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敢想
(田東縣森林資源管理保護中心,廣西 百色 531500)
桉樹屬于闊葉樹種之一,同時也是我國三大人工林樹種的重要組成林之一,如今人工林總面積已經超過400萬hm2。桉樹在我國已經有100 多年的種植歷史,由廣西最早引進,如今已經成為廣西林業重要支柱產業,可以用到制漿造紙、精油提取、肥料養殖等多個行業。但是種植戶也應該注意到,在桉樹培育和造林過程中,應該有效防范病蟲害侵襲,將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提升桉樹種植的產量和質量。隨著現代林業技術的進步,桉樹病蟲害防治技術也在不斷優化改進,桉樹病蟲害防治中應用了無公害防治技術及無人機、遙感監測等技術,提升了病蟲害防治效率。在當前桉樹病蟲害處理過程中,廣西地區已經建立了新式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采用了更多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田東縣近年來進行桉樹病蟲害防治作業,探索以無人機為主的高效防治模式,主要防治桉樹袋蛾、尺蛾等蟲害和葉斑病、焦枯病等病害,用高效、低毒、無公害防治藥物,并添加葉面肥,防治面積共516.68hm2,主要分布在林逢鎮、朔良鎮及四個國有林場。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首先要對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查,對癥治療,確保病蟲害防治有效。同時,應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確保病蟲害防治更加合理有效。
有關部門應充分考慮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盡可能實現桉樹種植管理的健康發展目標,為桉樹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此外,要注重不同品種桉樹對病蟲害的抗性,盡量選擇優良品種進行栽培。優良品種是桉樹速生豐產的重要內在條件。選擇優良桉樹品種造林,可以充分發揮優良桉樹品種的增益功能。目前生產的主要品種應選用生長快、產量高、樹型高大、莖形直、樹干錐度小、木材優良、抗逆性強、抗病性強、適應性強、苗木遺傳效益好的dh3229 和廣林9 號組培苗。林業部門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要求,培育更多優質桉樹品種。
桉樹的健康生長和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的保護。如果桉樹生長環境惡劣,將導致必需養分供應不足,嚴重制約其生長發育。桉樹種植環境中的土壤應富含各種營養元素,為桉樹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養分供應,促進桉樹的生長發育和病蟲害防治能力的提高。及時松土,為桉樹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空間環境。
桉樹種植應考慮光照強度,掌握種植規格和類型,確保密度準確合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考慮露天礦的面積和間距,合理區分表土和中心土。中心土應位于下部區域,表層土應留在上部或側面區域。清除坑內石塊、草根等雜物,確保坑內清潔。基坑開挖完成后,應按一定比例填充和噴灑肥料。充分攪拌后,將坑周圍或坑上方的表土填滿,確保坑面內外高,兩端不平。在定植過程中,應清除表面的干土,然后挖出深度比營養杯高3 ~5cm 的定植脊。將樹苗置于定植壟中,校正位置后用濕土夯實,樹苗四周用腳夯實,然后撒上薄土,使坑整體呈碟形。
桉樹是常綠高大喬木,具有良好的林業價值,也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百色市田東縣林區是廣西桉樹種植的重要地區,有非常豐富的桉樹種植經驗。在桉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問題是影響桉樹種植的主要因素。在田東縣地區桉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桉樹葉片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紫斑病;(2)桉樹枝干病害,主要有梢枯病害、潰瘍病害;(3)桉樹植株病害,主要有莖腐病、焦枯病、灰霉病、猝倒病、青枯病;(4)地下害蟲,主要包括白蟻、螻蛄;(5)食葉害蟲,包括尺蛾、袋蛾和桉蝙蛾等。
當前廣西大力興起人工林種植,但是速生豐產林樹種單一化明顯,多數以桉樹、杉木、油桃、八角、松樹為主,這種純林樹種引進模式直接導致林分抗災能力弱,更容易受到生態環境的影響,多發病害和蟲害。
部分林農和產業部門忽視經營管理,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視程度不夠,監測調查不到位;病蟲害防治方法不當,種植管理方式不正確,難以通過適地適樹原則、配土配方原則實現科學管理,對綠色防治技術研究不深入,藥物預防和化學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桉樹青枯病是一種傳播速度較快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通過根部進行傳播。青枯病在桉樹全生育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桉樹的枝干、葉片,用刀切開發病部位會出現乳白色菌膿。
青枯病綜合防治:(1)對新引種的桉樹,密切注意青枯病發生,一旦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銷毀,并注意排水及土壤消毒處理;(2)選育抗病速生品種或地理種源;(3)使用甲醛溶液、有效氯漂白粉液進行病樹樹穴消毒處理;(4)拔除青枯病病害嚴重的樹體,并燒毀,防止病害傳播。
焦枯病也是桉樹營林造林中的主要病害,可對桉樹的樹干和葉片造成影響,導致桉樹葉片發黃和脫落,最后造成桉樹死亡。桉樹焦枯病也是一種全年暴發的桉樹病害,其暴發周期為4—12月。焦枯病病害對桉樹影響較大,且影響時間較長,在桉樹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對桉樹焦枯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理。
桉樹焦枯病防治措施:(1)做好桉樹病害預防工作,如采用退菌特800 倍液對樹苗和扦插枝條進行浸泡處理,能夠有效預防桉樹焦枯病;(2)在藥物防治過程中,應該合理配比藥劑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可選擇甲基托布津和滑石粉按1 ∶50 的比例在小雨天氣撒施,能有效預防和治理桉樹焦枯病;(3)桉樹焦枯病的傳播速度相對較快,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注重從營林技巧入手進行病害防治,合理控制種植密度,改善桉樹林地通風透光性,預防焦枯病的滋生和傳播。
灰霉病也是桉樹營林造林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桉樹營林早期出現的一種病蟲害,主要在每年4月開始傳播,適宜的傳播溫度在14℃~24℃之間。灰霉病病菌主要侵染桉樹苗的葉片、嫩梢、幼莖,其典型癥狀是壞死的組織后期布滿灰色霉層。灰霉病病害也會對桉樹種植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防治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防治措施,適時采取化學防治。
桉樹灰霉病防治措施:(1)利用1 ∶100 波爾多液進行防治,可實現對桉樹灰霉病的有效治理;(2)可采用70%可殺得600 倍液進行有效預防,防止病害發生。
白蟻影響幼林生長。桉樹定植前后是白蟻爆發的高峰期,白蟻啃食桉樹根莖,造成桉樹大量死亡。
白蟻綜合防治:(1)選擇白蟻殺蟲藥劑進行綜合殺滅處理。取下部分桉樹樹皮,用殺蟲雙、福美雙混合液(配制比例1 ∶1)浸泡,誘使白蟻啃食浸泡后的藥用樹皮。為了提升誘惑作用,可以在混合液中增加紅糖。(2)在桉樹幼林生長過程中,可以撒施丙硫克百威顆粒劑3 ~5g/株,能夠有效預防白蟻蟲害。
夜蛾是桉樹營林過程中暴發次數相對較多的蟲害,暴發次數可達到6 次/年。另外,夜蛾還具有繁殖能力強的特點,每只雌性蛾蟲可產生300 ~500 顆蟲卵。孵化后,幼蟲會啃食桉樹葉片,對桉樹造成傷害。
針對夜蛾蟲害,可使用以下方法進行防治。(1)黑光燈誘殺。一盞20W 的黑光燈可管理3.33hm2林區,一夜的誘蟲量可高達4 ~5kg。(2)化學防治。可應用25%滅幼脲3 號2000 倍液或10%蟲螨腈懸浮劑1300 倍液噴霧防治。
防治松褐天牛,可以使用物理防治和藥劑防治方法,提升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
桉蝙蛾是桉樹常見的蟲害,在桉樹種植過程中,需要對桉蝙蛾進行科學有效地預防和治理。一是可以采取營林手段預防桉蝙蛾,如清除林區內已經出現桉蝙蛾蟲害的樹木,可選擇燒毀、移根的方式進行徹底清除。二是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進行綜合處理,如選用白僵菌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三是可以采取化學措施防治桉蝙蛾,如用針筒向蛀道內注射具有內吸和熏蒸作用的農藥稀釋液,能夠實現對桉蝙蛾的有效治理。
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藥物,可在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時控制藥物殘留,改變了傳統化學藥物防治存在的問題。如果桉樹枝葉存在病蟲害,應將化學藥劑噴灑在樹葉上方,確保病蟲防治效果能夠準確發揮。不同病蟲害給桉樹整體造成的傷害程度也大不相同。根據病蟲類型和為害程度,可適當選擇殺害能力更強的化學藥劑進行殺蟲除害,可供選擇的化學藥劑多種多樣,存在很強的靈活性。如在防治金龜子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噴灑敵百蟲粉末在其巢穴位置,大規模殺死金龜子幼蟲。針對葉片上存在的個別幼蟲,可以噴灑敵百蟲600 倍液在葉片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金龜子成蟲與幼蟲的滅殺。在防治白蟻時,也以化學防治方法為主。一般情況下,在種植工作開展前3個月左右,需要在土壤中埋放滅蟻靈等化學藥劑。在種植過程中加大化學藥劑投放力度,在地面挖出一定數量的坑洞,然后填充枯草并投放滅蟻靈600 倍液,待藥物發揮作用一段時間后方可進行植樹造林。
在種植之前對土壤進行徹底深耕,利用毒土攪拌方法把土壤中的病蟲害扼殺在萌芽中;按照科學標準的種植密度進行栽種,種植完成后定期除草施肥,避免雜草對樹種造成干擾。預防不同類型的病蟲害時要重視環境作用和影響,做好桉樹種植區域隔離消殺工作,清理桉樹種植環境和周圍區域。當遇到桉樹植株染病的情況,應及時清除病枝落葉并集中燒毀,使用石灰粉對存在病害感染的種植區域進行消毒,避免病菌進一步傳播導致正常植株染病。在土壤中適當添加樹種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機物質,確保桉樹健康生長發育,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等情況。同時,可通過人工操作進行病蟲害預防和治理,收集并殺滅各種病蟲,控制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和范圍,徹底根除病蟲災害。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病蟲捕殺,確保病蟲在萌芽時期就被殺死和控制。為保證桉樹的綜合質量和病蟲害防控能力,還應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植株,種植戶需要做好源頭把控工作,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植株進行栽種,并且苗木出圃時加大病害防治力度,嚴格控制施肥量和施用次數。
物理防治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大量運用,最普遍的蟲害防治手段為殺蟲燈滅蟲,通過在種植區域懸掛一定數量的滅蟲燈可輕松殺死大量具有趨光性的害蟲,一盞普通的殺蟲燈能夠有效解決很大范圍的蟲害問題。黃板殺蟲方式也比較普遍,它能起到吸引和殺害成蟲的作用,降低蟲害的危害程度。例如,針對桉小卷蛾,可通過人工手段進行捕殺,殺死桉樹枝葉上的幼蟲,起到治理效果。
生物防治病蟲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食物鏈,依據動物生活習性和飲食特點,實行無公害防治措施,利用生態系統發展的自然規律為少數動物提供更多捕食機會。生物殺蟲劑的噴灑屬于綠色健康的處理方式,既能加強病蟲害治理效果,又能降低對周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污染危害。
除了以上病蟲害防治方法,要想持續性控制桉樹病害、蟲害發生率,必須將預防工作前置,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和植保技術,根據病蟲發病規律和特點,實施針對性措施,從而提升林農經濟利益。
(1)在林苗培育階段,必須加強檢疫,通過品種優選,引進抗病能力強的樹種。(2)在定植過程中,為了提升桉樹成活率,可以對土壤進行消毒,利用1%硫酸銅降低土壤中殘存的病菌。(3)在苗木經營和管理期間,應該加強水肥管理,根據不同苗木生長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增強苗木抵抗力,如在出苗之前,可以多施磷肥和鉀肥,并且補充噴施0.1%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在扦插苗和移栽過程中,必須保證桉樹造林的透光度和通風度。(4)嚴格選用藥物,通過綠色植保技術,降低病蟲對藥物防治的抵抗性,始終堅持以點治面,避免使用高毒農藥,使用科學化的用藥方式,避免藥物殘留對土壤、大氣造成不良危害,在病蟲害治療過程中,應該以預防為主,推薦使用無毒、無殘留的硫酸銅、0.5%波爾多液、綠僵菌、農用鏈霉素、草木灰、0.6%溴氰菊酯乳油、20%速殺滅丁乳油1000 倍液等仿生物性農藥。(5)申請財政資金支持,如今廣西地區桉樹病害、蟲害發生情況頻繁且嚴重,如果僅僅依靠部門的技術力量難以徹底解決病蟲害問題,因此要想攻克桉樹病害防治技術難題,必須成立專業化、專門化森林防治專家隊伍,并且向上級機關單位申請資金支持,利用專項補助,加大桉樹病蟲害研究力度,研制更多種類的無公害藥劑。(6)建立技術防控體系,實行群防、聯防、群治工作機制,加強桉樹病蟲害的宣傳,使當地林業部門和種植戶提升防控意識,最終保護其經濟利益。
桉樹種植維護與病蟲害防治管理難度較高,操作要求也相對復雜,其中包含眾多核心因素和技術要點,有關部門與人員要改變傳統思想觀念,注重桉樹品種選擇和生長環境的維護,加大后期除草和追肥力度,確保桉樹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能夠得到滿足。桉樹生長發育無法避免病蟲災害的影響和干擾,工作人員要提高警惕,加強病蟲害治理。充分結合治理效果與環境保護相適應的原則,實現病蟲災害防治與自然環境保護相協調。加大先進科技的創新推廣力度,方便工作人員更好地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桉樹種植與管理,為桉樹生長發育創造健康的環境,推動我國林業發展平穩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