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云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第五小學 寧夏中衛 755299)
在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推動數學學科建設離不開教師的大力支持。為此,學校應當格外重視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有效培養,在考慮教學設計能力構成要素的同時實現具有針對性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主要包括教學分析能力、目標設計能力、教學開發能力以及評價與修改能力四個方面,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同樣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展開,確保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能夠真正服務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需求。
教學分析主要是指在教學設計的準備過程中,基于活動設計的相關要求以及具備的條件做好信息挖掘,將先進的教學理論轉化為指導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并且在關注學生學習需求以及學生整體素質的情況下增強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1.分析學習需求
學習需求主要是指學生在數學課程中表現出的學習欲望,以及學生知識體系建構中需要掌握的基礎性內容。做好學習需求的分析,意味著教師能夠更好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圍繞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在教師有效分析學習需求的情況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整體實施效果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作為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學習需求尤為重要。此外分析學習需求意味著教師需要做好相關的統籌與指導,既要考慮到數學教學的整體狀況,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以行之有效的學習需求分析為基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保障數學教育的實施效果。
2.分析學生特點
學生是小學數學課程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是教師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來說,學生在數學課程中的學習態度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夠成為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教師具備較強分析能力的情況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有效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得到進一步落實。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意味著教師需要把握好學生的共性和個性,既要關注班級整體學習狀況,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此外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需要從知識技能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等角度出發,真正把握好教學活動的合理優化。
3.分析學習任務
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是保障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數學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當關注對學習任務的合理分析,能夠圍繞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學生布置明確清晰的學習任務,并通過這樣的形式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分析學習任務主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教育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具體流程和步驟,以及每個步驟中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同時也要格外重視對數學基礎性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合理滲透,將學習任務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步驟,從而明確基于小學數學教學應當幫助學生掌握怎樣的技能。
教學目標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指導依據,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必須關注對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既要關注宏觀層面的課程教學目標,同時也要關注微觀層面的課時目標,真正考慮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學目標設計能力主要體現在目標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是否匹配,以及目標是否具有達成的可能性,在教師能夠科學設置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1.分析教學目標的能力
教學目標主要強調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教學方向的解讀,并以此為基礎,理解數學教學的具體要求。整體而言,分析教學目標需要重視新課程標準的整體內容,既要考慮到數學課程的總體要求,同時也要關注不同階段的實際學習規劃,確保目標本身具有更強的指導意義。此外分析教學目標還需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具體差異,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將目標分解為不同的層次,在深入分析目標的同時,服務于數學教學的開展需求,并在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設計中發揮目標的指導意義。
2.解讀教學目標的能力
在分析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教師還應關注對教學目標的解讀和傳達,能夠將相關教育要求轉化為實際教學的依據,并且在描述教學目標的同時設計相關的考核標準,能夠真正實現教育目標的指導意義,保障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解讀教學目標意味著教師需要從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條件以及具體檢驗標準三個方面展開。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數學課程中選擇的教學方法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教學條件是指教育過程中學生完成任務需要具備的條件;檢驗標準則是指基于目標設置的相關檢驗條款,這部分內容需要具有較強的可驗證性,能夠作為檢驗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依據。
教學開發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其本身需要做好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開發教育資源及教學策略,這些活動都需要教師有效完成。具備較強的教學開發能力的情況下,教師能夠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并且在合理選擇教學素材、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帶給學生深刻多元的學習體驗,真正推動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
1.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
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能夠帶給學生深刻多元的學習體驗,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資源,并且通過對多元化素材的有效引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深刻內涵。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師對數學教學素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關注教材中體現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要聯系現實生活,選擇相關的教學材料,從而保障教學資源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在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資源開發能力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育中涉及的知識內容更加全面,學生能夠基于教師的引導,實現知識體系的有效建構,并且將不同數學知識點聯系在一起。
2.開發教學策略的能力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采用的具體方法,教學開發能力中關于教學策略的開發尤為重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教學策略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開發教學策略需要從不同角度著手對數學教學流程做出有效優化,在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規律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突出學生主體價值,在考慮到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同時,推動學生學習狀態的及時調整。開發教學策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整體實施效果,在教師具備較強教學策略開發能力的情況下,數學知識內容能夠得到充分的落實,學生主體價值能夠得到有效體現。在充分保障教學策略趣味性和針對性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實施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表現出的積極性更高。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師對數學教學實施方式的有效調整和優化,評價與修改的能力作為教學設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強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基于學生反饋的教學優化。評價與修改主要強調教師將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運用于教學,并且根據實際教學效果以及相關反饋,做出適當的修改,這樣一來,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實效能夠得到不斷優化,數學教學的設計更加有系統性。
1.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明確清晰的評價標準是教學評價活動開展的關鍵,在教師具備較強評價與修改能力的情況下,教師能夠做到結合教學目標設置相關的評價標準,并通過這樣的形式推動學生學習狀態的及時調整。教師應當在設置評價標準時考慮到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并且將評價活動進行量化,從而實現評價標準的科學性。教學評價標準應當具有較強的形成性,除了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標準外,還應格外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并以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基礎依據,對教學實施效果進行合理分析。教學評價標準的設置應當做到盡量客觀公正,能夠體現出班級整體狀況,同時也要突出學生個體差異,確保評價標準能夠成為驗證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評價的育人價值。
2.基于學生反饋修改教學設計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育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考查教師評價與修改能力需要格外重視對修改教學設計的有效落實,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以及對教學經驗的總結,更好地實現對教學設計的有效優化與調整。為了真正實現優化教學設計的相關目標,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進行總結,并且為學生創造主動分享觀點的平臺,以此為基礎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和實際表現,并且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對教學設計做出進一步的修改。
教師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現階段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的職業生涯缺乏合理規劃,在工作過程中缺乏自我發展的意識,導致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較為有限。許多教師只是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真正考慮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缺乏對教學經驗的合理總結,對先進教學理念的把握不夠充分。部分教師只是將數學教育看作一項任務來完成,而沒有真正關注自身教學設計能力上的不斷提升。
師資隊伍建設是小學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是目前許多小學在師資培訓方面缺乏完善的機制,沒有真正做好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這就導致教師缺乏發展的平臺和空間,在教學設計能力上的提升較為有限。學校雖然能夠在師資招聘方面做出一定的優化,在不斷提高準入門檻的過程中,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在培訓管理方面卻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許多學校只是關注校內的各項教研活動,而沒有真正做到校內外培訓活動的深度融合,這也導致教師缺乏學習先進理念的平臺。
轉變教師教育觀點是保障教學設計能力得以提升的關鍵,為此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強化自主發展的意識,能夠真正做到主動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教學設計能力。教師首先需要做好對日常教學活動的總結,在教育工作中根據學生的相關反饋以及教師自身的自我反思對教學流程做出有效優化,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同時實現教學設計的有效創新。在教學工作之余,教師同樣需要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并且在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設計的大膽優化,進而保障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
學校應當將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建立起完善的實施培訓機制,能夠從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角度出發為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校內的各項教研活動,以學科為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鼓勵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經驗,并且學習先進的教學設計形式。此外,學校還應邀請專家學者到校指導工作,根據現階段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存在的不足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并以此為基礎為教師搭建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平臺。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是保障數學課程質量的關鍵,在深入探究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學校應當重視培訓機制的有效完善,教師應當關注教學設計能力的自我發展,確保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