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華
(西北工業大學 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72)
我國大部分的專利都是從高校中誕生的,但是由于高品質的專利占比較低,所以迫切需要對高校專利信息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高高校專利成果利用水平。在高校的“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圖書館要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發揮高校在資源、人才、用戶等方面的優勢,主動開展專利信息服務工作,建立完善的專利信息服務體系,提升專利信息服務工作者的服務能力,拓展圖書館的服務領域,體現高校“雙一流”建設中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的特有價值。通過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的調查,發現目前進行的服務主要有:專利素養教育、專利咨詢、專利檢索、嵌入科研服務、決策支持服務、專利資源導航等。
國外高校圖書館更注重專利信息的融合和揭示,運用互聯網揭示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較為常見,成為連接讀者和資源的橋梁,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本文采用網絡調研的方式,基于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選取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6所國外著名高校圖書館作為調研對象,總結了國外高校圖書館提供的專利信息服務類型,將專利信息劃分為專利基本知識及資訊、專利資源推薦、專利檢索、專用工具及免費共享的檢索網站等,與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專利信息服務有很多類似之處。
我國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現已增至80家[1]。通過文獻與網絡調研、專家咨詢等方式,從組織架構、服務欄目、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4個方面對國內部分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的開展模式進行調研,得出以下結果。
在組織架構方面,國內高校圖書館主要為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聯盟、首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等。
服務欄目名稱一般為知識產權服務、專利信息服務、學科與知識產權服務、情報分析與研究、查找文獻、館際互借、科技查詢與專利分析、情報咨詢等。
服務方式有專利檢索、專利查新、專利分析、專利預警、資源導航、分析評議、專利服務教育、文獻傳遞、個性化定制服務、知識產權教育與培訓、專利代理、科技咨詢等。
服務內容的范圍,既有為專利申請與科技立項前的預檢索,也有知識產權基礎與專利實務分析培訓、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咨詢,還有基于專利數據的核心技術分析、專利文獻預檢索、專題跟蹤、專利可行性有效性分析、特定技術領域分析、技術轉移轉化支持。同時,還有核心專利挖掘、專利申請查新、文獻傳遞、侵權檢索、專利態勢與穩定性分析、數據庫檢索技巧和操作方法的咨詢等。
為聚焦國內學者關于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的研究熱點及演化路徑,利用CiteSpace對CNKI中326篇樣本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聚類[2]。目前國內關于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研究熱點主要聚焦知識產權、專利服務、服務模式、專利管理、專利分析、技術創新等領域。關于專利服務的研究最先于20世紀90年代初展開;隨后聚焦以清華大學等為標桿的校辦產業的發明創造;2014年以后主要關注創新實踐、信息素養、學科館員等方面。知識產權和專利信息研究涉及的文獻數量較多,知識產權由專利服務演化而來,逐步從專利申請、自主創新、專利培訓向科研創新、文獻計量、實證分析、發展路徑等方向展開研究。專利信息則從最初的專利文獻、讀者服務逐步向協同服務、專利數據、主動推送和專利侵權方向展開。服務模式最先關注服務平臺、專利地圖,逐步演化為市場競爭、專利情報、知識服務、雙創環境等方向。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專利服務開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國內眾多大學把專利相關課程納入必修課和選修課中,開展了專題講座、專場培訓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素養教育。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通過沙龍、培訓、“實體+虛擬”服務平臺相結合的形式[3],不斷完善和豐富專利信息素養教育。
多所高校圖書館正在逐步擴展專利信息服務外延,從最初的專利信息檢索發展到各種專利信息分析,同時服務深度不斷加大。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等圖書館為深化專利信息檢索服務,開展了很多創新服務。如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提供重大專項知識產權分析、特定技術領域專利分析、行業專利現狀分析、企業專利布局分析、專利預警等服務。
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對學科館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開展精準化專利信息服務、如何構建專利情報人員與科研團隊之間的互動聯系、如何建立制度化協作體系等,是擺在學科館員面前的難題,需要積極探索和實踐。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情報人員嵌入該校“豬遺傳育種與繁殖相關性狀”科研團隊[4],提供項目立項、結題到轉化的全程專利信息服務,協助完成了專利布局和預警分析。
國內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知識產權服務的過程中都很重視不同主體的協同關系,高校之間通過成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聯盟”促進交流與合作,校內通過與管理機構、科研機構和學術機構合作,校外與政府部門、知識產權服務企業合作,打破服務壁壘,促進服務發展。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利用其資源和信息技術優勢與專利數據庫開展協作,提供一站式的專利信息服務。
為科研管理提供決策支持服務,是高校圖書館近兩年探索的重要服務內容,也是學科服務發展至今圖書館的必然選擇。從調研的上海交大圖書館等典型案例可看出,這項服務因解決了科研團隊、科研管理部門自身無法解決的難題,發掘了學科服務的潛能,彰顯了圖書館價值,受到服務對象的歡迎。國內部分高校圖書館已逐步參與專利管理服務行列,同科研院、產研院等合作成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依托圖書館豐富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和專業的人才隊伍,全力構建知識產權創新服務體系,實現高水平、全流程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專利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的重要方向,是高校圖書館支撐“雙一流”建設、助力學校科技創新和對口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但由于我國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該服務仍處于探索階段。處于華東和華北地區的“985”及“211工程”高校圖書館是當前開展專利信息服務的主體,而其他很多高校圖書館的專利信息服務才起步。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專利信息服務方式單一,內容主要是知識產權基礎概念介紹、專利文獻資源整合、專利信息檢索與利用、專利查新、知識產權培訓等。大部分高校都未開展專利評估、專利分析以及專利預警服務,也很少開展個性化專利服務。
圖書館的知識產權服務不僅要面向校內,而且要面向政府機構與企業。目前,大多數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主要面向校內,無法在深層次分析方面適應企業的需求。
在專利風險預警、價值評估、專利轉讓轉化和對企業精準的專利分析等方面體現專利信息服務的高端價值,而這些恰好是高校圖書館所欠缺的。
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滯后,與當前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不適應,不能適應服務對象對服務供給環境的需求。
一些高校圖書館缺乏專利信息服務的主動意識,專利信息服務意識淡薄,只有極少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了相關的宣傳。此外,深層次服務能力如相關學科知識、信息檢索分析技能等方面的專業素養也不夠,這些都是制約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深度和廣度的因素。
通過對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專利信息服務現狀和問題的分析,認為需要從服務機制方面進行改進與完善。
(1)高校圖書館要根據《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嚴格遵循相關法規與政策,進行專利信息服務相關工作。(2)制定業務規范、服務范圍、收費標準等。(3)構建科學合理的專利信息服務內部管理機制,既要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提高人員的工作熱情,也要明確專利信息服務人員績效考核標準,制定崗位職責。(4)制訂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規章制度,嚴控信息發布,正確引導用戶,對涉及用戶信息設置嚴格的權限分級和保密規定。
建設專利數據庫與專利分析工具是很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專利信息服務的先決條件和硬件保障。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在專利信息資源的建設方面還要下大氣力。高校圖書館可充分整合網上的免費專利信息資源或自建專利數據庫,建設特色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平臺,為專利基礎信息服務提供保障;其次,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結合本校實際,選擇購買合適的商業類專利數據庫和專業的專利信息分析工具,滿足深層次的專利信息分析、專利布局與預警、知識產權戰略等需求。
專業素質和能力對服務工作的質量與水平起著重要作用。從長遠看,在內部工作人員中挖潛與培養很有必要。因為科技查新、學科服務等圖書館工作與專利信息服務相似度較高,可從這些崗位的人員中選擇具有一定學科背景、有信息服務能力的人員,使其從事專利信息服務工作,組建內部專業團隊。另外,可考慮通過公開招聘等人才補充機制,引進經驗豐富的專利信息領域領軍人才,促進深層次的專利信息服務迅速發展。人員培訓機制也要建立起來,有針對性地將一些工作人員派遣到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等接受培訓,更新知識結構,轉換服務理念,提高業務能力。
加強學習與交流,可以使館員的專利信息服務能力在借鑒學習中得到提高。另外,通過加強與其他機構的合作,可提升服務品質,達到各方互惠共贏。
大學圖書館必須加大宣傳推廣,讓更多地方企業明確高校圖書館所開展的業務,解決企業對專利信息服務的需求。
關切企業和有關機構的需求,結合館內資源與技術力量實際,擴大專利信息服務內容。高校圖書館可將專利信息服務嵌入使用者研究項目的每個階段、嵌入科研項目全過程,可為服務對象實時提供針對用戶需求的專利信息服務,協助科研項目順利開展與完成。
綜上所述,要提高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工作的效益,其服務機制需要改進與完善,具體實施可依托學校知識產權體系,立足本校基礎,學習借鑒外部先進經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穩步開展專利信息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