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贏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更大勝利。
第四,堅持以“三觀”應對“三變”和回答“四問”。所謂“三觀”,就是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的體現和運用,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順應歷史潮流和把握前進方向的燈塔。所謂“三變”,系指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所謂“四問”,就是“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國之問”主要指的是,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世界之問”主要指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人民之問”主要指的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不斷發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有新需要新要求,這給黨的理論創新、治國理政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時代之問”指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尤其是重大時代課題。總之,“三觀”“三變”“四問”構成了當代世界和未來發展的綜合體和大思路,是世界大者,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新征程上需要不斷思考和回應的大問題。

2022年9月26日,“新疆是個好地方”圖片展開幕式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新華社圖片)

2022年7月20日,中國向巴基斯坦西南部受災民眾捐贈救災物資。(新華社圖片)

2022年9月26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在仰光國立文化藝術大學舉辦2022年“中緬友好獎學金”頒發儀式。(新華社圖片)
第五,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國始終不渝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從自身的國家屬性、實力地位、所處國際環境出發制定和推行符合本國國情的對外方針政策。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獨立、自主、和平、互利原則基礎上不斷完善外交布局,加強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挑戰,加強在全球范圍內統籌和平與安全、和平與發展的關系,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
第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新征程中必須堅持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一方面,今后中國越是發展壯大,遇到的各種阻力和風險就會越突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任務就越艱巨繁重,就越要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例如,中國要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以更堅定的意志、更扎實的行動、更有力的舉措,構筑起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堅強防線,把國家發展和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如,中國在面對美西方的戰略圍堵和戰略打壓時要敢于斗爭,要站在更高的戰略層面上進行反擊和破解。另一方面,要善于斗爭,繼續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我們秉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的理念。外交是藝術,需要作出必要的讓步和妥協,從而形成建設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堅實基礎。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的事情,主要是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外交在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要推進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繼續為世界求大同、為人類謀幸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為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