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天津電力工程監理有限公司,天津 300143)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國內各個地區的工業用電量、居民用電量迅速增加。用電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該地區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只有工業積極發展、居民生活質量提升,用電量才會提升。為滿足各地區的用電需求,我國電力工程數量持續增多,其中輸電線路規模不斷擴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架設超高壓輸電線路。輸電線路在電力工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擔著輸送和分配電能的重任,也是電力系統成功將電能輸送到各個地區的關鍵。在這一背景模式下,輸電線路所用施工技術的優越性直接影響著當地工業發展水平、居民生活質量,甚至會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影響。輸電線路工程有室內作業部分,也有室外作業部分。在電力工程數量持續增多的背景下,國內外輸電線路施工技術不斷創新優化,大量新型技術引入,并在輸電線路施工中應用。文章基于電力工程的輸電線路施工,分析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分析內容如下。
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輸電線路的施工技術逐步優化,現今所用施工技術明顯優于傳統施工技術,輸電線路的施工質量逐步升高,且輸電線路施工安全性、施工有效性以及施工實效性均有提升。這一技術變化加快了我國電力工程建設速度與建設數量,也讓輸電線路的施工規模層面、技術層面有較大變化發生。但從實際調查可發現,現今輸電線路施工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對施工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繼而導致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積極分析施工常見問題,積極引入新技術,從多方面著手,解決相關問題,無疑可提升電力工程的輸電線路施工有效性、安全性。
桿塔施工屬于輸電線路重要內容,現有施工存在較多問題。
第一,既往應用傳統技術施工時,多通過現場環境評估、拍攝照片、拍攝視頻輔助評估,制定相應的施工現場輸電線路施工規劃,之后按照規劃進行施工。但這種施工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拍攝圖片和視頻固然可幫助規劃人員了解施工現場情況,但拍攝角度、拍攝專業性以及拍攝時所處方位均會影響輸電線路施工,最終導致施工質量低下。第二,施工人員施工期間,多結合既往經驗以及此次施工要求,選擇相應的桿塔型號,然后進行桿塔施工工作。但桿塔施工會被地理環境影響,很多桿塔適合在北方地區應用,但不適合在南方地區應用,且部分桿塔存在質量問題。但施工人員憑借既往經驗購置桿塔,并應用桿塔進行施工,難以保證輸電線路施工質量。第三,不同地形環境對桿塔施工也有不同要求,比如丘陵、山地、池塘等。但多數施工人員無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計劃,無法明確地形環境的實際影響,所以實際施工存在隨意性以及經驗性問題,缺乏施工科學性與精確性,桿塔施工容易出現多種問題,比如桿塔間距過大或過小等。
架空線路施工效果直接決定輸電線路施工結局,囊括多個復雜環節,對施工有很高要求。但從輸電線路的架空線路施工現狀可發現,架空線路施工存在較多問題。
第一,架空線路施工對前期準備有很高要求,但部分施工人員憑借既往施工經驗工作,導致實際施工效果難以滿足預期,尤其是施工難點環節,問題頻出,甚至對輸電線路正常應用造成負面影響。第二,架空線路施工難點較多,對施工人員技能有很高要求。但部分施工人員并未滿足技能要求,所以影響架空線路施工質量,甚至誘發安全事故,最終導致輸電線路施工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部分施工地點環境復雜,周圍有較多線路縈繞,要求施工人員提前做好施工規劃,在不影響其他線路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達到輸送電能的目的。但很多施工人員并未嚴格做好線路設計工作,最終導致輸電線路弧度不合格、線路纏繞、線路磨損速度加快等問題,影響輸電線路實際施工價值。
結合現今國內創新的輸電線路施工新技術以及從國外引入的新技術,分析技術優點,并明確新技術在輸電線路施工中的應用。從實際調查可發現,新技術是一種基于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新型施工技術,這一技術利用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創建信息化系統,通過全面應用系統達到實時監測管理施工進程、評估電力工程施工規模和難度、設計針對性輸電線路施工方案、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輸電線路施工方案、實現電力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等多種目的,繼而達到優化輸電線路施工、提升輸電線路施工效果的最終目的。但從電力工程的輸電線路施工可發現,想要充分發揮新技術的優點,必須保證電網起始階段可通過海拉瓦路徑數據完成三維作業模型、通過信息化數據和計算機的有效結合繼而提升數據處理功能、實現用戶有效交互并解決傳統信息數據無法修改這一缺陷、記錄施工全過程數據信息并進行處理等功能落實到位,才能充分發揮新技術的應用優勢。
桿塔施工屬于輸電線路施工基礎內容,也是電力工程項目的基礎施工內容,重要性較高。若要保證桿塔施工有效性及安全性,則需積極引入新技術,優化現有桿塔施工,提升桿塔施工的整體質量水平。新技術的應用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結合所在地區的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現場情況,統計施工環境、施工條件,結合此次施工目的與質量標準,明確輸電線路施工對桿塔的型號、施工技術等要求。基于上述要求,積極利用新技術明確市面上現有桿塔的型號,還可通過新技術匯總分析相關信息數據,做好匯總分析工作,為桿塔選擇提供充足依據,保證桿塔施工的質量及效果。第二,實際選擇桿塔設施的時候,必須細化施工現場要求,保證桿塔施工符合施工現場的地理環境,保證地陡跛行的桿塔施工質量與施工效果適宜,保證桿塔設施的牢固性,避免大風大雨等環境因素對桿塔牢固性、應用價值造成影響,最大程度上發揮桿塔的價值,保證輸電線路始終穩定安全地為用戶輸送電路。為避免桿塔有受力畸形表現發生,還需積極做好措施,預防桿塔設施有檔距孤立現象發生。第三,若在山地、丘陵等地形環境下實施桿塔設施建設,不僅要了解地理環境,還需測量邊坡位置,明確邊坡相關情況,并做好相關環境的拉線、立桿以及排桿等工作,為后續焊接作業做好基礎工作。若施工地點屬于重冰區,則需保證桿塔設施距離均勻合理,保證距離均符合桿塔設施的間距要求,禁止有檔距過大或是檔距過小現象發生。桿塔設施施工期間,還需明確施工位置,盡量不要在池塘邊、路邊施工。第四,結合不同條件下的地理地貌特征。輸電線路施工期間,需針對性選取桿塔設施。項目施工單位需在正式施工前,通過互聯網獲取地理地貌信息情況,全面評估當地的地理地貌條件,合理選取符合該地理條件要求的桿塔設施類型,反復核對信息數據,保證桿塔設施符合輸電線路施工要求,保證桿塔設施能夠應對輸送電過程中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升輸電線路的輸送電安全性、可靠性、時效性。第五,明確桿塔設施類型后,還需借助信息化技術查看既往輸電線路施工經驗,查看和此次地理環境相似、桿塔設施一致的輸電線路施工案例,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以及技術方面存在的缺陷,進一步細化施工計劃,制定施工應急方案,第一時間處理問題與技術缺陷,或利用信息化技術查看桿塔設施參數,明確桿塔設施與既往所用設施的區別,進一步明確新型桿塔的施工要求,利用BIM系統進行模擬施工,完成相應強度試驗等,明確桿塔施工最佳方案,再次調整施工計劃,安排施工人員進行修改并提升桿塔施工效果。
架空線路施工屬于輸電線路施工重要內容,包含多個重要環節。施工人員應基于架空線路施工特點,嚴格落實每一個環節,保證施工質量與效果,最大程度提升架空線路的施工質量。
第一,在架空線路施工之前,必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含架空線路準備、放線連接、緊線施工、緊弛度觀察統計等。其中放線連接與緊線施工是前期準備最重要內容,所用工程技術直接決定架空線路施工效果,需嚴格遵循相關要求完成組建。施工人員可提前利用信息化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模擬施工現場環境,明確該區域架空線路施工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前期準備工作的要求,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規劃,嚴格按照規劃一一落實工程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效果。
第二,正式進行架空線路施工前,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后。還需利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后創造的三維模型,結合此次輸電線路運輸電要求,合理設計該區域的輸電線路,保證輸電線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避免線路混亂、線路纏繞、線路互相磨損等不良現象,需及時通過三維模型模擬最佳線路架空施工方案,保證輸電線路應用的穩定性及安全性。明確輸電線路施工方案后,選擇適宜電纜與線路。明確電纜與輸電線路之后,還需基于信息化系統提醒,主動進行線路與電纜檢查,觀察是否完好,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若發生問題,第一時間記錄問題,統計問題發生數量,在信息化系統中查詢這一批線路與電纜的出入庫記錄與檢驗結果,明確問題責任方。通過信息化系統詳細記錄問題,還能約束施工人員行為,將線路問題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內,保證后期架線施工的效果,之后真正執行架空線路施工。
第三,緊線施工難度較大,首先需保證施工人員具備相應的緊線施工技術。需通過信息化系統明確參與施工人員的姓名與工齡,了解施工人員基本信息。通過信息化系統中的三維模型,明確此次緊線施工工序、技術要求、施工難點。然后全面評估施工人員能力,分析施工人員是否能夠按照要求完成緊線施工。若評估結果顯示不行,可酌情挑選其他施工人員,或安排施工人員進行系統學習,保證施工人員具備相應施工技能,保證緊線施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預防桿塔移位對緊線施工質量造成的影響。緊線施工期間,還需密切關注信息化系統的提示,時刻關注線纜垂弧程度,保證處于準許數值范圍中,才能發揮新技術的輔助作用,保證緊線施工質量。再者,充分應用信息化系統,還可明確此次緊線施工的詳細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計劃,施工人員按照計劃完成緊線施工,可保證施工效率,減少施工時間與施工成本,預防不必要施工問題發生。
輸電線路施工需使用大量設備,包含輸電線路需使用的輸送設備以及相關施工設備。若要保證輸電線路順利、安全、穩定應用,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做好設備準備工作,最大程度上發揮設備的價值,保證輸電線路實際施工價值。
第一,在選擇輸電線路輸送設備的時候,必須與時俱進,匯總分析先進設備與先進技術,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在準備輸送設備時,必須保證設備和輸電線路的適配度,保證使用、參數、匹配等方面滿足要求。輸電線路輸送設備共有三種,第一種是電纜輸送機設備,第二種是供電線路設備,第三種是電氣控制設備。設備最終選擇直接決定輸電線路施工是否能夠正常、安全進行,所以必須積極應用信息化系統分析此次輸電線路施工要求與預期目標,繼而科學合理選擇輸送設備,保證輸送設備的安全性、穩定性、效率性。實際選擇期間,若選擇電纜輸送設備,則需結合輸送速度、輸送外徑、輸送能力進行選擇,還需結合輸電線路要求與信息系統要求,選擇適宜電氣控制箱,保證設備的應用價值。
第二,在選擇施工設備的時候,必須積極結合輸電線路施工計劃,明確必須使用的施工設備,明確施工設備必須具備的性能。因輸電線路存在較多施工難點,但部分施工設備能夠有效解決施工難點。施工人員需積極引入相應施工設備,有效解決施工難點問題,保證施工順利、安全完成。但施工設備大多是租賃的,施工人員選擇并使用施工設備之前,必須詳細了解設備型號、性能、應用經驗等,保證施工設備滿足施工要求、性能完好。完成施工操作后,需主動清潔施工設備,再次檢查設備情況,避免設備損壞現象。設備應用期間,還需積極應用信息化系統做好應用記錄與檢查提醒,保證設備管理的有效性,保證設備完好性。
輸電線路施工屬于電力工程建設重要內容,施工效果與施工質量直接影響電力工程整體質量。采用傳統技術施工,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難以保證實際施工的效果,施工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甚至會誘發施工安全事故。新技術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化技術等的新型施工技術,引入多種先進技術,可在輸電線路施工中發揮較強的輔助作用,幫助施工人員更高效、安全、科學的施工,可保證施工有效性與安全性,可減少施工質量問題的發生,間接保障電力工程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