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峰 韓俊德
(天津農學院,天津 300380)
智慧農業是農業的根本出路,國家在智慧農業或智慧農業產業化上給予了諸多的政策扶持。連續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有涉及智慧農業的相關內容。例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大重點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和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政策持續加碼,不斷推動智慧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近年來,天津市非常重視智慧農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例如,《天津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全面提升以智慧農業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各領域的應用,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為驅動,助力農業智能化生產。在人才引進上,天津市政府制訂“海河英才”計劃,大幅度放寬了人才落戶要求,不斷精簡了戶籍辦理程序,鼓勵人才來天津入戶,為天津市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天津市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農機相關政策法律,進一步宣傳推廣了智能農機對于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鼓勵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使用先進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裝備,為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技術裝備支持。《天津市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的發布,為農民購買農業現代化機械裝備提供財政支持,不斷暢通農業設備現代化、機械化的整體環節,進一步支持和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使用智能農業機械設備,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生產高質量轉型升級,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在天津市多項政策的大力推進下,天津市智慧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1.2.1 農產品營銷模式不斷發展。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電商銷售模式運營也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開始在農村得到應用。同時,天津市政府大力實施農產品電商招商工程,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支持和引進大批電商企業,鼓勵本土企業發展農產品電商,利用補貼等形式加大對本土電商企業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新增合作社、電商企業500余家,在此基礎上新增農產品800多種,大幅度提升了天津市的農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些本土企業轉變思路,不斷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如天津市農業龍頭企業多興莊園采用“有機農產品基地+溯源+會員制”模式,集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和配送于一體,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天津市的本土品牌——“沙窩蘿卜”,積極與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每年銷售額可達470萬元,占總銷售額的50%。
1.2.2 農業新技術廣泛應用。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優化發展,農業新技術被農業企業廣泛應用。作為天津市龍頭企業的寧河原種豬場,采用先進的種豬測定技術,用種豬性能測定系統代替人工測定,在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降低了生物安全風險。此外,原種豬場的母豬投喂采用了最先進的自動飼喂系統,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天津市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積極引進荷蘭、日本、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設備與技術,再結合地方實際創新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獲得了多項專利,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1.2.3 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5G、云計算等新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天津市基于地域特色創建了一批農村創新創業示范園區,在傳感器、云計算、大數據和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都取得了許多農業科技成果。2017年,天津市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對小站稻從育種、生產、加工及銷售等多方面進行扶持,建立水稻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及高質量、智能化研究實驗室,選育出一批品質優良的小站稻品種,并獲得了多項榮譽。
1.2.4 智慧農業研究院建設與人才引進。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始建于靜海區,計劃投資2.5億元,建造 35 000 m2的科研、檢測及生產制造用房,建設 20 hm2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智能農業試驗、示范與展示基地。智能研究院將工作重心集中到智能農業研究領域,未來研究團隊將幫助天津市爭取國家各類智慧農業項目,舉辦相關智慧農業會議與智慧農業創新活動,不斷吸引各地高素質人才來天津發展,為天津市人才引進提供新平臺,提升天津市智慧農業發展高度。
1.2.5 農業信息服務更加便捷。天津市政府大力推進“村村通”寬帶工程建設,對全天津市農村進行4G網絡覆蓋,并對農村網絡建設與維護提供支持,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信息化受阻的難題。目前,天津市積極開展新媒體服務,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第三方應用程序等形式,為農戶提供最新的農業信息內容。此外,農戶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信訪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農戶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次數逐步增加。“村村通”寬帶工程的推進,使政府發布的農業信息更加有效,也使農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真正意義上方便了農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各地村鎮政府開始陸續出臺與電商、現代物流、大數據等相關的政策,但是與“智慧農業”相關的政策與規劃則比較缺乏。在政策缺位的影響下,大部分農村的基層干部對于智慧農業的內涵認識不到位,對一些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缺乏了解,從而影響了智慧農業發展。與此同時,政府對于智慧農業的投入力度不夠。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生產經營,都缺乏相應的優惠支持政策。企業稅收高,人力成本高,農機設備成本高,運營成本高,再加上高新技術申請,政府補貼的程序不夠精簡,阻礙了天津市智慧農業的發展。
天津市雖然擁有一定數量的科研機構,但智慧農業的發展仍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許多先進設備、技術仍源自美國、日本、荷蘭等發達國家。可落地使用的創新項目較少,科研工作人員整體經驗匱乏,沒有建立統一的智慧農業科研體系。在科研分工與協作研究方面缺乏統籌規劃,導致一些科研項目出現重復公關的現象,科研效率低[1]。一些重大的科研項目需要多個科研機構合作完成,由于沒有建立合作體系,導致單個科研機構攻關難。此外,一些科研機構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推廣范圍局限于部分地區,導致天津市其他農業科技企業無法進行仿效學習。同時,農業科研成果未經過大規模的實踐檢驗,在實際應用中容易出現問題。
首先,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及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因此需要大批既懂農業生產又懂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其次,大多數農村基層工作者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甚至未接受過教育,整體文化水平偏低且年齡較大。其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及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十分欠缺,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最后,農民缺乏進行智慧農業生產的意識,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較弱,并認為智慧農業發展是政府及管理人員的義務和責任,沒有認識到智慧農業對其自身的意義,不愿主動了解智慧農業,極大地影響了智慧農業發展。
首先,現階段天津市一些農業示范園區及農業龍頭企業已經開始應用農業物聯網裝備、人工智能裝備及一些先進的農機裝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這些智能農機裝備并未普及到天津市所有農村,仍然有大部分農村的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在農業生產方面也很少使用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導致生產效率較低、生產質量不高[2]。其次,雖然村村進行了網絡覆蓋,但農業生產網絡設施亟待完善。最后,一些智能的農機裝備與機械化裝備的價格過高,且政府補貼力度不夠,一些分散經營的個體農戶購買力嚴重不足,最后采用的還是傳統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現代化機械裝備使用率較低。
面對智能科技改變生產方式的新形勢,天津市政府應更加重視智慧農業的發展,加大對智慧農業的宣傳推廣,對天津市智慧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卡脖子”問題,應因地制宜地制定法律法規與政策,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另外,打造智慧農業產業鏈,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及優秀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的帶頭作用,大力推行農業示范基地所采用的相關生產方法及技術措施,引領一批農業企業發展。政府應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提升對智慧農業的資金投入與研發力度,為日后農村產業信息化、數據化發展奠定基礎。
天津市政府應加大對科研攻堅的支持力度,統籌規劃,逐步完善智慧農業科研體系,推動各農業科研機構達成合作關系,加強實用性項目研究,加強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打破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同時,科研機構應向農民搜集意見及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難題,將難題與科研攻堅相結合,以此推動智慧農業可持續發展。另外,應加大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多方位推廣新研發的技術和設備,加快信息技術及相關設備的推廣。
一是依托農業高校人才資源,構建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與交流合作平臺,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工作平臺,為天津市智慧農業的發展輸送專業人才,實現雙贏;二是建立人才下鄉獎勵機制,通過資金補助及政策優勢,不斷吸引大批懂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人才參與智慧農業發展,解決智慧農業發展缺乏技術人才的難題;三是培育大量優秀的一線農機操作人員,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授課培訓,就信息化方面的難題進行講解,培養一批能熟練使用現代農業裝備、能從事農業生產管理的農業經理人[3];四是加強對農民的信息化培訓,借助新媒體平臺宣傳智慧農業,開展相關智慧農業講座和培訓會,引導農民接受新生事物,提高農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提高農民的智能化意識及對相關農業技術、技能的應用能力。發揮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的帶頭引領作用,引導農民到示范基地觀摩學習,使農民認識到發展智慧農業的積極意義。
首先,在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智慧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范圍。在先進裝備研發、智能農業機器使用及網絡覆蓋等方面提前做好規劃,對一些潛力較大的、區位優勢較明顯的村鎮進行試點推廣,根據效果制訂天津市農村智慧農業基礎設施的普及方案[4]。其次,由于一些先進農業設備、現代化農機裝備價格昂貴,政府應加大對相關農業經營主體的財政補貼力度,鼓勵經營主體使用先進農業設備及現代化農機裝備。最后,科研機構與科研工作人員應加大對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力度,開發出成本低、效果好、適應性強、精度高的農機裝備,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作業方式,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5]。
智慧農業的發展對于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天津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建設智能農業研究院,對農業智能領域進行創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天津市智慧農業發展多局限于示范園區,并未推廣到所有區域。天津市政府應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智慧農業的相關經驗,根據天津市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政策,以契合天津市智慧農業的發展需求,提升智慧農業的整體發展效果,助力實現天津市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