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悅
《木蘭詩篇》是當代中國民族歌劇發展歷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部歌劇的故事發生在北魏時期,展示了我國傳統女性的優秀品質,在其藝術創作和表達上都進行嘗試和創新,形成了一種兼并東西方藝術文化審美特質的音樂表現形式。而其中的女高音唱段《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是歌劇第二樂章中的唱段,木蘭為救心上人(將軍)劉爽以身擋下敵人的刀劍,而因此昏迷。唱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演唱的,因情感把握本身很難控制,再加上是劇中昏迷的情況下,讓此唱段一躍成為各大音樂學院和賽場上常見作品之一,作詞作曲家通過大量的嘗試將花木蘭的人物形象刻畫地十分生動,然而這使得表演者需得擁有扎實的演唱功底才能駕馭,我們從而可以看出《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是一首能夠全方位展示聲樂演唱技術的作品。
《木蘭詩篇》的題材改編自樂府詩《木蘭辭》,由關峽作曲、劉麟編劇創作改編。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中國原創民族歌劇,完美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堅韌不屈、愛好和平、誓死保衛家園的品質。并且通過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外加西洋交響樂隊來綜合演奏這部大型中國民族歌劇,以歌劇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替父從軍、剛柔相濟的形象。
整部歌劇是由序曲和四個交響樂章組成,整體結構非常緊密,并且互為呼應,音樂結構協調統一,使用標題交響樂的音樂架構,同時融合了音樂劇、歌舞劇及中國傳統地方戲曲的藝術元素,使音樂元素更加豐富。中國民族歌劇《木蘭詩篇》的成功創作,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民族歌劇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得中國民族歌劇走向世界。《木蘭詩篇》的民族性之所以能夠得到成功的運作,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在探索和繼承上有了非常好的奠基,在得到了民族韻味的滋養后,推出了這部名揚國內外的民族歌劇新作。
《我的愛將于你相伴終生》是大型民族情景交響歌劇《木蘭詩篇》中最經典的一首唱段,歌劇主要表現了木蘭機智勇敢、淡泊名利的英雄形象,內容取材于耳熟能詳的北宋詩詞《木蘭辭》,詩詞講述了南北朝時期的一位名叫花木蘭的姑娘因父親無力出征,家中無長兄的情況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十二年,戰功赫赫。當面對朝廷的封賞時,她毅然決定放棄做官回歸鄉野的故事。
《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是一個帶有引子的三部曲式,引子(0-9小節)以E大調的一級主和弦開始推進旋律,多次使用6度來增加旋律的優美性與聽覺性,并且音域非常之寬,旋律從宏觀上判斷為曲首冠音型旋律外型。節奏為切分性組合,伴奏織體有分解與柱式和弦兩種,這兩種典型的伴奏織體的組合使得樂段非常有層次。
1、呈示部(9-19小節)
這是一個并行二句式樂段。呈示段(9-13小節)旋律從E大調的主旋律開始推進,音域較寬,旋律從宏觀上判斷為環繞型旋律外型,節奏為切分性組合,伴奏織體有分解與柱式和旋。第二段(13-19小節)采用真并行的方式進入。收尾在E大調的一級和弦上,該段為單一調性,收攏終止。
2、展開部(20-58小節)
分為四個階段。采用展開方式進入,第一段(20-28小節):采用展開的方式進入,從E大調一級和弦進行旋律推進,音域較寬,旋律從宏觀上判斷為環繞型旋律外型,節奏為典型的切分性節奏組合,伴奏織體為柱式和弦。第二段(28-39小節):采用展開方式進入,與第一句的音域旋律外型節奏整體一致。該段為單一調性,收攏終止。第三段(40-47小節)采用展開的方式進入,采用與第一階段相對應的方式進行旋律推進。第四段(48-58小節)采用對比方式進入,采用與第二階段相對應的方式進入
3、動力再現部(58-77小節)
這是一個并行二句式樂段,采用展開方式進入。第一段(58-66小節):采用展開的方式進入,從E大調轉入b旋律小調。音域較寬,從旋律外型判斷為環繞型旋律外型,節奏為典型的切分性節奏組合,伴奏織體為柱式和弦,力度有所漸強。第二段(52-58小節):采用真并行進入,與第一句的旋律節奏音區音域整體大致相同。從E大調一級和弦進行推進,音域較寬,從宏觀上判斷旋律為環繞型旋律外型,節奏為典型的等分性節奏組合,伴奏織體為分解和弦,伴奏織體的旋律線條非常流動,且優美動聽。與第一句做了一個重復突出,接入最后的動力再現部分,使整部樂段有個非常好的收尾效果與音響效果。
該作品為統一調性,收攏終止。是迄今為止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一部中國民族聲樂歌劇作品,值得我們好好研究與學習,作品中使用的技法,都為后輩作曲家和音樂家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
《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是木蘭為救將軍劉爽中箭昏迷后憧憬愛情的一段告白,當時的她為一方將領,在軍中威信頗高,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中,應該是柔中帶剛,剛柔并進的感覺。
(一)本曲為典型三部曲式。A部為兩個樂句組成的宣敘樂段(4+6),又稱朗誦調,通常會比較多的運用同音進行,演唱的時候應該側重于“說話”和“傾訴”。在演唱第一句“啊,哥哥,我的好哥哥,我多想親親的喊你一聲”時,應當注意情緒的預備,此時的木蘭內心已經從殺伐果斷的將軍變成了內心柔軟的女人,但是基于身份的原因,又有那么一絲膽怯,所以在唱出這一段時,情緒需要收斂,而在演唱第二句時“啊,哥哥,我的好哥哥,你可知道木蘭心中的女兒情”這時的情緒應當從膽怯變得迫切,迫切地想要哥哥知道木蘭的心聲。本段采用人聲和鋼琴伴奏的對話形式進行旋律推行,人聲唱一句,鋼琴伴奏回答一句,這種一唱一和的形式放在作品的開始,表現出木蘭對劉爽的愛想說又說不出口的矜持,很容易博得觀眾的好奇心和共鳴。收攏式的樂段發展,旋律線條的極進盤旋,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將演唱者迅速帶入這段女兒情的心靈深處。演唱時應如起伏的波浪流動自然,氣息要有彈性,遵循上行漸強,下行漸弱的原則。
(二)B部是由4/4拍2/4拍5/4拍交替轉換
在這一段中處理極為復雜,首先值得關注的是,節拍的處理,在強弱對于切換時仍然需要在語言的邏輯輕重中表達,如“啊,讓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這一句從2/4接4/4拍又接回2/4拍。在節拍規律中,首先“啊”字的弱拍位需要給下一句做出一個“弱推強”的處理,這樣在接“讓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時就會有一種遞進的感覺,其次“讓我的心感到”這幾個字是切換至4/4拍了,那么節拍規律應是“讓”在強拍,“我的”在弱拍,“心”再次強拍,“感到”在弱拍,在其語言邏輯規律來說,也是這樣,所以在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析節拍節奏以及語言邏輯規律,這樣會讓我們更好地表達歌曲原本的含義。在這四句中,前面兩句采用弱拍起音,結束音也落在弱拍上,是為表現木蘭溫婉羞澀的愛,而后兩句則采用弱起強收的節奏,此時可以做一個二度的創作,我認為這里表達了木蘭對愛的那份堅定,所以不論是在腔體還是表達的情緒上,都要保持集中,以表達這份堅定的愛。
(三)C部是由D(8+11)構成,“讓這綠野鮮花為媒,讓這藍天流水作證”這是從第68小節開始加入了劉爽與木蘭的合唱,將全曲推向高潮,這也是整曲情感表達最強烈的部分,從一開始的膽怯,再到情感的爆發,這時的木蘭似乎已經忘記自己身處險境,身負重傷,夢中她依稀看見自己與劉爽一同走向愛的遠方,那里沒有戰爭,只有無盡的花海和沒有硝煙的天空,這時的眼神和情緒都應流露出令人向往的意境,這樣才能使得與觀眾有心靈碰撞的聯系,這是接近尾聲的地方,給全曲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結束效果,劉爽的出現讓木蘭不再顧忌和掩飾自己情感,從而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懷。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當一篇經典的古詩朗朗上口時,我國的音樂家們也讓它更為直觀與立體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就是當下炙手可熱的大型原創中國歌劇作品《木蘭詩篇》。使得這位赤膽忠心女英雄的形象再次勾勒出戰火紛飛的歲月,也使得中國歌劇首次走向世界的舞臺。
《木蘭詩篇》選段“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身”是講述木蘭在從軍時的愛情故事,因為軍中不能出現女子,所以木蘭代父從軍,也正因為如此,想愛卻不能不敢愛的情感油然而生,所以歌劇一開始就是在木蘭在獨自訴說情長,“啊,哥哥。我的好哥哥,我多想親親地喊你一聲。啊,哥哥。我的好哥哥,你可知道木蘭心中的女兒情,”開啟了整篇故事的情緒。所以盡量把木蘭最女孩的一面表達出來,初生情愫,內心的掙扎與吶喊,都應該是這整篇選段的關鍵所在。“我愛這綠野花海,我愛這流水淙淙,我愛這草原清風拂面來,我愛這彩蝶翻飛情意濃。”這句是木蘭墜入愛河自己對這個她所看到的世界的一個闡述,愛情讓女孩覺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與快樂,所以她看見了世界最美好的一面。緊接著“你聽啊,你聽。百靈鳥唱得多么動聽,你聽啊,你聽,它也在傾訴著愛的心聲。”她把自己比作那鳥兒,動聽的鳥叫,她認為它也在述說這自己情懷。接著不管是情緒還是音樂的層次在這時都有了推進。“夢里依偎在你的懷中,想說愛你卻又不能,這苦澀的滋味啊,讓我的心的感到好疼好疼。”不管是從歌詞還是演員的演唱技法上,都應該是表達出無奈的情緒。“我最親的人,靠近我讓我感受你的溫柔……”緊接著她讓她所看到的景物給自己和她心里的那個他作證,她愿意將自己交付給他,并且愛他永遠。
1、彭麗媛《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演唱特點:
彭麗媛是第一代《木蘭詩篇》中花木蘭,她的音色透亮,聲音大氣,有深度,扎實的功底奠定了她在聲樂界不可撼動的地位,她善于結合西洋唱法,將二者融會貫通,強有力的張力使得她在飾演花木蘭時,將花木蘭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正因為她曾經飾演了眾多歌劇人物,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這為她能準確地表達出保家衛國的女主人公的舞臺形象打下了堅實基礎。
2、雷佳《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演唱特點:
雷佳作為“花二代”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說在飾演花木蘭時一直反復琢磨彭老師的演唱,為自己的演唱奠定基底,所以由雷佳飾演的“花二代”,我們可以看出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了新的元素和風格,對于同樣有著豐富歌劇舞臺經驗的雷佳,這無疑是為歌劇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突破。雷佳的演唱特點:音質純美、透徹,聲音富有張力和穿透力,使情緒和情感能都同時迸發,她完整地展現了花木蘭柔情似水的女兒情,塑造了全新的人物形象。
3、吳娜《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演唱特點:
吳娜從小喜歡唱歌,可謂是童子功,再加上多年的比賽演出,使得她積累的豐富的舞臺經驗,在演繹花木蘭的過程中,她將性格中活潑開朗的一面,以及她美聲的基礎都展現了出來,這使得她對歌曲演繹有著不同的演唱風格,也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吳娜演唱的風格特點:共鳴位置較高,使歌曲的情緒一觸即發。她借鑒的西方演唱技巧使民族聲樂登上了又一個高峰,她的歌聲中展現了“花木蘭”對平淡生活和甜蜜愛情的向往,從中又透露出主人公對太平盛世的憧憬,為我們塑造了不同的“花木蘭”的形象。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在仔細研究中國歌劇后,我發現中國的文化與繼承是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如何真正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加以剖析后運用到音樂領域中,是中國藝術家永恒的話題。
經過系統的聲樂演唱訓練后,我明白了,演唱并不是視唱,它是需要將人與音樂融為一體,要切實感受到音樂的內容以及作品的真實故事,才能更好地進行演唱與二度創作,所以在演唱中,我們更加應該注重音樂的抒情性,其中還包括對詞義以及字句的技巧要求,要求邏輯性的處理方式,挖掘它最深層次的意義,這樣才能演繹好一首歌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