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山東省平度市李園街道辦事處,山東 平度 266700)
在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生態建設理念下,國內林業工程建造工作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為提高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國家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其最終目的是促使林業工程向現代化發展,從而調動并發揮營造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其和諧發展。但是觀察當前國內林業工程發展實際情況,過度重視經濟效益的問題仍舊存在,致使營造林質量無法的到有效保證,采取相應措施來提高營造林質量已成為林業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鑒于此,本次研究著重分析林業工程中營造林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進一步探討對其質量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并在該基礎上提出靶向性執行策略,以期為本專業人士提供相應的參考意見。
營造林項目建造實施時,對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可在不削弱營造林營造效果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節約資金投入,為建造區域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提高優良的環境保障,通過優良資源、美好環境來支持建造區域經濟建設工作。另外,營造林建設還能成為建造區域的無形資產,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利于吸引投資,推動建設區域經濟發展。
營造林建設能夠有效提高林木質量,對建造區域周邊生態環境進行凈化,而且可以較好地抑制環境污染。目前,國內生態環境的壓力與日俱增,在發展工業、農業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量來治理環境,以保證人們生存環境不遭受較大程度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林業工程中提高營造林項目質量,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對營造林的影響程度,有效控制影響營造林質量的諸多因素,不僅能夠加快營造林項目建造的實施進程,還能夠對大氣當中有害物質加以控制和有效治理,改善建造區域中生態環境、空氣質量,治理噪音污染,使建造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提高。
在林業工程中營造林建設項目不僅能夠防風固沙、治理環境污染,還具有保護水土作用。我國疆土幅員遼闊,但是有很多地區的環境較為惡劣,如鹽堿地、沙漠、戈壁灘等,而且還有一部分地區正在面臨沙漠化威脅,如一些地區的植被已經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情況也非常嚴重。大規模營造林項目的建設,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同時還能避免水土流失,可發揮較強的抑制沙漠化作用。因此,提高營造林質量,能夠較大程度的保護寶貴的土壤資源、水源等。
營造林植被規劃設計和驗收工作不夠規范是影響營造林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監管工作不規范,主要是負責人員工作責任心差,麻痹大意,在規劃設計和驗收時沒有深入研究和嚴格管控。在具體施工時,因為作業規劃設計不合理,某些營造林項目在沒有規劃設計情況下就盲目施工。營造林項目完工后,查驗環節不夠嚴格,營造林單位也沒認真自查自檢,檔案資料均未做好備案,某些自查自檢工作等同虛設,致使營造林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營造林項目具體建設過程中,部分地區只去關注營造林的建造數量,建造數量上報之后撫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會導致營造林質量下降。營造林建造屬于長期建造項目,建造林幼苗如果疏于管理,如果不能夠給予較好的撫育,可能會影響后期生長速度與生長質量。如果相關管理工作不到位,營造林的林木可能會面臨病、蟲侵害,所以,營造林后期展開科學撫育管理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相關統計數據缺乏真實性也是導致營造林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地區有錯報、虛報數據情況,對營造林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對于營造林項目建造會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國內林業體系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發展階段。整個林業體系尚有不規范之處,多以行政命令或者長官意識為主,而忽視正規行業管理,給工程建設帶來巨大的隱患和損失。關注點只放在最后的結果上而忽視整個營造過程,管理隊伍的工作現狀與建設不同步,以至于影響整體造林質量。
首先,部分營造林項目施工的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技術,不夠熟悉工作流程,將工作看做一種負擔,缺乏系統規劃設計,沒有細致分析具體問題。其次,營造林建造方案規劃設計時缺乏相關參考資料,未從理論層面進行設計驗證,規劃設計過于敷衍,沒有認真負責。最后,部分營造林規劃設計時沒有結合建造區域實際情況就盲目開始規劃設計,所以規劃設計方案無法貼合實際情況。
針對造林所選林木如選擇品種單一的純林并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純林在工程管理以及最終采伐過程中雖然相對簡便,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純單一品種的林木在日后的養護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護治理工作中卻存在很大的問題。那么為了規避管理風險以及病蟲害風險,混交林的種植效果更佳,能確保造林整體質量。混交林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能夠產生一定的層次性,日照吸收也相對平均,多品種種植的林木能夠同時生長,完善整個林間的食物鏈構造,以差異化的特點完成林間生物平衡,避免大量的病蟲害蔓延,有效保障造林質量。目前國內現存自然林的面積較小,多為人工林,為了改善人工林的管理質量,需要因地制宜種植混交林在避免病蟲害發生方面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通過深入分析國內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影響因素,發現營造林建造項目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將營造林規劃設計和建造工作放在林業工程中的重要位置,才能盡早高質量地完成營造林建設工作,保證建設區域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當前進行營造林規劃設計方案時,必須對營造林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充分論證,并根據論證結果制定出實效益計劃。實施營造林項目前,要進行科學系統地考察與論證,并做好充分計劃,才能保證營造林項目的順利實施。在營造林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遵照建造區域經濟發展原則,符合自然規律。為有效治理建造區域生態環境,保證生態平衡,就必須將土地綜合利用效果加以提升,使營造林項目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掘,做到農、林、牧相結合,最大限度提高營造林項目經濟價值。在營造林項目建造過程中,選擇好適合建造區域種植的林木,按照規劃設計方案開始之后進行驗證、評比,種植林木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證。為有效提高營造林質量,須加強種植管理方面管理。在營造林項目開展前,將相關準備工作做好,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對建造區域水文地質進行勘探,掌握地結構并化驗分析建造區域的土壤,以便切實掌握了解建造區域的地域、水文特點,經過科學分析與研究,制定具體的營造林規劃設計方案。妥善分析和計劃方案中的關鍵環節,詳細設計細節問題,保證營造林項目施工建急招工作順利進行,具體施工操作時要配備好專業技術人員,需要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才能順利進行營造林項目建造施工工作。施工人員在專家指導下,科學規范進行營造林建造,種植、栽培工作要做好,并實施跟蹤記錄,加強管理工作力度。
要充分使用現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去打造能夠持續發展的營造林建造方案,科學系統建立營造林項目管理機制,加強日常撫育管理工作力度。營造林項目間建造過程中要充分借助科學種植管理方法,提高撫育質量,同時做好后期造林管理,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經過精細化管理提高營造林成活率。為有效提高營造林經濟效益,保證營造林整體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對營造林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對營造林種植種類進行優化。要加大經濟林種植、速生林種植,還要深加工木材,種植營造林林木的同時種植花卉等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
營造林項目相關法制化建設,能夠使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就必須杜絕亂砍濫伐,采用限額采伐制度對林業資源開采工作進行管理,使林業資源開采工作能夠良性循環。科學控制林業資源種植和采伐,使其處于平衡狀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毀林開荒情況進行治理,避免森林資源被過度采伐,嚴格管控木材加工企業,如果沒有采伐證則嚴禁進行開采。不斷加強森林執法隊伍的建設,保證相關法律法規能夠切實有效執行。為保證有效管理森林資源還必須建立聯網檢測報警系統,日常通過遠程檢測系統實時有效地檢測管理森林。為使國內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建立聯網的全國森林監控體系,由林業資源保護部門統一進行管理。借助遠程健監控系統可以對亂砍濫伐情況進行檢測,還能對營造林實施遠程撫育,利于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資料,為營造林質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條件,為有效治理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相關部門在相關法律法規允許情況下利用環境保護法,讓那些以破壞環境來獲取非法利益的企業、個人對自己的破壞行為負責。相關政府部門還可通過立法、稅收等手段、措施治理環境所需要的資金,并將其用于營造林項目的建造中,以此積極探索新時期營造林建造資金補償措施,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
林業部門需加強人員專業化管理力度,造林團隊的整體造林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有一批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針對以往在林業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現因管理不到位或者養護不專業而引起林業管理質量不佳的事件,那么針對林業單位的管理必須注重對于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的培養以及相關職業素養的培養。另外,相關部門可依照自身管理現狀,制定對應的責任養護區域,對于該區域的樹木生長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做好詳細記錄,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救護處理,以提升樹木存活率,提升整體管理效果,對于存在工作失誤的人員可依照管理制度給予對應的處罰。
當前,國內林業工程正處在重要的改革和調整階段中,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及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提高營造林質量的工作已經逐步提上日程。所以,國內各個地區已經大力展開營造林項目的建造工作,而且該項目在國內林業工程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步成為主流趨勢。國內森林的規模數量正在不斷擴大,每年的增加數量在穩步增長。國內林業工程的發展方向也正在靠攏國際林業發展水平。總體來講,營造林是組成林業工程的主要項目,營造林質量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林業工程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同時對林業工程整體發展水平也有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在上述情況下,國內林業工程管理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營造林質量,針對影響其質量的相關因素展開綜合分析,并根據綜合分析結果制定執行具有靶向性的策略。因為營造林項目屬于一項系統且輔助的工作,在未來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當前時期,因為國內森林覆蓋率正在逐年下降的原因,已經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生活質量,還對會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營造林質量管理工作必須加強,結合實際情況,根據相關要求,去不斷完善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國內森林覆蓋面,降低對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造成的影響,保證國內經濟能夠高速可持續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