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蘭
(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 煙臺 265600)
早在2017年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農產品賣難滯銷、增產不增收,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只有農產品加工業強起來、農業品牌亮起來、廣大農民才能富起來。”果品深加工的發展不僅使果樹種植業迅速發展,調整種植結構,還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出口創匯能力,也能實現采后減損增值,吸納大量勞動力,增加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促進農村經濟和高效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產品深加工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行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強,是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增長點,同時也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農產品深加工能夠提升原料農產品的售價,增添其功能甚至延伸滿足人們對娛樂的渴望,真正做到了化“普通”為“神奇”。從農業延伸出來的農產品加工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成了鄉村產業中潛力最大、效益較高的產業。
目前,蓬萊區果園面積50.6萬畝,總產125.6萬噸。其中蘋果37.2萬畝,年產108萬噸,葡萄7.3萬畝,梨0.35萬畝,櫻桃4.61萬畝。蓬萊區葡萄酒企業62家,年產銷售4.5萬千升,落戶精品酒莊33個,標準化優質釀酒葡萄基地1.4萬畝,葡萄酒特色小鎮1個,產業綜合收入達45億元,“蓬萊海岸葡萄酒”品牌價值77億元,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已形成了牢固的產業鏈,成為蓬萊區支柱產業。
全區有果品儲藏庫228座,儲存能力58萬噸。其中保鮮氣調庫56座,年儲藏能力18萬噸,冷風庫172座,年儲藏能力40噸,冷藏保鮮是主要方式。蓬萊佳峰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果品分脫水類和蜜餞類。年產脫水蘋果制品1000噸。還有一家葡萄酒企業生產蘋果酒,產量很少,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全區果農賣果難問題,增加果農收入,但加工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每畝果園按200公斤殘次果算,共有10120萬噸的殘次果,大量非成品果賤賣給區外的榨汁廠,果農增產不增收。
綜上所述,蓬萊區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鏈發展較好,但蘋果90%以鮮果賣掉,僅有的幾家深加工企業加工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生產需要。另外壞果的再利用幾乎沒有,果農因秋天忙收獲沒有時間去處理殘次果,殘次果全爛在地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收獲季節一次性收購原料需要大量資金,但因為深加工企業沒有那么多的資金,所以不能應收全收果品。資金占用時間長,周轉慢,商業貸款利息高,放貸慢,大大限制了企業的規模擴大。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金融政策、減免稅費政策的落實不到位也大大制約了加工企業的發展。
在蓬萊區人們存在優質鮮食、劣質加工的傳統觀念,認為劣果加工,生產不出高質量的產品,導致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果品深加工要求有專門品種和穩定的規模化、專業化的原料基地,才能保證加工產品的質量。一是蓬萊區蘋果早、中、晚熟品種比例搭配不當,品種老化,過于重視晚熟品種,采收期過于集中,造成積壓腐損。因品種不對路很難加工出高檔產品,在蘋果鮮食市場飽合的情況下,應引導果農伐掉老品種,栽植新品種用來加工增值,促進果農增收。二是加工轉化和綜合利用能力較低,三是急需的深加工技術在我區尚屬空白。
果品的增值程度是由果品的加工程度決定。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由于受生產加工規模、資金、技術、設備等因素制約,我區的果品只是經簡單粗加工就投放市場,有些甚至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價格”的尷尬局面,目前全區僅有幾家作坊在加工蘋果干等產品,規模極少,完全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
我國科技工作的重點在產中領域,對產后領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視,進而造成了果品加工領域技術創新能力較低,科技儲備,特別是基礎性的技術儲備嚴重缺乏,使得果品加工業的發展靠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落后,發展只能依賴硬件出口,拼設備。蓬萊區的技術創新能力很低,根本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所以大大影響了蘋果深加工業的發展。
蓬萊區內加工企業存在加工規模少,技術力量差,沒有專門的產品研發人員,研發投入幾乎零,造成了果品加工領域技術創新能力低,水平落后,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企業的人事、投資、進貨等由老板一人決定,所以企業自身發展受到極大限制,我們的果品加工企業管理水平與發達企業相比有很大差距。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加工質量標準尚未與國際完全接軌,大部分果品加工產品的行業標準不適合現實發展需要,加工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不夠完善,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飯后、茶前品嘗著各類風味的水果,其中大部分水果品種是鮮食品種,時令性比較強,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種植戶可以把當時價格不理想的水果存儲在保鮮庫里,等市場價格上漲再出庫賣掉,還可以通過深加工成不同的高端產品,來增加農民收入。果品深加工是以水果、漿果為原料,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等方法處理,加工增值,體現效益最大化的生產環節。
開展果品深加工,一是能解決市場淡旺季供應不均衡的矛盾,水果通過加工,可改善水果風味,提高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有效地延長水果供應時間。二是生產經營者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果品通過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讓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給主產區農民。
蘋果深加工有兩個方向:沒有壞的水果:一是利用先進的烘干、凍干食品加工工藝和技術,將鮮果加工成蘋果脆片、果脯、果醬、果粉等高附加值產品,最大限度保留蘋果的營養成分。蘋果采用 LMD低溫復合脫水技術加工成蘋果脆片,通過特殊工藝分段脫去果蔬中不同形態的游離子、結合水和化合水,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物質中99%以上的營養成分不被流失,保障水果的原有營養和天然味道。蘋果脆片以低糖、低鹽、低脂肪、高纖維、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抗氧化物,攜帶方便,保存期長,成為航空、高鐵、遠洋運輸等人們的喜愛。由于它低糖、低鹽、低脂肪、高纖維、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可以預防各種疾病,在加工中不添加防腐劑和其他添加劑,攜帶方便,保存期長,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果醬細軟、酸甜,擁有水果的營養成分,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等,有一些抗氧化成分如類黃酮、花青素。果膠是果醬中非常典型的營養素,它實際上是一種柔軟的膳食纖維,果醬中被活化后的果膠,含有豐富礦物質和纖維的果醬被活化后的果膠,預防癌癥的功能更強。二是通過發酵、釀造技術生產果醋、果酒、果汁等產品。發酵型蘋果醋是一種營養豐富、風味優良的弱堿性飲品,因其獨特的生產工藝使其兼有水果和食醋的營養保健功能,是集營養、保健、食療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飲品。蘋果醋富含有機酸及鉀、鈣、鋅、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在人體代謝后呈弱堿性,可有效調節體液酸堿平衡,增強細胞活性,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從而緩解酸性體質帶來的不良影響,改善人體健康水平。蘋果醋還有美容養顏,減肥瘦身;緩解疲勞,增強體力;解酒護肝,開胃消食;營養大腦,開發智力;軟化血管,健康心腦。
新鮮蘋果汁含有維生素A和C,是一種改善身體健康的飲品。其中的可溶性纖維是一種防止膽固醇堆積的物質,存在于動脈血管壁,可減少心臟病和動脈硬化的幾率。不溶性纖維可嵌入腸道和水一起清潔消化道,促進食物消化。蘋果中的硼有助于保持骨密度和保護心臟免得心臟病的礦物質。蘋果的鎂可以使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
二是壞果的再利用,通過厭氧發酵成環保酵素,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臭氧有殺菌消毒、改善果品風味等作用。將酵素加水稀釋1000倍用到大田,可用作天然除蟲、除草劑和有機肥料,并可刺激植物荷爾蒙,能促進果實的生長、成熟,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果品產量。連續將環保酵素澆在土地上3個月,可改善土質,讓土地重現生機,從而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產出無公害農產品,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同時減少果農的化肥、農藥資金投入,變相增收。酵素還有除臭功能,可消除香煙氣味、汽車廢氣、家居噴劑的毒氣等,同時增加空氣含氧量。家里的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的數量會減少。凈化下水道,防水管堵塞。家居生活好幫手,家用清潔劑,可用作洗發精、沐浴露、洗碗劑和洗衣水等,可減少化學成份。還可作汽車保養劑、清潔地板、抹地液、澆花、澆菜等。酵素可清除果菜內的農藥。只要把兩瓶蓋的酵素倒入洗菜的盆內, 再讓果菜泡浸越30分鐘就可。
目前針對我區蘋果深加工業發展情況及果品生產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3.2.1 良種良法配套,落實惠農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配套政策完善支撐體系。良種化是果品深加工的前提,蘋果加工業的發展與蘋果的品種有著密切的關系,優質苗木的選育、引進、推廣都需要資金、技術與科研人員的支持,同時蘋果生產基地化,標準化管理也需要資金支持,應相關扶持政策和金融優惠同時出臺,千方百計地促進良種良法配套。另外種植過程要采用環保的有機肥或者酵素等、采用物理方法驅蟲,都需要惠農、減免稅政策和資金支持,應制定出臺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體系,從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用地優待、配套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要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蘋果深加工業的發展,做到專款專用。因此應良種良法配套,標準化生產,打牢產業基礎,做實做長產業鏈條,扶持政策相隨,依靠科技生產高品質的蘋果,全力促進蘋果深加工業的發展。
3.2.2 引導果農伐掉老品種,栽植新的加工品種。我區98%以上的蘋果是鮮食的,應當適當引導果農伐掉老品種、老樹,改種適合加工的新品種,同時要兼顧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形成鮮食、加工各占50%左右,以減少豐產不豐收的現象,增強果農抵御市場經濟大潮的抗風險能力。
3.2.3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大研發投資。做為企業老板應走出去,到蒙牛、華為、格力、海爾等大企業學習其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只有站得高,起點高,才能看得遠,才能有投資搞研發的意識,才能創造廣闊的發展平臺為各種人才提供機會發揮各自才華,才能制訂出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案,使企業生機勃勃,形成良性循環,而不是現在的家族式“一言堂”的管理方式。
3.2.4 注重文化與體驗,做好產品包裝,注冊地理商標,創建品牌。飲食承載著文化,文化影響著飲食。農產品從地頭到廚房餐桌,要想賣得多賣得貴賣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煉和傳播與蘋果相關的文化價值成為創建品牌的必需。
做好農產品包裝,提升農產品身價。我區蘋果包裝簡單,沒特色,不利于名牌的拓展。包裝能夠避免運輸、儲存過程果品的損害,保證質量,而且精美、有特點的包裝,還是一個優秀的“無聲推銷員”,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一定程度上激發購買者欲望,同時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抬升產品身價。
還要與地理位置結合,打造仙境蓬萊的地理商標,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與安全綠色相結合,打造產品品牌;與原料基地相結合,打造企業品牌。以品牌覆蓋蘋果產業發展,用品牌覆蓋全產業鏈條,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樹品牌形象,創馳名商標,構建和完善品牌發展機制,多種形式提升品牌營銷能力。促進種植、加工上水平、農業質量效益全提升。
品牌就是信譽,就是信用,就是信任。蘋果深加工出高端產品,與安全綠色相結合,打造產品品牌。只有唱響品牌才有底氣提高蘋果產品的附加值,將產品打入高端市場,引領市場消費的新潮流。在全區蘋果單純種植收益不高的情況下,深加工不僅增加銷路,做大蘋果產業,增長產業鏈,增加果農收入,壞果也能重新利用回歸大田,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
3.2.5 擴大宣傳,營造氛圍,做好營銷。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對全球消費者,必須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您的產品,獨具匠心的營銷策略能夠有效地提升品牌在市場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平臺,采用現代傳媒手段對果品品牌形象進行塑造和宣傳,提升品牌市場認知度。為此,可參加全國舉辦農交會等大型農產品展銷會,讓我區的產品成功打入國家名牌產品中去,成為“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另外,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導向作用,邀請新聞單位如“致富經”“消費主張”節目到我區進行采訪報道,加大對我區企業產品的宣傳力度,使我區產品廣為人知。
作為“環渤海灣蘋果產業發展優勢產區”的蓬萊,想讓自己的農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趕快行動起來,應按照“區域化發展、集約化栽培、品牌化營銷”的思路,借鄉村振興戰略之東風,堅持科技助農,把安全、品質、品牌作為基礎,大力發展蘋果深加工業,帶動蘋果產業種植業的規模化、現代化、專業化高效發展,推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利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和途徑,用所有的智慧打造一款獨有的“蓬萊仙果”,構建蓬萊區蘋果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