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水江 沈青靚 童旭棟 沈堅 金俊杰 侯鳳香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畜牧獸醫所,浙江紹興 312030;2.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農業農村與水利局,浙江臺州 318050;3.浙江省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溫州 325006)
細菌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指細菌對于抗菌藥物作用的耐受性。由于長期、廣泛和不合理、不規范使用抗菌藥物,導致該細菌的耐藥性日趨嚴重,甚至常出現多重耐藥菌。豬沙門氏菌常引起豬場中斷乳仔豬的敗血癥、腸炎腹瀉等,是豬場普遍存在的常在菌,也是大部分豬場中耐藥性較高,多重耐藥較嚴重的常見菌。同時,沙門氏菌屬的細菌大部分對人和動物均有致病性,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因不需要中間宿主,可在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人與人之間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常導致人類食物中毒。美國、瑞士等國家都曾不同程度的暴發了沙門氏菌的感染。本菌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將會給人類生命健康安全帶來隱患。因此,開展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檢測在醫學、獸醫學、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采集柯橋區內的三個規模豬場的生豬肛拭子,進行沙門氏菌分離和耐藥性調查,明確沙門氏菌的分離率及耐藥情況,為更好地控制沙門氏菌的傳播和耐藥性的產生提供依據。
慶大霉素、頭孢唑啉、大觀霉素、多西環素、丁胺卡那、恩諾沙星、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環丙沙星、復方新諾明、紅霉素、鏈霉素等13種常用獸用抗生素紙片均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四硫黃酸鈉煌綠(TTB)增菌液、亞硒酸鹽胱氨酸增菌液(SC)、XLD 瓊脂平板,DNA Maker、Taq DNA聚合酶、dNTP 均購自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021 年9 月份從柯橋區苗仙生豬養殖場、柯橋區香逸生豬養殖場、柯橋區徐杏養殖場等3 個生豬養殖場內采集直腸內容物(用肛拭子插入肛門2~3cm,輕輕旋轉)將拭子放入Cary-Blair 運送培養基中,0~4℃保存,送檢(室溫運送時間不超過2h,4℃保存不超過24h)。
采集3 個規模豬場的195 頭生豬采集195 份肛門拭子,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19 年動物源性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的通知》(農牧發〔2019〕 11號)進行菌株分離鑒定。先將拭子接種增菌液,培養18~24h,然后將菌液混勻,接種XLD 瓊脂平板上,37℃培養約16~20h,在XLD 瓊脂平板上的可疑菌落多呈粉紅色透明(少數黃色透明)近圓盤狀,邊緣光滑或不光滑,菌落多有黑心,直徑約為2~3mm。挑取可疑菌落,接種營養瓊脂平板進行純化,(36±1)℃培養16~24h。用接種環從營養瓊脂上挑選16~24h 的純培養物,置于0.5mL 滅菌生理鹽水中,12000r/min 離心2min,棄上清。再加0.5mL 滅菌水,懸浮并渦旋混勻,100℃沸水中煮沸10min 后,移至冰上,冷卻后以12000r/min 離心2min,取上清液進行PCR 鑒定。
參考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制定的標準[1],采用K-B 紙片擴散法,每個平板貼5 個藥敏片,藥敏片邊緣距離不小于30mm,置37℃培養箱培養18h,測量抑菌圈半徑,根據標準做出耐藥性判定,即敏感、中介、耐藥,并計算耐藥率。
耐藥率=耐藥菌株數量/總菌株數量× 100%
對柯橋區3 個規模豬場195 份豬直腸拭子樣品進行沙門氏菌分離培養,經PCR 鑒定出46 株沙門氏菌,分離率為23.59%。藥敏試驗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分離到的46 株沙門氏菌對13 種抗菌藥物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其中對林可霉素耐藥率最高,達100%;對紅霉素保持很高的耐藥率為84.78%;對鏈霉素、復方新諾明、多西環素耐藥率保持在41.30%~58.70%;對氟苯尼考、頭孢唑林、卡那霉素、環丙沙星的耐藥率在26.09%~34.78%;對丁胺卡那耐藥率最低,耐藥率為4.35%。

表1 豬源沙門氏菌分離株藥敏試驗結果
多重耐藥性結果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46株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株中,有0 株對所有13 種抗菌藥物均敏感;3 株對10 種抗菌藥物均耐藥(10R);4 株對9 種抗菌藥物耐藥(9R);6 株對2 種抗菌藥物耐藥(2R);1 株對1 種抗菌藥物耐藥(1R),在受試菌株中,對3 種及以上抗菌藥物耐藥的菌株占84.78%(39/46)。每株菌至少對1 種抗生素有耐藥性,最高耐藥重數達10R,尚未發現對13 種抗生素全部耐藥的菌株。由此可見沙門氏菌多重耐藥情況在3 個場中均存在,目前雖然尚未發現對13 種藥物全部耐藥的細菌,但已經出現10 種抗生素耐藥的菌株,應當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

圖1 豬源沙門氏菌對13 種抗菌藥物的多重耐藥性分布
夏宇飛等從300 份豬源樣本分離到37 株沙門氏菌,分離率為12.33%[2]。劉楠楠等采集江蘇部分地區豬場200 份豬肛門拭子,分離到13 株沙門氏菌,分離率為6.50%[3],均低于本試驗中23.59%的細菌分離率,不同地區不同養殖場的沙門氏菌耐藥性存在明顯的差異,可能與各豬場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控技術水平等有關。
對46 株豬源沙門氏菌進行耐藥試驗,結果顯示,豬源沙門氏菌都對林可霉素具有很強的耐藥性,耐藥率為100.00%,其次為紅霉素,耐藥率為84.78%。對丁胺卡那最為敏感,耐藥率為4.35%。對3 種及以上抗菌藥物耐藥的菌株占84.78%(39/46),呈現多重耐藥性。王偉等從貴州省某規模化養豬場分離得到20株沙門氏菌,經藥敏試驗檢測紅霉素耐藥率為90.00%,環丙沙星耐藥率為20.00%與本文檢測結果相接近[4]。方忠意等從河南部分地區生豬屠宰場分離得到的45 株沙門氏菌,藥敏試驗檢測復方新諾明耐藥率為40.00%,與本文檢測結果相接近,恩諾沙星耐藥率為62.22%,慶大霉素耐藥率為57.78%,氟苯尼考耐藥率為46.67%與本實驗差異較大[5];李月華等從6 個省分離得到89 株豬源沙門氏菌,藥敏試驗檢測慶大霉素耐藥率為43.82%,大觀霉素耐藥率為60.67%,四環素耐藥率為86.52%,多西環素耐藥率為85.39%,氟苯尼考耐藥率為64.04%,與本文檢測結果差異較大,多重耐藥率為83.15%,與本文檢測結果持平[6]。不同抗生素的耐藥性以及不用地區耐藥率的差異與豬場的發病情況、用藥習慣、管理水平、技術力量等因素有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豬場必須提高飼養養殖管理、疫病防控水平,有條件的及時進行藥敏試驗,依據藥敏試驗檢測結果,選用敏感藥物進行合理用藥、輪換用藥、交叉用藥;政府及監管部門應加強技術指導和抗生素的使用監管,減少或避免沙門氏菌耐藥性的不斷發展。
通過對柯橋區3 個規模豬場195 份豬直腸拭子樣品進行沙門氏菌分離培養,獲得46 株沙門氏菌,細菌分離率為23.59%。
通過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豬源沙門氏菌都對林可霉素具有很強的耐藥性,耐藥率為100.00%,對丁胺卡那最為敏感,耐藥率為4.35%。同時通過多重耐藥性分析,所得菌對3 種及以上抗菌藥物耐藥的菌株占84.78%(39/46),呈現多重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