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音人(上海優弗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
新經濟常態下,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愈發激烈,面臨多個風險和困境,最為關鍵的是高成本問題,導致企業可獲取經濟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無法保證企業處于行業有利位置。成本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控的重要內容,高效、合理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實現內部經營模式優化。為積極實現該目標,需結合企業發展和運行現狀,明晰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有序開展全成本管理,對每項業務開展形成的成本覆蓋,實現全過程成本控制,實現以較低成本獲得高效益目標,減少企業運營過程中各類風險。
成本管理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乎企業自身競爭優勢的體現和發揮,成本合理化控制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難點,為顯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應全方位貫徹全過程成本管理模式,始終以各細節為核心著力點,形成更具個性化、特色化成本管理模式,從本質層面減少各項費用支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全過程成本管理應用于企業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促使全員將成本理念深入人心。成本全過程管理模式的實施,有效落實崗位責任制,將成本責任貫徹于各崗位中,激發員工自身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成本超節成效與人員晉升、薪酬聯動,顯著增強企業全員成本觀念,在企業內部樹立精細化成本管理的良好觀念。其次,實現成本管理精細化、規范化。成本全過程管理模式的實施,可積極發揮企業自身敏銳的嗅覺,確定成本管理的痛點和“病因”,明確降本增效的“命根子”,確保成本管理實現規范化、標準化,顯著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最后,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最為關鍵的目標是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實施成本全過程管理,促使員工將核心崗位視為關鍵窗口,將每項活動開展成效最優化,精準抓住全員降本的重要關口,以精細化管理為核心目標,獲取客觀的經濟收益[1]。
成本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由于企業各項業務開展相關成本耗損量逐步增多,對成本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成本管控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客觀反映企業內部業務經營狀況,以及財務管理水平,評估企業實際投入與產出是否均衡,較低的成本主要是企業內部各項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盡可能減少資金投入,獲取更為優質的服務或產品,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部分企業落實和貫徹成本把控時,過度將工作重點放置于過程成本管控,實際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單一性,未高度重視供應、銷售等環節的成本控制;注重事后成本管理,并未高度重視成本前期控制工作,成本管理方式較為單一,且各類先進的管理策略未及時引入,不同程度干擾相關成本信息完整性、可靠性。
成本核算流程具有科學性,決定后續成本控制成效,基于多個因素作用下,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缺少科學性,最為關鍵的原因是程序規范性不佳,無法獲取較好的成效,最為直觀的表現如下:①應結合實際狀況做好高效劃分,分別以成本耗損形成途徑納入賬戶內,部分企業未按照自身實際狀況,明晰具體的成本開支范圍,不同程度致使成本核算精準性、可靠性難以保證。②費用配置標準缺少科學性。企業實際生存和運行發展過程中,產生相應的成本支出涵蓋兩大模塊,即直接、間接費用,間接費用主要通過合理配方納入產品成本內,費用分配具有正確性、科學性,與成本計算精準性密切相關。③難以精準劃分項目及其期末項目成本,兩者具體計算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部分企業片面認為生產成本便為整個項目完工成本,完成產品耗損的成本與期末項目實際成本具體劃分過程中,多數部分基于實際狀況劃分,將其全面歸納于當月項目成本支出[2]。
原有成本管理體系內部成本控制方法缺少靈活性,強調降低成本活動中,難以為企業管理人員正確決策做出支撐,難以客觀、高效化呈現實際經營過程,難以精細化提供不同作業環節成本耗損信息,不同程度干擾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合理化制定。原有成本管理主體核心目標止步于財務信息,難以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完整、全面的信息,如原材料、銷售市場等,無法為整個企業戰略管理目標達成提供全方位信息。
成本分析是企業成本管控的關鍵內容,成本分析工作實施成效,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相關,由于多個因素干擾和影響,成本分析仍存在部分不足,體現在成本分析方法缺少完善性。成本分析方法選取是否合理、先進,決定企業發展狀況,若成本分析方法滯后,無法凸顯和強化成本分析作用,由于財務專業知識匱乏,成本分析人員開展成本分析工作多選取簡易方式,對其完善和創新有所忽視,難以對關鍵環節做好把控。
企業內部各項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不同項目對成本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對成本控制要求較為嚴格,企業為實現全過程成本核算,應摒棄原有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持續性優化和創新成本核算方法。現下企業正式運行發展過程中,實際成本核算方法單一,且無法保證合理性,未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計劃和方案,促使各項業務開展成本管理處于無序化狀態,難以將其成本支出控制于合理范圍。成本核算過程中,部分人員選取單一的核算方法,注重某部門實際狀況,并未從宏觀層面做好考量,導致成本核算方法滯后、單一,無法確保核算精準性、可靠性。
1.凈化采購渠道,降低材料采購成本
企業所需材料種類繁多,其成本費用占總費用比重較高,合理把控材料成本支出,對減少總成本耗損十分關鍵,為確保材料采購成本,需將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首先,優化訂貨程序和方式,不斷摒棄內部多余環節,材料實際耗損過程中建議推行定額控制,提高不同材料使用效率,以便于減少成本支出。其次,結合企業發展特征和規律,不斷強化自身自給率,擴展采購途徑,與各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獲取更多的成本競爭優勢,減少材料成本支出。最后,做好材料庫存管理工作。應結合實際狀況將不同材料做好分類,采購條件較佳的材料應堅持零庫存,減少其材料占據資金,及時清除材料庫存積壓。物資部門需結合實際狀況,嚴格把好采購、進貨質量關口,財務部門通過企業內部信息化管理平臺,動態化追蹤不同材料庫存狀況。
2.控制各類物資消耗,實施成本否決,降低費用支出
企業運營發展中,各類物資耗損不斷增多,成本管理無法凸顯自身核心價值和優勢,為降低各項成本支出,需實現各項任務責任明晰化,并嚴格依照相關程序和規范逐層落實,始終將成本控制結果與績效進行聯動,強化人員執行主動性和積極性,降低各類成本支出。為實現該目標,應高質量完成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明確責任成本內涵,推行成本否決制。人員作為企業內部各項活動實施的主體,為激發員工自身工作積極性,應將企業運行成本利潤與人員薪酬聯動,激發各崗位人員主動性,確保人員和工作效率實現聯動。企業應精準掌握不同類別成本支出狀況,將其有效落實于個人層面,最大限度發揮群體效益,形成全員、全方位成本管控理念和模式。其次,逐步延伸和拓展融資路徑,持續性優化資金結構,降低不必要資金的耗損和支出,促使企業內部運營正常的同時,降低資金實際成本,持續性提高融資水平,實現企業內部資金集中化管控,保證各項業務開展配置充足、合理的資金,減少資金籌資成本耗損。
3.逐步建立成本模擬市場
企業內部為實現全成本管理目標,在特定條件下,各主體責任部門需逐步構建成本模擬市場,更有利于強化各部門成本控制責任。成本模擬市場的構建,需從以下三方面實現:第一,基于供銷層面仿真模擬市場,促使內部供銷工作實施與市場實際發展相吻合,推動企業經營高效化與市場契合;第二,運行模擬市場,始終將成本與收入進行聯動,形成自上而下全體人員參與形態,以確保不同人員工作目標明晰化,保持全員管理成本的發展態勢,將實際責任劃分至個人層面;第三,技術改良方面模擬市場,最大限度凸顯第一生產力在降本方面的優勢和作用。企業積極在技術改善層面模擬市場,持續性提高實際工作質量和效率,強化人員成本管理觀念[3]。
4.持續性推行責任成本管理
選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全方位貫徹響應責任成本,第一時間兌現利益,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利益兌現方式可操作性較強,全方位明晰與成本利益相關的基本要素,充分落實和貫徹企業、個人相關經濟利益,及時做好協調工作,按照企業生存和未來發展戰略目標,利用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如獎金與企業內部效益聯動。其次,實現兌現方式科學性,待責任成本指標完成后,兌現利益作為員工開展各項活動的驅動力,應將其轉換為現金流提供給員工,顯著增加企業整體實力資本,且促使企業內部人員隊伍的穩定性。最后,各主體部門實現責任明晰化劃分和落實后,高質量完成責任范圍內相關指標,有利于按照相關規范和準則,第一時間兌現相應的獎勵。總結各類不合理的因素,需將其進行收集匯總,為后續責任成本目標優化和調整提供參考,調動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新時期背景下,企業內部各項活動的實際和管理從初期粗放式轉變為精細化,對成本管理要求更為嚴格,企業為處于激烈競爭市場中處于有利地位,高度重視競爭戰略的制定和優化,保證滿足企業發展所需,始終以客戶、競爭者為基本目標,不斷結合實際狀況調整和優化。為從本質層面確保企業實現全過程成本控制,應明晰企業戰略成本控制,持續性在成本管控中融入戰略管理思想,為提高戰略成本管理水平,從多層次、多維度分析企業成本實際形成的關鍵因素,以此為基礎將成本形成的因素做好分類工作,注重成本科學、合理把控,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提高內部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時,占據自身行業有利地位。戰略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提出,始終以企業內部各項業務活動實施為基準,按照企業生存和發展定位,提出有效的戰略決策,作為一類新興的成本管控模式,補充和消除原有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凸顯持續性、全面性。始終基于企業發展戰略精細化分析成本關鍵動因,運用各類成本相關數據信息,為企業實施戰略管理提供全面、精準的信息,更有利于凸顯企業優勢,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4]。
企業開展各項業務過程中,成本產生貫穿于整個環節,積極構建與企業相吻合的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最為關鍵的作用和目標是確保成本管理更具規范化、標準化,其主要以企業發展現狀為基準,針對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科學劃定,做好各部門職責的劃分,確保各環節業務開展均具有相應的負責人,以便于各項業務有序、高效開展,減少中間冗余環節產生的成本支出,保證各環節成本實現可控化。當下內外市場環境處于動態化變更中,為保證自身獲取良好的發展,應始終堅持知己知彼的理念和原則,關注和明晰競爭對手自身相關信息、外部環境波動情況,建立完善的成本預警系統,對其變化狀況進行動態化追蹤,精細化分析各類高危因素,并將其做好分類,為企業贏得更多應對的時間,制定各類解決策略,持續性提高自身抵御外界風險的能力。如組織方面構建制度健全的考評體系,針對業務活動實施開展全過程考核,并將其結果用于獎懲措施落實中,達成業務目標和超額盈利,需按照相應的規范和制度給予獎勵,調動人員執行工作主動性,產生較大損失按照規范進行嚴厲懲處。技術層面需展示四新技術的優勢和功能,部分企業成本把控過度強調內部成本耗損,利用四新技術持續性做好技術創新和優化工作,制定完善、合理的業務實施程序,有助于減少各項成本支出,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需積極實施全過程成本管理,加大宣傳教育,形成自上而下人員均具備全過程管控成本理念,全體人員參與成本管理,形成內部各項成本落實有人抓,各項任務和制度落實有人管的局面,分析企業內部影響成本支出的重要環節和要素,構建完善的成本管理檔案庫,將干擾成本因素進行添加,并配置與之相適應的管理策略,促使整個運營更合理,減少各環節成本支出[5]。
成本分析作為企業全成本把控的重要環節,積極重視其自身價值和優勢,可第一時間掌握相關問題并加以處理解決,為成本高效化管控做支撐。成本分析應積極選取正確的成本分析方法,遵循責任制度,堅持相應的工作基本原則,將權責貫徹于實處,以提高成本分析精準性,確保獲取相關成本數據精準性,從多層次、多視角展開分析,為成本管控提供支持。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創新作為時代發展的主基調,創新能力不足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企業應積極做好創新工作,創新原有成本核算方法,不斷以先進的核算方法和理念為導向。成本核算創新應處于我國法律紅線內,進行高質量的核算成本,確保核算精準性及可靠性,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高質量信息,確保決策戰略制定更合理。有必要結合企業自身運營實際狀況,選取作業成本核算方法,以資源核定動因將資源損耗合理配置于各項活動中,結合標準化成本目標耗損,提高成本信息精準性,更有利于企業通過成本信息開展管理和決策。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特征、優勢和適用范圍存在差異性,始終以企業自身運營成效為核心,聯合使用多種成本核算方法,積極凸顯各類方法的優勢,保證各項方法相輔相成,綜合性考量不同部門工作狀況,以審核和判定成本耗損的真實性、可靠性,為企業管理提供全方位信息,推動企業穩健長足發展。
成本始終貫穿于企業運行各環節,積極結合企業實際狀況,做好成本管控工作,是不斷優化和改善企業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推動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并在競爭中更具優勢。全過程成本管理模式的落實,更有助于實現企業各環節成本控制,結合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從多視角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確保成本控制規范化,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助力企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