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凱宇 張 瑜
(陜西省榆林市造林綠化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 Oliv) 是楊柳科,胡楊亞屬的樹種之一,是荒漠鹽堿地上的優良防風、固沙樹種,同時也是很好的綠化觀賞樹種。我國內蒙古、甘肅的額濟納河流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河北、山西、寧夏、陜西及東北地區都有分布,其中新疆地區分布面積最大,數量最多,榆林地區也有胡楊林分布。然而胡楊樹育苗難度較大,為了有效提高胡楊育苗成活率和保存率,短時間內擴大胡楊育苗規模,可以選擇胡楊扦插育苗方式,能較好保持母本的遺傳特性和優良性狀。下文結合實踐,對胡楊扦插育苗造林技術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1.1.1 床式、壟式育苗
選擇輕壤土或沙壤土作為育苗地,一般選擇塑料大棚、溫室等保護地育苗有利于控制溫度和濕度,促進插穗的不定根形成,可以提高扦插成活率。扦插前,首先要整平土地,灌足底水,然后每667m2施有機肥2m3~3m3,施過磷酸鈣20kg、硫酸亞鐵50kg、土壤菌蟲必殺1.50kg,深耕20 ~30cm,清除草根、石塊等雜物,耙碎土塊。可床式育苗,也可壟式育苗,一般以床式應用較多,苗床寬1m,長10 ~20m,床間步道寬約40cm,壟式育苗,一般壟底寬60 ~70cm,壟面寬30cm,壟高15 ~20cm,經作床、作壟后就可以進行扦插。
1.1.2 固定苗床育苗
固定苗床一般為磚砌結構,寬1m,長10 ~15m,高0.5m,基部相間2 米留有排水口,用于排除苗床積水。內部分層裝填5~10cm厚石子(爐渣)、10~15cm厚營養土、15 ~20cm 厚河沙,既透水透氣,又利于提高地溫。根據需要可在河沙層下鋪設地熱線用于加熱,營養土以疏松的腐殖土、沙炭等為主,混拌腐熟的有機肥料。裝填完成后扦插前進行消毒滅菌,可用2%~3%高錳酸鉀溶液或多菌靈等滅菌劑。
1.2.1 種條采集
選擇品質優良,生長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感染的壯齡母樹作為采條母樹;最好采集樹干基部1 ~2 年生萌條,其次可選擇樹冠外圍光照充足發育健壯的1~2年生枝條,也可選用1 ~2 年生苗干;種條采集一般以早春樹液尚未開始流動時較好,此時樹木還沒有開始生長,內部營養物質貯藏豐富,有利于插穗根原始體的形成。同時,距離扦插間隔時間短,插穗失水、變質的可能性減小,有利于保持插穗的生活力。
1.2.2 種條的貯藏
采用隨采隨插方式,可防止插穗失水變質,只需短期臨時性保護好插穗即可。若需要在樹木休眠期采集種條,必須做好種條的貯藏工作,選地勢高、干燥、排水良好的背陰地方挖溝或挖坑。溝或坑深60 ~80cm,底鋪5cm 厚的濕沙分層埋條,或在陰涼的室內種條與濕沙分層埋藏,要求貯藏環境保持濕潤、低溫,貯藏期間定期檢查溫濕度,防止發霉、干枯。
1.3.1 制穗
將種條截成長15 ~20cm 的插穗,每個插穗上要具有2 ~3 個發育充實健壯飽滿的芽。插穗上切口距第一芽0.5 ~1cm,剪成平口,下切口靠近下芽基部,可平剪或斜剪,剪取插穗時防止剪口處造成劈裂。最好按照插穗在種條上所屬部位分級處理,便于分別扦插分別管理。
1.3.2 插穗處理
1.3.2.1 浸水處理
插穗中含有抑制生根的生理物質,主要是酚、醛類物質,浸水處理可以降低抑制物的濃度,一定程度上起到減除抑制作用的效果,同時可促進插穗充分吸水,利于保持插穗內部的水分平衡。浸泡時,最好選用流水,若無條件時,可每天換水一次,一般浸水處理一周左右即可扦插。
1.3.2.2 植物生長激素處理
植物生長激素在植物內可以起到促進細胞分生分裂的作用,對于插穗而言,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激素可以促進根原始體的分化和不定根的產生,因此用植物生長激素處理插穗可以促進生根。生產上一般常用的有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ABT 生根粉等。
處理方法有兩種,即粉劑處理和溶液處理。粉劑處理需要將生長素與滑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蘸于插穗下端,處理后最好開溝或打洞扦插,其生長素含量一般為500 ~2000ppm,如1g 萘乙酸加500g 滑石粉即可配成2000ppm 萘乙酸粉劑;溶液處理分低濃度和高濃度處理兩種,生長激素不能直接溶于水,需要先用酒精將藥劑溶解后再用水稀釋到所需濃度,一般采用(50 ~100)×l0-6稀釋液,插穗基部浸漬2 ~12h,或(500 ~2000)×l0-6的高濃度溶液,插穗基部速蘸處理。應用植物生長激素處理必須明確其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作用特點,避免因插穗內生長素含量高而導致不能生根的現象出現。
1.3.2.3 加溫處理
加溫催根是樹木扦插育苗經常采用的促進插穗生根的措施,當插穗下部所處土壤層(基質)的溫度高于地面上部溫度3℃~5℃,就可以促進根原始體的形成。提高地溫有利于物質分解、合成和運輸,加速愈傷組織形成和生根,有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可以采用火炕加溫或電熱線加溫的方法。火炕加溫催根,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上式均可,具體的方法是在炕床下挖2 ~3 條主煙道上面用磚或土坯砌成第二層煙道,并抹泥修成炕面,將周圍用磚砌成矮墻,使溫度過高時應適當填土,在炕面各處溫度均勻時(25℃)鋪10cm 厚濕沙或濕鋸末,在上面擺放插條進行催根;使電熱線加溫催根,一般將電加熱線埋入催根苗床內,用以提高地溫。
1.3.3 扦插
扦插可直插或斜插,生產上以直插應用較多。為防止對下切口皮層造成破壞,扦插時先開溝、開孔、開縫,然后放入插穗并埋土。扦插密度一般為株行距20×25cm ,注意上下切口位置,防止倒插,同時,下切口必須與土壤緊密接觸,不能蹬空,扦插深度以地面露1 芽為宜,然后插后踩實。
1.3.4 扦插后管理
1.3.4.1 苗期抹芽
如果插穗萌發的新芽較多,待新芽長到10 ~20cm 時,選留健壯直立的一個芽培養成主干,其余的陸續抹去。
1.3.4.2 苗木的松土除草
要及時拔去床面雜草,以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損耗,當土壤過分板結時,在行間空隙處松土,但不宜過深,以免松動插穗基部,影響切口生根。使松土除草可結合進行,注意除草要做到“除早、除了”,松土要做到“不傷根、不傷皮、不傷稍”。
1.3.4.3 苗木的施肥灌溉
扦插后立即灌一次透水,以后經常保持苗床的濕度。水分一定要適中,扦插初期稍大,后期稍小,否則苗木下部易腐爛,影響插穗的愈合、生根。在扦插苗生根成活后,插穗內的養分已基本耗盡,則需要充足供應水肥,滿足苗木生長對養分的需要,并灌水同時每月施肥一次,每畝施速效性無機肥料4 ~-5kg,后期施肥量可適當加大。必要時可采取葉面噴肥的方法,每隔1 ~2 周噴灑0.1%~0.3%的氮磷鉀復合肥,也可將速效肥稀釋后澆入苗床。
1.3.4.4 苗木的病蟲害防治
加強對苗木病蟲害的防治,消除病蟲危害對苗木的影響,提高苗木質量,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嫩枝扦插是在植物生長期間利用半木質化的帶葉嫩枝進行扦插,嫩枝扦插易于成活,原因是嫩枝生長素多,這樣使半木質化枝條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高,組織幼嫩,分生組織細胞分裂能力強,酶的活性強,且利于形成愈傷組織和生根。
一般為磚砌結構且具有控溫控濕設施的固定苗床或全光照育苗裝置,固定苗床寬1m,長10 ~15m,高0.5m,基部相間2 米留有排水口,用于排除苗床積水。內部分層裝填5 ~10cm 厚石子(爐渣)、10 ~15cm 厚營養土、15 ~20cm 厚河沙,既透水透氣,又利于提高地溫。根據需要可在河沙層下鋪設地熱線用于加熱,營養土以疏松的腐殖土、沙炭等為主,混拌腐熟的有機肥料。裝填完成后扦插前進行消毒滅菌,可用2 ~3%高錳酸鉀溶液或多菌靈等滅菌劑。
在5 ~7 月當枝條達半木質化時采集插條。采集過早,枝條幼嫩容易失水萎縮,采集過遲,枝條木質化,生長素含量降低,抑制物增多。應選擇在早、晚采集枝條,這樣枝條含水量高,空氣濕度大,溫度較低,不易造成種條失水,采集的種條隨時浸泡在水中或及時做好保濕工作,嚴禁中午時間采集種條。
2.3.1 制穗
插穗的截枝長度以10 ~15cm 為宜,含2 ~4 個節間,插穗粗度在0.3 ~0.8cm(勿纖細),留2 ~3 片葉,切口要平滑,下切口應在葉或腋芽之下1 ~3mm 處。插穗的截枝應在陰涼處進行,將截好的插穗及時浸泡在水中,防止失水。
2.3.2 插穗的處理
胡楊嫩枝扦插插穗可用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等生長激素,或ABT 生根粉處理,先用酒精將粉劑溶解后再用水稀釋到所需濃度,一般采用(50 ~200)×l0-6稀釋液,插穗基部浸漬2h,或插穗基部速蘸(500 ~2000)×l0-6的高濃度溶液。
2.3.3 扦插
經過處理的嫩枝插穗扦插深度為3 ~4cm,以插穗不倒為度。扦插密度株行距約為10×15cm,可先開縫、開孔或開溝后扦插,防止插穗下端皮部受傷,插后壓實基質避免插穗下端蹬空,并及時噴水,防止插穗失水萎蔫。
2.3.4 扦插后的管理
胡楊嫩枝扦插后的管理可分為三個階段,以控制影響插穗生根的環境溫度和濕度兩個因子為重點。
扦插后1 ~20 天為第一階段,是插穗生根時間,采用間歇性噴霧方法,使插穗葉子表面始終保持有一層水膜存在,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地溫保持在18℃~28℃,環境溫度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超過40℃。根據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做好遮陰、通風降溫、保濕等措施的協調配合工作。同時根據需要,可施用滅菌劑,預防發生病害感染。
扦插后20 ~35 天為第二階段,插穗已經生根,關鍵是要促進插穗地上部分生長。延長噴霧間隔時間,適當進行葉面追肥。
扦插后35 天以后為第三階段,此時可以開始煉苗,逐漸延長通風時間,逐步撤除保護性設施,直至完全處于大田環境為止。煉苗一般需要大約一周左右時間,這樣幼苗完全成活并已經適應外部環境條件以后即可進行移苗。
為了促進苗木生長,培養苗木根系,提高胡楊造林成活率,扦插苗生長到一定階段需要進行苗木的移植。結合胡楊造林生產要求,苗木需要移植到一定規格的營養缽中繼續培育。
營養土一般以園土加拌有機、無機肥料而成,也可按照常用的配制成分進行配制,如腐殖土、黃心士、火燒土和泥炭土中的1 種或2 種,占50%~60%;細沙土、蛭石、珍珠巖或鋸末中的1 種或2 種,占20%~25%;腐熟堆肥20%~25%。另外,每立方米基質中加1kg 復合肥。使用的有機肥料(農家肥)一定要充分腐熟,以免燒苗或帶病菌和蟲卵,加入的化肥不得隨意加大用量,要嚴格按比例摻入,并充分拌勻。如化肥用量過多且未拌勻,就可能因苗根部化肥溶液濃度過高而燒苗,因而有些地方在基質中不加化肥。
營養土一般采用藥劑消毒方法,根據不同的藥劑常用如下兩種做法。其一,是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20 ~40kg,與1m3基質充分攪拌,蓋好塑料布密閉24h,打開經2周待藥味完全消失后,即可裝杯使用;其二,用1%硫酸亞鐵溶液20kg,消毒1m3基質,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硬枝扦插苗選擇在苗木的休眠期進行移植,移植前2 ~3 天苗床灌足底水,裝有營養土的營養缽也要澆足底水。移植時要帶土并切斷主根,壓實土壤,移后及時補水。嫩枝扦插苗在煉苗一周后即可移植,方法和要求與硬枝扦插苗相同。
帶土移植苗木緩苗期較短,不需要特殊的保護與管理措施,按照常規的苗木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進行灌溉、除草、施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