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奉賢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室
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始終以“在路上”的心態認真做好“家、站、點”建設運行。2016年便率先啟動“家、站、點”平臺建設,首創建在代表家中的聯系點,首建區級層面代表之家,逐步織密“區級引領-街鎮有家-片區布站-村居多點”的四級平臺網絡,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踏出了堅實步伐。
縱向選址穿透力強。2017年,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在全市首創設在代表家中“客堂間”的代表聯系點。本屆以來,區人大常委會持續探索“家、站、點”選址新思路,將站點建在宅基上、鬧市中、公園里,力求將聯系選民群眾的觸角不斷向下延伸,讓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真正進入群眾心中。莊行鎮存古村將代表聯系點建在郁梅英代表自己的宅基上,讓聯系點成了周圍村民群眾的“網紅打卡點”;南橋鎮設點巡回接待,讓代表接待來到樓梯間、弄堂口;海灣鎮立足自身居民小區實際,以“紅色信箱”的復古浪潮,確保小區內的居民在每一個轉角都能遇見人大代表。
線上無限延伸。區人大常委會優先在區級代表之家試點搭建云上平臺,實現全區“家、站、點”數據上“云”。各個站點的地址、電話、履職活動安排、選民接待日計劃、社情民意收集情況等都一目了然。各街鎮(地區)人大也同步跟進,以“隨申辦”、公眾號、小程序等新媒體,打造“家、站、點”網宣新陣地,加載社情民意收集反饋模塊,切實以新技術、新手段讓群眾與代表、與人大實現全天候、零距離的“雙向奔赴”。
閉環管理,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可感。為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的可感度,區人大常委會引導“閉環管理”模式下沉至各級“家、站、點”,各街鎮(地區)人大結合實際,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新實踐。南橋鎮建立民意事項辦理流轉制度,以代表之家為樞紐,做到2天內報告、3天內派單、一周內答復。四團鎮人大依托“家、站、點”,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監督活動品牌“談詢坊”。金匯鎮人大創新“一聯十”工作制度,完善鎮人大監督政府重大事項的機制,實現對政府實事工程項目的全鏈條監督,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促進建議辦理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重點,特殊事情特殊辦。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區人大常委會第一時間發布《致全區各級人大代表的疫情防控倡議書》,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積極響應,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柘林鎮人大借助“家、站、點”平臺,代表牽頭成立“配藥專班”,為群眾解決疫情期間配藥難的問題。疫情防控期間,各級代表依托“家、站、點”線上平臺,提交防疫相關意見建議1000余條,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代表智慧。
緊貼需求,民生實事重點辦。奉賢區各級“家、站、點”始終堅持以服務百姓為宗旨,聚焦人民群眾關切,以“送溫暖、解民憂、辦實事”為抓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全區的“家、站、點”故事里,有歷時1個月,群眾苦惱的荒廢空地轉變為綠化景觀的;也有歷時8個月,群眾翹首以盼的農家會所實現從改造到竣工,快速解決居民們在家門口“辦事”心愿的;更有歷時5年,市、區、鎮三級人大共同突破政策空白和歷史遺留等困境,推動舊房改造,終于換來居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只要是群眾關心的事,就是“家、站、點”的頭等大事。
立足群眾,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立法為人民、立法靠人民。得益于“家、站、點”15分鐘服務圈,奉賢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構建由6個顧問單位、23家成員單位和14個立法信息采集點組成的基層立法矩陣。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書面函詢、微信推送等形式,對《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等5部法規提出立法修法建議128條,其中被市人大常委會采納12條,積極為立法貢獻奉賢代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