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方 邢 卓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園林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500)
城市園林的綠化建設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出于改善城市環境目的,城市園林面積不斷增加。隨著植物種類不斷增多,有很高的幾率會發生病蟲害問題。以往人們在防治植物病蟲害時經常使用化學方式,選擇農藥來達到消除害蟲目的,此種方式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還會阻礙植物生長,防治成本較高,不符合城市園林建設需要。病蟲害問題會嚴重影響園林建設與維護,故應對綠色防控辦法進行創新。
就植物生長過程來說,植物分布擁有地域特點,通常不會發生具有大范圍傳播性質的病蟲害,但是對城市園林建設而言,出于獲得更加出色的藝術效果以及視覺美感目的,建設人員一般會向其它區域引入灌木和花卉等植物,這些植物原本不會在本區域生長,假如在移栽時未能完成好病蟲害防控工作,將會有很高的幾率將病蟲害傳播的生存環境提供給它們。同時,在移栽因素影響下,區域內植物在生存環境方面出現改變,出現新病蟲變異個體,同樣增加了病蟲害種類,加大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
在城市園林中,植物種植的種類很多,不同植物在生長習性與生長特點方面各不相同。就城市園林建設而言,為達到美觀效果,工作人員選擇搭配種植方式,雖然可獲得很高觀賞價值,但是同樣使病蟲繁殖擁有很好的條件,伴隨交錯種植工作不斷進行,病蟲害種類及病蟲害結構逐漸增加,讓城市園林治理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以某地區為例,其城市園林的病蟲害種類如下:地下危害型包括蠐螬類和金針蟲,夜盜地面危害型包括地老虎類及蟋蟀類,而螻蛄同時屬于地下危害型和夜盜地面危害類型。城市園林的害蟲多數無法在幼蟲時期被人們發現,等到發現害蟲時,損失已經造成。部分病蟲危害時間很長,可超過一個季節。與此同時,螻蛄蟲害可在土壤內部具有很強的活動性,極易危害處在幼苗階段的園林植物。
城市園林這一生態區域是人工進行開辟的,其生存空間比較脆弱,自然生態區域可進行自我修復,而城市園林不具備此功能。城市園林的植物均為人工培育所得,在自然環境不具備很高的耐受性,免疫能力不強,無法很好地抵擋病蟲害的侵害。同時,城市園林植物存在于城市環境,其生長空間遭受擠壓,園林的土壤成分同樣對植物生長較為不利,空氣污染和其他污染均會威脅植物生長。在上述綜合因素影響下,對城市園林植物來說,其病蟲害的出現特點包括隱蔽特點、突發特點和持續時間較長特征,城市園林植物在抗病蟲害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幫助了病蟲害生長,讓城市園林的病蟲害防控工作不得不持續進行。
各個城市處在不同的環境中,各種植物在不同城市園林中具有不同的生長狀況,所以,病蟲害種類以及病蟲害危害方式同樣具有差異性。病蟲的生殖過程及繁衍過程將被植物種類變化及植物形態變化影響,隨之出現改變,此特征讓城市園林的工作人員無法輕松完成治理病蟲害工作。因為病蟲害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環境和形態特點均具有動態變化特點,所以,有關人員在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時,應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對策,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以櫻花為例,此植物在南方園林中十分常見,櫻花顏色非常鮮艷,枝葉同樣非常繁茂,無論是生長特點還是觀賞價值都很適合種在觀賞園林。櫻花喜歡在陽光充足和溫暖濕潤條件下生長,就土壤來說,適合櫻花成長的土壤是具有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特點的砂質壤土。櫻花樹常見病蟲害包括蚧殼蟲及梨網蝽,就對應病蟲害防治工作來說,工作人員應在冬天開展若蟲消滅工作,其防治工作具有很長的時間跨度,這也是病蟲害防控工作難度大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園林病蟲害特點影響下,病蟲害防控工作很難順利進行,就具體防控工作來說,應按照園林植物實際生長環境因素及區域生態環境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以提高病蟲害防控對策的效果。
第一,應始終把預防工作放在首位,秉承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控方針,注意將預防與治理進行結合,在實際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合理控制價值有所認識,在此基礎上高質量完成防治任務,有效保護城市園林的植物,實現建造綠色生態城市目標。工作人員應深入調查和研究植物出現病蟲害的原因,由專業人士在固定時間監測植物,以最快的速度預防潛在病蟲害風險。
第二,就病蟲害防治環節來說,應使用不同舉措完成防治任務,進行綜合防控。由于病蟲害具有多種類型,單一化防治有一定幾率效果不佳,可結合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以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同時,周邊生態環境傳染極易導致植物病蟲害出現,工作人員應凈化植物周圍的生態環境,盡快使用科學舉措正確隔離植物,在固定時間護理城市園林植物,使其免疫力有所提升。
第一,對抗病蟲品種進行栽植。就城市園林的病蟲害防控工作來說,其基礎與前提是栽植能夠抗病蟲的植物,出于保障城市景觀效果目的,應對多種類型植物進行栽植,以某地為例,該地區在抗病蟲害方面應將喬灌木與花草當作首選植物,在具體運用時擁有顯著優勢。在抗銹病方面,該地的新品種花草除矮牽牛和孔雀草外,還有菊花;在抗萎蔫病與抗葉枯線蟲病方面,可選相應菊花品種;在抗天牛危害方面,可選品種包括國槐與白蠟。對該地城市園林栽植喬木來說,其品種除銀杏與法桐外,還有雪松和側柏。在花灌木方面,該地城市園林栽植品種除月季和女貞外,還有沙柳和地龍。在草皮方面,該地城市園林栽植品種包括狼牙根與三葉草。上述綠地植物可以保證三季有花,城市園林全年均擁有美觀景象。所以,就植被搭配工作來說,城市園林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采取合理配置品種方式,讓園林植物病蟲害出現的幾率得到下降。
第二,使搭配布局得到合理設置。病蟲害具有轉移特點和選擇特點,城市園林植物的種植工作應對植物與病蟲之間的相生相克關聯進行充分考慮,確定局部園區植物在規劃種植方面的狀況,了解害蟲的選擇對象,以合理方式配置城市園林的花草樹種,讓植物可以和環境彼此適應。就城市園林植物的栽植工作來說,應分開相同病蟲害的樹種和相同病蟲害的花草,有針對地配置與使用各種科屬的喬灌木及花草,實現將病蟲源傳播途徑阻斷目標 。
第一,做好小環境清理工作。出于保證城市園林環境質量目的,工作人員應嚴格清潔園林場地,對園林植物的休眠季節進行充分利用,選在春天與秋天安排工作人員對園林枯枝落葉和雜草進行清理,還要定期清理園林的生活垃圾和遺棄物,在清理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運出深埋工作或集中焚燒工作,能夠獲得很好的消滅蟲卵效果。對植物生長季節來說,相關單位需安排工作人員盡快將病蟲枝條及病蟲樹葉摘下,清理死于病蟲和其他原因的植株。
第二,實行合理輪作方式。對城市園林草本植物的種植階段來說,輪作方式十分重要,輪作植物需要是非寄主性植物,在此情況下,土壤的病原體缺少合適的植物當作宿主,病原體將逐漸被消滅,進而使園林植物的病原體數量得到下降。如果同種植物的種植次數很多,則植物病害出現幾率很高,如果草本植物的輪作時間大于3年,植物會有很高的幾率患有枯萎病。在進行合理輪作后,病蟲害所致危害將明顯降低。城市園林的輪作時間應該依據實際病害決定,如果草本植物病害較為嚴重,通常應該實施超過3年的輪作,以達到防控病害目的。舉例說明,就雞冠花褐斑病來說,為獲得理想效果,需要進行超過兩年的輪作;對胞囊線蟲病而言,同樣應該進行3至5年的輪作以達到遏制此病目的。
對城市園林植物來說,為實現出色景觀效果目的,應使用強肥水,肥水可令植物長勢得到增強,可以提高園林植物在抗病蟲害方面發水平。除此之外,植物生長和植物抗性同樣會受澆水量和澆水時間影響。某地區雨季是7-9月,此時不僅天氣炎熱,還經常下雨,城市園林需要在減少澆水次數的基礎上完成好排水任務。工作人員應該在其余時間調整澆水的方法,如果長時間選擇噴灌澆水方式,將出現植物根部腐爛問題,能夠對溝灌方法進行使用,這樣做能夠保證植物根系在健康狀態下成長。
工作人員以科學方式完成修剪植物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其抵抗力,而且可以減少病蟲害導致的負面影響。就平時的城市園林植物養護工作來說,利用盡快修剪蟲枝方式,可以減少部分食葉害蟲的出現和危害,常見食葉害蟲除了美國白蛾和蚜蟲外,還有尺蠖。就介殼蟲害蟲來說,利用有效修剪方式,可以改善城市園區植物的透光情況和通風情況,在此基礎上減少介殼蟲所致的負面影響。就實際修剪工作來說,應按照時間變化做出適當調整,如果園林植物具有病枝,城市園林的工作人員應在秋季或冬季修理其樹枝,按照具體狀況調節修剪高度、修剪次數和修剪時間。
就裸露園林場地而言,中耕除草工作具有重要價值,不但可以為土地地力提供保障,還可以防止土壤出現水分蒸發問題,能夠促進植物生長,在此前提下實現提升植物抗病力目標,此外,完成中耕除草工作可以去除存在于土壤內部的病蟲,特別對部分在淺土層內部的蟲卵來說,利用中耕除草操作和翻土操作,能夠讓蟲卵得以暴露,改變蟲卵的生存環境,讓蟲卵無法孵化。以某地城市園林為例,工作人員在冬天翻耕園林的土地,使害蟲和越冬蛹暴露于陽光之下,灰喜鵲和麻雀則會啄食害蟲和越冬蛹,使用此種方式,能夠讓害蟲的基數得到下降。
城市園林的植物和市民生活城區較近,出于避免對生活環境造成污染目的,經常選擇物理防控方式,工作人員常用的舉措除了燈光誘殺和色板誘殺外,還有樹木涂白。以某地城市園林的物理防控舉措為例,第一,對鱗翅目害蟲和鞘翅目害蟲來說,燈光誘殺方式十分有效,能夠沿著園林場地,每間隔300米設置太陽能殺蟲燈,可達到滅殺潛葉蛾、滅殺葉蛾、滅殺卷葉螟和滅殺木蠹蛾目的。第二,就蚜蟲滅殺、粉虱滅殺和潛葉蠅工作來說,可選用色板誘殺方式,工作人員能夠利用粘蟲膠完成對黃色色板的制作,以此誘殺害蟲,將每年掛板的時間設定為4至11月,間隔30平方米掛設一張粘蟲板,掛板位置選在距離地面兩米高度的樹枝上,按照誘集狀況,間隔2個月更換一次色板。第三,將喬灌木的樹干涂白,此舉能夠預防蛀干害蟲于樹干產卵,蛀干害蟲包括天牛和吉丁蟲,涂白方式如下:除選取水和生石灰外,還應選擇石硫合劑及食鹽,四者比例為7:3:0.5:0.5,在混合動植物油后配制為涂白液,由樹干底部出發,涂抹到樹干1至1.5米位置。
生物防控手段可長時間抑制植物的安全,人們經常使用的防治辦法除了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外,還有以菌治病,這些辦法能夠達到長時間控病治蟲和持續控病治蟲目的。以某地城市園林為例,該地經常使用的生物防治手段包括以蟲治蟲和病原菌防控。首先,在以蟲治蟲方面,工作人員會在每年的7月份將蜂卡懸掛于樹枝,每個蜂卡包含的赤眼蜂數量為1000頭,這些赤眼蜂將找出蟲卵寄生,完成吃蟲卵工作。其次,在病原菌防控方面,工作人員選擇蘇云金芽孢桿菌,間隔667平方米,選擇100毫升至200毫升菌粉,在兌水之后噴霧,使用時間為每年的7至9月,蘇云金芽孢桿菌能夠有效防治鱗翅目害蟲,包括舞毒蛾和尺蠖。
在城市園林中,工作人員應盡量防止使用噴霧方式開展藥物防治工作,常用藥物防治方法包括埋藥方法與樹干注藥方法。首先,埋藥方法能夠有效防治刺吸式害蟲,包括介殼蟲以及蚜蟲。埋藥方法如下:于樹木的根部挖坑,依據樹圍完成挖孔操作,數量為2個,孔深達到50厘米,將重量為50克的毒死蜱放置在孔中,在樹木根系吸收之后傳導到莖葉,讓害蟲因為取食而中毒身亡,通常來說,若園地面積為667平方米,挖孔數量為100個,其藥效能夠達到3至5年。就樹干注藥法來說,此方法能夠預防蛀干害蟲、刺吸式害蟲和毛氈病。為獲得最佳施藥效果,注藥期最好設定為4至8月,藥劑應該具有很強的內吸性,而且不會影響樹木生長,可選藥劑包括50%甲胺磷乳油和50%久效磷乳油,使用方法如下:選擇距離地面50厘米的樹干,利用直徑為1厘米的電鉆向下方斜鉆,斜鉆角度為45°,如果大樹胸徑超過10厘米,鉆孔數量為兩個,如果大樹胸徑為5厘米,鉆孔數量為一個,在注入藥液之后利用泥巴來封堵洞口,大樹注藥劑量為10毫升,小樹的注藥劑量是5毫升。
對城市園林發展建設來說,相關人員應加大研究力度,在進行病蟲害防控工作時秉承生態理念,主動分析病蟲害預防工作,將人工及生物防控當作重要工作導向,對自然調控舉措進行運用,有針對地使用有效防控方案,使預防為主方針和綜合防控方針得到推進,在確保生態環境可正常發展基礎上,盡可能選用綠色防控舉措、有效防控舉措及經濟防控舉措,利用園林植物彰顯綠色生態城市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