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祿
(江蘇省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 江蘇宜興 214200)
創編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作為音樂創作的基礎與手段,是培養當前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教學方法。過去,傳統音樂課堂更加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講授,缺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當前音樂教育更加聚焦學生創造能力等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當前社會,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開展音樂創編活動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同時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較好辦法。
過去教學中更加注重老師的作用發揮而忽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實際上,教育改革背景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在開展即興創編活動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即興創編活動開展過程中老師不應該過分追求結果,而是要注重過程,關心學生在即興創編過程中的成長,幫助學生發現問題,進而鼓勵學生大膽參與進來,從而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即興創編活動的樂趣,從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質量。
即興創編活動不能墨守成規,而是需要積極拓展學科元素,在音樂中融入舞蹈、文學、生活等多樣化的元素,從而體現即興創編活動的綜合性。另外,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也能夠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營造較為濃厚的課堂氛圍。
隨著時代發展的日新月異,當前社會更加需要創新型人才,關注人才的創新思維體現。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都在積極培養創新型人才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音樂創編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思維,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培養優秀接班人。
教育改革中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音樂教學面對的是處在重要發展階段的小學生,必須善于引導學生,而不是對學生采取強硬的灌輸式教學。通過即興創編活動的開展,可以進一步體現音樂特色、綜合多學科知識,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當前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即興創編活動具有較強的緊迫性。因為小學生所處的階段是培養創造力的較好時期,一旦錯過后期則難以有效彌補。對于老師來說,即興創編活動的開展要循序漸進,明確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實際發展水平,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
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即興創編活動不僅是對小學生的考驗,也是對老師能力的檢驗。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老師并不具備較強的音樂創編能力,所以在開展即興創編活動時顯得有些局促不安,并不能實現對于學生的積極引導。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在即興創編活動中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若老師自身的能力有限,那么學生也很難積極融入音樂課堂中去。
即興創編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學習觀念的局限,不少學生并不重視音樂課堂的學習,反而將音樂課堂看作是娛樂課堂,是文化課程之外的休閑娛樂方式。基于這種錯誤的學習觀念,部分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中較為被動,甚至有著較為懈怠的行為體現。
進行音樂創編活動的內容較為陳舊是當前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對此,部分原因是因為培訓學習不到位,相關教育部門沒有定期組織老師進行學習培訓。甚至部分老師都沒有意識到即興創編活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的重要性,進而難以真正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課堂的創新教學中去。[1]
音樂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評價目標模式、評價方式不科學、評價內容較為混亂等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老師的鼓勵來增強學習自信心,進而產生音樂學習的動力。若老師在學生有所創造時不能給予及時的、科學正確的評價,那么學生參與即興創編活動的積極性便會降低,久而久之自然難以提高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又何談通過即興創編活動來開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對此,必須做好相關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進而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潛力。
即興創編活動較為強調人的創造力,也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的音樂活動,屬于創造性較高的音樂教學方式。同時,該種教學方式融合了多學科的元素,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更加自由的音樂學習天地。較為常見的即興創編活動有配樂法、身勢律動法、創編歌詞法、創編節奏法、場景表演法、視覺轉化法。
配樂法的應用講究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在活動進行之前,老師需要對學生講解相關樂器的音色和音響。基于老師拋出的音樂片段,由學生自行選擇對應的樂器展開伴奏。同時,學生可以根據場景的需要進行不同樂器的添加,學生配樂完成之后,老師也要及時進行評價。配樂法這種即興演奏的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小學生一般較為活潑好動,一旦音樂響起,會不自覺跟隨音樂舞動。老師需要結合學生這一特點進行有效引導,通過身勢律動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在音樂播放中,老師不必強求學生的動作規范且優美,而是更需要運用身勢律動法來帶動學生音樂學習的參與積極性。[2]
音樂作品創作更多地來源于生活,正如藝術來源于生活那樣,在進行即興創編活動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基于現有生活經驗來進行歌詞的再創作。通過歌詞創編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更快掌握音樂歌曲。當然,歌曲創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從簡單歌詞入手,例如先改幾個名詞,之后再進行動詞改動。等學生熟悉了教學方式之后再進行更大范圍的歌詞改編,實現對學生循序漸進地引導。
節奏是音樂作品的重要組成內容,創編節奏法更加注重節奏的多變化,通過節奏的變化來創新節奏譜,從而體現學生的創造力。進行節奏創作時,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加以輔助,幫助學生找準節奏,然后再將句子、詩歌等融入節奏中。[3]
場景表演法可以進一步釋放小學生的天性,給予小學生發揮想象力的充分空間。在場景表演法中,小學生可以借助相關情境和故事來體會音樂情感,從而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老師更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聯想,讓小學生進行人物性格設定和情節設置,從而實現對音樂作品的再表演。
視覺轉化法更加注重聽覺變為視覺的過程,學生將自己在音樂作品中所感受到的畫面或情感用線條等方式記錄下來。例如,舒緩的音樂節奏可以采用直線方式記錄,而較為激烈的音樂則采取波浪線記錄。[4]
小學音樂教學中采用即興創編方法展開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其難以在枯燥乏味的知識中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但是對于有色彩、有聲音的事物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考慮到此年齡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在開展音樂教學中可以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情境,從而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優化。借助多媒體技術,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可以融合展示,將抽象的、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得學生不再單純學習枯燥的樂理知識,而是能夠在更加快樂的情境中解放天性,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
這種富于變化的形式也能夠降低學生進行即興創編的難度,讓學生自然融入情境,從而方便學生進行所學知識的再創作。例如,在《小烏鴉愛媽媽》歌曲教學中,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音樂劇表演,在音樂劇表演中進一步打動吸引學生。此外,在學習《春天在哪里》時,可以通過一段音頻的導入讓學生進入歌曲的意境,幫助學生掌握《春天在哪里》的曲調。[5]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詞匯量較為匱乏,在記歌詞方面存在較大的挑戰。對此,音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來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量。例如,對于一些歌詞內容可以通過卡片的形式進行拆分組合,讓學生在圖片理解中記憶歌詞,從而加快學生記憶歌詞的速度。像在《數蛤蟆》歌詞學習中,可以通過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字的變化,同時也能激發學生表演的欲望。也可以結合“蛤蟆跳”的方式來調動學生整體感官,從而降低單純知識學習和記憶的難度。[6]
當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體會音樂學習的快樂時,自然也會提高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即興創編活動在音樂課堂開展中的應用更加貼近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在即興創編活動中,老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和想法,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創作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例如,在學習《火車開了》一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來讓學生進行火車的配音,通過節奏的變化來展現不同情境下火車開動的聲音特點,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速度和力度在音樂中的變化,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成就感。[7]
即興創編活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開展對于老師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必須注重對老師專業素養的培養和考查。對于老師來說,首先要明確即興創編活動在小學音樂課堂開展中的重要性,同時加以重視并合理進行活動的創新。其次,通過參與相關培訓或者經驗分享會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即興創編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引導力。同時,對于音樂老師來說,還需要具有美術、地理、歷史等多科學素養,這也是老師需要在日后不斷學習的內容。[8]
即興創編活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并不意味著老師不必按照教材內容教學,對于老師來說,更需要靈活把握教材內容,基于教材的基礎來創新教學內容,實現化繁為簡,從而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靈活把握教材內容,首先,老師需要充分理解并把握教材內容。其次,做好課程設計,引導學生走進教材,同時不局限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走出教材,進行音樂知識的拓展,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9]
即興創編活動開展過程中較為容易出現課堂混亂的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紀律意識,維持好課堂秩序。小學生容易在即興創編活動中出現較為激動的情緒,對此,老師在課前要進行嚴格的紀律教育。同時,在即興創編活動開展過程中也要對學生進行實時監督與約束。另外,可以通過獎勵機制的設立來增強學生紀律意識,從而進一步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10]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教育活動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音樂課堂來說同樣如此,必須善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即興創編活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滿足現實人才培養的需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