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丹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法醫學本科教育是目前我國法醫學人才培養最主要的階段,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改革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對各高校的法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高校的培養模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包括思政教育有待加強,專業性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建立和完善,專業實習和實踐能力有待提高等。以上問題嚴重影響了法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1]。因此,對法醫學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具有重要的教學實踐價值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目前為止,我國的法醫學教育主要實行以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教育為主的法醫學人才培養體制,其中本科階段人才的培養是基礎也是最主要的法醫學人才培養階段,是向國家和社會輸送法醫人才最高效的培養模式,法醫學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直接決定著我國法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2]。我國法醫學本科培養年限一般為五年,其中前三年學習基礎醫學相關課程,第四年學習臨床醫學課程,隨后為臨床實習。第五年開始學習法醫學專業課程,包括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法醫臨床學等一系列專業課程,之后進行專業實習,時長多為一學期。然而,現階段的法醫本科生培養模式和學科建設已經逐漸不能適應快速發展且多樣化社會的需要,在實行過程中慢慢暴露出了一些問題[3]。
首先,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的推進,法醫學在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司法公正中發揮著作用。這就要求法醫學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保證鑒定意見的客觀性、公正性,因此課程中的思政建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4]。
其次,專業性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建立和完善。我國現行的法醫學五年制本科教育,由于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授課內容與現實脫節、學生動手實踐機會少、技術能力不足、高校與公檢法等實踐部門溝通不暢等問題,導致其培養難以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度較低[5]。
最后,法醫學本科教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足。部分體現在一些法醫學學生臨床技能差,臨床實踐經驗缺乏,在進行法醫學鑒定時顯得臨床技能不足,影響專業實習效果;實踐教學分量不足,不利于能力培養,知識面偏窄,與當前提倡的“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的培養要求有一定距離。一般來說,法醫學教學實習基地主要集中于各地市級公安刑事技術部門,而目前我國公安系統內部關于法醫學專業學生實踐的配套設施并不健全,部分實踐基地缺少必備的儀器設備、場所不齊全、實踐指導教師不足等,而法醫學專業教學單位對實習基地投入力度不夠,聯系與交流不足,無法調動實習基地帶教老師做好后期實踐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極大影響了法醫學實踐教學的開展[6]。而且目前大部分院校對實習教學投入遠遠不足,主要體現在人力、財力和實習基地建設上投入不足等[7]。一方面,缺乏專門從事實習教學的教師。能夠從事實習教學的教師必須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豐富的法醫實踐經驗,同時還要有極強的責任心。另一方面,對于實習教學的資金投入欠缺,缺乏足夠的專項經費投入到實習教學中,導致有些實習基地條件有限,技術力量薄弱,實習范圍有限,不能很好地鍛煉和培養學生技能和思維方法[8]。
法醫學是培養具有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的法醫學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政法機關從事法醫學檢案鑒定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的學科[9]。一般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學習醫學專業的相關課程,接受醫學操作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業的法醫學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技能操作的培訓,接受相關法學基礎知識的教育,了解法醫學工作的政策和規程。然而,當前現階段的法醫本科生培養模式已經逐漸不能適應高速發展且多樣化的社會需要,在實行過程中慢慢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因此進一步對法醫學教學進行改革探索,重視課程思政教育,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法醫學實習計劃,增強與公檢法系統專家的合作,提高法醫學本科生的實踐能力等措施才能滿足當前法制社會對高水平專業型法醫人才的需求[10]。
法醫學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國內外法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都傾向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11]。首先,法醫學實習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將法醫學學生納入實踐教學的各種模式中,可以使法醫學的基本技術和案例分析的思維得到真實的訓練;其次,通過實習教學促使學生逐步明確法醫學的性質與作用,進而檢驗、反思理論,同時也可以運用理論對現實提出批判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動[12]。
針對法醫學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我們建議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法醫學教學改革探索:
第一,我們應該積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從法醫學學科發展、法制糾錯體系以及司法鑒定改革歷程等方面,使學生體會到我國法制在不斷進步和完善,感受依法治國的法制理念。讓同學們了解法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提高對課程中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案件實例分析,提出思想道德建設培養的重要性,使思政教育貫穿于法醫學本科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13]。
第二,按照新的培養計劃編寫適合目前本科培養目標的實習大綱和實習指導書,制定實習教學管理文件,以文件的形式確定實習教學的重要地位,并體現出實習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點,以此讓每一位學院教師都明確實習教學的重要性,明確實習教學的教學重點與發展方向。
第三,通過與公安部門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機制,搭建長期的實習基地和技能培訓平臺,完善相應的法醫學實踐基礎設施,在學習基礎課程的時候,鼓勵學生盡量多接觸法醫學實踐工作,例如,尸體解剖、親子鑒定、傷殘鑒定、毒物鑒定等,并將這種課外實踐納入學分統計。通過共建、共管、共享,推動教、研、服結合向深層次發展,加強法醫學本科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公安部門的一線專家擁有豐富的檢案經驗,可以通過各個典型案例,拉近本科生與未來工作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興趣、求知欲與自學能力[14]。案例分析一般是通過引入典型案例,讓學生通過翻閱課本或查閱文獻,處理如法醫病理學的死亡原因、死亡時間、死亡方式、致傷物推斷等,法醫物證學的個體識別、血痕及精斑鑒定等,法醫毒理學和法醫毒物分析的毒物檢測等,法醫人類學的年齡推斷等法醫學相關問題。在這些課堂上,從現場勘查到尸體檢驗,再到后期偵查等一列操作,都由學生組織討論與分析,學生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與反思自己的理論知識[15]。同時帶教老師要起到必要的輔導作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開放性地去看待問題,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到案例分析討論之中,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反思理論,達成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相輔相成。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這種形式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檢案能力,培養開闊的眼光,鍛煉縝密的思維方式,訓練科學研究的能力[16]。此外,通過觀摩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中心,了解公安局的實際檢案過程,使得學生提前接觸未來就業方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在公安部門的實習基地,通過尸體解剖,學生可以回顧法醫學相關知識,熟悉并掌握尸體解剖有關操作與流程,對解剖理論知識有一個直觀印象[17]。
第四,加強法醫學實習基地的建設。對實習基地進行考察與評估,對技術完備、設備齊全、有能力帶教實習生的基地要加強建設,對那些與教學計劃存在差距或技術力量薄弱的實習基地應給予技術支持與幫助,使其逐步提高水平,而對于那些完全達不到要求的基地應予放棄或在三五年之后重新審核和資格認定。總而言之,要建設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實習教學基地和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才能夠滿足本科畢業生的實踐需要[18]。
第五,建立完善的實習教學管理體系。首先是每年的實習盡量統一安排,一般每個實習基地分配2~4名實習學生,然后由實習基地的一名老師負責帶教與管理,另外由一名學生擔任實習小組的組長,負責協助帶教老師的管理工作以及與學校的溝通;其次是加強管理,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與約束學生不適宜的行為;再次,在學校要建立一支專門負責實習教學的領導隊伍,對各個實習基地的實習學生進行不定時的巡查,向帶教老師了解學生的相關情況,探索實習教學管理模式[19]。
當前,我國法醫學本科教育培養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實習教學是法醫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最重要一環,在教學計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對法醫學教學進行改革的探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綜合實踐能力建設,對教學和管理進行改革,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建立與培養要求相適應的法醫學教學模式,對于培養高水平專業型法醫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