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孫村煤礦
在新時代下,考量一個企業的基本競爭力,不僅僅在于凸顯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更在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它在企業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企業文化不僅僅能夠促進企業戰略方向的正確性,而且能夠形成企業強大的凝聚力和團結向心力,是新時代下企業對外發展的一張名片和對內發展的助推器。與此同時,企業內部思想政治教育是企業文化的鞏固基石,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企業文化,必然不能跟隨時代的潮流,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方向,也不能融合事態市場經濟的浪潮。特別是在西方一些不合適的思想進入本土后,在企業文化受到強烈的沖擊過程中,政治思想教育能夠鞏固企業文化發展成果,為企業工作的開展確認方向,同時也能保證企業文化的發展符合客觀事實[1]。為了促進企業的先進性發展,文章從二者差異性和聯系性入手,從融合性進行雙向推進建設,來研究企業的整體戰略布局和思政文化內核建設。
企業文化的建設主體是一種適合全員的共鳴性文化記憶,面對的建設主體是全體員工。企業文化能夠幫助員工自我約束,形成自律、自強的企業工作風格和文化內涵。基于建設主體的不同,企業文化是為了增強全員的責任感,增強全員在工作崗位的熱情和積極性。所以,企業文化在建設過程中一系列的活動要領,都要充分考慮每一個員工的作用,如此才能體現出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性和團結性;而企業的政治思想教育,其建設主體是圍繞企業的黨組織和管理者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要時刻與企業的戰略相結合。教育內容是以黨、團建設思想穩固性為主,員工思想先進性為輔,通過打造政治穩固、文化活躍的工作環境,促進員工思想教育的水平提升[2]。通過政治思想教育,能夠幫助企業員工及時調整工作態度、調動工作積極性,這不但為企業管理者開展工作帶來了很多便捷性,而且能夠暢通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橋梁,使整個企業內部文化、思想得到統一。
企業文化涉及的范圍比較寬泛,但是基本上是屬于企業內部的特征顯現,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顯性特征,它包括企業的使命、宗旨、企業的管理規章制度、企業的法律方針以及企業的品牌形象,它是通過結合企業自身的特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的一系列文案框架、精神風貌。不僅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推動力,而且能夠形成企業員工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的默契感;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更強,具有隱性的思想特征,同時它具有一定的共性。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從客觀上來說是一個國家層面正確的發展之路,落實到企業層面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它深化了企業運營的過程中企業文化的顯性特征,能夠指導企業文化的發揚和光大,這是企業思想政治和企業文化建設的不同之處。
企業文化究其內涵,是一種市場層面的文化因子,它是為了促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存在的一種體制建設。企業文化能夠影響企業在市場中的形象和競爭力,它通過塑造文化精神來強調企業文化內核。不過,雖然企業文化是一種文化層面的市場因子,但是它卻能夠為企業發展建立存在感、樹立特色風貌,對市場競爭具有導向作用,對企業形象維護也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涉及企業員工之間利益的分配和疏通,能夠解決員工利益糾紛問題,能夠通過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法律渠道來解決員工的利益問題,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
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思政教育,都有相同的目標,其建設目標是為了促進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在目標導向上具有一致性。企業思政教育是強化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企業文化建設是強化市場競爭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二者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實力和發展競爭力,所以在目標上能夠促進企業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在企業內部上來說,二者具有維護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級別、增強企業內涵的作用,二者具有較強的共性和互通性,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能割裂。
一個企業的環境主要由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組成,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的產品、技術、服務,外部環境主要是市場、政策和法律。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和企業思政教育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內外部環境進行共同營造,二者發展的宗旨都是向內求發展、向外求生存。基于這種發展意圖的統一性,二者在相似的環境中能夠達到有效的深度融合。
雖然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思政建設具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范圍,但是二者卻具有趨同的方向性,二者都需要在國家的宏觀政策指引下進行文化發展和思想建設,都要遵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著愛國、敬業、富強、友善、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趨同化建設。與此同時,二者的建設目標都是為了幫助企業員工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擁有健康的文化理念,擁有積極的工作心態。所以,二者在宏觀層面的指向性上具有趨同性,在微觀層面的心態、思想與心理建設性上具有趨同性[3]。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使企業員工素質提升,是產品質量、服務提升的重要引擎和保障。從整體層面上看,思想政治起到了文化連接的作用,它能夠以思想的領悟力和態度的端正性來建設企業文化,能夠讓企業文化充分與每個員工相聯系,能夠促進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達到了高屋建瓴的狀態之后,企業的價值觀必將會符合時代的發展、符合宏觀的需要。從個體層面看,思想政治工作同樣起到了個體的文化連接作用,它能夠促進個體之間的團結向心,能夠促進個體之間互相競爭、互相學習,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打通管理層和員工基層之間的思想橋梁,促進個體學習政治思想教育的決心。只有思想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文化建設才會“振臂一呼,群雄響應”,才容易形成飽滿的集體戰斗力。
只有在同一文化氛圍中,個體的思想水平才會達到統一化的標準。企業文化通過集體性的文化共鳴、集體性的活動參與、集體性的工作配合,達到了這種共鳴感和認同感。這助于所有的集體成員形成統一的思想水平、政治領悟力,從而能夠體現出企業思想的統一性和先進性,所以文化建設提高了企業思政的凝聚力,加強了思政水平的統一。
企業思想政治建設與文化發展內容不夠全面的一個表現是,大部分企業沒有設立專門的思政部門和文化發展部門來實施此方面的內容,員工接受的思政教育和文化教育是以零散的內容形式實施,在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之中,企業的經營始終處于一個追求利潤化的狀態。在這一主導目標戰略下,企業的運營重點很少放在思想建設和文化發展中,即使日常進行了相關的內容建設,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業的文化發展和思政教育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成速效,需要在企業發展運營過程中,通過因地制宜、潛移默化的方式展開針對性的內容建設,需要把員工具體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工作心態和崗位職責相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文化建設和思想教育目標。而現實中很少有企業專門負責這項工作,更沒有相關的部門和支撐體系、教育機制來實現相關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配置。與此同時,領導層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也是造成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設工作邊緣化的主要原因。
雖然思政工作帶有一定的時代穩固性,它是一段時期內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體現,是國家宏觀政策的集中精神。但是,思政工作的教育方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應該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和調整,這樣才能為企業提供符合時代潮流的思政理論、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思政理論,從而才能為企業的發展不斷創新模式、豐富內容、拓展方法。經過充分的研究發現,現在仍有很多企業受到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的影響,不僅僅領導層和管理人員沒有及時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其意識形態上也顯示出陳舊化的特征,這在實際企業的思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不能夠促進全員共同成長,也無法使企業跟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步伐。與此同時,思政教育的宣傳方式仍然是傳統思維模式,采用上傳下達的文件發放的形式來進行,這對于員工來說是比較被動的學習模式,即使制定的戰略內容符合文化發展方向,符合企業運營方向,但是卻使員工對集體發展的認同感降低,會動搖企業文化的根基,影響企業內部的團結穩定,同時不能夠幫助員工充分融入企業的集體生集體工作、生活和學習,降低企業對員工的依賴度和信任感。
在信息化與大數據時代,企業的文化必須呈現出科技化、先進化的特征,但是目前很多企業不能夠保證企業文化與時代訴求相匹配,也不能夠做到文化發展與思政工作相結合[4]。這種文化落后性的嚴重表現,導致開展思政工作的時候不能夠對其文化現象進行敏銳的判斷和洞察。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的落后性和激進性都出都凸顯出了知識更新換代過程中的矛盾,從而使企業思政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不能夠有效地指導企業文化發生方向糾偏,也不能夠有效地促進文化的先進性發展。
企業的發展與改革是促進文化、思政工作融合的經濟前提和物質條件,特別是經濟效益的提升,能夠促進思政、文化集體性融合。只有企業發展得更高、更快、更強,才能使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產生集體認同感,才有動力端正工作態度,建設良好心態。而端正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心態,是企業進行思政、文化建設的內在基因,能夠幫助企業在思政、文化建設中取得更高的成就。基于這一理念和原理,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各種各樣的思想和文化活動來達到有效宣傳的目的,通過豐富化的活動宣傳和擴大化的影響措施,可以精準的把握企業的最新員工思想動態和文化認知水平,從而結合當下的文化思政、文化思政狀態,確認下一步的文化思政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所以,在以上方針政策的指引中,一定要確保思想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設形成雙向驅動的因素,引領企業不斷向上、向前發展。
在二者結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員工的利益為最高發展原則,讓員工可以明確的發展自身的職業素養,確認自身的職業規劃,這對于員工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具有重要的建設意義。只有員工利益得到落實、員工價值感得到體現,企業才能形成集體的發展動力和向心力,進而影響集體的文化發展和思想政治建設。員工個體化的創造力在此過程中會得到提升,員工個體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質也會不斷提升,能夠帶入企業邁上更高級的發展領域和更高層次的發展方向。當員工的文化理解能力提升之后,能夠進行主動性創造和諧性、融洽工作;當員工的政治素養過硬、思想水平提高之后,才能擁有集體榮譽感、集體建設使命感。所以,要促進員工在企業內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得到素養提升、心態調整、素質提升、思想端正。基于此目標,企業要定期引領全員參與文化活動、參與思政教育活動,既能在文化活動中宣揚企業文化精神,也能夠在思政教育中讓員工充滿精神動力。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企業要成立專門的思政教育管理部門和文化發展部門,與基層員工充分溝通,與管理者充分座談,保證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建設。
綜上所述,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是企業的軟實力表現,是企業向外界傳遞企業競爭實力和形象標識的有效名片,它能夠提升企業的整體健康活力度,能夠為企業內部員工成長提供積極的工作氛圍、健康的工作環境。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仔細辨別二者的差異性,認真分析二者的共同性來提出企業文化。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實現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創新,能夠使員工的工作理論和工作實踐充分結合,以文化促進工作,從而使整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狀態,呈現出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與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