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明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在北京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為中國未來發展擘畫新藍圖,并引領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上新征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全球矚目。國際輿論對大會的關注度之高、報道形態之豐富、涉及媒體之廣泛,創下我們黨歷屆黨代會之最;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媒體、專家學者對大會影響的分析解讀、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關注熱情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際社會持續跟進大會從籌備到勝利閉幕的全程盛況,稱贊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的風采與思想偉力,點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領航中國新時代,高度評價大會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并從全球視角熱切期待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新借鑒、中國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中國智慧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激濁揚清的改革決心、固本培元的強大韌性以及兼容并蓄的廣闊胸懷,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多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力。在高度關注和認知中共二十大的基礎上,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必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和更加堅毅的步伐,積極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繼而創造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成就。
黨的二十大開幕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各項重要活動與講話不斷推升國際輿論熱度,“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人類的前途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人民來把握和決定”“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等重要講話內容被大量轉引。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被選舉繼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推升國際輿論達到最高潮。外國政黨政要、國際組織紛紛致電致函熱烈祝賀習近平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領導人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得到充分彰顯。海外媒體普遍認為確立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黨心所向、民意所指,高度肯定“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英國路透社、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表示,中共二十大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使得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與引領作用進一步彰顯。此外,境外媒體普遍認同“兩個維護”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兩個維護”將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內最重要的政治遵循。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聯系國際形勢與中國實際,通過深度分析與解讀得出結論認為,中國領導人是引領中國人民前進方向的一盞明燈,有助于凝聚黨心民心,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引航者。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主席、總統馬杜羅表示,習近平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高度信任。塔吉克斯坦人民民主黨主席、總統拉赫蒙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崇高威望得到彰顯,中共二十大所作決策將引領中國不斷前行。
黨的二十大決定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為國際社會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偉力提供了寶貴契機。外界普遍贊同新時代新征程需要有新思想的引領和指導,稱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開辟新境界,為世界政治發展注入新動力。古巴拉美社認為,中共黨章的修正是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塔夫羅夫斯基觀點認為,中共的存在與發展證明了全球“偉大的紅色工程”的活力和前景。中共憑借集體智慧和領導人的才智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不斷推進國家發展進程。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國際新聞報》等媒體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應變局、開新局的偉大實踐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欣欣向榮,“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的對比愈發鮮明,逐漸成為時代底色和國際輿論共識。在此背景下,海外媒體機構、專家學者普遍認同中共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的內在邏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表現出顯著優勢的內在原因。國際社會眼中的中國共產黨日益自信擔當、昂揚向上。德國特里爾大學中國問題學者韓博天表示,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對于自身政治和經濟制度優越性的自信明顯提升。國際輿論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保障人民福祉、踐行人民民主方面的優勢為論據,贊賞中共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挑戰下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比利時作家米歇爾·科隆在著作《患病的星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七個教訓》中得出的重要結論之一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保護人民生命方面更具優越性。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郵報》刊文指出,中共二十大是觀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好時機。雖然這一制度在冷戰背景下經常被西方曲解抹黑,但實際上中國解決貧困問題、實現共同富裕,保障民眾住房、醫療、教育等舉措,均是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肯尼亞《星報》認為,中國的國內政治和治理結構經受住了時間考驗,證明了中國制度的強大韌性。

2022年10月17日,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記者招待會。(新華社圖片)

2022年10月31日,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新華社圖片)
在重大全球性挑戰疊加、多國發展持續承壓的國際形勢下,國內外積極評價中共二十大是“里程碑式”“劃時代意義”“歷史性”“承前啟后”的重要會議,將對中國和世界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共二十大承載起為世界之問提供中國答案的重要作用”,在大會各項議程的推進中不斷闡釋中共自信的底氣之源,梳理總結新時代十年來最重要的成就,解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取得成功以及將創造什么樣的未來等宏大議題。
黨的二十大使外界能夠在新時代大發展之際集中、深入、系統觀察“中國這十年”,思考我們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原因。“經濟穩中求進”“科創能力日新月異”“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小康社會全面建成”是國際社會盤點中共非凡成就的主要關注點,“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成為外媒贊譽中共成就的主要依托。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認為,“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全面展現出新時代中國的戰略性舉措、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中共強大的決心與執行能力造就了史無前例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成為外媒報道中共成就的關鍵詞。白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謝爾蓋·維海丘克認為,中國共產黨把人民放在首位,是勇敢和進步的化身,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智利《世紀報》表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經驗,為許多國家開辟了一條希望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國際社會對中共二十大報告的報道和解讀貫穿大會始終,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基于過去十年的非凡成就,引領中國開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新周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開辟新天地。尼泊爾《加德滿都論壇報》評價,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共的旗幟、道路和目標,確定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黨和國家事業的目標任務和方針政策,這對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意義。“歐盟記者”新聞網站的文章指出,大會描繪出中國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藍圖,為中國發展提供更強動力。總體而言,國際社會認為中共目標清晰、導向明確,期待大會從戰略高度和全局出發,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國際社會全面關注中國未來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疫情防控、黨的建設、國防軍隊建設、治港方略和對臺方針等多方面的政策方向。外界最為關注的三大話題分別是“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共同富裕”。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美國《外交學人》雜志網站等關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認為中共在經濟領域釋放出強有力的連續性信號,傳遞出“穩扎穩打”的重要信息。《巴基斯坦觀察家報》認為,中國將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共享發展紅利,為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作出更大貢獻。新加坡《聯合早報》、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認為,共同富裕將是中國未來五年施政重心,中國會避免財富過多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國際社會從歷史視域與國際視野積極評價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意義,認為中共二十大既為中國未來發展奠定基調,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同時具有重要世界意義,牽動國際格局的變化并影響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從歷史視域看,國際社會認為中共二十大對中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諾夫表示,中共二十大將成為中共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共將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就為基石作出新的決策;《巴基斯坦觀察家報》將中共二十大高度評價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充分凸顯其重要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中共二十大是中國幾十年來最重要、最受關注的黨代會之一。從全球視野看,國際社會期待中共二十大為世界注入正能量與穩定性,尤其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機遇。厄瓜多爾“證實網”文章稱,在復雜動蕩的國際局勢下,中共二十大將為世界注入強大的穩定性,意義特別重大。墨西哥經濟和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埃赫卡特·拉撒路表示,中國在中共領導下已經成為21世紀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國家之一,中共二十大將對世界特別是對拉美地區產生深刻影響。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刊文指出,中共二十大對于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以及社會主義支持者具有重要意義。

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準備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新華社圖片)

四川洪雅玉屏山森林康養基地公路旁盛開的杜鵑花 (中新社圖片)
隨著中國快速崛起為“世界性大國”,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平視世界”的進程也在穩步推進,國際社會矚目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見證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未來愈發密不可分。國際社會贊賞中國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與世界同行,與全人類同舟。

2022年9月19日,觀眾在東博會東盟和RCEP精品展區參觀。(新華社圖片)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國共產黨不斷開創對外交往新局面,以共同命運觀、多邊治理觀、合作共贏觀、共同安全觀、美麗家園觀、文明互鑒觀為價值根基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為促進國際合作、推動解決全球問題作出獨特貢獻。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國際社會熱切期待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契合時代發展需要且有助于維護國際秩序的中國方案,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共建更加美好的未來。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深入解讀中共二十大報告,預測“一帶一路”倡議仍將是區域和全球開放戰略的重要合作方案,外界可以期待共建港口和貿易走廊等重要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將加速發展。巴基斯坦經濟網認為,中國將繼續致力于推動全球經濟發展,與各大洲緊密相連,為弱勢經濟體帶來發展希望。委內瑞拉南方電視臺期待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文章認為,大會強調中國應通過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進一步密切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加強南南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中國政治的“新語碼”,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與黨章,迅速引起國際社會的熱議與解讀。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共二十大報告的“主軸”,內涵豐富,意義深遠,以“中國特色”打破“西方中心論”,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有別于美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顛覆了以西方世界為中心的思維框架。《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表明中國不會選擇過去西方國家依靠戰爭、殖民、掠奪等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幸的現代化道路。《韓國先驅報》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將通過和平發展來實現,也將為其他國家實現現代化和發展創造機會。智利Pressenza國際通訊社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現代化不是西方專利。每個國家都可以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實現加速發展。巴基斯坦智庫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從國家思維轉向全人類思維”的宏大愿景,正在創造人類文明發展新形態。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則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理論的表述證明中共思想的連續性和傳承性。

2022年11月2日,執行“和諧使命-2022”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解纜起航。這是歡送儀式現場。(新華社圖片)
歷史于時序更替中推進,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階段始終堅持和平發展,摒棄美西方的二元對立思維,超越“零和博弈論”。在實踐中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經濟體協商合作、同舟共濟;在思想與理念上胸懷全人類福祉,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新加坡亞洲新聞臺關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有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論述,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秩序的重要塑造者。南非獨立在線等發展中國家媒體高度評價新時代的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各國健康發展注入正能量;贊賞中國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趨公正合理。白俄羅斯《蘇維埃白俄羅斯報》認為,中國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不僅保障本國民眾的福祉,也促進其他國家的福祉和發展。中共二十大將迎來中國國際領導力提升的新時代,世界的目光正日益轉向東方。歐洲《現代外交》雜志援引布隆迪總統埃瓦里斯特·恩達伊希米耶的觀點表示,在中共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一直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國際輿論基于宏闊多元的全球視角和細致深刻的觀察全方位呈現中共二十大,將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推至國際社會的聚光燈下。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趨于深入,評價體系更加客觀,解讀闡釋日益專業。我們應牢牢把握歷史機遇,以國際視野、國際眼光和國際情懷做好黨的二十大對外宣介工作,秉持初心、堅定信心,全方位塑造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