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龍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52)
國家發改委在《2021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強調“要深入貫徹和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可見,國家層面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條例著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質量,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步伐,有效促進外來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22)》顯示,共享型服務發展態勢迅猛,2021年在線外賣收入占我國整個餐飲業收入比重的21.4%,同比提升4.5個百分點;人均在線外賣支出占餐飲消費支出的比重同樣高達21.4%,同比提升4.4個百分點,餐飲外賣成為社會經濟活動中“新業態”的典型代表,從業人員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網約配送員正式成為一項新職業并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作為新業態良性運行的重要一環,網約配送員在城市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事網約配送工作的從業人員多為青年靈活就業或非正規就業的新型城市外來人口,其工作的流動性、不穩定性和風險性等特征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融入城市的難度。因此,探究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吉林省網約配送員社會融入的路徑,有助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制度問題是影響網約配送員社會融入的根本性問題和全局性問題,尤其是當前我國現存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更成為限制網約配送員社會融入的重要因素。2020年,吉林省公安廳會同教育、人社、衛健等多部門聯合出臺《吉林省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地放開、放寬城鎮落戶條件。該《意見》中明確指出,全面取消城市租房落戶對繳納社保年限限制,非戶籍人口只要在居住地城區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即可申請落戶;取消投親落戶限制,配偶、子女、父母相互投靠落戶城鎮的,不受年齡限制,可根據本人意愿辦理投親落戶。
網約配送員作為新業態下的一種勞動用工形式,極易導致網約配送員與用工單位之間的雇傭關系出現模糊,甚至部分網約配送員未與用工單位及時簽訂必要的勞動合同,從而造成網約配送員的基本勞動權益及社會保險交納均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網約配送員根據用工性質的不同主要分為外賣平臺自營形式、代理商形式和眾包形式。自營形式和代理商形式的網約配送員均屬于全職配送員,分別與平臺或者是平臺代理商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并交納社會保險;眾包形式的網約配送員屬于兼職配送員,未簽訂勞動合同和交納社會保險,用工形式也處于模糊狀態。由于配送行業用工形式具有相對靈活的特點,因而現行勞動保障法律制度中的一些規定往往并不完全適用于配送行業。吉林省政府部門應加快推進新形勢下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根據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求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勞動保障法律制度,使得以網約配送員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群體得到必要的勞動保障,并及時足額交納社會保險。
企業作為網約配送員最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地之一,其在加快網約配送員城市社會融入的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企業應重點圍繞員工福利待遇及員工健康等方面積極制定完善的《員工關懷方案》,給予網約配送員更為健全的員工關懷舉措。企業員工的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對于網約配送員的收入狀況和生活水平往往會產生直接影響,這就要求相關企業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結合網約配送員的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通過切實可行的舉措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員工福利保障制度。
網約配送員在整個配送環節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要承接平臺上的各類商家,另一方面要對接終端的廣大消費者,工作過程中要面對各種問題,處理得好壞與否甚至直接影響著平臺方和商家的服務信譽與形象。這就要求企業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員工培訓體系,牢牢把好入職培訓和強化培訓兩道關口,針對新入職的網約配送員給予交通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課程、公司各項規章制度課程、著裝禮儀及行為規范課程的培訓。隨著網約配送員業務水平的逐漸成熟,還要定期開展進一步的強化培訓和高階培訓,可以充分結合網約配送員的入職時間及業務量給予針對性的強化和階梯型的培訓指導。通過系統化的培訓使網約配送員更為準確的認識自身所從事的行業,真正意識到規范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如何正確處理好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有助于網約配送員更好的融入工作,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最終達到其城市社會融入的目的。
由于網約配送員所從事的工作不具備較高的技術含量,所以仍有部分城市居民對于網約配送員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與偏見。網約配送員現已成為城市發展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參與者,一方面積極倡導文明交通,引領出行新風尚,始終踐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完成配送任務的同時也兼顧了全路段常態化巡查的責任和使命,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可靠力量。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引導城市居民理性認識和對待網約配送員群體,通過城市居民與網約配送員之間的和諧交流和平等對話,全面打通二者之間所形成的心理隔墻。城市居民應給予網約配送員多一份理解和關懷,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或交通擁堵等客觀條件下更要給予充分的體諒和包容,不要僅從自身角度去考量而給出差評,甚至投訴。平臺商家更應多站在網約配送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通過提供愛心餐和免費飲料,設立休息區等方式維護好與網約配送員之間的關系,不斷增強其自我認同感和城市認同感。
網約配送員從融入城市開始就表現出鮮明的群體性特征,這就導致社會關系網絡在網約配送員城市社會融入的過程中得以移植和延展,并長期發揮資本提供和加速認同等作用。相關研究表明,社會網絡關系是網約配送員實現城市社會融入的關鍵因素和重中之重。通過城市包容和社會支持積極拓展網約配送員的社會關系網絡,不斷提升其自身立足社會的資本。網約配送員在積極拓展社會網絡關系的同時也要有效的融入其中,在社會網絡關系中有意識的去克服自卑、排斥等負性心理,全面、客觀、正確的審視自己和認識自己,牢固樹立職業平等觀念,堅定職業自信,充分認同自己所從事的網約配送員職業,積極肯定自己在推動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