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亨利·巴爾德洛馬爾·查韋斯

當地時間10月30日,巴西勞工黨候選人盧拉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險勝極右翼現任總統博索納羅,這位曾經的冶金工人、工會領袖將第三次出任總統。盧拉在勝選后發表講話表示,“我將為2.13億巴西人民執政”,“我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偉大的國度”。
2003年至2010年,盧拉連續擔任兩屆總統,但如今其面對的國內外形勢已同21世紀頭十年完全不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巴西的經濟社會結構性問題以及高度撕裂的國內政治環境,都在考驗著這位“巴西政壇傳奇人物”。
盧拉以極為微弱的優勢獲勝,意味著他的執政之路將面臨諸多掣肘,其既要想方設法解決保增長、促民生的重任,也要著力應對日益嚴峻的政治極化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對巴西經濟社會民生造成嚴重沖擊。在這場世紀疫情中,巴西已有68.5萬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喪生,巴西也成為全世界每百萬居民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受疫情影響,巴西的經濟社會指標呈下降趨勢。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數據表明,目前,巴西民眾工資水平仍較疫情前低10%,40%的就業人口從事非正規工作,全國約3300萬人正在挨餓。另有研究表明,在巴西有10歲以下兒童的家庭中,37.8%的家庭存在饑餓或食物不足的問題,失業率則上升到12.2%。與此同時,巴西目前通脹高企、債臺高筑,經濟活動減弱、外國投資減少、貨幣不斷貶值。鑒于巴西經濟的內部脆弱性和動蕩的國際形勢,巴西將很難出現一個強勁的增長周期,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放緩至1%。
從政治層面看,大選第二輪得票率的微小差距表明巴西政治和社會極化導致的分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盡管博索納羅沒有贏得大選,但在第一輪投票中成績斐然,其領導的自由黨在參眾兩院贏得的議席數量相當可觀,這意味著盧拉政府將不得不同一個明顯保守的國會合作,開展工作勢必非常困難。在眾議院中,博索納羅領導的自由黨將以99個議席成為眾議院最大議會黨團。由于在議會有議席的數十個政黨中,多數黨派在政治光譜上位于中間至極右翼之間,盧拉領導的勞工黨幾乎不可能爭取到多數席位。在參議院,經過改選三分之一議席后,自由黨在81席中占據14個席位,較之前多了8個席位,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自由黨在眾參兩院的多數地位會對勞工黨執政構成嚴重制約。
此外,盧拉領導的勞工黨在巴西地方層面也處于弱勢。勞工黨無疑仍是巴西最主要的政黨之一,但它已不復盧拉上次執政時的強大。自2016年時任總統羅塞芙被彈劾以來,勞工黨的影響力一直在減弱。勞工黨及其盟友執政的五個州均為巴西最貧困地區,在上一輪市政選舉中,勞工黨未能拿下任何一個州的首府城市。巴西總人口為2.13億,而勞工黨執政的城市總計僅有400萬人口。

2022年11月1日,巴西現任總統博索納羅敗選,其支持者封鎖道路舉行示威抗議。(RODOLFO BUHRER/澎湃影像/IC photo圖片)
所有這些都使盧拉處于微妙而危險的境地。保守勢力將在國會占據足夠優勢以阻止深刻的變革,“博索納羅主義”也將繼續存在,并影響巴西未來政治。面對這一現實情況和擺在面前的任務,盧拉建立政治聯盟的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為應對上述挑戰,盧拉選擇了他2006年總統大選中的老對手、右翼代表阿爾克明作為副手。這位前圣保羅州州長將在同右翼和中間力量溝通協調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巴西曾在一系列旨在鞏固南美洲作為國際政治和經濟平臺的倡議中發揮過主導作用。例如,1991年推動建立南方共同市場;1993年提出關于建立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倡議成立南美國家聯盟,擴大南方共同市場和南美洲基礎設施一體化等。
在盧拉和羅塞芙執政期間,巴西已經成為最有前途的新興大國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巴西對國際格局調整發揮了作用,它加入金磚國家組織,推動成立南美國家聯盟, 并在世界貿易組織和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從2005年對美國提出的美洲自由貿易區說“不”,到2016年羅塞芙被彈劾的十多年時間里,在巴西的參與和引導下,南美洲經歷了一個緩慢但漸進的區域自治和一體化進程。巴西在這一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它希望成為一個具備同大國談判能力的全球參與者的訴求相吻合。

2021年9月18日,第六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首腦會議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舉行。(新華社圖片)
然而,自2013年以來,隨著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惡化,巴西在國際關系中開始陷入影響力下降的進程。巴外交政策逐漸“去意識形態化”,加強與美國關系,推動“補充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地區主義”,甚至反對“全球主義”,疏遠南美國家,退出南美國家聯盟,停止在拉共體內的活動,在利馬集團中擔任次要角色。
在盧拉上次執政期間,其政府在務實的外交框架內將“南美選項”作為外交政策的軸心,試圖在國際關系中“左右逢源”,通過區域聯盟和金磚國家成員國的身份,使巴西成為“南方世界”和“北方世界”的橋梁。
因此,盧拉新政府的外交重點是恢復將南美地區作為巴西國際“投射”的優先空間。他將尋求重新就南方共同市場與歐盟之間的自貿協定進行談判,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盧拉新政府面臨的另一個國際挑戰是重建與美國的關系,同時加強與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的關系。盧拉將其外交政策總結為“不對抗”與國際合作,并引用其前外交部長阿莫林的一句話來總結他的國際戰略,“我們將推行進取而有尊嚴的政策”。
左翼力量在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洪都拉斯、智利和哥倫比亞的總統選舉中相繼獲勝后,盧拉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左翼在拉美的地位。隨著勞工黨掌舵巴西,該地區前五大經濟體有史以來第一次均由左翼執政。
第二波左翼浪潮已席卷拉美,這不禁讓人回想起21世紀初第一波拉美左翼浪潮的情況。第一波拉美左翼浪潮于20年前在委內瑞拉拉開序幕,委內瑞拉時任總統查韋斯提出了“21世紀社會主義”。在玻利瓦爾主義意識形態影響下,尼加拉瓜的奧爾特加、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和厄瓜多爾的科雷亞相繼獲得執政地位。盧拉則是那次拉美“粉紅色浪潮”的代表。
近年來,隨著洛佩斯、卡斯特羅、費爾南德斯和卡斯蒂略在墨西哥、洪都拉斯、阿根廷和秘魯相繼執政,新一輪拉美左翼浪潮逐漸成勢。然而,這一次左翼浪潮與上一輪大不相同,本次拉美左翼回歸更傾向于實用主義而非意識形態。
巴西人口眾多,領土面積大,生態資源豐富,宗教文化多元,經濟結構多樣,是地區體量最大的國家。在盧拉的領導下和拉美左轉浪潮的推動下,巴西有望強勢回歸國際舞臺。盧拉在巴西執政的未來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拉美能否在后疫情時代持續實現經濟復蘇、有力重啟地區一體化進程,以及拉美左翼能否在該地區第二波進步主義浪潮中有更好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