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潤
(安徽省懷寧縣黃墩林業中心站,安徽 安慶 246121)
在世界的舞臺上,油茶被稱為“東方橄欖油”,不僅營養價值豐富,經濟效益也是十分可觀,并且還有著良好的生態效益。茶樹的顏色常年都是青翠并且枝繁葉茂。當油茶的種植逐漸推廣到更多的地區時,人們開始意識到油茶的種植能為他們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為此,相關林業部門還頒布了政策,以此鼓勵人們大量種植油茶。大力推廣油茶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油茶產業的發展。油茶是一種可以從中提取出油的山茶樹,我國大量油料都產自于此。它可用作潤滑劑和化妝品原料,油茶的栽培方法多種多樣。但歸根結底,只有技術過硬,油茶的產量和品質才能得到保證,進而人們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就更可觀。
一是油茶喜溫暖濕潤,忌干旱和嚴寒,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溫度為17℃,在14℃~21℃范圍內都能生長良好,但是低溫環境和霜凍會造成油茶落花落果,影響油茶正常生長;同時,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mm 以上,過旱會影響油茶開花授粉,導致產量降低。二是油茶生長過程中要求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800 ~2200h 之間,光照不足,油茶會徒長枝葉,結果少,且含油率也較低。三是油茶生長以酸性土為宜,pH 值要求為5.0 ~6.5,土壤類型主要有紅壤、黃紅壤、黃壤。四是油茶種植地的海拔不宜太高,坡度也不宜太大。
油茶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一是食用價值。油茶籽制成的茶油是一種高級食用油,營養物質含量豐富。二是藥用價值。食用茶油可以預防“三高”和心臟病,油茶根還可治療胃痛、咽喉炎和扭挫傷等。三是經濟價值。茶油還是防銹油和潤滑油;油茶在食品、化工和飼料加工等方面作為原料被廣泛應用。四是環境價值。油茶樹可抗氟、抗硫、吸收氯氣,還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等。
首先,油茶是強陽性樹種,種植地宜選擇在海拔100 ~1000m 的山地、丘陵向陽坡,少部分品種可在海拔1000m 地區種植。其次,油茶種植要求土壤較為肥沃,土層深厚(達60cm 以上),且不可過于緊實,酸性土壤要盡可能松散,以利于油茶根系伸展。再次,還要求種植地氣候較為溫和,受雨水的侵蝕較小且便于排水,避免油茶種植遭受洪澇災害。最后,油茶種植地還要盡可能相對集中,以便之后的經營管理。
油茶苗木的選擇是保證油茶豐產穩產的關鍵環節,必須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一是要求穗條粗壯通直,腋芽健全飽滿,無病蟲害,達到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程度,穗長15cm 以上,徑粗0.2cm 以上,每穗3個芽以上;二是要求二年生大苗苗高≥50cm、地徑≥0.6cm、容器(無紡布)規格為12cm×16cm,綜合指標要求輕基質含量在50%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分枝5個以上,冠幅20cm×20cm 以上;三是要求三年生大苗苗高≥80cm、地徑≥1cm、容器(無紡布)規格為15cm×20cm,綜合指標要求輕基質含量在50%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分枝9個以上,冠幅30cm×30cm 以上。綜合來看,一定要選用國家或自治區選定的良種油茶壯苗,一般以二年生優良無性系容器嫁接苗為宜,可在定植后的第3年結果。
油茶造林前1 ~3個月需要進行整地,一般在秋冬進行,可以根據林地的坡度情況,分別采取全墾、帶墾或穴墾3 種方式。挖穴時,地表土放對面、心土放左右兩邊,以便在下一步施基肥的時候將表土回填。穴的尺寸要求是60cm×60cm×60cm。
種植苗木前1個月需要施足基肥,基肥是保證苗木健壯生長的前提,主要采用有機肥(腐熟的雞糞、牛糞等)作基肥,每穴需要施腐熟的有機肥5 ~10kg。先將穴對面的表土回填至坑深的1/3,接著放入基肥(腐熟的有機肥),將穴里表土與基肥充分攪拌均勻后回土,回土的厚度為15 ~20cm,使之后種植的苗木的根系與拌肥的泥土相隔15 ~20cm 厚土層,避免栽植時苗木燒根。使穴還有20cm 深,繼續回填至高出地表5 ~10cm,筑成直徑80 ~100cm 的小土包。
油茶苗木一般在冬季12月上旬到次年春季的2月種植,以春季種植較好,容器苗可適當延長至4-5月。一般選擇雨后或陰天種植,種植時需要先將回填土挖開,把包裹苗木根部的營養袋撕掉,放入苗木后以細土回填苗木根部壓緊。種植的高度要求嫁接口露出地面2cm 左右。
要根據種植地情況合理設置密度,一般每畝種植80 ~100 株。種植密度過大會造成通風透光不良、易染病蟲害等而形成低產林。
當年油茶造林后一個月左右應該及時檢查造林成活率,并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死株、缺蔸采用相同品種、相同類型、相同年齡的苗木進行補植,保證油茶幼苗長勢的一致性,降低后續管理工作的難度。補植也應選擇雨后或陰雨天進行。
油茶幼林期以施腐熟的長效有機肥為主。造林當年夏季進行鏟草撫育施肥一次,每株施腐熟的有機肥0.025 ~0.05kg。在植株上坡方向或植株的兩側距蔸部20 ~30cm 范圍內開挖寬、深均為10cm 的弧形溝,施后覆土壓實。第2年2-3月追施氮肥,在下雨前施肥較為好吸收,每株0.05 ~0.1kg。在植株兩側挖寬深各15cm 的弧形溝。根據油茶的生長發育規律要求,施肥量逐年增加,弧形溝逐年加深。如新根未生長好,別急于施肥,先保證成活率。根據油茶的立地條件和物候性可知,2月底3月初油茶嫩芽已經萌動,此時正是幼樹追肥關鍵期。在保障幼樹成活的前提下,以擴冠為目的,對上年3月種植的茶苗施高氮復合肥,可以有效促進春梢生長。
為了保證油茶充足的養分,對2 ~4年生幼林每年施肥2 ~3 次,在冬季和初夏新梢萌動之前各施肥1 次,春梢停止生長后施肥1 次。初夏時施肥以速效氮肥、沼氣液或復混肥為主(氮、磷、鉀總量不低于30%),每株0.3 ~0.5kg,促春梢。夏季,在春梢停止生長后,多施磷肥、鉀肥,施肥時在植株上坡方向或植株的兩側沿樹冠投影線開一條寬、深均為15cm,長70 ~100cm 的弧形溝或條形溝,將肥料均勻放入,蓋上土壓實。油茶林秋季施長效有機肥較好,造林后每株施有機肥0.3 ~0.5kg,不要輕易追施復合肥,特別是高氮復合肥,以免11月份油茶抽稍后突然遇到寒流降溫受到凍害。
油茶在第8年進入盛果期,此時為了滿足油茶樹生長需要和結果實需要,需要大量施肥,這個時候施肥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樹勢,保花促果。
對于油茶幼林,種后前3年的修剪對形成豐產樹形、樹冠尤其重要。在種植后第1年在植株主干高60cm 時及時打掉頂端優勢,在離主干20 ~30cm處選3 ~4個強壯分枝培養為主枝,第2年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 ~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在樹還小的情況下不需要重剪,注重空高,促進分枝。輕剪交叉、重疊枝、下腳枝。第3 至4年在第2年保留的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留下的枝條間距應控制在10 ~15cm,以確保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還要注意及時摘除幼樹的花苞,以減少營養消耗。每年12月至下年2月為油茶的最佳修剪時段。
對于油茶成林(盛果期的油茶),應該在每年采果后至開春前(每年12月至下年2月)進行修剪,使得植株樹形均勻,枝葉疏密適度,通風透光,有利于防治病蟲害。
油茶幼林地不能雜草叢生,及時除草可減少雜草與油茶苗爭肥、爭光,但是也不是寸草不留。要適當保留一些矮生雜草與油茶友好相處,給油茶病蟲害天敵和傳花授粉的土蜂、地蜂等留居所。清除油茶林雜草盡可能人工拔除,絕不能使用除草劑,否則會破壞林下生態平衡,不僅不利于病蟲害的防治,還會嚴重影響油茶的授粉,進而影響結果率,出現只開花不結果的現象。
造林當年上半年不用除草,第1 次除草松土在6-7月夏季雨后進行,第2 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旱到來之前進行,可清除雜草種子,減少第2年雜草量,松土深度以6~10cm為宜。2~4年生幼林每年夏天、秋天進行帶狀、塊狀松土除草各1 次,松土深度5 ~15cm。松土要做到蔸邊淺,蔸外深,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絕對不動根際土,將鏟除的雜草覆蓋于樹蔸周圍。
造林后,可在油茶幼林樹苗根部附近覆上稻草、防草布,保持根部周圍水分。有條件的地方,建議拉水管進行滴灌。也可在油茶坡地上沿等高線順自然地勢開挖水平竹節型蓄水溝保水:水平溝距2m,垂直溝距5 ~10m,溝長2m、深0.5m、寬0.5m,3年后,將老竹節溝填實,再重新開挖新的竹節溝。
對油茶病蟲害的防治,應該通過控制水肥,使得樹體長勢健壯,提高油茶樹抗病蟲害能力。針對油茶結果樹提倡綠色防控,可利用白僵菌防治油茶結果樹毒蛾類害蟲(毛蟲類),還可利用芽孢桿菌防治炭疽病。降低林區土壤濕度,增強通風采光,創造出有利于油茶病蟲害防治的環境,盡可能少用化學農藥,必須使用時應針對病蟲害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高效、低毒的藥劑。
首先使油茶林通風采光,為昆蟲授粉提供良好的活動空間,其次在油茶的花期(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可選擇合適的昆蟲在油茶林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然后對營養進行平衡調控。一方面加強肥水管理,在油茶開花時不急于施肥,在油茶果有黃豆粒大小的時候再進行追肥,如果施肥過早或施肥不當,比如施了尚未腐熟的農家肥或者含高氯的復合肥,就容易造成油茶生理性缺水而落果。另一方面需要科學修剪,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控制生長枝和結果枝的比例。最后疏花疏果,一般疏花時間為11-12月,疏果時間為4-5月。
油茶果的采摘應該在油脂轉化完成之后進行,如果提前采摘,得到的油茶籽顏色將會呈白色,且干癟不飽滿,出油率低。天氣越冷的地方,油脂轉化越早。
相較于其他的油料作物,油茶的生產效益更高。目前我國最常見的油茶產品是紅花油茶,產自12m 以上樹種,每果可結籽15 粒左右,產量非常高。而隨著孢子誘捕器、病蟲害實時監測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應用,以及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不管是油茶的產量還是品質,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油茶不僅可以生產出純天然的食用油,油茶油還具有清熱解毒、抗老、美容養顏的功效,作用于各大保健品中。此外,油茶種的茶殼、茶麩還能用于研制洗滌劑和純天然綠色肥料,其經濟附加值也是非常高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因為油茶本身的產量高、品質佳,經濟效益十分豐富。再算上其茶殼、茶麩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經濟效益又上了一個臺階,所以對種植戶來說,種植油茶所帶來的收益是非常可觀的。并且我國的油茶種植新技術也在不斷提升,機械化程度顯著提升,油茶的產量毫無疑問也會得到大大的提高,成本增加,相應的,其經濟價值也就水漲船高了。
油茶對環境的適應力強,成活率較高。大量種植油茶有利于防控森林火災,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的防護林,還能有效加強生態文明的建設。此外,由于油茶四季常青,花朵也呈現白色,也不失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油茶的種植也極具觀賞價值,可以拉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地方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并且油茶的生態價值不是固定的,越多的油茶也就能帶來更多的生態價值。
種植是基礎,而管理則能讓其所帶來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對油茶樹的栽培進行精細化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應該對其種植產業進行規劃,成立相關的部門,從而職責細化,進行實地考察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如需發揮油茶產業的經濟效益,應該對其經濟發展進行具體的規劃,并成立相應的產業建設項目,從而吸引投資人的加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大范圍推廣機械化生產,從而既能減少勞動力成本,也能有效地提高產量和品質。
資金是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對油茶產業的發展來說同樣不例外,甚至可以說更加的重要。從最開始的種植培育階段開始,到后期的栽培管理技術的更新與推廣,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并且,想要成立相關的油茶企業,同樣需要用資金提供保障。因此,政府不僅要在種植初期大力推廣優質茶種,更需要對相關產業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出臺有利于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油茶的種植,從而推動產業的構建與完善發展。同時,也可通過出臺福利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參與投資和規劃。
現代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油茶產業也不例外。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提供科技服務。一是加強科學育種,應用遺傳技術優化現有品種性狀,培育優質油茶樹種。二是加強人才培養,對基層技術推廣人員開展專業培訓,提高綜合素養,引導農民應用先進種植技術生產油茶。三是加強科技推廣,通過科技下鄉等活動,擴大油茶種植技術應用范圍,讓科技走進千家萬戶。四是加強科技合作,對接地方育種部門與地方科研院校,推動地方油茶科研事業發展。
油茶作為經濟林木,對農村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對于地方基層的技術人員而言,需要切實掌握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將其推廣給基層群眾,幫助種植戶高效栽種油茶,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