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瑋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完善科研任務揭榜掛帥、賽馬制度,鼓勵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明確:“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依章程管理、綜合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包干制等機制。以立法形式將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市委的要求落地落實,對于主動承擔國家戰略使命,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具有重要意義。
10月2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優化揭榜掛帥機制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這是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的第13部浦東新區法規,通過開展揭榜掛帥、賽馬等創新機制,革除掣肘、破除壁壘,引進和培育符合創新規律、提升創新效能、滿足創新需求的新型研發機構在浦東發展、聚集。
浦東新區優化揭榜掛帥機制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需要市、區政府及科技、經濟信息化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參與、協同合作。明確各方職責、完善管理體制是積極推進創新項目揭榜掛帥和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重要保障。
《若干規定》在管理體制安排方面明確,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浦東新區率先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機制;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創新項目揭榜掛帥和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重大事項,搭建公共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生態環境。同時,《若干規定》明確,市、區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和本規定,共同做好創新項目揭榜掛帥和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相關工作。
針對原有制度安排中部分創新項目公開度、透明度、知曉度等不夠高等問題,有必要創新搭建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創新項目在浦東新區集中發布的態勢,有效提升創新資源配置效率。
《若干規定》專門就如何有效通過公共服務平臺保障“揭榜掛帥”活動等方面問題做了系統回應和安排。明確在浦東新區設立創新項目揭榜掛帥公共服務平臺,平臺采用“政府監督+社會力量運營”模式,堅持非營利和公益性屬性,打破創新要素流動壁壘,面向社會公開遴選。此外,平臺還能嫁接產業基金等社會資源,接駁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等環節,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也能帶動新型研發機構的利潤產出空間進一步擴大。同時《若干規定》還明確,設立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向社會公布名單。
揭榜掛帥機制是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研發主戰場的新型科技項目組織方式。區別于傳統科技項目的要求,一方面,揭榜掛帥方式將推廣至所有創新項目;另一方面,通過賽馬制模式,發榜方可以擇優選擇多個申報主體各自獨立“揭榜”攻關。《若干規定》完善揭榜掛帥制度,為引育新型研發機構提供明確保障和支撐。在項目申報方面,明確遵循“英雄不問出處”“看能力、不唯資歷”的要求,不得以國籍、年齡、資歷、學歷和工作經歷、單位屬性等作為國內外人才和團隊在浦東新區參與創新項目揭榜掛帥的資格條件。“英雄不問出處”就是讓有實力的科研機構擁有展現能力的機會和舞臺,為更多科技創新類成長型企業提供了更加開放、平等、競爭、高效的營商環境。在項目來源方面,明確在服務平臺上發布的創新項目應當面向全社會征集,聚焦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成果轉化,本市政府部門、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創新項目可以在服務平臺上公開發布,同時支持其他企業和社會組織在服務平臺上發榜。在項目揭榜方面,明確通過賽馬制選賢任能,鼓勵參與創新項目揭榜掛帥活動的企業、單位在浦東新區開展有關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實現積聚發展。在立法過程中參與調研座談的企業表示,支持不同技術路線并行攻關,既能有效降低技術選擇風險,讓“千里馬”脫穎而出,也能相互取長補短,高效產出科研成果,實現創新價值最大化。
培育和完善新型研發機構,需要尊重創新的客觀規律,更好體現以結果為導向的科研思路。
《若干規定》在經費撥付和使用機制方面,支持揭榜掛帥的創新項目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經費撥付機制,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對使用財政科研經費的創新項目實行包干制和負面清單管理。即除負面清單外,新型研發機構有權自主決定項目經費使用,將有利于破解科研機構預算編制繁瑣、申報流程長、經費撥付慢、財務報銷難等現實之困。
經費包干制以成果產出作為評價標準,一方面,將更好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釋放市場創新潛力;另一方面,也是為政府“減負”,只需將任務目標、經費向創新主體亮明從而加快實現攻堅目標。此外,在創新主體較為關注的知識產權歸屬方面,《若干規定》明確,創新項目發布方和揭榜方可以依法約定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這樣更為靈活的創新成果確權方式安排將更有利于撬動市場活力。
實現科技領域自立自強,關鍵在“人”,人才激勵需要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
《若干規定》明確了對人才的支持和激勵舉措,通過立法吸引更多高質量人才參與創新項目、積聚浦東,并承擔重大科技創新研發任務,最終形成自主創新新高地和新的產業集群。
《若干規定》明確,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員可以擔任浦東新區新型研發機構法定代表人。通過變通突破相關政策條框,從更深層次、更大力度謀劃考慮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制度安排。此外,對人才的激勵機制還體現在《若干規定》中的開放包容創新環境和相關容錯機制安排上,《若干規定》明確支持對浦東新區承擔戰略性任務的新型研發機構建立以創新績效為核心的中長期綜合評價機制;浦東新區應當按照支持創新、權責一致、盡職免責、失職追責的原則,探索建立符合創新項目特點的容錯機制,按照相關合同的約定開展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