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娟,王小霞
(福建省廈門市中醫院心內科,福建廈門, 361009)
去甲腎上腺素為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是一種強烈的α受體激動劑,通過α受體激動,可引起血管極度收縮,使血壓升高和冠狀動脈血流增加。由于去甲腎上腺素對局部血管具收縮作用,尤其是皮膚黏膜的血管收縮作用最明顯,容易引起靜脈炎和藥物外滲但該藥刺激性強,藥物外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組織損傷[1]。輕者造成輕度的組織損傷,如局部滲出區域的皮膚出現紅、腫、皮下硬結及輕中度疼痛,嚴重者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功能障礙,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影響治療效果,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2]。護理人員一旦發現需要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相關護理措施,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痛苦程度。本文回顧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例去甲腎上腺素外滲引起右下肢皮膚組織大面積壞死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換藥及傷口護理體會,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86歲,以“反復心悸1年余,右下肢皮膚損傷7天”為主訴于2021年4月6日入院,刻下癥見:神清,神疲,偶有心悸,貧血貌,外院去甲腎上腺素外滲引起右下肢脛前皮膚大面積壞死。患者身高152 cm,體質量37kg,體質指數(BMI)16 kg/m2。血細胞分析:白蛋白25g/L,白細胞計數18×109/L。傷口評估:右下肢脛前皮膚傷口大小21c m×8cm;基底50%白+50%黑;滲液少;周圍皮膚糟脆;疼痛評分(疼痛臉譜評估)3/5。患者空腹血糖4.6 mmol/L住院患者營養篩查表評分5分,提示存在營養風險。生活自理能力評分40分,評定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依賴。
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全身營養狀態欠佳,因去甲腎上腺素外滲引起的皮膚壞死范圍廣,病情危重,請我院骨科、普外科、營養科、創口小組、皮膚科等多學科會診,考慮可能去皮區及植皮區皮膚修復不佳,不建議植皮,會診意見建議內科保守換藥。經護理后,8月20日傷口愈合,患者順利出院。
根據傷口管理的TIME原則,對傷口容痂、清創;抗感染;促進滲液吸收;預防周圍皮膚組織浸漬,促進爬皮,保護上皮組織。換藥前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取得患者配合,進行疼痛評分,必要時給予止痛藥。
2021年4月6日,患者傷口范圍21 cm×8 cm,基底25%白+75%的黑色組織(見圖1a),無滲液,無異味,疼痛評分(疼痛臉譜評估)3/5分。給予鹽水紗布濕敷,軟化焦痂,去腐生肌藥膏外敷。去腐生肌膏是由中藥成分制成,具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3]。其可清除黑色壞死組織,紗布包扎,繃帶固定。
2021年4月23日,患者黑色焦痂已經全部脫落,傷口范圍19 cm×8 cm,基底50%黃+50%紅色組織(見圖1b),無滲液,無異味。鹽水紗布搓洗,清除黃色組織,促進肉芽生長,脂質水膠硫酸銀輔料覆蓋,預防感染,無菌棉墊包扎。
2021年5月13日,患 者 傷口 范 圍19 cm×8 cm,基底100%紅色組織(見圖1c),無滲液,周圍皮膚菲薄,無異味。生理鹽水沖洗傷口,自粘性軟聚硅酮泡沫敷料覆蓋,促進爬皮,繃帶包扎外固定。
2021年5月24日,患 者 傷口范圍14 cm×6 cm,基底100%紅色組織,肉芽過長(見圖1 d)。生理鹽水清洗傷口,10%氯化鈉濕敷,自粘性軟聚硅酮泡沫輔料貼敷,繃帶包扎,彈力繃帶再加壓包扎。
2021年6月3日,患者傷口范圍14 cm×6 cm,基底100%暗紅色,肉芽過長水腫(見圖1 e)。給予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液體敷料涂抹周邊皮膚(保護傷口周圍皮膚,促進周圍皮膚組織血液循環),傷口周圍火龍罐[4]行罐改善局部血運,傷口局部用表皮生長因子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覆蓋高滲鹽敷料,自粘性軟聚硅酮泡沫輔料貼敷,繃帶包扎,彈力繃帶再加壓包扎。
2021年6月18日,患 者 傷口 范 圍14 cm×5.5cm,基底100%紅色,肉芽水腫較前明顯減輕(見圖1 f)。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撳針埋于傷口周圍皮膚,自粘性軟聚硅酮泡沫敷料貼敷傷口處。每周實施1次撳針,3 d內撤除。
2021年8月20日,患者傷口愈合(見圖1 g),患者順利出院。

圖1 患者傷口愈合過程
2021年4月6日入院時患者BMI16 kg/m2,住院患者營養篩查表評分5分,提示存在營養風險。常規營養支持包括腸外營養,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的電解質、水平衡進行調整,并給予適量的人體蛋白質與血漿輸入,這種營養支持方式用于一般患者可取得良好療效[5]。患者白蛋白25g/L,給予靜脈補充白蛋白。結合營養科會診意見,經鼻腔留置胃管,營養科配餐,間歇鼻飼營養液,保證能量供給,每日鼻飼熱量1176 kcal。6月3日,患者白蛋白36 g/L,傷口水腫明顯,給予增加了補充多元維生素,患者精神狀態較前好轉,給予拔出鼻飼管,改為經口半流質飲食,繼續營養科配餐。營養師定期對患者進行營養評估,根據機體總體情況、出入量、肝腎功能以及糖脂代謝情況,患者運動量制訂營養計劃,觀察、評估、記錄患者嘔吐及大便次數、量、性質,及時上報醫生分析原因,調整相應的診治方案。
在臨床對癥治療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給予患者護理,不斷完善患者的生活護理措施[6]。患者住雙人間,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溫濕度適宜。使用氣墊床,建立翻身卡,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每2 h翻身拍背1次。患者穿紙尿褲,紙尿褲濕時及時更換,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骶尾部用泡沫敷料覆蓋保護。每班交接皮膚情況,做好記錄,預防壓瘡發生。③每日2次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減少感染發生。床邊B超排查患者無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給予每日2次氣壓泵治療,促進下肢靜脈血管回流,預防血栓,促進傷口血液循環,加速傷口愈合。臥床期間,用床邊功能鍛煉車進行下肢康復訓練,15~20min/次,1次/d,加強下肢功能鍛煉,避免費用綜合征的發生。此外,及時給予患者健康指導。
本例患者病情重,基礎疾病多,傷口恢復慢,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維護患者自尊,給予人文關懷。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需求,以提高滿意度[7]。更換紙尿褲、擦洗患者臀部時,注意保護好患者的隱私,動作輕柔,語氣溫和。開展護理操作時,多用肢體語言,如拍拍患者的肩膀、握一握患者的手,以示鼓勵。換藥前和患者做好溝通解釋,換藥動作輕柔,對于傷口結痂處理,等結痂完全融合再慢慢祛除,不可硬撕拉痂皮,增加患者的疼痛。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加強和家屬的溝通交流,讓家屬多了解患者傷口恢復情況,取得家屬的配合,消除家屬心理顧慮與擔心。
藥物外滲是靜脈輸液難以避免并發癥之一,當輸入刺激性藥物時易出現靜脈炎,增加痛苦,引起不良后果[8]。去甲腎上腺素外滲引起患者局部皮膚組織壞死,嚴重影響康復,延長患者住院時間,處理不及時甚至會致殘,增加患者及其家庭負擔。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對癥有效的換藥等綜合處理措施,促進傷口愈合,減輕患者的痛苦。中醫蘊含著多種能有效治療和促進傷口愈合的藥物和方法,治療同時也需要加強營養支持、,保護皮膚、黏膜完整、,積極開展康復訓練和心理護理。本例患者換藥護理中,在前期黑痂期使用了去腐生肌膏,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傷口出現嚴重水腫時,借助火龍罐光電的化學作用與近紅外光輻射的電磁波,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9];同時改善組織血運、散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后期水腫消除后傷口爬皮困難,采用撳針埋針療法,刺激局部傷口收斂,舒筋活血、加快新陳代謝,加速傷口愈合效果明顯。但本例患者換藥過程中中醫外治參與時機值得進一步探討,例如:是否應該盡早介入?是否讓撳針的針刺持續作用傷口周圍皮膚?總之,針對藥物外滲導致的皮膚組織損傷,基于傷口管理聯合中醫外治理論實施有效的換藥處理,能提升治療效果,同時也完善基礎護理、營養支持和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傷口愈合。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
專欄主編點評:該文為個案報道,較為詳細記錄了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傷口的變化的全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方法在去甲腎上腺素外滲導致的皮膚組織損傷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的傷口管理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