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建

關鍵詞:鎮村文化分館;公共文化;鄉村振興
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大戰略,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指明了方向、清晰了路徑。要想加強農村建設,需要堅持文化先行。我們需要提高鎮村基層群眾的思想文化水平,讓鎮村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將先進的文化思想傳達給他們,讓基層群眾的認知得到提高,從而帶動鄉村更快、更好地發展。因此,積極加強鎮村文化分館建設,大力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當下工作的重點。要進一步加大鎮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力度,深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與民風民俗,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增強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美麗鄉村。
一、新時期鎮村文化分館的特點及發展意義
(一)特點
首先,鎮村文化分館應具有綜合性。鎮村文化分館普遍具有融合陣地資源完善服務的功能,這一點從其多角度、多樣化的文化建設工作可看出一二。例如幫助建立村文化中心、鄉村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宣傳長廊,設立農家書屋、文化廣播站等。其次,具有普及性。鎮村文化分館因其設立地點和服務對象的定位,是距離基層群眾最近的政府文化機構,其舉辦的活動及建設的場館可以直接惠及所有基層群眾。最后,具有時效性。鎮村文化分館既承接了縣級以上的文化館指令,同時又能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迅速進行調整,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滿足當地鎮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二)發展意義
綜觀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文化的發展史,可以看到,文化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在任何時期,文化館工作好,農村文化事業就活,文化館事業強大,農村文化事業就興盛;文化館工作差,農村文化活動就亂,文化館事業萎縮,農村文化建設就會停滯不前。文化館對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和農民文化戶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鄉村振興的新時期,實現鎮村居民文化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仍要以文化館建設為綱,以綱張目,帶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發展。
鎮村文化分館建設在基層農民群眾整體素養的提升、文化需求的滿足、鄉村振興、村風村貌的改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相較于縣級以上城市來講,鎮村地區的村民不具備很高的文化水平,一部分鎮村居民依然延續著落后的思想觀念。通過鎮村文化分館建設工作的實施,向鎮村居民傳遞黨中央對文化方面的政策方針以及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既可以豐富鎮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又可以提高綜合素養。其次,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鎮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斷提升。在鎮村居民文化建設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斷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分館建設,進一步組織多樣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持續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最后,“時代樹新風、文化最先行”。農村基層群眾的業余時間較為豐富,過去由于缺乏正確的文化引導,導致出現諸多的陋習和低俗文化傳播,通過鎮村文化分館建設,牽頭大力開展各種各樣健康陽光的特色文化活動,群眾的審美趣味得到提升,業余時間得到豐富,越來越多的村民也愿意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阻止了不正之風的形成。與此同時,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集體性特征,能夠高效培養村民的協作意識和凝聚力,進而推動現代和諧社會的發展,如鐵河街文化分館建設為村民提供了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彌補了匱乏的精神食糧。這些內容無一不展現文化分館建設的重要性。
二、鎮村文化分館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影響
(一)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城鎮一體化越來越明顯。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由之前的節衣縮食到現在的衣食無憂,從房屋矮小到高樓林立,從雞鳴狗叫到燈紅酒綠,精神文明建設也更加豐富,鎮村文化分館的建設工作帶領基層居民在文化領域走上了一個新臺階。道路、墻壁、村委會舞臺搭建等方面無不體現出文化氣息,走進鄉村,能聞到迎面撲來的墨香、能清晰地望到丹青,仿佛走進了畫的世界,書法的海洋,鎮村文化的發展成果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鎮村文化館還開展寫對聯活動,家家戶戶踴躍參與、積極嘗試,好不熱鬧,人人手拿對聯高高興興回家過大年。因此,鎮村文化分館建設使鎮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是振興美麗鄉村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二)村民的文化自覺性得到提高
鎮村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比較低下,文化底蘊薄弱,對民族文化的熱情不夠高,平時只是飯后茶余會提到一兩句,農活才是生活的重心。隨著鎮村文化分館的不斷努力,在農閑時舉辦了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了群眾的文化素質,促進了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指導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建設,輔導和培訓群眾文藝骨干;組織并指導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理論研究,越來越多的鎮村居民對民族文化有了興趣,提高了向心力。文化分館的大力建設滿足了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對文化也有著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作用,這樣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自覺性,又收集了民眾意見,開展群眾需要的文化活動,提高了鎮村居民的文化向心力。
三、鎮村文化分館工作要求
通過政府的不懈努力,文化的重要性逐漸深入人心,已經由七八十年代人們的不以為然,到現在的人人皆知。之前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不發達,文化成果也不多,鎮村居民閑暇時間只能自娛自樂,全村人聚在一起說笑打鬧。但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對待文化要有一種“揚棄”的態度,既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要聯系當代實際,推陳出新。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建設特色的分館制度,讓文化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讓文化永葆青春,不斷發展,鎮村文化分館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一)靈活堅定的思想覺悟
文化館體系在我國社會公共文化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各種活動不斷調劑著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豐富著大眾的認知、拓寬著大眾的眼界,文化館及其所代表的群眾文化對普及提高國民文化藝術素質,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成為專業藝術最為重要和堅實的基礎。大眾百姓所得到的最基本的藝術熏陶,藝術家最初的亮相登臺,許多就是從文化館甚至文化站開始的。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應該有靈活又堅定的思想覺悟,知曉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浪費一分一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鎮村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二)強有力的文化工作隊伍
負責群眾文化建設的政府工作人員只有能力高、知識儲備豐富、具有創新意識,同時充分了解農村文化、了解鎮村群眾的興趣點,方可以組織開展吸引力強、形式豐富、內涵豐滿的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在鎮村文化分館建設中,強有力的工作隊伍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人員是鎮村文化分館的主心骨。工作隊伍是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建設者和引導者,而一批強有力的領導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俗話說“強將底下無弱兵”,在優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才能幫助鎮村的文化建設越來越好,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三)多樣的群眾活動形式
為保證群眾文化知識的增加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鎮村文化分館大力踐行縣級以上文化館的指令,上行下效,雙管齊下,大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適合老人的文化活動,如京劇、黃梅戲、皮影戲等傳統文化;也有適合小孩子的文化活動,如猜字謎、成語故事、愛國影視等。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線上的活動展播聯合線下的活動演出,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充實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在新時代下,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群眾的思想觀念也越來越高。因此,新時代下文化分館應堅持提升創新意識,組織開展更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四、結語
鄉村振興需要文化先行,就像人類需要空氣一樣。文化館是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文化單位,而鎮村文化館作為直接接觸鎮村基層人民群眾的單位,對農村文化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因此,鎮村文化館應當仁不讓地扛起文化發展的旗幟,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走文化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道路,鄉村振興工作必將揚帆遠航,乘風破浪。
(洋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