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青年馬克思思想中的解放政治*

2022-11-23 15:27:06劉增明董曉輝
社會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國家

劉增明 董曉輝

青年馬克思以政治的方式積極介入社會現實問題。他雖然受到黑格爾哲學、法國啟蒙思想的深刻影響,成為青年黑格爾派的活躍分子,但馬克思的理論研究具有鮮明的人民立場,受到了“為人類幸福而工作”這一遠大理想目標的牽引。在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中,政治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域。德國學者多爾納曼認為,對馬克思來說,“政治是最性命交關的事”。①露依絲·多爾納曼:《卡爾·馬克思夫人傳》,高國淦譯,知識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頁。美國學者卡弗更愿意把馬克思解讀為政治家。尤其在早期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論猶太人問題》等文本中,政治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青年馬克思的政治批判思想,引導了他和恩格斯后續的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青年馬克思通過積極參加批判普魯士反對派的政治運動,創辦與編輯報紙并發表相關政論文章等,對當時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進行徹底批判。正因為如此,青年馬克思很快就與黑格爾哲學以及其他青年黑格爾派思想家的理論主張產生了巨大分歧,逐步創立了科學的共產主義世界觀。

一、與為政治解放辯護的舊哲學世界觀決裂

針對鮑威爾的《猶太人問題》,馬克思針鋒相對地寫了《論猶太人問題》,問題的焦點是宗教批判,也是哲學批判、政治批判。鮑威爾在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方案上,片面強調廢除宗教來實現人的解放。馬克思認為:“鮑威爾在這里把猶太人的解放問題變成了純粹的宗教問題。”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頁。但他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宗教批判,因為當政治國家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之后,宗教信仰成為私人事務,宗教的存在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根源在世俗領域。馬克思明確提出:“我們不把世俗問題化為神學問題。我們要把神學問題化為世俗問題。”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頁。關于猶太人問題的這些重要觀點,說明他與鮑威爾等青年黑格爾派形成了顯著分歧。

鮑威爾、費爾巴哈等青年黑格爾派思想家,從批判黑格爾哲學的神秘主義出發,力圖擺脫對現實的完全妥協狀態,以便在靜止與動態、保守與革命之間,尋找一條折中的道路。開展宗教批判是他們的一個共同做法,但具體的批判方式有所不同。他們為何如此熱衷于宗教批判?法國哲學家科爾紐認為:“由于批判基督教比批判普魯士國家危險要少些,所以黑格爾左派也像法國的百科全書派一樣,在對社會和政治采取行動之前,先抨擊了基督教。”③奧古斯特·科爾紐:《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謹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49頁。在科爾紐看來,黑格爾左派依然囿于自己的階級局限,他們雖然看到了黑格爾哲學的問題,試圖以批判哲學的方式開辟新的道路,從而將辯證法的動態性、革命性體現出來,發揮批判哲學的功能。但他們只注重以思想、理論的方式,改變社會中一些不合理方面,完全不觸及具體社會制度的實質,這就使得他們不可能給出真正的解決辦法,只能停留在幻想的批判階段。

馬克思從法學轉向哲學是由于他認識到了哲學思考的重要性。多爾納曼認為: “他(馬克思——引者注)鉆研法學漸漸被鉆研哲學擠掉了,因為他當時覺得,哲學是一種武器,有了它,其他一切都可滲透、認識、系統化的,而且哲學領域還是對反對派進行自由斗爭的決戰陣地。”④露依絲·多爾納曼:《卡爾·馬克思夫人傳》,高國淦譯,知識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頁。英國和法國的經濟發展快于德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也更為明顯,但黑格爾哲學卻具有理論上的“先進性”,黑格爾哲學思辨性地表達了德國人受抽象統治。馬克思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德國的法哲學和國家哲學是唯一與正式的當代現實保持在同等水平上的德國歷史。”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頁。因此,馬克思認為,在德國必須同反映現代國家制度的哲學分裂,對批判哲學展開有針對性的批判。鮑威爾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方案,表明他以避重就輕的方式討論問題,認為人應該放棄宗教、擁抱政治國家。馬克思不同意鮑威爾的看法,他認為宗教和政治國家都是中介性的存在,政治解放已經實現了對傳統宗教的超越。

政治解放的意義在于政治從宗教的羈絆下解放出來,從而政治尤其是政治國家獲得了獨立性。人獲得了形式上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權利,人的獨立性得到了體現,奠定了現代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礎。但政治解放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以一種虛假的普遍性實現了人的自由與平等,即每個人作為政治共同體的成員,似乎是沒有等級差別的公民。資本主義國家也確實從表面上形成了這種效應,它把政治啟蒙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把具有真實權力基礎的政治國家挺立出來,進而成為保護社會與進行公共管理的權力組織。每個人都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獲得了“獨立性”,看似可以自由平等地進行交往與參與生產,一個完美的“自由民主社會”似乎已經到來。基于這種原因,鮑威爾把猶太人問題的實質歸結為宗教,他接受了現實的政治國家,試圖以唯心主義的方式來改變現存社會中的不合理因素。正如科爾紐所說: “這種哲學斷言,單憑精神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現存事物,并把政治活動歸結為對制度和教義的簡單批判。熱衷于采取行動但實際上又無能為力的青年黑格爾派,熱誠地接受了這種批判哲學。”⑥奧古斯特·科爾紐:《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謹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頁。

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在國家形式上有了進步,它把基督教所宣揚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彼岸世界價值,通過政治啟蒙的方式在形式上實現了。但資本主義國家與封建主義國家一樣,依然是抽象普遍性的代表,它同宗教具有類似的特點,都是人的本質異化后的產物,具有貌似普遍性、公共性的外觀,實則仍然是階級統治與壓迫的工具。青年黑格爾派試圖克服黑格爾哲學的抽象思辨與神秘主義,但他們的批判哲學仍然帶有保守性與神秘性的特征,實質上是黑格爾哲學的變種。可以說,宗教與哲學在黑格爾哲學及其變種哲學中真正合流了,或者說實現了和解。青年黑格爾派力圖批判宗教,認為宗教是制約猶太人獲得解放的障礙。然而這并不是猶太人問題的關鍵所在。青年黑格爾派沒有看到宗教成為私人事務之后,以政治國家為權力象征的政治領域,成為代表特權階級利益的重要工具,其背后是作為抽象性的資本在統治,它意味著無財產者仍然在遭受抽象統治。鮑威爾、費爾巴哈等青年黑格爾派成員,看似對宗教進行了深入批判,但實際上他們的哲學最終還是落入了宗教的懷抱。宗教與哲學的合流,意味著黑格爾哲學世界觀的延續,消極性與保守性的實質沒有得到改變,反而成了為現存社會制度辯護的意識形態工具。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當我們不去批判我們現實歷史的未完成的著作,而來批判我們觀念歷史的遺著——哲學的時候,我們的批判恰恰接觸到了當代所謂的問題之所在的那些問題的中心。在先進國家,是同現代國家制度實際分裂,在甚至不存在這種制度的德國,卻首先是同這種制度的哲學反映批判地分裂。”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頁。青年黑格爾派的批判哲學正是馬克思建立新世界觀的絆腳石,他們以試圖改變現狀的理論建構,完成了對現存政治國家的變相肯定,政治國家成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宗教”。“基督教國家的完成,就是國家表明自己是國家,并且不理會自己成員信奉的宗教。國家從宗教中解放出來并不等于現實的人從宗教中解放出來。”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8頁。馬克思的這一重要判斷,明顯不同于黑格爾哲學及其變種哲學的態度,他認為政治國家成了“人民的宗教”。

二、解放政治成為超越政治解放的出路

馬克思承認政治解放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成就,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他在《論猶太人問題》中充分考察了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強調必須進一步分析政治解放與人的解放的關系問題。在政治解放已經實現的情況下,人類社會又提出了人的解放的時代課題,這是一個被現代政治社會掩蓋但又必須回答的問題。黑格爾哲學及其變種哲學始終局限于政治解放的視野,為現存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辯護。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人的真正解放使得政治解放成為有待被超越的解放形式。也就是說,政治解放本身蘊含著深層次的矛盾,而黑格爾哲學及其變種哲學卻無視這種矛盾,僅僅從唯靈論的層面變相承認了它,并任由其發展下去。馬克思在早期文獻中已經清楚看到了矛盾所在,并在具備一定事實根據的情況下,對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激進的革命姿態。

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說: “國家,雖然是國家,如果要對猶太人采取基督教的立場,那就要宣講福音,同樣,猶太人,雖然是猶太人,如果要求公民的權利,那就得關心政治。”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頁。政治解放為人們展現了一幅徒有其表的完美畫卷,作為共同體的政治國家只具有虛假的普遍性,它以實體性的組織架構,表面上成為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組織,所有人都成了政治國家的公民。但在馬克思看來,政治國家竊取了普遍性與公共性,并具有隱秘性和欺騙性。他明確提出了天國生活與塵世生活、公民與私人的區分,雖然其早期文獻的概念仍帶有舊哲學的色彩,但他著力賦予這些概念自己獨到的理解。所有人都成了政治國家的公民,似乎這個社會成為了人人平等的“世俗天堂”,但私人領域卻充滿了分裂與對立,而且這種分裂與對立得到了政治國家的強力支撐。

作為公民,每個人都有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權”,然而資本主義社會真實的人權是什么?馬克思認為是私有財產權,他在《論猶太人問題》中分析了自由、安全等權利后,強調這些概念都沒有超出“利己的人”的范圍。因為這些概念都以分裂與對立為前提,而分裂與對立的初衷卻是保護一部分人的私有財產權。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權雖然從形式上規定了有利于所有人的內容,似乎消除了財產等外在因素的干擾,但在本質上是明確劃定邊界并維持對立。作為所有公民的政治共同體,不僅不是所有人真實結合的共同體,反而只是以虛假共同體的形式,限制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政治權力,說到底就是要堅決維護有財產者的利益與權利。所謂的政治共同體、公民等概念,只是給廣大人民造成的一種假象,即他們似乎已經生活在類似天堂的政治國家。而在馬克思看來,這是一種政治虛無主義,以虛假的普遍性強化不同階級之間的對立,是維護有財產者特權的隱性手段。公民成了徒有其表的政治虛幻概念,原子式的個人才是政治國家本來意義上的人。馬克思說:“自由這一人權一旦同政治生活發生沖突,就不再是權利,而在理論上,政治生活只是人權、個人權利的保證,因此,它一旦同自己的目的即同這些人權發生矛盾,就必定被拋棄。”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頁。

政治國家正是建立在上述矛盾的基礎上,并要進一步強化這種矛盾,采取的隱秘方式就是把廣大無財產者排除在公共權力之外,進行有財產者的專制統治。美國學者阿倫特認為,馬克思顛倒了哲學與政治等相互關系的等級,將目光轉向政治領域,政治問題成為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焦點。她說:“非但如此,還說明了他為什么放棄了哲學而專注于歷史、經濟和政治。馬克思這種選擇本身也是一種哲學的決斷,也顯示了它是我們時代的精神史上為數很少的決定性的轉折點之一。”②漢娜·阿倫特:《馬克思與西方政治思想傳統》,孫傳釗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頁。當政治國家以虛假普遍性竊取真實普遍性時,就發生了繼宗教異化之后的政治異化,這就在宗教批判之后提出了政治批判的現實任務。英國學者麥克萊倫認為:“最外面最遠離中心的異化是宗教的異化,對于宗教異化的批判導致對其他異化的批判,對這些異化應當以同樣的方法加以處理。”③戴維·麥克萊倫:《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夏威儀等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82頁。與舊哲學不同,青年馬克思真正把握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實,著力擺脫德國哲學唯心主義世界觀,從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存在出發,思考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宗教、哲學與政治等問題。

馬克思認為,政治國家表面看來試圖維護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實則是要維護有財產者的利益。資本主義國家將利己主義精神解放出來。政治雖然擺脫了宗教、等級等因素的制約,是更高層面的發展,但政治異化的程度也日趨加深,它表面上脫離了現實物質生活領域,實際上沒有脫離作為其基礎的物質生活內容。馬克思在早期文本中著力揭示了這種辯證關系,并對政治國家展開前提性思考,初步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原則。馬克思說:“國家還是讓私有財產、文化程度、職業以它們固有的方式,即作為私有財產、作為文化程度、作為職業來發揮作用并表現出它們的特殊本質。國家根本沒有廢除這些實際差別,相反,只有以這些差別為前提,它才存在,只有同自己的這些要素處于對立的狀態,它才感到自己是政治國家,才會實現自己的普遍性。”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頁。在這段論述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了現實社會存在是政治國家的前提,更確切地說是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差別構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前提。以色列學者阿維納瑞認為:“物質生活條件與政治領域處于一種相互矛盾的關系之中。黑格爾的理論表明物質生活條件是外在于政治結構的,而馬克思指出,它們實際上貫穿政治領域的每個角落和縫隙之中。”⑤阿維納瑞:《馬克思的社會與政治思想》,張東輝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年版,第20頁。黑格爾把國家看作觀念的邏輯性產物,是作為思想必然性的理性化、理想化的產物,完全撇開了構成政治國家的物質生活基礎。而在馬克思看來,政治國家離不開它的世俗基礎,并且它就是從世俗基礎中生發出來的“政治獅皮”。政治解放的后果就是使資本主義國家獲得了合法性外衣,為有財產者提供了自由逐利與保護私有財產的權力組織,從而政治國家就成為與“人民相脫離的統治者及其仆從的特殊事務”。

政治解放意味著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再度淪為被壓迫、被奴役的階級,與之前的階級社會相比,資本主義社會采取了更加巧妙隱蔽的統治方式與剝削方式。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說: “形而上學的國家權力對形而上學的、普遍的國家幻想來說是最適當的安身之處。”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頁。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結構展開分析,對政治國家產生的物質生活前提進行深入考察,并觸及了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問題。這就把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本身,當然社會問題的解決仍然涉及政治國家,因為政治國家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強力維護組織。科爾紐認為:“個人完全服從國家的絕對權威,乃是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根本原則。”②奧古斯特·科爾紐:《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謹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頁。這就把馬克思展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焦點揭示出來,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和國家哲學的批判,馬克思要討伐德國觀念論對政治國家的肯定。政治國家雖然是派生的,然而卻是保護有財產者、奴役無財產者的強大工具,它已經成為阻礙人的解放的巨大絆腳石。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明確表示:“局部的純政治的革命的基礎是什么呢?就是市民社會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統治,就是一定的階級從自己的特殊地位出發,從事社會的普遍解放。”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頁。這里所說的社會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德國的猶太人問題觸及了從資本主義社會獲得解放的重大主題,從而內在蘊含超越政治解放的出路——解放政治。

三、解放政治輪廓的初步形成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宏觀邏輯來看,政治解放有積極意義,它從形式方面實現了政治啟蒙的價值理想,以隱秘的方式深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為理解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條件以及一般目的,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政治條件。劉同舫認為:“從總體上看,馬克思構建人類解放思想的邏輯過程是在市民社會的階級矛盾與階級沖突中尋找人的解放和人類解放之路。”④劉同舫:《馬克思人類解放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91頁。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在早期文獻中對政治解放乃至市民社會的研究,引出了他對人類解放的深入思考,并形成了極富啟發性的思想觀點。這說明青年馬克思的思想盡管帶有黑格爾哲學以及青年黑格爾派思想家的印記,甚至帶有唯心主義的痕跡,但他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已經初步顯露。

(一)科學共產主義世界觀的初步確立

馬克思以前的一些思想家也關注與同情無產階級的生存狀況,并試圖通過理論研究尋求出路。空想社會主義及空想共產主義等思想,是一些思想家給出的解決方案,但由于局限于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他們未能對資本主義社會展開真實的分析與批判,從而難以找到超越資本主義社會的可行道路。青年馬克思對這些空想學說有所了解,不愿意使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概念。通過對資本主義政治現實展開深入分析之后,他逐漸意識到超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具有了現實可行性,這是他后來繼續使用共產主義概念的原因。阿維納瑞認為: “‘具體勞動的階級’并不只是現代社會的一種空缺現象。它的存在是市民社會本身得以運轉的條件;因此,對現代社會的理解預設了一種對工人階級狀況的分析。這里,在1843年,馬克思終生事業的核心已然清晰可見。”⑤阿維納瑞:《馬克思的社會與政治思想》,張東輝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年版,第28頁。這一判斷是合理的,黑格爾哲學使現實的歷史主體淪為了觀念、邏輯的玩偶,馬克思著力改變黑格爾哲學造成的人的虛無化境地。馬克思不僅要恢復人的主體地位,而且深入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體結構,認為無產階級是市民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無產階級將成為創建新社會的現實主體。可以說,《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論猶太人問題》等早期文獻,已經內在孕育了《共產黨宣言》的思想觀點,成為馬克思科學共產主義思想的發源地。

現代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利己主義原則高度統一,以特殊性之名竊取了普遍性,將從事具體勞動、價值創造的廣大無產階級,牢牢控制在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需求的地位上。如果不觸及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存在的根基,任何從政治層面進行的批判與革命,所起到的作用都將是極為有限的。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對德國來說,徹底的革命、普遍的人的解放,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相反,局部的純政治的革命,毫不觸犯大廈支柱的革命,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頁。觸犯大廈支柱的革命,實際上就是觸及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革命,是比政治批判更深入一步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這種批判從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特殊規律出發,從政治、經濟與社會等層面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整體性的批判與變革。正如科爾紐所說:“馬克思的這一努力,就使共產主義不再是一種抽象的理論,而成了政治和社會的行動學說。”②奧古斯特·科爾紐:《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謹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頁。正是從與資本主義社會毫不妥協、積極實踐行動的意義上來說,馬克思已經在早期文獻中確立了與空想共產主義完全不同的科學共產主義世界觀。

(二)申明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

馬克思對政治國家的批判,已經深入政治國家與物質國家辯證關系的層面,認為它們之間是政治形式與物質內容的關系,政治形式的建立既取決于物質內容的需要與支撐,又在建立之后成為盤踞在整個社會之上的強制力量。黑格爾哲學及其變種哲學片面地從形式方面,對政治國家的合理性進行了理論性辯護,而沒有深入現實的物質生產。馬克思認為,政治解放所實現的自由、平等與民主等價值,只對社會有財產者是可能的,不可能惠及社會中那些喪失財產的人。政治權力還以表面的正義性,掩蓋了對人民展開普遍剝削與奴役的非正義性,并為這種剝削與奴役穿上了合法性外衣。阿維納瑞認為: “任何私人生活缺乏政治地位的人都是奴隸:政治的不自由意味著社會奴役。”③阿維納瑞:《馬克思的社會與政治思想》,張東輝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頁。這就意味著政治形式表面上維護全體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利,實則要阻止喪失財產者享有政治權利,并對喪失財產者實行隱秘的剝削與奴役。

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不僅存在天國生活與塵世生活的對立,而且塵世生活內部也發生了嚴重的分裂與對立,后一種對立是具有根源性的實質所在。這在馬克思早期文獻中得到了重點關注,尤其是對喪失財產者的社會地位與遭遇的考察,折射出資本主義充滿了普遍社會奴役。馬克思不僅看到了喪失財產者的社會境況,而且認為他們是變革資本主義社會、走向理想社會的現實主體,應該強化他們的無產階級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與歷史使命。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應當把德國社會的每個領域作為德國社會的羞恥部分加以描述,應當對這些僵化了的關系唱一唱它們自己的曲調,迫使它們跳起舞來!為了激起人民的勇氣,必須使他們對自己大吃一驚。這樣才能實現德國人民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而各國人民的要求本身則是能使這些要求得到滿足的決定性原因。”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頁。馬克思甚至喊出了“向德國制度開火”的激進口號,他對無產階級意識的調動,不僅僅是針對德國制度本身,而是朝向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不同于黑格爾哲學及其變種哲學的僵化保守,馬克思要脫離舊哲學局限于理性思辨與神秘主義的窠臼,實現哲學世界觀的真正變革,以積極介入現實的方式,充分實現辯證法的批判性、革命性功能。

(三)全體社會成員真實參與公共事務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較為集中地表達了解放政治的觀點。因為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以觀念論的方式,表達了他對國家的理性化、神秘化理解,肯定了現存國家作為絕對理念環節的重要倫理意義。因此在黑格爾看來,由于資本主義社會實行了自由民主制度,現存政治國家已經是理想的社會制度了,后續的工作就是如何從形式上完善它。而在阿維納瑞看來:“黑格爾的國家就不過是市民社會的利益的一種合理化。市民社會的制度僅僅具有一種形式的現實性,它們掩蓋了一種充滿不可調和的對立關系的狀況。”⑤阿維納瑞:《馬克思的社會與政治思想》,張東輝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頁。形式的現實性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資本主義國家與封建主義國家仍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這就是它們遵從有財產者、等級制的全部要求,政治國家不過是社會特權階級的工具。因此,馬克思并未給予資本主義民主制很高的評價,而是從這種民主制服務于市民社會特權階級的層面,對其進行了深入批判,并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的理論主張。資本主義民主制從表面形式上規定了主權在民,人民通過議會民主的方式似乎行使了自己的主權。而實際上資本主義民主制只是通過抽象規定、程序原則等方式,變相肯定了資產階級對國家主權的享有與行使,并巧妙掩蓋了主權未能惠及全體無產階級的事實。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國家具有虛假的普遍性,只是與人民形成了表面上的統一,并不是個人與社會、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真實統一。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制局限于資產階級,保護和實現本階級的意志、利益與權利等特殊性訴求。而廣大的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淪為普遍受奴役的階級,他們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生命與生活,他們的勞動付出反而成為剝削與奴役自身的強大異己力量。馬克思從切實維護廣大人民自己權利的角度,描繪了“真正的民主制”的未來圖景。他說:“在民主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具有與它本身的意義不同的意義。每一個環節實際上都只是整體人民的環節。”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頁。不同于資本主義社會將他人下降為手段,馬克思認為每個人都是作為意義而存在的,人與人的關系是具有真實意義的紐帶關系。人民將成為自我規定的存在,成為自身生命與生活的主人,自我成為他人利益與權利實現的積極存在。這時,社會普遍事務真正擺脫了特殊事務的裹挾,從而具有了公共管理與協調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真實普遍性。

四、余 論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 “人不是抽象的蟄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產生了宗教,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因為它們就是顛倒的世界。”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頁。在馬克思看來,是現實的個人的相互聯結構成了國家與社會,人民才是國家與社會的真實基礎。但資本主義國家以特權階級的特殊意志取代了人民的普遍意志,其形成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勢必違反人民的意志與利益。作為啟蒙理性后果的政治制度與社會制度,也勢必具有了反人民的極端利己主義特征。啟蒙的任務遠未完成,因為它僅僅注重滿足特權階級的利己主義要求,局限于資產階級的狹隘個人理性算計。黑格爾哲學等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工具,作為顛倒的哲學世界觀,妨礙人民看清政治國家的本質。馬克思對政治以及政治國家的批判,表達了對政治發展倒退的不滿,他主張“法國無產階級是政治家”。當馬克思從人民立場思考民主制國家的時候,他就把人民作為理解國家、社會的真實基礎與核心原則,政治國家就會真正實現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因此,當青年馬克思提出政治解放對人的解放的關系問題時,他正在著力思考超越政治解放的道路,即以解放政治的方式探尋人的真正解放。

馬克思對解放政治的輪廓以及實現路徑的闡述,是他所處時代的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人則在百年的接力奮斗中,始終秉持馬克思解放政治的初衷,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共產主義理想,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至上”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中國人民的自由、平等、民主與人權等政治權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享有,中國政治文明進程沿著馬克思指引的方向加速推進。中國現代化政治實踐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將人民當家作主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原則,使政治國家服務于全體人民的利益與權利,擺脫了國家形式與國家內容、個人與社會的分裂與對立,從而使馬克思追求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設計與政治實踐中得到了貫徹與落實。當代中國政治的持續探索,通過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形成了不同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新型政治文明樣態,獲得了符合青年馬克思解放政治理論本意的中國式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以馬克思關于人的解放的價值目標為指引,將民心看作最大政治,為向共產主義共同體過渡奠定了堅實的政治文明基礎。

猜你喜歡
馬克思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欧美视频二区|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不卡无码网| 性69交片免费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色综合五月|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a| 1024国产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偷拍一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就去色综合|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91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三级在线| 亚洲欧美极品| 成人在线亚洲|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制服丝袜亚洲|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午夜日b视频|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天天色综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主播喷水|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欧美色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中文一级毛片|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