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能量代謝是一個受多種刺激調節的動態過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人類研究通常集中在空腹狀態。作者推測NAFLD患者餐后肝臟脂質代謝存在獨特的改變。
在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中,37例NAFLD患者和10例健康對照受試者攝入標準化液體餐,并在餐前和餐后采樣。餐后血漿脂質動力學通過非靶向脂質組學、聚類分析和脂質顆粒分離在分子脂質物種水平上進行表征,然后在小鼠模型中證實。
NAFLD患者餐后4 h出現多個血漿二酰甘油(DAG)種類的特異性升高,而對照組無此現象。這在NAFLD小鼠模型中得到了復制,餐后DAG在血漿中增加,在肝臟中同時減少。血漿DAG升高在病程早期出現,與NAFLD嚴重程度和肥胖相分離,并與餐后胰島素水平相關。人體樣本中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免疫捕獲分離和小鼠穩定同位素示蹤研究表明,餐后血漿DAG升高反映肝臟分泌內源性脂類,而非餐源性脂類。
本研究發現,在混合餐后,肝臟分泌與胰島素相關的內源性DAG的選擇性增加是NAFLD的一個獨特特征。已知DAG具有脂毒性,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肝臟DAG暴露的增加是否會增加NAFLD的肝外表現和心血管風險,但該研究強調了將NAFLD研究擴展到禁食狀態之外的重要性。
摘譯自VELENOSI TJ, BEN-YAKOV G, PODSZUN MC, et al. Postprandial plasma lipidomics reveal specific alteration of hepatic-derived diacylglycerol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 2022, 162(7): 1990-2003. DOI: 10.1053/j.gastro.2022.03.004.