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婷婷(山東省嘉祥縣氣象局,山東 濟寧 272400)
關鍵字: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服務;應用
我國地大物博,氣候類型多元,惡劣天氣發生頻率較高,這對農業生產工作而言極為不利,尤其是短時強降水、冰雹、雷電、大風、干旱、洪澇等都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導致農作物生產質量下降,影響種植人員經濟效益。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作為科學技術與農業氣象服務相互融合下的產物,與傳統天氣預報工作相比,可以實現短時間內天氣變化預測工作,讓氣象數據更加準確,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工作質量,充分發揮農業氣象服務的作用,為種植人員開展生產活動提供指導性意見。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工作進行深入分析,以農業發展為基礎,以天氣預報技術為依據,讓農業氣象服務更加先進化、智能化,提高農業生產緊急預案工作水平,保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減少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效率,進一步提高我國綜合實力。
氣象監測和研究工作對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監測人員使用監控系統對天氣變化準確掌握,通過天氣變化獲得一定時間內的天氣情況,讓大眾提前了解天氣變化,提前采取防護措施。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而農業氣象預測是農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準確合理預報氣象數據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水平。
由于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自然天氣,會導致農業生產質量下降,所以目前我國對于農業氣象工作格外重視,其目的是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指導,提高種植人員農業氣象災害防范水平,讓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我國工業不斷發展,環境逐漸惡劣,各類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持續提高,因此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得到更多的關注與研究。該技術更為先進,時效性更強,能對短時間內天氣變化尤其是惡劣天氣準確預測,可以準確預測出惡劣天氣發生的概率及時間、范圍等,種植人員可以根據相關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農作物受到惡劣天氣影響而導致生產質量下降,并且該技術還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緊急預案水平,縮小氣象災害對當地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范圍。
1.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對我國農業氣象服務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我國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氣象部門能通過各項氣象觀測設備,如衛星、雷達,及時獲取某一特定區域的天氣實況,從而準確發布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數據,讓種植人員能獲取到相應的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根據天氣變化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并調整相關生產方案,保證各項生產活動有序開展,減少各類因素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促進當地區域農業經濟穩定、長遠發展,保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
2.規避傳統氣象服務中的問題
如今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惡劣天氣發生頻率較高,傳統氣象服務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數據準確性大幅度下降,而一旦數據缺乏精準性,便會對大眾日常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尤其是農業生產,因為農業生產對于天氣依賴性較高,一旦出現惡劣天氣,種植人員不采取保護措施,就會導致農作物出現大面積損傷,影響種植人員經濟效益,因此氣象部門需要不斷提高預報預警數據的精準度,滿足新時代下農業氣象服務的全新要求。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作為我國科學技術與農業氣象工作相結合的產物,能效規避傳統氣象服務過程中的相關短板及問題,氣象部門可以通過各類移動終端,如電視、手機、電腦,及時發布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讓種植人員快速有效掌握相應氣象預報預警內容,制定預防措施,讓當地農業生產緊急預案工作更加及時、可靠,保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
3.提高重大自然災害防御水平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干旱和洪澇影響范圍較廣。洪澇的破壞力以及影響范圍較大,對農業生產產生巨大影響,嚴重者還會影響居民人身財產安全,所以,氣象部門應當更加重視此類自然災害,合理利用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技術,做好預測工作,控制洪澇災害影響范圍,降低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的概率。干旱對于農業生產而言也具有毀滅性破壞,氣象部門合理利用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技術,能對干旱天氣提前預測,及時發布相關預報預警信息,種植人員則可以根據相關信息,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在后續生產過程中因干旱問題導致農業生產質量下降,影響農業效益。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作為農業氣象服務發展下的產物,與傳統天氣預報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能根據種植人員需求及時發布各地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通過數據收集能準確分析災害天氣各類因素,如類型、時間、范圍、移動規律,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天氣變化形勢及時采取保護措施,避免農作物受到災害天氣影響,降低農作物產量,導致經濟利益受到損失。因此,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為農業生產提供建設性意見,充分將數據指導作用發揮出來,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提高農業經濟水平。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對短期內氣象天氣進行準確預測,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性意見,讓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天氣預測結果,對生產方式進行相關調整,保證生產質量。同時,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還能根據不同區域氣候頻段效應,將臨近節點氣候信息補充完整,為農業大數據應用奠定基礎。通常情況下,當天氣信息傳送到生產組織以后,種植人員需要對信息合理利用,將生產資料重新組建,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因天氣因素而導致生產質量下降的情況。除此以外,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還能對12小時以內環境氣候數據準確預測,對天氣變化實現動態化監管,對農業生產方案實現短時間干預,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當種植人員正確認識并了解短時臨近災害性天氣時,他們就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針對性種植,對農業生產計劃有效調整,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保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預警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強對流天氣會產生雷雨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由于強對流天氣發生范圍較為狹窄,其預報預測難度較大,而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技術,則可以對當地區域氣流變化進行準確掌握,了解該區域發生強對流天氣的概率,為農業生產提供相應保障。根據研究發現,極端強對流天氣受范圍通常為幾十米,而短時臨近天氣預防能準確預測三百米以內的天氣變化,因此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提高強對流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強對流天氣的生命周期較短,屬于突發性天氣,發生時間也較為不穩定,從幾分鐘到十幾小時都有可能,所以大部分種植人員對強對流天氣的預防工作都不到位,無法及時了解到天氣變化,導致農業生產質量急劇下降。通常情況下,氣象部門會根據當地氣候變化,定期對強對流天氣監測預報,但是由于部分強對流天氣會在下午發生,因此監測人員可以根據當地氣候變化在下午時段進行探空,以此數據為基礎,結合地面情況進行準確分析,如監測人員可以在分析過程中以邊界線、復合線為基礎,對數據進行準確分析,如果部分農作物受對流天氣影響較大,監測人員還可以將探空頻率增加,實現強對流天氣準確預測,以保證農作物生長效率。
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因自然因素導致農作物受到損害比例較大,并且其影響范圍較為廣泛,會導致種植人員遭受巨大經濟損失,這對于現代農業發展和種植人員經濟效益而言十分不利,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發揮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作用,對各類自然災害進行準確預測,例如可以通過衛星云圖方式,對雨層與風力分布情況準確監測,實現動態化管控,全方位掌握短時間內雨層運動軌跡,提高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工作質量,為種植人員生產提供數據基礎。農業種植人員收到天氣預報信息以后,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驗證信息的準確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產生損害而影響農作物生長狀況。除此以外,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還能對不同區域經濟情況準確預測,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性意見,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有序化和健康化。如今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良好,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發展空間也較為廣闊,專業人員需要做好研究工作,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讓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更具有靈活性,為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充分發揮農業氣象服務的相關作用,為當地農業經濟保駕護航。
雖然目前我國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對兩小時以內的天氣變化進行準確預測,但是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大部分農業生產區域的生產技術都較為落后,惡劣天氣應對機制缺乏科學性,并且調整效率也較為緩慢,這不僅無法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作用發揮出來,還會導致該區域農業生產質量下降,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極為不利。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引起重視,縮短預報預警時效,為較為落后區域提供較充裕的預防時間,讓當地種植人員能及時保護農作物,避免農作物受到惡劣天氣因素的影響,導致生產質量下降,影響種植人員經濟效益。同時,縮短天氣預報預警時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受災時間滯后性的概率,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準確解析氣象環境數據,保證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讓天氣預報工作能與當地農業生產緊急預案協調一致,提高緊急預案工作的針對性和及時性,為當地區域農業經濟增長提供技術支撐。
數據精準度對于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數據精準度水平將會直接決定天氣預報工作質量,因此在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過程中需要提高氣象數據精準度,使用先進設備開展預測預報工作,如多普勒天氣雷達。多普勒天氣雷達作為天氣預報工作的主要媒介,其應用水平將會直接決定天氣預報工作效率,多普勒天氣雷達主要是以多普勒效應理論為基礎,通過測定散射體對天氣變化情況做出準確反應,如大氣風場、氣流垂直速度、湍流天氣等。雖然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會存在部分弊端,數據精準度不理想,但是新一代的多普勒天氣雷達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能根據各地天氣特征建立天氣雷達網,完善數據雷達網,提高氣象服務覆蓋面積,尤其是在災害性天氣預測過程中,其精準度更高。在我國,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中主要分為兩種波段,例如S波段主要是在降雨比例較大區域中應用,而C波段主要是在內陸地區應用。因此氣象部門需要做好技術革新工作,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性意見,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與普通天氣預報相比具有明顯特征,應用范圍區域較小,并且能對短時間內氣候變化準確預測,但是由于在天氣預報信息傳輸過程中傳播效率作為動態變量,所以數據傳播效率對于農業氣象服務工作而言具有決定性因素,如果傳播效率無法在天氣臨近界點時傳送給種植人員,或者到達時間與臨近界點較短,則會導致種植人員無法及時開展預防措施,影響短時臨時天氣預報效果,降低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水平。因此,要想提高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應用水平,就需要提升傳播效率,通過不同方式將天氣數據準確傳輸到種植人員手中,保證種植人員能及時了解到天氣變化,根據天氣變化制定防護措施,降低農作物受到自然災害影響,提高農作物生產質量。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如農業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傳感技術、智能終端技術等,對各類信息進行準確發布,提高數據發布范圍,提高預測傳播效率,充分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作用發揮出來,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性意見,除此以外,監測人員還可以利用各類App如墨跡天氣、天氣通等發布數據,并做好各類App完善工作,提高各類軟件功能多元化和多樣性,將天氣預報信息準確傳輸到農戶網絡終端,完成數據傳輸工作。最后,相關部門還需要做好基礎建設工作,尤其是在經濟條件較為落后區域,網絡基礎建設較為落后,種植人員無法及時收取到相應信息,相關部門需要對其引起重視,根據不同區域實際發展情況,完善網絡基礎設施,為天氣信息傳播提供保證。總而言之,相關部門要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就必須做好短時臨近天氣數據傳播工作,將農業生產與環境氣象數據相結合,讓二者能相輔相成,提高氣象服務工作質量,讓農業生產工作能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會直接決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做好研究工作,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增加農民經濟效益,而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經濟因素和自然災害對于農業生產影響巨大,相關部門需要做好天氣預報預警工作,保證種植人員能了解各類天氣變化,根據其變化制定防范措施,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將其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保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工作與傳統天氣預報相比,能夠實現針對性預測,讓種植人員及時了解到天氣變化,尤其是對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工作更為準確,所以檢測人員需要提高短時臨近天氣預測水平,將其與農業生產緊急預案工作融合,提高種植人員自然災害防范能力,保障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