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 顏家碧
史料是歷史研究的立足之本,就音樂史研究而言,音樂史料的建構是研究音樂史的堅實基礎。中國歷朝的記述史料典籍數量眾多,可謂史體詳備,史料鈞收。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史書類在時代內的記載難免出現斷層,時間上不免會出現缺失。并且正史類書籍記載內容偏向于大經濟發達地區,偏遠地區相較被忽略,記述較少。音樂類的史料記述大部分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宮廷音樂等方面,缺少區域音樂文化的全面展現。
地方志,是以記地方之史事,以詔觀事的綜合性資料文獻,亦被稱為“博物之書”。“地域性”為其首要特征,記錄了某區域內特定年代內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內容,其中關于音樂方面的記載囊括了禮俗音樂、祭祀音樂、音樂書目、樂器樂譜等各個方面的音樂史料。纂修志書是我國自方志發展以來,延續至今的一項優良文化傳統,無論從搜集資料、編寫、到推廣使用,歷來都是由官方負責完成,所以地方志也被稱為“官書”。并且這也反映了它在發展過程中,必然務實反映史事之經過,實物之原貌,側面證實了方志記載的真實性。“廣西雖然地處中國南部邊陲,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但是方志編纂還是較為發達,種類十分齊全,主要種類一個不缺,并有珍稀品種”①,囊括了前人所歸納的18種方志種類②。其文獻的可考性與記述特點的結合,恰好彌補了偏遠地區音樂史料的缺失。
區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區域音樂史的研究也是日趨興盛。地方志的存在,使身處嶺南交趾的廣西,呈現出獨有的音樂風貌,區別了其他地區的音樂文化,為廣西地區音樂發展源流與社會發展狀態的等問題的探索與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清代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集歷朝音樂之變化,音樂文化已形成獨特的面貌與體系。但相較于其他朝代研究,清朝音樂研究成果相對滯后。從著述成果來看,清代音樂文化研究大多以音樂史通史類成果呈現,以楊蔭瀏先生的《中國音樂史稿》一著,最具代表意義。從音樂史斷代史來看,先秦音樂史、唐代音樂史、宋代音樂史等專題著作已出現,但有關清代音樂史的研究著作尚未出現。從研究文獻來看,進入新千年之后,清代音樂的研究開始繁盛③,主要集中于清代宮廷音樂、民間音樂、道教音樂及音樂文化交流等方面。而有關區域性研究近年才開始逐漸發展,成果大多呈現在學位論文中,如福建師范大學吳倩的碩士論文《清代河北音樂的初步研究》④,河北大學姜楓的碩士論文《河北清代音樂史考略》⑤及下文即將提及的兩篇學位論文等。
綜上,從史料角度出發,清代是我國的社會交接點,《清史稿》《大清通典》等諸如此類大型史籍保存完整。如此豐富的史料,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為研究奠定了有利基礎。并且以研究角度出發,清代區域史研究正處雛形期,從而擁有更多的研究空間。以地區性為研究視角的音樂文化,更能展現獨特地域性,文化呈現更加細膩,為清代音樂史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經查找與搜集,現有的廣西方志音樂史料類的研究成果并不為多,其他專業領域涉及方志史料研究同樣存在。本文主以音樂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成果進行研究現狀分析。從現有成果來看,以廣西地方志中的音樂史料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著還未出現,大部分研究成果論述以文章形式呈現。從音樂史料的運用方面來看,主要分為兩類情況,一是以地方志中文獻為參考,僅選以方志中的音樂史料進行引用,并未對此做深入研究。其二,以方志中音樂史料為基墊,挑選某一視角,對方志中音樂史料進行整理與研究。因此,第二種研究情況更切合本文探究主題,故,筆者將以此視角進行論述。
有關廣西古籍方志音樂史料現有研究成果,以廣西藝術學院師生團隊研究為主要。在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到為廣西區域音樂史研究做出巨大努力的家師李莉教授,老師一直思考著“音樂史學專業教學實踐”與“廣西地區音樂史研究”相結合,即帶領學生在廣西音樂地區音樂史研究方面共同探索,達到‘教’、‘學’相長,‘教’、‘研’互進的“雙贏效益”。⑥自2008年以來,師生協力不斷潛心耕耘區域音樂學術研究領域,目前已經完成了廣西地區古代音樂文物的研究工作,獲得地廳級課題3項,發表核心論文4篇,參與著作撰寫一部。同時在廣西民國音樂史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已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地廳級科研項目3項,三十余萬字研究成果。而清代廣西古籍方志中的音樂史料研究,正是作為師生團隊宏觀研究課題“清代廣西音樂史”下的一項微觀史料奠基。
回顧成果,2015年的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桂林郡(府)古籍方志、文人筆記中的音樂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此課題以清代桂林府古籍方志與文人筆記為史料基礎,結合大歷史背景,史料與論述兼并,以民俗音樂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廣西古代人民的音樂生活。項目中,以三篇文章分別論述了有關清代桂林郡(府)的史料的整體音樂史料探究,史料依據下桂林郡音樂的形態,以及對音樂史料中民俗音樂與音樂生活的探究。文章從歷史橫向出發分析了“娛神”⑦的祭祀音樂發展,其次以縱向的角度,分析了同步發展以人為主的音樂活動。整體來看,此課題作為清代廣西古籍方志音樂史料的一個初步試析,地區限定在清代廣西的重要地域——桂林郡。
其次,師生成果再顯是2017年的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清代廣西官禮儀式音樂研究》,此項目以方志結合廣西區域性特點,透過以《清史稿》《大清通禮》《大清會典》等權威正史對官禮儀式音樂的解讀,以及102種廣西清代古籍方志超約十萬字的音樂史料整理,加上文人筆記為音樂史料的爬梳鉤沉,再現了清代廣西官禮儀式音樂獨特之處。其一以地區分界點,將清代廣西劃分為桂東、桂西兩地。桂東以漢民為主,探究了其官禮儀式音樂的進行對當時民間民俗的深刻影響;其二以社會背景出發,桂西以少數民族為多,二元的地區管理“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的政策”是當時重要的特點體現。社會背景對官禮儀式的進行以及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三,清后期太平天國在廣西的起義,對當時官禮儀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所以對于廣西官禮儀式音樂的研究折射出的更是當時大社會背景文化。最后項目以《清代廣西官禮儀式音樂研究》、《從清代廣西官禮儀式音樂研究窺探桂東、桂西兩地的音樂民俗與音樂生活》兩文展示了階段性成果,并附以7萬字碩士學術論文《清代廣西古籍方志音樂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嚴謹全面地研究了清代廣西音樂史料的重要意義,以及為今產生的深遠影響。
其余,還有其他師生團隊以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史專題研究為視角的兩篇文章,分別是《〈廣西通志〉(雍正版)中的少數民族音樂史料與思考》⑧、《〈廣西通志〉(嘉慶版)中的少數民族音樂史料研究》⑨,兩文致力于在特定年代、特定史料下,對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廣西少數民族的儀俗、歌唱等音樂生活進行探究,通過不同年代相同志書的對比,力在為廣西民族音樂史專題研究做文獻鋪墊。
地方志區域性的史料呈現,對研究者來說是一個豐富的知識寶庫。除上述成果外,筆者發現有關區域性音樂研究在湖南、山東、安徽等地也已出現。其他地區古籍方志既有的主要研究成果為200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姜晨碩士學位論文《清代山東地方志民俗音樂資料整理與研究》⑩,2014年湖南師范大學歐陽書婷碩士學位論文《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樂史料研究》?,以及二者畢業論文衍生出的期刊文章。兩者共同點在于同以清代方志音樂史料為史料基礎、研究對象,選以區域中特定某一音樂角度進行的研究。
區別二文的是史料研究角度的差異。姜晨的《清代地方志民俗音樂資料整理與研究》以民俗音樂研究視角,用文獻資料,探索特定地域的民俗音樂展現,論文以婚俗音樂、喪葬禮俗音樂、與歲時風俗音樂三個方面進行了音樂在民俗活動中的功能體現。歐陽書婷的《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樂史料研究》以歷史的眼光,綜合過去與當下研究了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祭孔音樂史料的內容,以史料的鋪陳,祭孔音樂史料的分析以及史料分析后的延伸,進行了三個層次的遞進式觀點闡述,為當地的區域音樂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一步。
廣西、集漢、少數民族文化瑰寶于一身之地,其音樂文化的繽紛自是不言而喻。方志中史料的留存為其缺乏證明的歷史過往做了一個有力的證明。從地方志史料方面來看,廣西地區的史料相較其他偏僻地區相對豐富確有一定史料基礎。但細觀地方志史料研究現狀,卻不甚發達。從音樂文獻角度出發,清代廣西古籍方志中的音樂史料整理研究與呈現這一研究,能竭力對清代廣西古籍方志幾近空白的研究成果進行補充。其次,此研究方向,對于清代廣西音樂史研究來說是基礎環節、關鍵環節,史料整理對復原清代廣西音樂面貌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最后就我國音樂史區域史現狀而言,我國區域音樂史的研究存在著很大的阻力,史料方面困難首當其沖,但官修志書的存在彌補了一定的史料困缺問題,清代廣西古籍方志中的音樂史料研究更是廣西清代音樂史、中國區域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地方志中所保存的史料對學術界的研究帶來了豐富的考證資料,是研究區域歷史發展的重要史料來源,其中包羅萬象的素材對研究者進行細致微觀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更為區域史料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方志連續編纂記載是我國的一個優秀的傳統,涉及了前朝后世的歷史概貌,包含政治、文化、經濟、物產貢賦、風俗祭祀、文人志士等內容,囊括百川,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史料。記載廣泛、內容詳實等特點,更為后世了解研究當地沿革起到了重要的存史作用。對于區域音樂史研究,清代廣西古籍方志中的音樂史料整理與研究僅僅只能算是一個開端,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并非易事。首先廣西方志的數據收集的準確性,因資料留存等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即成為研究的第一難題。其次,在研究方面,研究者自身科研能力限制可能會影響對史料的充分運用。如果僅以史看史,則無法達到宏觀角度的音樂文化呈現。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此研究作為廣西音樂史的一項基礎工作,必當竭力向汪洋靠近。■
注釋:
① 雷堅.廣西方志編史[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11.
② “即郡志、州志、管志、軍志、省志、府志、路志、道志、直隸州志、廳志、縣志、土府志、土州志、土縣志、長官司志、土司志、鄉土志、城志。”雷堅.廣西方志編史[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7.
③ 苑玉東.近三十年來清代音樂研究[J].安徽文學,2010,(01).
④ 吳倩.清代河北音樂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
⑤ 姜楓.河北清代音樂史考略[D].河北大學,2009.
⑥ 李莉.區域音樂史研究與地區高校“音樂史”專業教學的探索與思考——以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史專業為例[J].音樂創作,2014,(03):118.
⑦ 王艷.從桂林郡(府)古籍方志、文人筆記中管窺廣西古代音樂民俗與音樂生活[J].大眾文藝,2016,(04):267.
⑧ 馬卓周.廣西通志(雍正版)中的少數民族音樂史料與思考[J].音樂傳播,2018,(01).
⑨ 馬卓周.廣西通志(嘉慶版)中的少數民族音樂史料研究[J].音樂傳播,2018,(03).
⑩ 姜晨.清代山東地方志民俗音樂資料整理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2009.
? 歐陽書婷.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樂史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