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亮 任宏偉 曹國蕓 李夢云 李 芳 劉 寧 王玉彬
(河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河北省第七人民醫院,河北 定州 073000)
支氣管擴張癥(簡稱支擴)是由多種原因導致支氣管壁結構破壞,進而引起支氣管變形與永久性擴張,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炎癥性疾病[1-2]。在支擴病程進展中可出現反復感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急性加重,增加治療難度[3]。目前西醫對于支擴伴感染多采用抗菌藥物治療,頭孢哌酮/舒巴坦是頭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復合制劑,是一種廣譜抗菌藥物,對多種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不良反應較少[4]。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支擴伴感染(痰熱壅肺證)治宜宣肺平喘、清熱化痰、消腫解毒[5]。本研究對我院近年來收治的支擴患者給予清肺化痰解毒湯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進行治療,并以單用頭孢哌酮/舒巴坦作對照。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參照《內科學》[6]、《中國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7]中關于支擴伴感染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痰熱壅肺證,參照《中醫內科學》[8]、《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擬定。納入標準:符合支擴伴感染的診斷標準,病情處于急性加重期;中醫辨證為痰熱壅肺證;年齡18~80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無頭孢哌酮/舒巴坦使用禁忌證。排除標準:處于支擴穩定期者;結核引發的支擴者;大咯血,需手術治療者;合并肺膿腫、肺癌、活動性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者;存在精神疾病、智力或語言障礙者;重度營養不良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清肺化痰解毒湯中任何成分過敏者。
1.2 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間在本院就診的支擴伴感染(痰熱壅肺證)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24~75歲,平均(57.32±9.85)歲;支擴病程1~12年,平均(6.23±1.64)年;本次急性加重至就診時間1~5 d,平均(3.55±1.06)d;靜脈曲張型支擴26例,囊狀支擴14例,柱狀支擴1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5~74歲,平均(56.58±9.37)歲;支擴病程1~11年,平均(6.07±1.45)年;本次急性加重至就診時間1~5 d,平均(3.39±0.98)d;靜脈曲張型支擴25例,囊狀支擴17例,柱狀支擴8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化痰、退熱、止血等。其中抗感染治療采用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97)3.0 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充分稀釋后給藥,每8小時1次。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聯合清肺化痰解毒湯,組方:生黃芪15 g,當歸10 g,金銀花 20 g,黃芩 15 g,金蕎麥 10 g,魚腥草 20 g,浙貝母20 g,桔梗15 g,蘆根10 g,冬瓜子15 g,桑白皮15 g,瓜蔞15 g,葶藶子10 g,薏苡仁 12 g,蘇子10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取藥汁400 mL,分早晚2次溫服。兩組療程均為14 d。
1.4 觀察指標 1)中醫證候積分標準[9]:對咳嗽、咯痰、胸悶氣急、發熱癥狀進行量化分級,根據癥狀嚴重程度(無及輕、中、重度)分別計0、2、4、6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2)肺功能指標:治療前后選用意大利COSMED公司產的Quark PFT型肺功能儀測定受檢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氣峰值流量(PEF)。3)炎性標志物:治療前后采集受試對象空腹肘靜脈血共9 mL,取3 mL,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并分裝,于-70℃冰箱中保存待測。使用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產的Varioskan LUX型酶標儀,按酶聯免疫法試劑盒(武漢菲恩生物)說明書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運用南京基蛋生物產的CM800型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操作均按免疫比濁法試劑盒(上海科華生物)說明書執行。另取3 mL進行血常規檢查,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產的XS-500i型血液分析儀測定白細胞計數(WBC)和NEUT%。4)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Th)17、調節性T細胞(Treg)比例:取余下3 mL肘靜脈血,制備外周血單個核細胞懸液,孵育4 h;加入CD4抗體與破膜緩沖液,再加入IL-17A抗體、Foxp3抗體,4℃避光孵育30 min。選用美國BD公司產的FACSCalibur型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Th17、Treg比例,并計算二者比值(Th17/Treg)。5)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記錄受測者不良反應情況。
1.5 療效標準[9]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血常規復常,胸部CT示肺部炎癥完全吸收。顯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但<95%,血常規接近正常,胸部CT示肺部炎癥吸收≥2/3。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但<70%,血常規好轉,胸部CT示肺部炎癥吸收≥1/3。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血常規無好轉或胸部CT示肺部炎癥吸收<1/3,甚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與組間比較分別行配對與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1。兩組治療后咳嗽、咯痰、胸悶氣急、發熱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以觀察組的下降更顯著(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咳嗽4.63±0.82 1.20±0.27*△4.58±0.77 2.25±0.48*咯痰4.75±0.79 1.16±0.24*△4.72±0.74 2.14±0.53*胸悶氣急4.81±0.75 1.20±0.27*△4.79±0.79 2.17±0.46*發熱3.86±0.65 0.64±0.17*△3.82±0.68 1.10±0.22*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FEV1、FVC和PEF均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0.05),且以觀察組的改善更顯著(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FEV1(L)1.93±0.27 2.87±0.33*△1.91±0.29 2.55±0.31*FVC(L)2.23±0.35 2.78±0.37*△2.21±0.32 2.52±0.35*PEF(L/s)70.48±6.34 81.23±8.25*△70.76±6.65 75.62±7.84*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標志物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血清IL-8、TNF-α、CRP水平及WBC、NEUT%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以觀察組的下降更顯著(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標志物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L-8(ng/L)87.45±5.42 62.14±4.32*△85.92±5.87 74.21±5.28*TNF-α(ng/L)70.31±5.72 38.57±2.34*△69.87±5.48 50.48±3.25*CRP(mg/L)30.34±3.45 12.43±2.05*△29.87±3.15 18.56±2.75*WBC(×109/L)13.05±1.72 6.28±0.48*△12.87±1.85 8.14±0.50*NEUT%81.23±3.45 57.53±3.05*△80.79±3.62 65.82±3.24*
2.4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h17、Treg比例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外周血Treg比例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外周血Treg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h17、Treg比例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h17、Treg比例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h17(%)2.59±0.54 1.81±0.33*△2.61±0.49 2.15±0.47*Treg(%)1.31±0.37 2.38±0.45*△1.32±0.40 1.73±0.41*Th17/Treg 1.99±0.32 0.77±0.18*△1.98±0.35 1.25±0.23*
2.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6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6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支擴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慢性化膿性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支氣管壁肌肉與彈性組織破壞可造成支氣管變形與永久擴張,而在感染或其他因素的反復作用下,可使支氣管損傷進一步加重,導致纖毛清除功能下降,支氣管管腔內分泌物引流不暢,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重肺部感染,導致支擴病程持續進展[10]。目前針對支擴伴感染臨床主要采取祛痰、抗感染等對癥治療。頭孢哌酮/舒巴坦是頭孢哌酮與舒巴坦按照2∶1比例制成的復合制劑,是一種常用的廣譜抗生素[11]。近年來,大量研究證實[12],在常規西醫基礎上聯合中醫藥治療能有效提高支擴伴感染的治療效果。
支擴伴感染屬中醫“肺癰”“咳嗽”“咯血”等范疇,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本虛為正氣虧虛,尤指肺氣陰兩虛與脾氣虛,標實為痰、熱、瘀互結。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感受外邪等均可致肺氣損傷,脾失健運,津液不得正常輸布,痰濁內生,痰可化熱,痰熱內壅,阻塞氣道,而致本病。急性發作期支擴以邪實為主,痰熱壅肺證是急性期支擴的常見證型,治宜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本研究采用的清肺化痰解毒湯由生黃芪、當歸、金銀花、黃芩等多味中藥組成,方中生黃芪、當歸益氣解毒、補血養血,共為君藥。金銀花、黃芩、蘆根清瀉肺熱、消腫解毒,共為臣藥。魚腥草、浙貝母、冬瓜子、瓜蔞、薏苡仁具有止咳化痰、清熱排膿之功效;葶藶子、桑白皮、蘇子利水消腫、瀉肺平喘;桔梗、金蕎麥具有清熱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以上諸藥共為佐藥。甘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3-14],金銀花含有的酚酸類成分可下調炎癥介質表達,并能調節免疫;黃芩可調節、阻斷炎癥通路,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浙貝母可松弛氣道平滑肌;魚腥草可抑制銅綠假單胞菌;桔梗可抑制核轉錄因子-κB(NF-κB)激活,緩解氣道炎癥,防止氣道重塑。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采用清肺化痰解毒湯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后總有效率達到了92.00%,與對照組相比顯著上升。且治療后兩組咳嗽、咯痰、胸悶氣急、發熱各項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FEV1、FVC、PEF各項肺功能參數值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但均以觀察組的改善更明顯。
研究表明[15-16],促炎因子過度表達與炎癥反應在支擴伴感染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感染被認為是誘發支擴的主要原因。肺部組織在受到病原菌等侵襲后會釋放大量炎癥介質與酶,損傷局部組織器官,導致組織水腫與管腔變形,氣道分泌物大量聚集難以排出,進而誘發肺部感染。氣道阻塞、肺組織破壞,還可影響肺換氣與通氣功能,導致肺功能下降,加重支擴病情。IL-8、TNF-α等炎性因子均與氣道炎癥反應密切相關。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IL-8、TNF-α、CRP水平及WBC、NEUT%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但均以觀察組的改善更明顯。
綜上所述,與單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相比,聯合清肺化痰解毒湯治療支擴伴感染(痰熱壅肺證)能有效促進患者咳嗽、咯痰、胸悶氣急、發熱等癥狀體征的緩解,改善肺功能,下調體內炎性標志物水平,調控外周血Th17/Treg免疫平衡,緩解機體炎癥反應,整體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