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建筑設計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主要特征在于,它需要用理性思維綜合分析已知條件,歸納整理出可用的信息,同時也需要用感性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運用建筑設計語言構建出有建筑感、堅固且適用的人類棲居。這個過程中運用到的知識面廣,多種學科體系需要慢慢建立起來,才能最終做好一個設計。
低年級學生主要指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一年級是建筑設計的啟蒙,主要安排工具的使用,建筑測繪、行為尺度的認識、空間認知、大師作品分析、單一建筑空間設計等,主要在于建筑基礎知識的培養。從低年級建筑學教學體系上來說,教學的框架是以建筑學認知、建筑圖的表達、建筑設計案例解析、建筑設計基礎為主線;二年級開始逐漸從單一空間設計過渡到小型建筑設計的方法訓練,整個體系構架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綜合,為高年級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①建筑設計思維的局限性。由于大多數是理科生考進,很多同學的設計思維還停留在公式、原理的套用,不習慣用形態等感性思維和理性雙重思維發展,形象思維比較局限,因而為了啟發同學們盡快地打開思維,除了前期的大師作品的收集和整理、抄繪和做模型,老師在前期一草構思概念設計時,應該以啟發式的點評為主,本次教學中嘗試前期拋出幾個概念給同學,讓他們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概念,分組組合便于討論,設計前期的案例收集和分析、基地分析等以小組為單位出成果,后期則發展為各自獨立的方案。
②建筑設計構思的方法和表達是教學的難點。低年級基礎課程知識體系與建筑類型設計方案設計銜接不暢,創造性思維是建筑方案設計的關鍵,把設計過程中最初的構想通過直觀的經驗、推理與邏輯分析相結合,使之具象化[1]。建筑設計構思的方法和表達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建筑設計課程的難點;另一方面,建筑設計基礎知識體系中的空間的塑造、形態構成如何與建筑設計過程相結合,也是低年級老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重點引導的方向。
③建筑設計步驟過程的控制有難度。很多同學不清楚從布置任務書、資料收集與案例解析之后,一草、二草、三草直到正圖的過程中,每一次草圖都是方案從模糊到清晰、不確定到確定性、從外部環境分析到內部空間組織等循序漸進的過程,同學們在設計中階段任務不明確,導致很多同學總是出現設計過程的滯后。
自疫情爆發以來,網絡和信息工具在教學中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輔助地位,能夠打破師生之間的時空距離,使人與人之間進入無障礙暢通的溝通模式。線上教學成為各個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一種特殊時期的授課模式,就其產生的作用來看,其對學校的教學模式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補充作用[2]。利用網絡信息為專業課學習服務,對于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在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建筑設計課程前期的資料收集查閱、優秀案例學習的方面。而借助電腦建筑軟件建模、建筑制圖和電腦出圖這方面的要求,建筑學本科課程開設原本安排在大學三年級開設,由于突發疫情帶來的教學環境的變化,教學信息化的到來和大趨勢下,使得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的應用提前到來。建筑軟件中尤其以Skechup 建模軟件、Cad制圖軟件、Photoshop 平面排版軟件等應用最廣,操作界面簡潔,學生很容易掌握,建模速度很快,修改也很容易[3]。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利用網絡學習相關的免費教程,快速掌握其基本命令,在疫情時期的教學中,極大地彌補了物質環境匱乏時期帶來的不便。
針對以上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和目前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教學信息化的需求,希望能利用好網絡信息化的資源和工具,解決當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二年級設計課為例,這學期的授課由于受疫情影響,開學初始開展兩周的網絡線上教學,之后逐漸轉到線下教學,考慮到線上教學有限的條件,大部分同學已經配備了手機、電腦、WiFi 等網絡工具,同時學生對利用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的熱情很高,利用網絡查找和收集與設計相關的資料、利用建筑設計相關軟件(如:天正建筑、草圖大師等)進行模型的推敲,輔助建筑設計深化方案,本學期希望在利用信息化輔助教學方式、方法上做一些探索。
二年級的課程主要是熟悉設計步驟,整個課題時間為8 周,根據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和每節課的主要內容,分小組進行,集體上課為主線,分組討論為輔線。設計前期,熟悉任務書和基地環境,重點是引導同學們從多個角度尋找立意構思的突破口。一草向二草過渡階段是最為重要的階段,借助相關建筑作品或者學生優秀案例,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優秀的建筑作品的構思和空間的建構。在這個階段老師可以適時地穿插理論講授大課和方案改圖相結合;分組討論與集體講評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手段相結合;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選擇優秀的網絡開放式課程加入課程內容,有目的地解析立意概念是如何在建筑中生根發芽,借助相關建筑作品或者學生優秀案例,進一步加深和強化學生理解立意概念,前期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建筑案例,并引導學生進行課下自主學習打開設計思路。在設計中期,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與手繪、手工模型相結合,建筑設計二草的深化設計階段以及手工草圖輔助建筑模型推敲是重點的設計手段,手工模型和計算機建筑類軟件的運用可以相結合,揚長避短,對于低年級學生,建筑設計方案推敲的手段是一種非常好的補充。設計后期,學生設計成果豐碩,利用作業互評等課堂討論,設計一些學生主導性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思考總結、反饋等環節鍛煉自主學習能力[4]。這種方式也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疫情常態化的現階段和數字信息化的環境下,教學信息化改革的推進不僅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借助網絡優秀的教學資源和開放式課堂,可以豐富拓展教學內容,利用豐富的App授課平臺,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有效的課堂溝通,同時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對專業領域內新開發的優秀軟件進行學習,充分挖掘新型軟件的各種優勢,更好地為建筑設計服務[5]。將手工繪圖、建筑模型與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相結合,彌補了手工建模的不足。
總之,利用好信息化的手段,無論是利用網絡資料查找收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還是課前引導學生自學網絡優秀開放課程,以及在方案設計深化過程中利用建筑模型輔助推敲等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手段。對于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一方面要注重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傳授;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師能夠理解建筑設計課程的授課特點,豐富授課方式和知識渠道,融合線上教學、豐富教學手段,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在不同階段,根據授課目標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認真總結和歸納,對教學信息化的新模式需要大膽嘗試、積極探索,有效改進授課模式,調研和對比授課效果,在授課實踐中總結歸納出科學的授課方法,實現在疫情常態化階段線上、線下教學的混合式運用,并能夠靈活轉換、無縫對接。在保證教學效果的情況下,有效推進教學信息化在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中的運用,推動建筑設計課程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