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政
剛剛當選市人大代表時,就有老師叮囑我,一定不要錯過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講座和論壇,理由很簡單:雖然上海人不一定能講得清楚上海,但作為上海的人大代表必須要“把事情搞得清楚一點”。
把事情搞得清楚一點,上海人大代表論壇給我的不僅是內容,更多的是方法。大部分論壇都會邀請兩三位嘉賓來討論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視角往往會讓代表們發現一些問題、打開一點思路。工業制造、中美關系、人工智能……專家們對于問題的講述最為精彩,從中,我聽到的是閱讀過、聽過、走過、觀察過后獲得的深刻思考。
論壇有時會送一些書。從生物醫藥話題的《自私的基因》,到中美關系話題的《美國陷阱》,再到制造業和上海選擇話題的《太空漫游》四部曲,我感到越來越驚喜——如果在討論未來時我們愿意將科幻作品視角也納入其中,這背后所蘊含的包容和開放態度足以讓人充滿期待。
五年的代表論壇,讓我體會最深的是對“論”的處理,不多講觀點,多討論事實,力求將各方觀點平等地展示。這樣的討論總是容易將人的思維發散開,引出更多的思考和討論。如何振興上海的鄉村?上海的老齡化趨勢和服務體系該如何建設?上海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何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正是這些討論,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如今社會已經漸漸走入以往知識沒有覆蓋到的區域,也感受到了論壇組織者、嘉賓、參與者的默契——不局限于“正確”的標準,而是要努力達到一種叫作“美好”的標準,去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五年,我看到了五十個好問題被以“更好關照未來”的態度,認真地討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