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吳 輝
(湖南省永州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湖南 東安 425900)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的是具備一定市場競爭力、集約化程度相對高的大規模經營的農業經營組織,和文化素質較高且具備一定專業技術能力又懂得良性經營的農民,它也是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進一步完善的具體體現,這一主體完全打破了小農經營的局限性,表現出適度規模、專業、集約、市場化的主要特征。相對傳統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備經營規模大、農機裝備精良且管理科學有序的優點。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慢慢發展成為助推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新載體和主體,并且合理對農業生產結構作出了優化調整,更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實際收入。
近年來,永州市逐步通過強化指導服務和政策支持作為持續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而加速現代農業建設戰略決策的主要途徑,積極探索改革新舉措,全方位刺激農村生產當中的各種要素,并且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向了優良的發展態勢,不斷催進著農業的增產增效并有力促進農民增收。當前,從發展形式上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類型。
所謂家庭農場,指的是以農業收入為主要家庭經營收入,同時又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農業經營單位。目前,全市共有家庭農場29224個,已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72個。從統計數據看,超七成家庭農場均以種養業為主,其中以種糧為主的家庭農場有8762家,整體性表現為經營規模較小,50-200畝的家庭農場有4528家;年經營收入低于10萬元的家庭農場占半數;大多數家庭農場都出身于種養大戶,土生土長,家庭成員是主要勞動力,農忙季節會吸納一定數量社會勞動力,產品大都是自產自銷。如藍山縣瑤山嫂種養殖家庭農場經營范圍以林下土雞養殖、蛋類銷售、臘雞深加工為主,有機肥加工與銷售為輔,堅持產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已注冊商標“瑤山嫂”。農場有固定員工15人,其中,家庭從業人員4人,常年雇工11人。2021年,農場實現年出欄土雞32萬羽,深加工臘雞1萬只,實現年產值467.69萬元,凈利潤74.98萬元。
農民專業合作社指的是基于農民意愿的條件基礎上,聯合以家庭經營為主要形式的農民,堅持民主管理,共享信息,互利共贏的組織。目前,我市共有農民合作社9689個,入社成員數34.82萬人,帶動農戶數30.81萬人,已創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53個,省級農民合作社124個。從統計數據看,種植類的合作社有5479家,其中糧食類的有2890家,蔬菜類的有1000家;畜牧類的合作社有1517家。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指的是企業以訂單合同等一些合作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合關系,將農業產業產銷一體的企業。目前,整個永州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17家,其中國家級3家(熙可、新金浩、蔬益園),省級66家,市級248家。省級龍頭企業中糧食產業類有17家、蔬菜產業7家、水果產業7家、藥材產業10家等,全市初步形成了糧食、水果、蔬菜、禽畜、茶葉、中藥材、油茶七大主導產業。
永州市屬農業大市,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壯大起來,有效提高了本地區的農業集約化、規范化水平,保證糧食種植面積維持在穩定狀態,且同時提高了種糧收益,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華利共貿易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和金三和糧油有限公司、聚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展開相互之間的戰略合作,共建立了2.5萬畝米粉原料種植基地,供應公司綠色、環保、優質的稻米,基地帶動3200余戶種糧農戶,極大地調動了當地農民種植早秈稻的積極性,促進了當地糧食谷物產業化發展。2022年,永州市計劃落實糧食播種面積730萬畝以上,預估產量300萬噸以上。
指引一些轉型成功的農業經營主體或農戶盡可能以租賃土地或土地入股的方式,來加快土地流轉。同時,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其他農戶,形成了“經營主體+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解決了“誰來務農”的問題。整個永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帶動了204萬畝土地流轉,約占全市耕地流轉的70%。祁陽新農科種養專業合作社集事水稻種植、畜牧水產、家禽養殖、銷售一體,共流轉土地面積11060畝,倡導實施“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本市和周邊的常寧市、祁東縣等5縣區48個鄉鎮簽訂水稻訂單合同5萬余畝,帶動訂單農戶增收3000余萬元。
永州市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先后與建設銀行、郵政集團和郵政儲蓄銀行、長沙銀行、農行湖南永州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永州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全市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在綜合金融、農資農技、線上電商、線下銷售、倉儲配運等領域提供全方位服務,推動其去庫存、拓渠道、活資金、創品牌,進一步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進步和發展。2021年11月,寧遠縣保安鎮許家村擴建水產養殖農場獲得建行400萬“巨貸”,解決了資金緊迫的燃眉之急。
近年來,永州市積極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依靠科技,推進綠色生產,打破了以往的農業生產方式,引入了先進的設備、技術理念,采用先進的方法結合農機農藝和科學的務農配方,從各方面入手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江華瑤族自治縣玉發家庭農場采取“菌、鵝、豬、沼、果”的循環經濟開發模式,投資340萬元分別建設生豬養殖基地、生態鵝養殖基地、雞樅菌種植基地、臍橙種植基地、沼氣積糞池等。豬糞發酵后用于施肥臍橙,種植利用完的雞樅菌筒發酵成有機飼料用于飼養鵝,形成“菌-鵝-豬—沼—果”的良性循環,降低了勞資成本,提升了農場產值。
永州市屬于丘陵地市,稻田分布不集中,土壤肥力、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也不盡相同,大部分土地沒有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地塊小且不平整,不適于連片機械化耕作,規模經營成本高。加之,一些農民舊習慣思想根深蒂固,對土地眷戀很深,不愿將土地長期流轉出去;也有的農戶只愿意將水利條件差、難耕種的稻田流轉出去。因此,集中連片流轉耕地是阻礙永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一重大障礙。
以目前農業合作社發展現狀來看,主要存在兩大問題。首先,農戶參與率低。根據相關數據資料統計,永州市全市共有968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34.81萬人,占比不足全市總農業人口數的10%,這組數據相較于沿海地區來說差距比較大,尤其對比一些發達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其次,組織化程度不高。大多數合作社生產規模都不大,且總體產業水平比較低;部分合作社發揮作用不大,開展合作業務很少;也有少數合作社僅掛牌但不合作,真正意義上成了“空殼合作社”。以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來看,永州市尚處于起步階段,普遍存在重數量、忽視質量問題的情況,許多家庭農場自身經營能力較弱,同時其專業性、組織化、集約化水平都比較低。另外迫于農業生產需要面對的自然風險,疫病風險、市場風險等總體比例較高,同時成本也始終居高不下,機械化程度不足,致使部分家庭農場經營效益欠佳。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最近幾年收獲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以初加工和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程度不高,科技含量水平與產品層次均不高,另外高附加值產品數量也不多。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來源主要為自籌,附加政府的適當支持。最近幾年,國家及省、市、縣在內的各級管理部門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資金、貸款優惠、稅收減免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但從實際來看,總體政策方面的支持表現出“普惠制”的特點,隨著新型經營主體的數量基數不斷提升,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僧多粥少”的問題。近來年,金融機構從產品和服務方式等方面相繼提出了一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措施,然而迫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濟實力不夠雄厚的緣故,有效抵押資產不足、農業本身投入大、見效難、風險大等,加之銀行貸款貸款門檻高、手續復雜等原因,在金融貸款方面還是不太順利。如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農產品面臨滯銷,壞在田間地頭,經濟損失較大,資金短缺問題愈加嚴重。
由于農村具備一定文化程度的有識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流,凸顯極為嚴重的人才缺乏問題,嚴重制約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一是縣級農技推廣人員老化,50歲以上的占比較高,年輕力量得不到補充,農技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無法滿足當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需求。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綜合素質不高,不具備較強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明技術、懂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更極為缺乏。三是欠缺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營銷人才,出現了有貨難銷,貨價不當等現象。
目前,永州市正處于“有品牌無名牌、有產品無精品”的探索期,雖然市級公用品牌“永州之野”已于2018年正式使用,“湘江源”省級片區蔬菜公用品牌于2019年授權于永州市使用,但由于運行時間短,市場占有率還不高,與“五常大米”“安吉白茶”等知名公用品牌相比,差距還很大。
首先,遵循守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承包農戶依法出租、入股承包地。積極鼓動農戶盡可能把土地經營權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股份中去,形成以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發展為核心的發展銜接機制,竭盡全力助推租金保底綜合利潤分紅類型的收益分配機制。其次,要完善相應的土地流轉機制,建立土地流轉激勵機制,設立土地流轉專項資金,按照流轉面積和發展實效實行財政獎補,建立健全有效的工商企業等一批社會資本流轉農戶土地經營權審查及項目審核防控風險的管控制度,規范行政審批管理,嚴格管控流轉土地出現非糧化、非農化的問題。最后,需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的行為,倡導實施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文本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范本,嚴格流轉備案登記制度,嚴禁私下流轉、口頭流轉。
其一,設置專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基金。通過貼息、補助、獎勵等形式,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興建生產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建設相應的原材料生產基地,進一步拓寬生產規模,全面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建立健全相應的科技研發機構等;對獲得馳名商標、名牌農產品、“兩品一標”認證的給予獎勵。其二,為能夠匹配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入鄉村建設提供支持,同時肩負起包括土地整理、農田水利灌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性開發、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等項目實踐責任。最后,各類農業補貼需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靠攏,如農機購置補貼、良種補貼、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
一是完善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和填報,對不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實行異常名單管理。二是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民合作社管理章程,強化檔案管理工作,保證社務公開。三是定期對已認定的龍頭企業進行生產調度,指導企業生產,并實行動態監測,每兩年開展一次運行監測,對生產經營不良、未達到標準或者有失信記錄的企業進行淘汰,做到有進有出、動態監測。
一是深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對接,為其在金融信貸、農資農技、線上電商、線下銷售、倉儲配運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二是創新融資擔保服務。開拓農村信貸的具體擔保方式,擴大抵押物的抵押范圍,建立健全符合溫室大棚、土地承包經營權、大型農機具、農民住房等一系列抵押物管理機制,全面落實以倉單、農產品商標、保單、訂單等權利質押條款。
首先要鼓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一批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研發新的技術、品種,建成一大批優質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繼而有效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其次要完善培訓體系,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訓修制度,提升相關工作內容的培訓力度,廣泛開展培訓工作,助推現代農業能力水平的發展和提升。
一是根據資源稟賦、產業特點、農業機械化水平等因素,圍繞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積極研發出一條綜合技術集成、倉儲物流、農資供應、農機作業、市場營銷等服務內容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開展以資金、技術、服務為紐帶,與其他主體開展聯合合作的有效形式。
堅持綠色防控和科學防控理念,致力于高效率低毒性、農藥殘留量低的飛防統治減藥技術、減排減損等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水肥一體、恢復發展綠肥等一批核心農藝技術措施手段。發展精細加工,推進深度開發,提升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