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貴州省農業職業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1)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職院校的學生須掌握一定的英語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需要聽懂涉外交際活動中的英語對話。而一些語言學家認為,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這一技能應當放在語言教學中的首位。因而,中國的高職生,除了需要學習自己的專業內的相關技能知識外,還須特別掌握好英語聽力技能。英語聽力在當下實際職場應用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深化推進信息技術手段和日常教學的融合、廣泛應用,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使信息化教學成為教師的日常教學常態。
進入新世紀之后,隨著全球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各國逐漸將信息化技術融入現代教學設計中,這將對未來的教育發展起到革命性的作用。目前,國內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各學科逐步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入課堂教學中。
在高職階段的諸多學科中,英語是需要較多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的學科之一。而在英語教學設計的教學模塊中,英語聽力教學是對信息化手段需求最多的模塊。如何更好地借鑒國外院校教學實踐中的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將其結合中國的教育實踐,設計出更符合中國高職生的英語聽力課程,這將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設置為只上一學期的課,極少部分院校的英語課上兩個學期。每周英語課時為兩課時。而在這樣的周課時中,英語的聽、說、讀、寫模塊教學都在其中。英語聽力教學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所占時間比相對不夠。諸如高職英語這種教學課時設置,科學性相對欠缺。英語聽力教學的輸入對學生的消耗較大,也極為占教學時間,這是不能偷工減料的教學模塊。
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網絡信息化手段在各學科中推廣普及運用,特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相對較為廣泛。高職英語課堂中,所有教學模塊都融入了信息化教學手段,特別在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配合了網絡資源、手機App、網絡教學平臺,以及多媒體視頻、音頻、課件的使用,這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動機,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更收獲了良好的學生課堂反饋。
筆者為更好改進高職英語聽力教學設計效果,彌補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學生角度設計教學問卷,對本校學生進行了相關英語聽力教學問題調查,從教師角度進行相關英語教學方面的訪談。本次研究對象是筆者所在學校的15個教學班的學生和擔任本校英語課程的5 名英語老師。研究的目的為了解當下高職生對于英語聽力的需求,以及相關課程老師對于英語聽力教學環節設計的建議。筆者于2022 年5月初,在本學期期中時,對本校15 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將為更好地設計信息化的英語聽力教學提供參考。本次問卷調查共有565 名學生參與本次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35 份。本次訪談共有5 名英語教師參與,收到有效訪談記錄5 份。
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英語聽力的認知、學生理解聽力的主要因素、借助App 學習英語的情況、如何自己練習聽力最有效以及個人認為提升聽力水平的方法等幾方面。根據問卷調查顯示這幾方面的結果:(1)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聽力對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很重要或重要,自己想要學習英語聽力的動力非常強。(2)半數學生認為英語生詞影響了自己對于英語聽力的理解,開始意識到單詞對英語聽力的重要性。(3)大多數學生認為多聽多說多練習以及多聽英文歌曲或者多看英文電影練習英文聽力最有效。(4)約80%以上的學生都在用不同手機App 進行英語學習。
接受訪談的英語教師普遍認為,英語聽力模塊教學是與信息化手段聯系最為緊密的部分,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部分。雖然每周只有兩課時的英語課,但是英語聽力部分的教學內容要為其他模塊部分的教學做好鋪墊,又要獨立完整展現。其評價方式也應多樣性,借助各種網絡課堂平臺,分別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評價。通過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聽懂英語。
多數高職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語言類的課堂較為枯燥乏味,而信息化手段的融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睛和耳朵,更好地感知語言,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借助于信息化多媒體手段,也能更好地將美育融入課堂中,如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等,學生可以在音樂以及戲劇中,更有效地練習英語聽力。
1.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技能與素養
高職教師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教學網絡平臺培訓,以此了解和熟悉該平臺的性能、操作方法等。教師必須學會如何在教學平臺上進行考勤、備課、課堂搶答、布置作業、視頻展臺展示,并能在課堂中熟練操作。這樣,教師在課堂中使用視頻展示手忙腳亂、網絡卡殼無法進行網上備課展示、不知如何布置線上作業等“失態”現象就會很少出現。同時,教師能流暢地在課堂中更好地完成聽力教學。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管理與互動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合適的網絡教學App,這里推薦學習通、班級優化大師或者云班課軟件進行教學輔助管理。例如,利用課程管理App 記錄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這樣可以更高效、精準、快速地進行課堂管理。還可以利用課程App 平臺隨機與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互動:隨機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學生線上搶答問題、線上課堂練習、線上課后作業等。
3.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英語生詞輸入
根據高職學生的問卷調查統計顯示,多數學生表示英語生單詞是影響他們更好理解英語聽力內容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英語聽力教學設計中,英語生詞是重難點之一。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結合信息化手段,分別在課前、課中、課后階段分別布置單詞輸入任務。這里推薦使用學習通平臺、云班課平臺或者QQ 群布置任務。
課前階段,可將下一次英語聽力課中英語關鍵詞以及音頻輸入學習平臺,讓學生提前預習識記。接著,在學習平臺上發布相關英語生詞的預習練習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通過課前線上預習作業,可更直觀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具體沒有掌握的英語生詞,為下一步的課中學習做更好鋪墊。
課中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課前預習作業完成度,以及正確錯誤率的統計,重點講解學生相對不熟的英語生詞。在此階段,教師可利用音頻、圖片、視頻等形式,更加立體形象地講解重點英語生詞,并讓學生跟讀音頻。然后,設計趣味性課堂練習(設計游戲Flash)做一些課堂填詞練習,或者用重點詞造句搶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師生互動性。
課后階段,布置相關課后作業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如學習通或者QQ 群)。教師除了布置相關本節課英語重點詞的鞏固線上練習,也可隨機抽查學生錄音讀英語單詞發到學習通群或者QQ 群中。這樣,學生才能更立體從音、義、詞性等方面掌握本次英語聽力教學中的英語生詞。
4.高職英語聽力課中教學設計活動
在高職英語聽力的課堂中,多引導和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學習英語。平時的課堂中,可借助音頻讓學生自主聽寫英語生詞,并讓學生相互批閱對方的聽寫情況。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能養成合作學習意識。之后,教師先講解需要完成的聽力題目,播放英語聽力內容。讓學生聽完以后,分組相互討論聽力練習結果。
5.利用信息化平臺測試學生
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不能立體、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課堂中的表現。這時,需要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借助信息化手段的輔助,對學生進行測試和評分,才能獲得及時且多元化的課堂反饋。教師選擇合適的測試評價平臺App 程序平時給學生進行課堂測試、課堂表現打分等,可以獲得直觀、透明的分數顯示,教師也能快速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以學習通和班級優化大師為例,這兩個網絡教學App 程序是免費使用的。教師和學生注冊后,即可使用這兩個教學App。教師注冊學習通后,建立好班級群,讓學生通過班級碼加入其中。之后,就可以在相應的班級群中,發布課堂測試任務。學習通這個教學平臺還可以隨時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回答問題進行即時打分,課后能較為準確地記錄學生的課堂加分情況。而班級優化大師這個教學程序,也能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即時反饋并給予評價,公開透明。此外,學習通這個教學平臺還可以上傳和分享課外資料,學生可以隨時上網下載瀏覽。它還可以發放問卷進行課堂調研,隨時了解學生的需求。
6.有效利用信息化資源篩選有效聽力材料
每個高職院校選用的英語教材并不一致,但是教材中的內容實效性并適應教師當下的教學。英語聽力教學不應只拘泥于課本中的聽力學習,應增加與當下課堂相關的實時性、最新的信息,從而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將德育滲入教學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收集實時性較強且與思政元素相關的信息,并將其用英語聽力材料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中。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選擇在網絡班級群(QQ 群或者微信群)每周分享一次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英語聽力材料,并用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給全班同學播放。同學在聽完以后,復述其中大概的含義,之后可以進行討論。
教師也可以推薦與學生水平相當的聽力資源(如英文電影、電視,歌曲等),讓學生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多聽多看這些聽力資源進行練習。
1.逐步養成利用網絡平臺學習英語的習慣
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學生日常使用不同的手機App 學習英語。那么英語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在聽力課堂之外,學會利用英語App 網絡平臺上的資源練習英語聽力。在多數高職院校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英語課程周安排課時量少,那么英語聽力占據的教學時間就更少了。因此,課堂上的英語聽力練習無法實現學生聽力提升量變的過程。這時,需要學生在課后自覺自律地增加英語聽力的練習。學生除了利用英語網絡App 平臺背英語單詞以外,還可以選擇合適的App 平臺日常進行英語聽力泛聽練習。鼓勵學生多使用這樣的平臺,并予以獎勵,讓他們養成利用網絡App 輔助學習英語的習慣。
2.學生須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網絡信息化手段的融合下,多數高職生在課堂中會難以保持專注聆聽英語聽力。學生會在利用網絡信息化資源的同時,控制不住自己,搜索其他網絡信息或是玩網絡游戲。這就需要高職生自己學會看見信息化手段融入的價值,以及規劃自己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3.學生做好英語信息化課堂中的教師助手
高職生在使用手機、計算機操作、網絡資源使用等方面,絕大部分都駕輕就熟。在課堂中,教師在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時候,出現意外狀況或者不熟悉操作,有計算機特長的學生助手可以主動協助老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多在信息化技術方面幫助老師,充分展示他們的特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也能有效提升英語聽力課的效率與效果。
4.課外英語聽力練習
問卷調查顯示,學生自己認為多聽英文歌曲或者看英美電影和電視劇是提高自己聽力的有效方式。那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英語課堂之外,主動聽老師在課堂中推薦的英文歌曲或者去看英美電影。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中,他們更能主動學習,更能潛移默化中提升聽力水平。
根據全球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筆者對本校的學生和教師做了相關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探究了高職院校的英語聽力教學如何更好地與信息化手段結合。根據調查問卷中從學生處得到的反饋以及對英語教師的訪談中得到的建議,筆者做了相關分析,分別從學生層面以及教師層面提出了相關高職英語聽力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可行性舉措。教師方面,不僅僅需要熟練掌握網絡信息化操作技能,而且還要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做好教學設計,活躍英語聽力課堂。學生方面,需要在信息化課堂中,技術層面協助好教師的操作,而且,自己需要提升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主動在課外利用各種App進行聽力練習。在我國信息化的英語聽力課堂中,英語教師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不斷更新教學設計,發揮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師生共同協作的信息化英語聽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