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粉花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白石江街道經濟管理服務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林業工作是確保森林管理事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期間在林業站撤并的基礎上,更加需要從人員素質以及管理體系著手,切實將林業管理工作落實到位,以此使得森林保護工作能夠得到順利推進。在麒麟區鎮街道的林業總面積較大,以此在管理難度上也相對較大,因此為了更好地契合現代林業管理工作的需求,將需要結合當前麒麟區鎮街道林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下將從林業工作開展的意義著手進行分析。
1.1 對全球變暖現象起到抑制作用
全球變暖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學術領域的研究熱度只增不減,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續增高,使得海平面有所變化,如果放任這些變化不管,人類的生存條件勢必會受到嚴重的破壞。經過相關研究發現,森林能夠有效防止全球變暖現象的蔓延,森林覆蓋面積的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熱風的形成,確保生態環境維持在穩定良好的趨勢,從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1.2 對水土流失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滋養水源是林業生態系統最顯著,最基本的作用。水資源是人們生活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放任森林資源的持續破壞,勢必會流失大量的土地資源。而土地資源的流失會帶走很大部分的水資源,導致人類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經過研究發現,森林儲存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吸收降水量的能力顯著很多倍。因此,林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恢復森林生態環境,能夠使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1.3 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以來,建立了全新型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森林資源的破壞會引發很多環境問題,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人們的長久生存。經濟的發展勢必要以森林資源為基礎,森林是生態系統的主體,聯系著農田,濕地和草原,森林系統的健康穩定是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經濟,社會,人口,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確保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目標的實現。
2.1 工作現狀
根據曲靖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曲靖市麒麟區機構改革方案》和《中共曲靖市麒麟區委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的文件要求,麒麟區2019年3月對鎮(街道)下屬事業單位進行機構改革,撤銷林業站,并入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改變了林業工作管理體制。鎮(街道)在麒麟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核定的編制范圍內,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鎮(街道)的工作崗位,鎮(街道)下屬事業單位各中心(辦、所)工作人員,根據個人的專業和特長自主選擇崗位,鎮(街道)對設置的崗位實行定員、定崗。截至目前,14個鎮(街道)林業站全部并入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2.2 存在問題
2019年機構改革以后,麒麟區鎮(街道)林業工作由鎮(街道)直接管理,人權、財權、物權均在鎮(街道),區林草局負責業務指導,對鎮(街道)林業工作沒有話語權,落實任務較困難,林業工作發展受到了制約。因為林業站目前屬于鎮(街道)分塊管理,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成為鎮(街道)干部,所有工作都要納入中心工作中,成天下隊,無力投入林業工作;二是森林資源管理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一部分林業崗位人員的責任心有待提升;四是缺乏嚴格規范的林業考核機制。
目標讀者是閱讀推廣的服務群體,品牌定位首先要確定的是目標服務群體。比如高校館一般是大學生,當然還可以細分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但其整體素質差別不大,群體需求接近。但公共館的目標群體則是多樣化的,從學齡前兒童到銀發老人,各群體服務需求差距比較大。因為品牌定位后的服務基本是為特定群體量身定做的產物,所以需求接近的群體比較適合囊括在一個品牌下,圖書館要對他們的閱讀需求進行詳盡的分析,并抓住他們的需求來設計推廣活動。
2.2.1 撤銷林業站機構。與其他站所合并、成立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等機構,使已建成的鎮(街道)林業站受到了很大沖擊,在中心只安排林業人員具體辦理日常業務工作,林業站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沒有獨立辦公室,沒有林業管理權力,沒有固定資金來源,林業的制度建設、檔案管理等林業工作無法開展。
2.2.2 管理體制不暢。林業站并入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財產、人員歸鎮(街道)統一管理,造成管理體制不順暢,林業崗位人員不穩定,全部工作要納人鎮(街道)中心工作之中,包村(社區)下村組,抓春耕備耕、烤煙生產和收購、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等工作,職責不清,林業工作難落實。
2.2.3 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林業站撤銷后,林業工作以鎮(街道)管理為主,人事安排由鎮(街道)統籌,部分非專業人員被調換到林業工作崗位,專業技術人員減少了。撤銷了林業站,將其劃歸到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使原來的管理模式發生了變化。鎮(街道)可以根據上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規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原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工作崗位。鎮(街道)實行定員、定崗、競爭上崗的制度。
2.2.3.1 專業技術人員偏少。14個鎮(街道)37名在職林業干部職工中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24人,占64.86%,沒有一人取得正高級職稱資格,學林業相關專業的人少,只有20人,占在崗人數的54.05%。在競聘林業工作中,業務水平似乎還存在不足。森林站撤銷后,由于受崗位、人數、生產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原有的林業站技術人員有了一定的流動,而其它一些非專業人員則在林業崗位上競爭,導致了短期內鎮(街道)林業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鎮(街道)林業工作開展很困難。
2.2.3.2 專業技術人員年齡老化。林業技術隊伍年齡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據統計,45-49歲12人,50-55歲4人,56-58歲4人;45歲以上17人,占70.83%,這批人即將或臨近退休。45歲以下4人,只占16.67%,專業技術隊伍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2.2.3.3 專業技術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在林業技術推廣和應用、指導林農服務等方面非常吃力。據統計,在24名技術人員中,高中學歷2人,占8.33%;中專學歷2人,占8.33%;大專學歷10人,占41.67%;大學學歷10人,占41.67%,提高技術人員整體文化水平工作刻不容緩。
2.2.4 業務水平不強。林業站撤并后,受編制、崗位等因素影響,其他事業中心(辦、所)非專業人員調配到了林業崗位,不熟悉林業工作,沒有學習過林業知識,沒有經驗,盡管組織了培訓,業務水平一時半會難以提高,技術性強的工作無法開展,影響了全區林業工作的發展。
3.1 恢復林業站機構。首先,林業站是整個林業工作的基石;其次,林業站是各項林業工作的落腳點;第三,林業站是林業系統加強與農民聯系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第四,林業站具有政策宣傳、資源管護、林政執法、生產組織、科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等職能和作用。據此,我們強烈呼吁,不能把鎮(街道)林業站撤銷或者與其他中心(辦、所)合并。否則,將會無法保證國家林業生態工程項目真正落到實處。對因為機構改革而撤銷的鎮(街道)林業站做到盡快恢復,對現有鎮(街道)林業站需根據標準建設要求做到盡快的完善。
3.2 理順管理體制。14個鎮(街道)林業站應統一確定為區林草局的派出機構,受區林草局和鎮(街道)雙重領導,應以區林草局管理為主,鎮(街道)管理為輔。區林草局統一部署,林業站具體指導、實施,全民積極參與,進行林業政策法規宣傳、森林資源管理、科技示范推廣、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政案件稽查和執法、營林造林等生產活動。同時林業站職工職稱、職務的晉升和考核由區林草局統一管理。鎮(街道)林業站撤并后,一要穩住現有的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理順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思路和內容,使林業工作人員從繁雜的鎮(街道)事務中解放出來,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鎮(街道)林業工作上。實行定崗、定責、獎懲等工作機制,為林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3.3 優化專業技術人員結構。區林草局要著眼于人才素質全面發展,高度重視、強化隊伍建設,不斷優化專業技術人員結構,為林業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3.3.1 改善人員結構。針對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偏低、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區林草局要主動與區人社局協商,按照核定的編制,通過招聘、引進、商調等,以競爭擇優的方式,有計劃的充實林業干部隊伍,全面改善專業技術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升林業隊伍整體實力,逐步解鎮(街道)林業工作人員青黃不接的問題。根據麒麟區的實際情況,為不影響工作,建議按林業面積3萬畝配1人,每個林業站至少2人,一般為3-6人的標準配置,以便全面有效地開展工作。
3.2.2 優化知識結構。加強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鼓勵干部參加自考、函授等學習,逐步提高學歷、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確保林業干部隊伍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達65%以上,對林業干部的學歷教育、業務培訓等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經費保障。期間還需要引導林業管理人員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例如,對于森林現場火災發生的具體情況沒有電子設備的錄制,就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有效的資料。因此,只有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避免出現這些情況。
3.2.3 制定激勵政策。從職稱評聘、晉級、晉職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吸引林業或相近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到鎮(街道)林業站工作。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發揮管理人員在林業發展中的作用。應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強對林業管理方式的指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相關服務工作。同時還需要建立和完善林業管理服務工作規章制度,引導管理隊伍能夠在完善的體制下發揮服務職能。并且在管理體制中還需要明確相應的考核激勵方法,對那些對林業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作為職稱晉升、加薪的依據。
3.4 注重業務培訓。力爭2~3年內使所有的林業工作人員都能脫產培訓1次,會編寫林業工程設計,林業工程實施方案,能夠幫助林農解決實際問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學習各地經驗,提升業務能力。必須從根本上加強林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林業事業,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群眾。第一,要抓好林業職工的崗位培訓工作,實行分層次負責的原則,區林草主管部門對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培訓,鎮(街道)人民政府負責對林業技術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第二,鎮(街道)政府要制定鼓勵林業職工參加學歷教育的政策,并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三是結合林業實際,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形式的實際操作技能進行培訓,力求全面提高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
3.5 增強服務能力。將林業法律法規、林業方針政策等宣傳到戶、普及到人;推廣林業科學技術,開展林業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林業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有技術、懂管理優勢,指導幫助林農抓經營、促銷售、提高經濟效益,為林農致富做好服務、當好幫手,提供優質高效便利服務,實現林農增收,生態林業發展。例如,可以在麒麟區域打造三位一體的林業管理教育模式,使得林業管理人員能夠在創新技術的推廣的同時進行技術的實踐以及使用,相關人員還可以與某些高校進行合作建設研究區域,引進大量的科技人員、院校學生、技術人員,結合當地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林業人員,進行林業技術的研究,形成互補形式,推動林業生產技術的研究,利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來推動林業的實際生產,以此更好地達到增加林業收益的目標。
總而言之,麒麟區2019年3月對鎮(街道)下屬事業單位進行機構改革,撤銷林業站,并入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改變了林業工作管理體制,這將使得整體的生態林業管理質量受到了影響,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針對其中存在的撤銷林業站機構、管理體制不暢、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水平不強以及服務能力弱化等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以期能夠更好地強化隊伍管理,進而為推動生態林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