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
(廬江縣冶父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安徽 合肥 231500)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迅速,但耕地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土壤貧瘠,植物生存能力下降,農業生產產量和質量因此受到不利影響。施肥是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徑,但對于不同的土壤情況,施肥配方和技術各不相同,必須結合農作物生長需求、土壤現狀等條件制訂科學的施肥方案。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指根據作物需肥規律、 土壤供肥特性與肥料效應,在以有機肥為基礎的條件下,產前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方法,確保所施的肥料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同時減少肥料對自然環境的傷害,提高農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1]的施肥技術。這種施肥方法能嚴格把控肥料的施加情況,包括施肥量、施肥時間及施肥手段等,從而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使其應用價值最大化,進而達到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的目的。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以確保農作物正常生長,實現增產增收。我國疆域遼闊且各地區氣候不同,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也不同,而且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養分需求不同,因此,必須把握不同作物在各生長階段的肥料需求進行合理施肥,從而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明確各農作物在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養分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供應養分,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確保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真正實現農業增產增收。
農業生產的主要參與者是農民,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所采用的生產技術直接決定了農業生產的效率與效果。在以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很大一部分農戶缺乏對于肥料施用的科學認識,存在肥料用量越多越好的認知誤區。而每年過度的肥料施用導致土壤中多種元素過剩,不僅破壞了土壤結構,而且增加了肥料投入成本。而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根據土壤肥力及不同作物的需肥特點,制訂不同作物在各生長階段的施肥方案,避免過度施肥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降低肥料施用成本。
施用化肥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農作物不同生長期對于營養元素的需求。但是,農民不合理施用化肥導致農田土壤中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不斷累積,一部分會隨著植物的生長而被吸收,無法吸收的則殘存在土壤中,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污染[2]。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改變原有的施肥方式,通過科學、合理施肥減少土壤中有機元素含量,一方面減少農作物中有機元素的含量,保證農作物的品質;另一方面使土壤肥力水平處于最適范圍,減輕土壤污染。
一方面,要廣泛開展測土工作。各地落實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農技部門落實的機制,在農作種植區域進行土樣檢測。由于種植作物不同,土壤養分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應每3 a開展1次測土工作,以便及時了解土壤情況,保證配方肥的有效性。同時,根據農戶增產增量、種植結構調整等不同需求,及時開展配方肥試驗,檢測施肥時期、施肥方法、肥料效用等,為農戶提供定制配方肥服務。各地在堅持大原則“測土到田、配方到廠、供肥到村、指導到戶”不變的前提下,探索更適合當地特色的農業合作社帶動模式、配方肥直供模式、定點供銷服務模式或統測統配統供模式等運作模式[3]。
另一方面,要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保證每一位技術推廣人員對技術應用規范等都牢記于心,提高技術服務水平。同時,建立技術推廣激勵獎勵機制,鼓勵技術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扎實投入工作中;激勵技術推廣人員踏實做事,用心服務農戶,記錄農戶需求,指導農戶正確使用配方肥。
農戶對資金支持的認知程度最高,表明政府補貼對于農戶技術采用決策影響極大。因此,要不斷完善補貼制度。現階段的補貼政策并沒有對農戶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因此,在現有補貼制度的基礎上要不斷完善補貼機制,不斷擴大補貼范圍,在不同的技術應用階段設計出不同的補貼方式。首先,不斷探索多樣化補貼模式[4]。例如,綠色農業生產技術補貼包括4個“一般補貼”,即谷物、改良品種、農業機械和農業原料補貼,在落實一般補貼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技術補貼,能使技術補貼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其次,補貼政策的穩定性和政府的執行力對農戶的技術采用行為有積極的影響,因此,要增強農戶對政府的信任,按時發放補貼。最后,優化風險補償制度。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戶是風險規避者,他們厭惡風險,寧愿犧牲經濟利益也不想承擔風險,缺乏抵抗風險的能力[5]。農戶如果害怕風險,則會推遲技術采用的時間或者不采用,因此,農戶對風險越敏感,技術采用的積極性越低。基于此,可以對風險規避型的農戶進行風險補償,增強他們采用新技術的信心[6]。此外,健全補貼機制時需要注意對肥料生產企業的支持,即為肥料生產企業和肥料供應商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和經濟支持,要加強與肥料生產企業和肥料供應商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加強經濟扶持,讓配方肥在其他肥料選擇中更具優勢。同時,由專業的技術人員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幫助肥料供應商售賣配方肥,便于農戶買到更適合、更經濟的配方肥,提高農戶對配方肥的使用率。
由于信息渠道有限,很多農戶不能獲得全面的技術信息。如果信息獲取不完整,農戶的技術水平乃至收益水平都將降低。因此,有必要拓寬農戶的信息渠道,而信息渠道的拓展主要可從線上、線下兩方面進行。線上是依托電視、互聯網等進行信息傳遞和技術傳授。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信息擴散范圍廣,但易導致農戶信息獲取深度不足。線下是相關技術人員直面農戶,進行面對面的宣傳教學。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能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戶進行針對性的技術傳授,具備高度適配性,但總體覆蓋面較窄且效率低下[7]。但不論從線上還是線下拓展農戶的信息渠道,都需要注意單方的力量是有限的。由于我國大多數農戶體量小且分散,故而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成本高和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充分發揮其他經濟主體的作用,促進各方主體合力推廣農業技術十分重要。對此,首先,可以積極鼓勵農戶與當地農業企業合作,并在政府的支持下進行統一的培訓教學,減少農戶學習及采用新技術的成本,并降低技術采用風險。其次,要重視社會化農業技術服務組織的作用。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在技術信息傳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他們更容易接近農戶、了解農戶的想法,及時反饋并修正自己的推廣方案,因此,必須重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8]。而對于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注重引導農業企業、農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活動,以市場經濟手段為農業科技推廣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善服務供給體系[9]。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例,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及測土配方施肥儀等簡易裝備的研發與應用,農資經銷商、合作社等逐漸承擔起技術推廣中的測土、配方等核心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配方、小調整”技術模式下部分農戶難以獲得個性化服務的缺陷。一方面,加大對各類服務主體的培訓力度,提升市場化服務主體的服務供給能力。土肥站、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種植業管理部門等農業相關部門合力對各類主體開展綠色生產技術(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免耕技術等)[10]、綠色生產要素(如生物農藥、配方肥等)等方面的培訓,確保服務主體可以有效開展相關服務。另一方面,應加大對各類服務主體的扶持力度,確保其在服務供給過程中獲得可觀的利潤。而在歷經一段時間的發展后,需加強對各類服務主體的統籌協調,合理配置各類服務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惡性競爭[11]。
在技術培訓中,農技人員是發揮作用的關鍵力量。但是,相較于社會化農業服務機構而言,農技推廣隊伍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員能力不足、工作積極性缺乏等問題,導致技術培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國家可以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提高農技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一方面,要對農技推廣人員加強培訓,包括施肥技術、灌溉技術、嫁接技術等,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進而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效率。另外,需要注意做好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另一方面,要合理增加農技人員的培訓經費,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農技推廣人員的綜合素養。除了加強培訓之外,還要建立農技推廣人員從業資格準入制度。現階段,部分地區對農技推廣人員的準入門檻不高,導致農技人員素養參差不齊[12]。對此,需要設置相應標準,提高從業門檻,即通過統一考核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后才能從事技術推廣工作。
認知是技術采用行為發生的前提和基礎,農戶只有形成正確的認知,才會做出采用決策。在實際的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戶存在技術認知偏差的現象一直存在,這一現象影響了農戶的最終決策。首先,為提升農戶的認知水平,促進其有效地認知農業技術并加以應用,不僅要注重宣傳技術的優勢、易用性和運用方法,還要多與農戶溝通和交流,了解農戶的實際需求,以此保證宣傳的質量和有效性,加深農戶對技術原理的了解[13]。同時,因為很多年齡較大的農戶、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戶難以利用有限的知識有效學習技術,因此,需要相關單位和人員在宣傳過程中,用通俗、易懂、生活化的,容易理解的語言進行宣傳,吸引農戶采用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其次,對推廣方式方法進行適當創新與調整。以往的技術推廣方式比較單一,農戶沒有完全了解技術的特性,因此,要采用多元化推廣方式[14]。一方面,農技推廣人員可以從已經采用新技術的耕作區域中選取案例,與農戶自己的耕作區域進行對比,向農戶介紹技術應用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用實例強化農戶的認知;另一方面,集體培訓的方式雖然高效且能夠短期覆蓋大量農戶,但其廣泛且課程化的內容,難以讓農戶對技術的本質進行了解,無法將技術要點有效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因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可以在農忙時節走進田間地頭,對農戶生產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潛移默化地對農戶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以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使農戶心甘情愿地應用配方肥[15]。農戶得到專業的指導后,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則會大大減少,農作物產量隨之提高,從而使其對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更有信心。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具備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不僅能保障農業增產增收、農民收入提高,而且能減輕土壤環境污染,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而要想實現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有效應用,相關單位和技術推廣人員需要做好技術宣傳和推廣工作,以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充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